张廷枢
民国时期东北军将领
张廷枢(1903年―1949年7月23日),原名柏庭,字蔚久,辽宁省义县人,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卫队旅副官、暂编第三混成旅营长。1923年入日本千叶县步兵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后,历任东北陆军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九一八”事变后,奉命率部撤至北平南苑。1932年任一一二师中将师长。1933年开往古北口抗击日军。1937年10月投奔晋东南八路军总部,任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司令员。1938年秋入延安抗大学习。1940年去香港治病。抗战胜利后迁居北平。1949年7月23日病逝。
人物事迹
奋战古北口
张廷枢,1903年出生于锦州义县杂木林子村。幼时,跟一个姓蔡的老师念私塾,后又读了几年洋学堂。1919年2月,张作霖重建“东三省讲武堂”,张延枢与张学良等是第一批学员。1923年任上校团长,被张学良选送到日本千叶县步兵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先后晋升为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和预备军军长。1928年“东北易帜”,张廷枢任改编十二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张廷枢第12旅在锦州驻防。张廷枢立即下令,实行紧急动员,准备作战。继而,锦州地区宣布戒严,进入战争状态。全旅在锦州、义县一带布防,准备阻击日寇西犯,并在大凌河沿岸昼夜赶筑工事。但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命令下,1931年年底,第12旅只得奉命撤至北平南苑。1932年,张廷枢晋升为112师中将师长。112师是张学良两个装备精良的独立师之一。
张廷枢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积极主张抗日,他寄希望于练好队伍,打回东北老家。他将父亲张作相准备建卫队的十几辆载重型卡车和100多支德国新式手枪等武器,装备了一个手枪连和一个自动步枪连,补充在112师内。张廷枢还经常与士兵一起操练,鼓舞士气。
1933年3月4日,112师奉命开往古北口。当时承德失守,长城要塞古北口并无军队防守,形势非常危急。接到命令后,张廷枢当即率部日夜兼程开赴前线。经过一昼夜百余里急行军,5日下午便抵达了古北口。
6日清晨,日寇飞机开始轰炸古北口。7日,112师作战部队全部到达前线。师指挥部设在古北口以南村庄内。张廷枢命令部队在古北口西北方向长城沿线抢筑工事,并在山头架设重机枪打敌机。
古北口正面日寇,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开始向长城进犯。当日寇坦克进至我方有效射程之内时,112师的平射炮、迫击炮、重炮集中火力,猛烈轰击。在敌机协同下,日寇坦克疯狂射击。日寇步兵向我长城阵地逐渐逼近;日寇炮兵开始向我阵地后方炮兵阵地延伸射击。敌人强行向南窜犯。我方轻、重机枪及步枪,组成交织火力网,阻击日寇进攻。
8日,成群的敌机飞临古北口上空,轮番轰炸。一颗炸弹落在112师指挥部院内北边一间瓦房上,将指挥部玻璃震碎,房顶上大土块掉落。尽管情势危急,张廷枢及几名军官,却镇定自若,继续开会。古北口战役打响后,张廷枢废寝忘食,白天指挥作战,夜里经常乘车回北平开会、汇报军情,有时连续几天很少睡觉。一次,司机困倦,汽车冲下公路,造成张廷枢手臂受轻伤。
112师在古北口苦战20余日,英勇抗击日寇,战斗异常激烈残酷,部队伤亡很大。待到南京派来增援部队,战局的险恶形势已经无法挽救了,四月二日日寇最终攻陷古北口。
请假辞职抵制内战
古北口战役失利后,112师移驻宣化。张廷枢和驻扎怀来骑兵二师师长黄显声,不顾蒋介石威胁利诱,与冯玉祥将军的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了联系。
1933年4月底,中共张家口特委指示,将秘密党员张公干李平一、郭永照等同志,派往东北军112师、骑兵二师,准备策应抗日同盟军。张公干、李平一刚到112师,张廷枢就对他们说:“是我请你们共产党来的,这事只能我一个人知道。”
张廷枢与黄显声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当时,东北军中有“张不离黄,黄不离张,张黄不分”之说。他们主张国内大联合,一致抗日。当时,在112师和骑兵二师内,官兵们可以看进步书籍,唱进步歌曲。这两个师内,均有许多共产党员,并有共产党组织“中共工作处”。张廷枢、黄显声还经常请共产党执任教官,为部队上政治课。当时,共产党员刘澜波在骑兵二师任教导队队长,张公干、李平一在112师创办军训队。
张廷枢对于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做法很反感,但又寻求不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1935年12月,张廷枢向张学良提出请假辞职。张学良找他谈话,张廷枢声泪俱下,诉说日寇侵占东北、蹂躏同胞罪行。最后,张廷枢话语铿锵地表示:“如果东北军去打日本,我第二天就来报到!”在张廷枢影响下,还有4位东北军高级军官,一并辞职。
奔赴抗日根据地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张廷枢与黄显声一道,在天津搭乘上一艘英国轮船。行前,他对即将临产的妻子说:“国家到了这个地步,绝不能在家等着当亡国奴!”当时,家里人只知道他和黄显声去抗日,但不清楚他们要去哪儿。临行前,张廷枢把仅有的几万元钱统统带上,只给家里留下3000元钱。他告诉妻子,钱不够用时,找父亲张作相要。
张廷枢与黄显声,由天津乘船去南京,营救张学良将军。他们曾找过宋子文宋美龄,但因蒋介石主意已定,已无济于事。眼见营救无望,他们更加痛恨蒋介石背信弃义,愈发促使他们下决心奔赴革命根据地。于是,他们来到武汉,与东北救亡总会取得了联系。不料,他们被国民党特务盯梢。他俩决定,分头活动,联系组织抗日武装及去革命根据地。
1937年8月,张廷枢来到太原。那时太原集结了百余名东北学生和东北军中下级军官。他们盼望能够组织起来,进行抗战。张廷枢表示,愿意组织大家抗战。后来,张廷枢找到了周恩来。对大家的抗战愿望,周恩来表示鼓励和支持。在周恩来和八路军总部直接关怀下,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为100多人办了训练班。其中,有张廷枢以及东北军团、营、连长50多人;东北大学生50多人。
1937年10月,张廷枢与张政枋一道,率领100余人、携带精锐武器,从太原到达晋东南八路军总部,被授予“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番号,张廷枢任司令员,张政枋任副司令员。他们还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切接见。为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八路军总部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周桓,兼任“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游击纵队”驻扎在河北邢台一带,一方面发动群众,一方面扩充队伍。很快,部队发展到3个支队、近两千人。
延安抗大学习
1938年秋,张廷枢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期间,周恩来经常找张廷枢谈心,鼓励他靠近党组织。当时,张廷枢患肝病。周恩来听说后,时常给他送去罐头等食品。抗大课间休息时,胡乔木等人经常和张廷枢一边晒太阳,一边谈心。1938年底,抗大领导留张廷枢在抗大当教员,教军事课。但因革命需要未及讲课,他又随聂荣臻同志离开抗大,去从事组织抗日游击队的工作。
1940年,张廷枢肝病发作。经党中央同意,他离开抗日根据地,去香港治病。1941年12月,张廷枢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一道,由香港回到天津。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廷枢从天津搬到北平,继续在家养病。为了拉拢东北军旧部,蒋介石委任张廷枢为“东北行营中将高参”。然而,张廷枢对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始终愤愤不平,干脆不去上任。
英年早逝
北平解放时,张廷枢病情已很严重。抗日根据地的很多老朋友都来看望他。有的人一进屋就说:“蔚久,好好养病,咱们还得一起南下呀!”在这段日子里,周恩来和邓颖超,经常通过医生问候张廷枢,让他好好养病。
1949年3月,父亲张作相患脑溢血去世后,张廷枢病情急剧恶化。1949年7月23日,张廷枢在北平去世,年仅45岁。
公馆旧址
张廷枢公馆旧址位于和平区北四经街7号,现沈阳市126中学院内西北角。建于1928年。
该建筑为罗马风格。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每层面积均300余平方米。10级半圆形台阶之上,左右各有两根直贯顶檐的“多力克”柱子。门厅之上,为宝瓶透龙栏杆弧形阳台。正门为拱门:门内左侧,有楼梯通向二楼及地下室。二楼窗户均为方形;而一楼窗户则为券顶,所有窗框均嵌有装饰性线条。顶层四周,装饰着宝瓶透龙栏杆“女儿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2:22
目录
概述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