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疗法
治疗方法
心理分析疗法亦叫精神分析疗法,就是把病人所不知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病人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破除潜抑作用,揭穿防御机制的伪装,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这个转变工作,就是心理分析治疗。
起源定义
分析心理学是由瑞士著名精神病学家荣格所倡导。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认为精神活动是由意识与潜意识活动组成的, 借助于象征语言(梦、幻想)而互相交流。精神活动具有力求将意识与潜意识整合为一体的倾向。这个学派认为,帮助病人正确面对其潜意识活动,便可增进内省能力,使精神症状得以缓解。
荣格和弗洛伊德同属精神分析学派,但两者在理论体系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两人皆重视潜意识,但荣格的潜意识范围较广,除包括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婴儿根源外,荣格还强调人格的种族根源。其次,荣格所谓的潜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弗氏的潜意识只有非理性的成分,而荣格的潜意识为心理能量及智慧的根源,所以具有积极性。
(2)荣格对于人类的看法包含目的论和因果论,他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及种族的历史和对生活的期望所形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受过去和未来的影响。而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过去的影响。
(3)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他不认为“力比多”是性欲的来源,而认为是生命力的来源。
(4)弗洛伊德学说过分强调生命中的病理部分和人的缺陷,而荣格则喜欢从一个人的健全方面着手研究。
(5)按荣格的观点,人具有一种持久、创造的发展,以及追求完美的渴望。此一看法,不同于弗氏无休止地重复本能性目标,直到老死。现代荣格心理疗法有下列四个步骤:
(1)投射和衍生物:心理的基本原则是潜意识的投射,即归因于其他人或外部环境。这种投射可能导致错误的知觉(如当他人自觉良好而你认为他苦恼、悲伤)或正确酌知觉(如你的朋友过于吝啬使您感到气愤),投射总伴有强烈的情感反应。在分析过程中,必须使病人知道自己投射的程度和行为如何受其影响,这样病人就会知道自己的心灵,作出反应或消除投射。
(2)面临自己的“阴影”:人的阴影是他的心理的一个方面,可以不被自己所觉察。面临自己的阴影是十分痛苦的,并且理论上是无休止的。分析家必须仔细指导以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并改变自己的不适合的行为。
(3)情结:情结是一个能量系统,它在心理中如同一个矿床。在它的中心,如同旋风一样,其能量来源于意识中的人格。如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父亲和母亲情结等等。分析家帮助病人认同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地摒弃它们并回到意识中的自我。
(4)面临“集体潜意识”:所谓集体潜意识,就是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理现象。它并不是个人的,而且是全体的、普遍的。人类多多少少都具有同样的集体潜意识。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特质,此特质使人们对各种事物的反应有一特定型式。如人之所以怕蛇与黑暗,乃是原始人类常在黑暗中遭遇危险和受毒蛇之害所致。指导者在进行治疗时只要把这些原则从神话学、文学等方面加以引用解释,就可达到效果。
荣格的方法既是一种再教育的过程,又是一种了解心理现象的方法,也可认为是一种治疗方法,因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医学心理学哲学精神病学文学等领域都是有一定地位的。
一般原理
适应症
用心理分析疗法对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神经症,以及性变态进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1.病人要受过适当的教育,能理解医生的解释和说明。
2.向病人讲明心理分析治疗的时间要长一些,至少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因此,请病人做好准备。
3.要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生活中重要的事暂不做决定,待治疗结束后再考虑。病人必须遵守治疗原则。
4.要求病人必须随时把浮现在脑子里的任何观念、想法全部说出来。
5.治疗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其他人员在场,以免干扰病人。
6.治疗前要经过严格的躯体和精神检查。有幻觉、妄想和严重行为紊乱的精神病人,不能进行心理分析治疗。因为他们思维不清,不能理解心理医生的解释。
过程
心理分析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治疗时期,在正式治疗时要先进行约两周左右的试验性分析和联想,进一步确定诊断,排除分裂症或抑郁类精神病,才能正式进入第一期治疗。第一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并且维持一个治疗上的同盟关系。病人必须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保持对治疗的基本信任。第二期治疗主要是移情的出现及其解决。病人出现的移情会逐渐发展,医生要适时地予以解释,使病人能区别他和医生之间的治疗同盟,现实和被移植歪曲了的现象,能区别医生的实体和他出自幼儿感情对医生歪曲了的形象。第三期治疗即结尾期,使病人放弃把医生当作替身的态度,放弃医生是移情中幼儿期父母的形象,能承受和医生分离时的焦虑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概括地说,心理分析疗法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那些童年创伤、痛苦体验挖掘、暴露出来,变成意识的东西,加以分析、解释、疏导,使患者从心理医生的分析中重新认识自己,并改造自己人格的不足,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以实现治疗的目的。
方法
集中注意法
让病人斜卧在躺椅上,放松全身肌肉,闭上双眼。医生把一只手按放在他的前额,叫他注意一个特殊症状,回忆与这个症状有关的经历。
自由联系法
不引导病人的思想,不限定回忆的范围,告诉病人必须遵守一个规则,要求他随时把心里出现的任何想法立即说出来,不论他认为这些想法多么荒谬,多么没有意义,或违反道德甚至愚蠢、有罪。不要怕说出来会使他感到羞耻、难为情或者烦恼、伤心,也不要顾虑别人的批评、耻笑和非难。让病人斜卧在躺椅上,医生坐在侧后面病人看不到的地方,不加暗示和干扰,让他自由地表达思想。
启示
弗氏的思考角度是如何治好病,因此他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病人的症状上寻找其根源。而我们的思考角度应该是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如何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如何启发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为此,我们要把我们的注意焦点集中在学生的自我认识上。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集中注意进行联想,笔者将此称为《主题联想》。通过主题联想,使学生发现自己潜意识中的观念,从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为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心理辅导老师要特别小心对联想主题的选择。
治疗机制
神经病的致病根源是过去或幼年期被潜抑到无意识的症结,不经分析病人不能知道。医生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并对病人的梦进行分析,破除病人的阻抗②,把症状背后无意识的愿望(即症结①)引到意识中来,病人知道了症状的真意。这个过程和心理状态叫做“领悟”。病人有了真正情感上的领悟,好像打开久猜不中的谜语一样,有“啊!原来如此”的体验,症状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失。
症结的来源
幼年期受到挫折的性欲望、各种心心灵的创伤和挫折。
启示:童年的经历会给人的一生打下烙印。为此,成人要给孩子创造和谐、民主、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避免心灵伤害的发生。同时,要充分估计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给予适当的锻炼。
阻抗
病人有意或无意的不配合,如不信任医生,不相信医生的解释,或回忆不起来。
移情
在辅导过程中,由于医患关系的加深,病人会把医生当作对自己情感影响最深的亲人,把对他的所有的爱和恨的情感都在无意识中移到医生的身上。 医生也会以同样的方式产生反移情。
心理分析疗法非常强调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的医患关系。他强调心理医生要作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控制。
启示
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首先建立良好的、安全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言不作评判。并在事后给予保密。
科学性和实践性
心理分析法的理论主要由临床实践和弗洛伊德自我分析的内省材料中总结出来,并通过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修正错误,以适应新的实践。这就是说,心理分析理论的科学性来源于他的实践性。
基本理论
精神区划论
弗洛伊德把整个的心理装置分为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1)无意识理论:在人的无意识中存在着动机、欲望和压抑力量之间的冲突关系。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人对这种冲突关系不能意识到。
来源:布洛耶的病人安娜·欧有许多躯体和精神症状,在用催眠方法使他进入催眠状态时,能讲出引起这些症状的精神创伤事件,与这些事件伴随的情感得到宣泄以后,症状可暂时消失。但在清醒状态下,对他在催眠状态中的叙述的经历却一无所知。这说明人在清醒的意识后面,还隐藏着另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
例:弗氏的一个朋友喜好文学,曾参加某个文学评论组织,相信那个组织将来可帮助他排演他的剧本。虽然每个星期五准时出席会议,他对这个组织里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感兴趣。如此坚持数年。有一次他知道他的剧本有把握确定在某剧院公演。以后几个月内老是忘记参加文学评论组织的会议。每次接到他缺席的通知,就为自己的健忘而脸红,十分自责,感到惭愧。觉得对自己不需要的事情这样不热心,太卑鄙了。下决心要记住去参加下一次会议并时常提醒自己。到了时间终于到达会场,发现会场的门已经上锁,好像会议已经开过了。原来不是把时间弄错了,而是弄错了日期,那天是星期六了。他虽然意识上是认为应该去参加会议的,但无意识中“不去开会”这个动机决定了他的行动。“无意识”也叫被“被压抑的无意识。”这种被压抑的无意识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可能察觉到,甚至不承认它的存在,只有通过催眠或对梦做深义解释,自由联想等方法才能逐渐把它揭示出来,使它们意识化。
(2)前意识:前意识里的心理活动比较容易进入意识。处在前意识里的心理活动平时不能意识到,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即可进入意识。
(3)意识:在精神装置中处于表面的是意识,是人在清醒状态下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
人格结构论
(1)原我(id):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的的盲目兴奋,包括各种欲望和冲动,是各种完全没有组织的能量储备库,是来自本能寻求满足的动力。原我不知善和恶,不懂得道德和价值观念,其活动受快乐原则支配,不顾现实的限制性要求。原我的表现是在无意中进行的。无意识包括原我及以外的心理活动。“原我”又称“本我”。
(2)自我(ego):
自我在原我的表面,处于前意识和无意识中间。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自我从原我吸取力量,要现实原我的意向,但要受现实原则的支配。其控制调节能力与它的防御机制紧密相关。
(3)超自我(superego):超自我也称为理想自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人格中的监察批判机构,为一切道德准则的代表。超自我代表理想自我和良心。超自我的行为主要是无意识。超自我的发展依靠学校、家庭教育和社会媒体的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格,原我、自我和超自我必然是均衡协调的。原我在于求自己的生存、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自我在于监督、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致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良心,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自我对上符合起自我的要求,对外要适应实现环境,对内要保持心理的平衡。比如,一个人遇到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异性,原我的欲望要不顾一切的和对方生性行为以求性欲的满足,但超自我以严厉的道德标准给以监督和控制,外界现实也不准许这种盲动。自我就要考虑,如何做到既不冒犯超我和现实,又能释放原我因兴奋和冲动而积聚的能量。
精神防御机制
自我在处理原我欲望的冲动,超我的严密监督和现实限制的矛盾冲突中,逐渐发生并发展了一种机能。它可以在人不知不觉中,用一定方式,调整一下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自我可以接而不效引起严重的焦虑和痛苦,同时可使原我的欲望以各种形式得到满足。这就是自我的精神防御机制。
每个人,都在无意识地运用精神防御机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得当,可免除内心痛苦以适应现实。但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过分或运用不当,虽然由于冲突或挫折引起的焦虑不被感觉到或使焦虑减轻,但却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心理疾病
心理分析家们提出了许多精神防御机制的表现形式。公认的有以下几种。
(1)潜抑:一些超自我不能允许的愿望或冲动,在人不知不觉中就被压抑到无意识,使人自己意识不到有这种愿望和冲动。这就是潜抑。它带有强迫性,与自然遗忘不同。在儿童早期被潜抑的、没有得到正常解决的情绪冲突,如俄狄浦斯情绪,虽然人的不能自己觉察,但它不但影响人的行为,还会成为以后形成神经症症状的根源。
(2)否认:把引起焦虑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如“鸵鸟心理”、“掩耳盗铃”,成年人突然听到一件不幸的消息,常常首先认为“这不是真的”。这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3 )外投射:把自己的动机和愿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断言别人有这种动机和愿望。而这些愿望都是自己的超自我所不能允许的。而且自己也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动机和愿望,这也是一种比较幼稚、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正常人的这种外投射虽然可以保卫自己内心安宁不受良心职责,但影响他对事物的正常观察和判断。病态的外投射见精神病人,如嫉妒妄想、被害妄想
(4)内投射仿同:把别人的欲望、个性特点不自觉地吸收或成为自己的并表现出来,称为内投射。吸收其某些特点叫做仿同。内投射或仿同的对象,常是所爱、所崇拜、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不良,也会通过内投射或仿同机制使儿女性格发展偏向。
启示:身教重于言教。
(5)抵消:以象征性的行动来抵消已经发生的痛苦事件,叫做抵消。例如,儿童玩耍不小心,摔倒了,用脚踩地面,责备地面“坏!”也就抵消了疼痛引起的不高兴,抵消机制的病态使用多见于强道症。
(6)分离:把一件事情的感情和观念分离开,不愉快的感情被分离而使人意识不到。例如把死说成长眠或去成仙,这样就避免了对死亡恐怖或谈到死引起的不安感情。歇斯底里病人对自己的转换性躯体功能障碍采取一种特殊的冷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分离机制的例子。
(7)置换:把对某事物的强烈感情不觉察地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以减轻精神上的负担,这种机制叫做置换。例:①“迁怒”;②广场恐怖;③移情。
(8)退行:当人的欲望遇到挫折时,即放弃已经学得的成熟的态度和行为模式,而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叫做退行。例:①遇困难──“病”加重;②哭闹。
(9)幻想:遇到现实难以解决的困难,用幻想的方式以达到内心的满足。这也是一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儿童受欺侮或被大人批评了就幻想自己变成了大力士,使别人都怕他,因而感到心安。这是正常儿童常见的心理。成年人出现这类幻想多是病态的表现。
(10)反向形成:内心里有一种欲望或冲动要求表现,但表现出来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或被惩罚,或引起内心不安。反而表现出相反的欲望或冲动,称为反向形成。例:①“此处无银三百两”;②在强迫症和恐怖症中,病人内心里希望接近异性,反而变得惧怕异性。
(11)合理化:当人的需要遇到挫折时,为了使自己心理平衡,而否认了自己原来的要求,去找个其他正当的理由来辩护以免除内心的不安。 例:①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葡萄的故事;②阿Q的“儿子打老子”; ③强调客观,掩饰过错。
(12)躯体化: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避开了焦虑和痛苦。
(13)代偿:身体或心理上的缺陷借助这个机制使缺陷得到代偿,解除了这些缺陷引起的内心痛苦。代偿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防御机制。例:①失明的人成为音乐家;②身体有缺陷的学生特别勤奋,为取得优异成绩,从而赢得人们的尊重。这些都是正常的,而过度代偿则是病态。
(14)升华:被压抑的欲望或冲动不直接以社会所反对的形式来表现,而成为推动崇高目的的动力。所表现的行为既有益于社会,也使自己无意识的欲望得到满足。这就是升华。这是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力比多升华为不包括性活动的科学、文艺等事业,攻击本能驱力升华为快乐的竞技、游戏和运动。
经典方法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为弗洛伊德所创立。应用此疗法使病人从无拘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并逐步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从事心事分析的治疗者必须熟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关于潜意识和意识的、以及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知识。会谈的目的是分析病人所暴露的、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资料,使病人意识到焦虑情绪的根源。会谈的方式一般是在安静、温暖的房间内,让病人斜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便于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治疗者坐在病人身后。会谈的时间每次约45~50分钟,每周会谈5次。治疗过程需要半年至2年之久。长期的会谈才能获得病人足够的心理资料,加深病人与治疗者的关系。使治疗者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性格形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病人通过会谈也逐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改变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一疗法所采用的技术有:
自由联想
每次会谈让病人选择自己想谈的题目,如生活家庭关系、工作、与人交往、受好或发病经过等。总之随着脑中所涌现的念头脱口而出,不管说出来的事情彼此有无关联,是否合乎逻辑或幼稚可笑。开始会谈时病人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不能不考虑给治疗者的印象。但是随着治疗者的鼓励和指点,病人逐渐沉入往事的回忆中,内心深处无意识的闸门不觉地打开了。谈出的事情常常带有情绪色彩。往往病人突然停止不语,推说想不起来了。或者绕过所谈的话题而言其他,有时还伴有不适当的冲动行为,甚至扬言要停止治疗或忘记治疗的预约时间或迟到。这些表明病人出现了“抗拒”,这一现象常常是病人心理症结的所在,治疗者的任务就是要帮助病人克服这一无意识的抗拒。根据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用同情的语调引导病人将伴有严重焦虑和冲突的事情进入病人的意识中,将压抑的情感发泄出来。由于许多事情属于幼年时代的精神创伤,当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常是比较幼稚的,当病人在意识中用成人的心理去重新体验旧情,就比较容易处理和克服掉,这叫做情感矫正,这样病人所呈现的症状也会自然消失了。
梦的分析
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例如一女病人叙述她梦见一个蒙面的陌生男人闯入她二楼的卧室,偷走了放在抽屉中她所心爱的首饰匣,被她发觉大喊一声“谁”,那蒙面男人冲出阳台仓皇逃走,她追到阳台,往下一看,发现他已跌死在楼下,因而被吓醒。治疗者通过病人多次自由联想,了解了她的家庭生活和与丈夫的关系后就清楚这一显梦的象征意义,原来她的丈夫对她不忠实,隐瞒了有外遇的事实(蒙面的陌生男人),欺骗了她的感情(偷走了首饰匣),她很气愤,咀咒他没有她下场(他跌死在楼下),但又不愿他真的离她而去所以又大喊一声(提醒他)。通过对隐梦的分析使病人清楚焦虑情感的根源,应该怎样正确地处理与丈夫的关系。
移情
当病人沉入往事回忆,说出许多带有焦虑感情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是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物(例如父母)有关,自然,情感的发泄也是有针对性的(针对自己的父母)。在会谈中病人往往把治疗者当作他发泄的对象,这就叫作移情,把过去与父母的病态关系转移到与治疗者的关系上。当病人出现移情,对治疗者表露出特殊的感情,把他当作上帝(热爱的对象,称正移情)或魔鬼(憎恨的对象,称负移情)时,治疗者一定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这是治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好现象。治疗者一定要超脱自己,善于利用这一移情,循循诱导,让病人认识到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当这些从无意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病态或幼稚情感和人际关系成为意识过程的内容时,这种不成熟的或“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就减弱了,移情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
解释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必须指出,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的原始含义是严格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病人心理障碍的根源,也就是说病人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某些幼年时期遭受性的创伤和冲突所引起。所以在解释梦的象征性意义时往往把梦中所出现的凸出来的棍棒类的物体看做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把凹进去的花瓶、脸盆类的物体看做女性生殖器的象征,通过反复的解释让病人领悟到焦虑等心理障碍来自本我即原始“性力”的愿望未能得到满足或存在恋母情结所致。而这一论点并没有被许多心理分析家所接受,而在临床实践中,不用幼年“性”创伤来解释和分析,照样获得好的疗效。
这一疗法的适应症是心因性神经症。这种会谈显然不适合儿童或已呈精神错乱症状的各种精神病人。由于它耗时长、效率低、费用开支大,而今很少有人应用。但这一经典心理分析的技术仍在各种改良的分析疗法中适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9 07:10
目录
概述
起源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