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陵
明思宗朱由检和孝节烈皇后、恭淑皇贵妃的合葬陵寝
明思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陵区鹿马山南麓,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和孝节烈皇后周氏、恭淑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寝。明思陵原为恭淑皇贵妃田氏的妃子墓,经清朝时期的升格扩建而成为帝陵,占地为65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帝陵。
历史沿革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皇贵妃田氏病重,建贵妃坟园。同年八月,建地下玄宫。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二十三日,皇贵妃田氏葬入坟园。同年三月十九日,明思宗朱由检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在一棵树上自缢身亡。同年四月初四日,李自成重新收殓朱由检夫妇的遗体,葬于田贵妃墓中。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四日,清世祖下令建陵宫。同年五月初六日,清摄政王多尔衮宣布为朱由检发丧三天,为朱由检上庙号“怀宗”,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端皇帝”。同年五月二十二日,定陵号为“思陵”。
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思陵陵宫建成。清政府以帝后礼重新为明思宗朱由检及皇后举行安葬仪式。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命工部重修思陵,地上建享殿三间,垣墙一周。并命大学士金元俊撰写碑文,世祖为王承恩撰写了碑记。同年十一月十五日,清世祖福临至思陵祭酒。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清政府对思陵进行修缮。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三月,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下令修葺十三陵,因为清顺治年间改建的思陵规模较小,所以特命按其他明陵的规格重修思陵。将陵内碑亭后移至冢前,并将享殿从原来的3间改成5间,宫门1间改为3间。并建起了无马道、宇墙的单面墙式的宝城墙、城台及重檐歇山顶式明楼。
清朝灭亡后,军阀连年混战,日本侵略者攻占北京,思陵屡逢劫难,残毁十分严重。地下墓室曾先后两次被当地土匪盗发。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陵园地面建筑。至新中国建立前夕,思陵已是满目凄凉,只有坟冢、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作为珍贵文物保存下来。
建筑格局
布局
明思陵总体由陵宫外区域及陵宫内第一进院落、第二进院落三个区域组成。陵宫外区域主要分布有神功圣德碑亭、恭纪盛典之碑。陵宫第一进院落原主要分布有陵门、享殿、左右配殿等建筑。陵宫第二进院落原有正门、角门、方亭、两套石五供及清乾隆年间增建的宝城墙、城台及重檐歇山顶式明楼等建筑。
特点
与其他明陵不同,明思陵第二进院落的方亭北设有两套石五供,前面一套是五个各自独立的供器,正中为香炉,左右为烛台,两边是花瓶。后面一套也有五件,分别取粘堆式石榴、佛手、桔、柿、寿桃五种供果之形,果下分别雕带座圆盘,再下为石供案。五供后石灰起冢,高四尺。第二套石五供的祭案的案端作翘头式,案面浮雕绳纹,下作闷户橱形状,四腿因项部内收而随势弯曲,足部外翻,还保留着明式家具线脚优美、雄浑大方的特色。另外,思陵相比其他明陵,没有在陵宫外建设附属建筑。
文物遗存
陵门外建筑
明思陵陵宫前建神功圣德碑亭,现碑亭已不存,台基上四面残存墙基,中树石碑一通。碑亭台基为陡板式,高1.15米,四面边宽各9.95米,台上残存碑亭墙基,残高0.35米,残墙所显,该亭仅前后有门。每面墙内均有柱窝4个,显三间。台基上中部石碑形制为螭首(四螭下垂式)方趺,碑高4.99米,碑首篆额“敕建”,碑阳刻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和殿大学士金之俊撰写的《皇清敕建明崇祯帝碑记》。碑趺前雕五龙,后雕五麒麟,左雕大狮负小狮及小狮滚绣球,右雕大狮负小狮及小狮哺乳图案。碑身左右及前后两面周边均雕云龙及宝珠纹饰。此碑除碑首稍残外,其余部分均保存较好。
明思陵的陵门左侧另有清顺治年间的祭文碑(恭纪盛典之碑)一座。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顺治皇帝巡幸畿辅,道经昌平,瞻祭明代帝陵。为纪念祭典盛况,同时为妥善保护明代帝陵,由于”前代陵寝,神灵所栖,理应严为防护”,故特勒碑两通,分别立于明成祖朱棣长陵和明思宗朱由检之思陵。
第一进院落
明思陵第一进院落设陵门一间,单檐,小椽柱,门左右各设角门一座。现前墙间存陵门台基和4块古镜式柱础石。陵门内原建有享殿及左右配殿各三间。享殿有阶三道,无月台。殿内设香案一个,上陈青色琉璃五供及神牌。殿的明间设暖阁,有长槅六扇。暖阁中供三墓主,中为明思宗崇祯皇帝,左为明思宗周皇后,右为田贵妃。现院内享殿存台基,台基上的24块古镜式柱础石和台基前的连三踏跺保存完整。院内左右配殿各存砖砌墙基。享殿台基左右、配殿遗址北侧,各存清顺治初所建第二进院落前墙墙基一道。
第二进院落
第二进院落,前垣间设正门及角门。院内门北原建方亭一座,单檐,南面开一门,左右各有一窗。碑亭有榜额,书“思陵”二字。方亭内竖石碑,方座,座上雕龙。碑身上原刻“怀宗端皇帝陵”,碑首篆金书“大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清廷取消祟祯帝庙号,改谥“庄烈愍皇帝”,碑文因之改刻为“庄烈愍皇帝之陵”。第二进院落前墙,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改建,现仅复建左右两段,中段及二门遗址各存砖砌基础。院内有前后二套石供器,布列整齐,局部有残损。前套供器,计五座:中为四足两耳的方鼎式香炉,炉身浮雕饕餮纹,左右宽1.65米;前后宽0.83米,高1.18米;左右为烛台,收项、方腹形状,腹部四面雕人物故事图案,残高0.9米;再侧为花瓶,腹部、项部略圆,底部为方形,瓶身亦雕刻饕餮纹,高1.42米。五件供器之下均有石雕案座,收项、卷曲四腿,并周雕云龙等纹,其中香炉座左右宽1.29米,前后宽0.77米,高0.52米;烛台、花瓶座高各0.4米,长、宽各0.58米。后套供器,由五件供器和一供案组成。五件供器放置在供案上。五件供器分别是石榴、佛手、桔、柿和桃五种供果,它们取粘难式,置于圆盘中。5种供果,连同盘座在内,各高0.56米,盘座直径0.31米。供案翘头、收项、四腿弯曲、足部外翻,长2.17米,宽1.03米,高1米。宝城,按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建造的遗址复建,顶部砌有城垛。城台,四面墙体修复整齐,建宇墙、垛口。城台上明楼台基归安齐整,四面设如意踏跺。台基中部圣号碑保存完好,形制同陵前敕建碑,篆额“大明”,下刻“庄烈愍皇帝之陵”。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明光宗第五子,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明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二十二日封信王,明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即皇位于中极殿。次年改元崇祯,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自缢身亡。同年四月四日入葬。
明思宗皇后周氏,大兴(今北京)人。父以兵马副指挥升五军都督同知,晋封伯爵。周后于天启年间入信王府。明思宗(即信王)即位,立为皇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农民军陷都城,崇祯帝令周皇后自裁,自缢而死。南明谥以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田贵妃,陕西人,左都督田弘遇之女。明崇祯元年(1628年)封礼妃,同年进皇贵妃。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去世,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二十三日,田贵妃葬入鹿马山前的坟园内,即后来的思陵。
学术研究
根据《历代陵寝备考》记载:“田妃墓隧道长十三丈五尺,阔一丈,深三丈五尺。督修四昼夜至初四日寅时始见地宫石门。用拐钉钥匙推开头层石门,入内,香殿三间,中间悬万年灯两盏,陈设祭品。前有石香案,两边列五彩绸缎侍从宫人,生前所用器物衣服俱大红箱盛贮。东间石寝床一,铺栽羢羶,上叠被褥龙枕等件。又开二层石门,入内通长大殿九间,石床长如前式,高一尺五寸,阔一丈,田妃棺椁在焉。”初四日申时,崇祯帝后棺木送到。先将田妃棺从椁中取出,移于石床右侧,次安葬周后棺于石床左侧,最后将崇祯帝棺放入田妃椁中,安放在石床正中。棺椁前设香案祭器,待点燃万年灯后,关闭石门,填平隧道,入葬完毕。
按照明代传统,帝王陵的宝顶前方会放置所谓的石五供,即石祭台和配属的一个石香炉、两个石花瓶、两个石烛台。明十三陵中,有十二个陵都是一套石五供,独独崇祯思陵的前面,却一前一后摆了两套。皇帝墓前的五供有固定的样式和尺寸,而崇祯帝思陵这一套礼器偏偏与众不同。首先,其体量比其他帝陵的五供要大得多。其次,其规格造型十分独特。以中间的香炉为例,别的皇陵造型是一只三足薰香炉,带须弥座,而思陵的却是一只大鼎,而且上面还有精美的饕餮纹饰。后经过反复考察才终于弄清原委,原来崇祯思陵后排的石五供是田贵妃的,而前排的石五供,其式样并非是给皇帝所用,而是给太监所用。在清朝顺治帝下令扩建思陵为帝陵规制的情况下,才有了第二套的石五供。而之所以第二套石五供采用太监墓样式,根据十三陵管理处姚丽蓉的撰文考证,“营建思陵时,全由这些降清的明朝司礼监内官监的内臣负责。这些降清内臣自然清楚,清朝顺治皇帝下令为崇祯帝营建陵墓,只是笼络汉族人心的一种政治手腕,清廷是绝对不能允许人们对已故明王朝忠心不二的。因为,当时明朝的宗室还大有人在,他们正组织残余势力与清兵对抗。因此,对明朝表现得过于忠心,便是对清朝的不忠。所以可能是出于这种原因,这些降清的明朝内臣在拟定思陵制度时,采用了他们比较熟悉的太监墓五供式样。
文物价值
明思陵原为田贵妃墓,是清朝时清政府进行不断升格扩建后形成的,明思陵是明末清初特定历史发展下的产物,通过研究明思陵可以更好的了解到明末清初相关的历史。明思陵虽地上建筑仅存遗址,也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但残存下来的石雕艺术品,构思奇妙,雕工精细,仍具有相应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包含明思陵在内的十三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遗址进行保护清理,复建陵墙、宝城墙,修缮城台。
2003年7月3日,包含明思陵在内的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旅游信息
地理信息
明思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陵区鹿马山南麓。
开放时间
2024年12月5日起,思陵可通过官方渠道预约讲解参观。
交通信息
驾车自北京市北三环马甸桥驶入京昌高速公路,在通往“昌平西关环岛”出口驶出高速公路,盘西关环岛半圈后即可驶入十三陵景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14: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