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古代行政区划
成都府为古代行政区划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始设,两宋延续之;元朝改为成都路,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复为成都府,清代延续至民国初。辖境东起今四川绵阳德阳简阳资阳等市,西至邛崃山、及仁寿崇州等县市,北至安州区茂县等县,南达内江井研等市县。明清为四川省会。民国二年(1913年)废。
历史沿革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蜀郡唐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年)罢京号。治成都县、蜀县,乾元元年(758年)改蜀县为华阳县。唐设剑南西川节度使驻此。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成都、新都郫县、温江、双流等市县地。
北宋初,仍于成都设立成都府,为西川路治所。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在成都附近的青城起义,遂克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当年五月,宋军攻陷成都,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北宋嘉祐五年(公元1059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益州路再改成都府路,治所照旧。
蒙古入蜀,改成都府为成都路(公元1256年-公元1371年),属四川行省。
明初,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又改置成都府,属四川行省。1376年(洪武九年),四川行省改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属之。治成都县、华阳县。明代先后管辖:成都县、华阳县、双流县郫县温江县新繁县新都县彭县崇宁县灌县金堂县仁寿县崇庆州汉州、简州、井研县、资县、内江县、安县、蒙阳县等。
清代仍府治成都、华阳(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区)。下辖:成都(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北部)、华阳(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区东南部)、双流(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温江(今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新繁(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金堂(县治在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新都(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郫(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灌(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县治在今四川省彭州市区)、崇宁(县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新津(今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什邡(今四川省什邡市),共13县;崇庆(州治在今四川省崇州市区)、简(州治在今四川省简阳市区)、汉(州治在今四川省广汉市区)共3散州。
民国二年(1913年)废置。1928年设成都市,为四川省会。
地理位置
成都府东至潼川州三百六十五里,东南至重庆府九百五十里,南至眉州百八十里,西南至邛州三百十里,西至杂谷安抚司七百里,北至龙安府四百八十里。
自府治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二百六十里,至京师一万四百五十里。
明代辖境
成都府辖境在不同时期,各有损益。明代所辖范围最大,大致如下:
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成都市辖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津区)、金堂县、都江堰市、崇州市、简阳市;
四川省德阳市下辖的: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
四川省绵阳市下辖的: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
四川省阿坝州下辖的:茂县南部、理县汶川县
四川省资阳市下辖的:资阳市雁江区
四川省眉山市下辖的:仁寿县;
四川省乐山市下辖的:井研县;
四川省内江市下辖的: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
史料记载
禹贡梁州之域。夏商以后,为蜀国。秦灭蜀,置蜀郡。汉因之,武帝兼置益州王莽改益州曰庸部,蜀郡曰导江,治临邛。以公孙述为导江卒正,述据蜀,都成都。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后汉仍曰蜀郡。三国汉都于此于益州置牧,蜀郡置守,并治成都。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寻复旧。宋、齐以后,益州及蜀郡并治此。
隋郡废州存《隋志》:后周置益州总管府。开皇二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明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唐又为益州《旧唐书》:武德初,置总管府。三年,改为西南道行台。九年,又改为都督府。龙朔二年,升大都督府。天宝初,复为蜀郡。至德二载,升成都府,并建南京改成都守为尹,以上皇幸蜀也。时又分剑南为东西两川,此为西川节度使治,后分合不一。详见州域形势。
又《新唐书》:成都城内有天威军,乾元二年置,元和三年,改曰天征军。上元初,罢京,而府不改。五代因之前、后蜀皆都此。宋太平兴国六年,降为益州。端拱初,复曰成都府亦为西川节度,又成都府路治于此。淳化五年,仍降为州。嘉祐五年,复故。元曰成都路至正中,明玉珍伪改曰成都刺史府。前朝曰成都府,领州一、县二十五。今仍为成都府。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19:0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