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
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简介
战国后期,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秦自孝公时
商鞅变法,中经秦惠王、武王、昭王,一百余年间,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注重水利和农业生产,奖励
军功,军队装备优良,又充分利用客卿为秦谋划作战,在诸侯国中越战越强,终于打败了东方各个强大的敌手,成为天下第一的强国。秦孝文王立一年(前250年) 而卒,
秦庄襄王继位,商人出身的
吕不韦为丞相,第二年就率兵灭东周,取韩之
成皋、荥阳,建
三川郡。次年,
秦军击赵,伐韩,在上党设
太原郡。庄襄王三年(前
247年)死,十三岁的
秦王政继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秦王政五年(前
242年),秦军攻魏,夺其酸枣等二十城,设东郡,又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粉碎了楚、赵、
魏、韩等国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合纵对秦的军事进攻,还用反间计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
信陵君。至此,在疆土广大兵强马壮的秦国面前,东方六国君主形同于秦的郡县长官。秦王政九年(前
238年),平
嫪毐之乱,嬴政亲自执掌政权,随即出动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旧势力,史称
秦灭六国。于十七年(前
230年)灭韩,二十二年(前
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
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
222年)灭燕、灭赵,二十六年(前
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经济情况
战国时,
手工业大发展,冶铁、
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显着的提高。已经较好他掌握了高温液体
还原法的
生铁冶铸技术,能锻打出用于剑身的高碳钢,铸铁柔化术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制作普遍使用熔铸、
焊接、
失蜡法和金银嵌错工艺,产生了在铜器表面涂金、
鎏金和刻纹工艺,器型轻薄灵巧,花纹细致繁复,具有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水平。已经能生产铅钡
琉璃。
漆器制造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所造漆器以木为胎,有黑、红、黄、蓝、紫、白等十多种颜色的
漆,在器物上绘出各种光泽美丽的花纹,并发明了
催干剂。有了结构和花纹都较复杂的
织锦以及手工针编织物。出现了一些私营大手工业主,如鲁国煮监的
猗顿,秦国巴地开采丹砂的
寡妇清,赵国冶铁的
郭纵等。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战国时币的种类多,流通数量大。各国铜币的样式不同,齐、燕主要是刀形的
刀币,三晋主要是铲形的
布币,秦、周主要是圆形有孔的
圜钱,楚国主要是形似贝壳的蚁鼻钱。金币有楚国压成方块的
郢爰、陈爰。战国初年,魏国每石粟卖三十钱,农民每户种一百亩地在平常年景的收获,除去吃饭和交税,余四十五百粟,可卖一千三百五十钱,每户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要用三百钱,每人一年穿衣要花三百钱,全家要花一千五百钱,还不足四百五十钱。
后期文化
楚辞:中国战国时代以
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司马迁的《
史记·酷吏列传》。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
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
淮南小山、
东方朔、
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
名称。由于屈原的《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
骚体。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
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
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
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
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
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
离骚》《
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
楚国又产生了宋玉、
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
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特征,宋代
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
屈宋诸骚,皆书
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歌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
九歌》,是战国
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
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东君》、《
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
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
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
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
祭祀之用。
后期的货币
布币是先秦同期货币中流传期较长的品种,它的形制是仿照当时的生产工具“
铲”。自殷周时期,便已有尖足
空首布 流通;莽汉之后,布币完全退出社会钱币系统。布币初期制作粗糙,空首无铭刻,形制肖仿铲工具;后期制作益精,首为实首进而为平首;足由尖足渐变为平足,继而为圆足,并且考虑到钱币的流通便利,出现单孔布、
三孔布等币型。币孔的开凿,便于绳穿提携,易于流通。
先秦布币上普遍铸有铭文,用以识辨。先秦时期以泥子范铸币,钱文山工匠刻在细泥片上,烧制成陶范,再浇注铜液。因钱文山工匠手刻,故刀刻笔划上有锋棱,横截面呈△形,笔划起止处有明显的尖状收笔痕迹。因此在识别先秦钱币时,若
钱纹字划圆浑,缺少棱锋,则可判为伪古。泥陶子范使用至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改用古范,故此期钱币断伪,铭文笔划不可忽略。该
布币为秦始皇时代
尖足布。币形规整,平首削肩尖足。下端口部呈弧形,币周有棱。首部有一圆孔,币身铸有阳文“芦氏”字样。布币普遍以尖足和部分
圆足布为贵。“芦氏”布价格约在人民币1,200元,而圆足布如“离石”布则价格人民币2,200元。
科学发展
战国时,杰出的天文学家齐人
甘德有《天文星占》,魏人石申有《天文》。他们发现五大行星中的
荧惑(火星)和金星(太白)有逆行现象,测定金星和木星的
会合周期长度,并定火星的值星周期为一点九年,木星为十二年,与现代科学测定极为相近。
石申对二十八宿距度和其它一些恒星什
宿度的测量,是
早期恒星定量观测的重大成果。战国时,关于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和安排大致齐备,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秦朝实行颛顼历,以夏正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岁尾。战国时的《
墨经》中,有许多几何命题,如两条并行线之间等距、三点共一直线,同圆的半径相等、矩形四角皆为
直角等。发明了计算工具
算筹,用十根小棍摆成不同的形状来表示数字,进行计算,大大加快了计算的速度。《
考工记》中有分数的简单运算法和特殊角度的概念与名称。《周髀算经》的成书可能在汉初,但它是先秦测量学的经验总结,其中使用了相当繁复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力学知识在《墨经》中也有很好的阐述。认为,力是人体所具有的使运动发生转移和变化的手段,指出
杠杆平衡与两端的
重量和
力臂的长短都有关系,发现船的形体大小与其在水中下沉深浅有一定的均衡关系,是关于
浮力原理的朴素表述。
哲学思想
战国时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加上士阶层的形成和
统治者的提倡,许多学派纷纷出现,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最有影响的,除了儒道二家以外,还有以
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
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
邹衍为代表的
阴阳家,以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以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以
张仪、
公孙衍、
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以
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等。各派各家都着书立说,广授弟子,参与政治,互相批判,又互相渗透,学术思想极为繁荣。秦统一六国,崇尚
法家,兼用阴阳家,焚书坑儒,迷信暴力,将法家学说过分夸大君权的一面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