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纪念馆设于晋江
龙湖镇衙口村施氏大宗祠。展厅面积400平方米。施氏宗祠系施琅于1687年重建,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施琅纪念馆创建于1986年,10多年来,已接待日本、美国、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游客数十万人次。
简介
晋江市龙湖镇,为
晋南舟车辐辏地,西挹村光,东收海色,万顷汇澜, 诸宅竞秀,有负郭襟海之势。境内景点密布:焕然一新的施琅故居、面海吟哦的施琅雕像、石材铺筑的靖海广场,幽雅的石屋石巷石埕静卧其间,
沿海大通道如玉带环绕而过。融入美丽的
深沪湾海滨风景中。
施琅纪念馆设于晋江龙湖镇衙口村
施氏大宗祠。以文献资料、图表及实物陈列介绍清代靖海将军施琅的生平与平定台湾、统一祖国的光辉业绩。展厅面积400平方米。
施氏宗祠系施琅于1687年重建,三进五开间,硬山顶,砖石木结构,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纪念馆创建于1986年,设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衙口施氏大宗祠内,隶属于晋江市博物馆。新馆将搬迁到修葺如故的靖海侯府内,重新设计、征集实物、重新布展。中厅安放施琅将军石雕像,次间到第三进大厅布置实物、图片、文字、音像,以展示施琅这位军事家、政治家的戎马一生及其历史功勋。10多年来,已接待日本、美国、
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游客数十万人次。
建筑历史
施琅史迹如府衙、大宗祠、小宗祠自西往东成一字形排列,周边还有尚武墩、养马场,风物犹存,令人幽思怀远。
施琅故居靖海侯府,坐北朝南,占地2500余平方米。系施琅受朝廷封赏,返乡大兴土木重建祠堂,并建造家庙、侯府、都衙、东衙、西衙等8座相毗连的庞大官邸。人们在府衙门口买卖集散而成市,“
衙口”一名由此而来,进而取代原地名
南浔。其中侯府始建于清朝初年,成于
康熙28年(1689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三落(现存二落)双护厝大型建筑,墙体大多采用“出砖入石”和“一斗一卧”。硬
歇山顶式的典型皇宫式,五
开间、
穿斗式建筑,结构精巧。前附石埕,后带花园,呈长方形,规模恢弘。由于年久失修,整座侯府破损严重。经过一年多的精心修复,靖海侯府与其面前修建的侯府广场连为一气,重现往日宏伟气势。
建筑特点
侯府广场全用60公分见方的石板材铺筑而成,面积8500平方米。远期规划为1公顷,配套建设可容纳30部大巴的停车场、附属广场及观赏性
园林小区,广场上将修建台湾12处风景名胜等多组雕塑群。
雕像
施琅将军雕像,竖立在
衙口村东面海湾,总高19.83米,其中台座3米,立像16.83米(象征施琅将军于1683年率师攻克
澎湖),重1100吨。施琅雕像身着盔甲,外带披风,仗剑挺立,状如一座擎拄南天的石塔。他微仰历尽风霜的面颊,朝海沉思,成为
深沪湾的点睛之笔。龙湖镇政府将以此为中心,兴建施琅纪念园,砌建石碑林,阴刻施琅所撰
《恭陈台湾弃留疏》,扩展沙滩景观和海滨休闲度假业。
陵墓
施琅陵墓,位于
惠安县黄塘虎窟,占地108亩,由菲律宾和台湾省施氏宗亲捐资130万元修建,1995年建成。整个陵墓分5级坪台,坐北朝南。中间通道两旁立有文武
翁仲4尊,虎马羊狮、
华表各一对,谕祭碑亭3座,钦赐祭葬
牌坊、龟趺碑亭各一座,显得庄严肃穆。
馆内建筑
衙口施氏大宗祠,亦名浔海施氏大宗祠、浔江施氏大宗祠。背倚万寿宝塔,右挹闽海碧波,左襟灵秀余脉,前布池塘七口,状犹七星拱月。并与鳌城、狮峰隔瀛侧对,互为鼎立,灵秀钟毓,蔚为大观。
该祠始建于明·
崇祯庚辰年(1640年),清·
顺治辛丑年(1661年),
沿海迁界因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施琅统一台湾,翌年清廷展界,居民回迁。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施琅于故址重建之。迄今历三百余载,保存完好,列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氏大宗祠坐北朝南,系五开间三进带护厝,前设石庭,后附花园,系典型闽南硬
歇山顶皇宫式建筑,整座为
抬梁式与
穿斗式相结合木构架。
中轴线由照墙、前埕、大门、中埕、前厅、后埕、后厅组成,左右有两廊,左边有火巷隔开,还有一列厢房。占地面积两千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有1740多平方米。规制之宏大,雕琢之精巧,乃泉郡屈指可数。
其布局严谨,石庭中各式旗杆参差而立,入门处辉绿岩镂空雕硕大对狮凛凛生威。大门上首阴刻“施氏大宗祠”五个大字,庄重俊逸。中进大厅,额曰“树德堂”,神龛内奉祀始祖公暨派下显贵者牌位,及
施琅等四位祖先画像,春蒸冬尝,俎豆承绳。后进乃施琅专祠,塑有施琅巨座金身,
奕叶景仰。正厅、后堂梁枋上还挂“忠勇性戎”、“勋德齐班马范曹”、“天下第一清官”等匾额,从匾上镌有“玉音”字样可知,这是皇帝对施氏父子的谕嘉。
人物介绍
施琅(1621-1697)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清朝著名军事家,海军统帅。少有识度,智勇出众。初为郑芝龙部将,后因事失和,归顺清廷,由同安副将、同安总兵擢为福建
水师提督。
郑成功驱逐了盘踞台湾的
荷兰殖民者后,郑氏政权据守台湾,与基本统一全国的
清王朝对抗,
闽浙沿海长期备受战乱之苦。
施琅为收复台湾,结束国家长期分裂局面,再三请缨,于1683年率水师攻克
澎湖,迫使郑氏政权投降。入台后,他提倡轻徭薄赋,安定台湾局势,又力排众议,请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开拓建设台湾宝岛。他的建议为清廷采纳,受封
靖海侯。施琅次子
施世纶任过扬州知府、江宁知府、
漕运总督等职。居官政绩显著,有“天下第一清官”之誉。六子施世缥随施琅克台后,曾转战伊犁等地,积军功升任福建
水师提督,都是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施琅出生于农民家庭。年少时“有识度,
膂力绝人”,从师“习距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万人敌”。
崇祯任
游击将军。曾随
黄道周出关抗清。
清
顺治三年(1646年),
施琅与
施显到安平(今安海),跟随郑成功了兵南澳抗清,为成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善战的得力骁将。楞中,施琅1651年在南澳下愿南下广东勤奋王。后又因为郑成功命他回厦门“未还其兵公”而产行不满情绪。经后施琅因杀犯法亲兵曾德再触怒了郑成功。由此两人不和,施父子三人被扣押。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不久,施琅降清,与关成功对抗,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
水师提督。
1683年6月14日,施琅督率大军由
铜山出发,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
澎湖的守军
刘国轩部,给郑氏集团以致命打击。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郑氏集团施以大义进行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郑氏集团自知大势已去,上表向清政论投降。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迎接,各
乡社百姓亦沿途“壶浆迎师”,台湾终于实现和平统一。
康熙三十六(1697年),施琅卒于住所,葬在惠安黄塘虎窟口同声地说康熙加赠
太子少傅,谥襄壮,命官3次
谕祭,并于泉州府学前建祠祀之。其是,“
两岛八闽皆顷德”,纷纷为之
树碑扬誉。十九都有“靖海侯”坊,阳义
辅立康熙制诗句“上将能宣力,南纪尽风流”,同安等地立“绩光铜柱”、“泽普南天”、“勋高大树”、“泽沛甘棠”等碑坊,表彰施琅的丰功伟绩。施琅一生为国家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他是一位爱国将领,也是一个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的爱国优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久怀念。
开馆
2001年10月2日经过福建省泉州市、
晋江市两级政府拨款充实布置的施琅纪念馆重新开馆,参加纪念
施琅将军统一国家三百一十八周年暨诞辰三百八十周年系列活动的海内外嘉宾,来到施琅的故乡晋江市
龙湖镇衙口村参加了开馆仪式。
施琅纪念馆设于衙口村的
施氏大宗祠内,这座宗祠是当年施琅将军平定台湾、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后建造的,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六年创建了施琅纪念馆,隶属于
晋江市博物馆,十几年来,已接待过数万的参观者。
陈列展览以“功在一统”为主题,分为“戎马疆场滨海演兵”、“力主平台靖海宁边”、“东征
澎湖入台抚顺”、“恭陈留台发展经济”、“悉心治理恩泽东南”、“名垂清史四海同钦”六大部分,运用大量文物、实物、图片、资料和模型,全面展示
施琅的戎马一生及其丰功伟绩。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