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聚(1389年7月22日-1462年9月8日),蒙古族。顺天通州(北京通县)西北乡马家庄人。
明朝初年将领。
人物生平
嗣职北征
施聚生于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六月二十九日(1389年7月22日)。先祖为蒙古人,归降
明朝后定居顺天通州西北乡马家庄。
永乐七年(1409年),施聚的父亲、金吾右卫指挥使施忠跟随
明成祖北征
鞑靼,并阵亡于此役中。施聚继承其职位,为金吾右卫(一作左卫)指挥使。
永乐二十年(1422年)三月,施聚因生擒鞑靼可可帖木儿之功,被特升为
都指挥佥事。
操备辽东
宣德五年(1430年)十月,鞑靼
阿鲁台侵犯辽东,
辽海卫(治今辽宁海城西北牛庄)
指挥同知皇甫斌力战而死。次年七月,施聚以熟知敌情而奉命前往辽东操备,防止再受扰掠。
宣德十年(1435年)十月,施聚因“久于征操,多效劳勤”,被擢升为辽东
都指挥同知。
正统六年(1441年)十一月,经辽东总兵官
曹义举荐,
明英宗授施聚为
都指挥使。
曹义领兵抗击
兀良哈入侵,施聚每次配合获捷,以勇敢著称。
出镇义州
正统八年(1443年)三月,辽东义州卫
守备职位空缺,提督辽东军务的
右佥都御史王翱认为施聚骁勇善战,故向朝廷推举,使他得以出任义州守备。
施聚训练有法,与兵士同甘共苦,增修边障要塞。在练兵之余,又兴办学校,传习儒学,使军民悦服。
正统九年(1444年)正月,英宗命
成国公朱勇、兴安伯
徐亨等分兵四路,以讨伐朵颜三卫,辽东方面亦奉诏出兵配合。施聚随曹义出征,在老河击败兀良哈有功,进官
都督佥事。
正统十二年(1447年),施聚随王翱、曹义等出塞巡哨,遭遇兀良哈军,将其击败,斩首三十二级,生擒七十余人,缴获马、牛、羊四千六百余只(头)。四月,施聚进官
都督同知。
正统十四年(1449年)四月,施聚因击败兀良哈之功,自都督同知进升为右都督。
集众驰援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亲征
瓦剌的英宗于
土木之变中被俘,明军死伤惨重。兵败的消息传至京师,举朝震惊,郕王
朱祁钰(即明代宗)奉命
监国,并在同月授施聚为辽东右
副总兵官,命他与左副总兵官
焦礼协助曹义调兵防御。十月,新即位的代宗采纳
吏科给事中姚夔的建议,命施聚、焦礼率辽东精兵三万入援京师。
施聚等闻讯后,驰援京师,适逢
北京保卫战于此年底结束,瓦剌退兵,辽东军于是暂驻于
永平城内。至
景泰元年(1450年)正月底,施聚、焦礼率军返回辽东。
幸得世伯
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施聚因“登州营斩获达贼功”,进升为
左都督。
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英宗因施聚久在辽东镇守,颇著劳绩,于是封他为怀柔伯,赐封勋阶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
特进荣禄大夫、
柱国,岁禄一千一百石,允许子孙世袭。
天顺二年(1458年)五月,英宗念及施聚、焦礼守边年久,特召二人入朝觐见。事毕后返镇。九月,颁赐世袭
诰券,并封赠其祖上
三代及妻子官爵、
诰命。
天顺三年(1459年)五月,
兵部尚书马昂等弹劾施聚、焦礼“年垂八十,老耄无为”,请求将二人召回京师,罢职养老。英宗以“边将须用老成者”为由,仍用二人为守备。
薨逝镇所
天顺六年(1462年)八月十五日(即1462年9月8日,《明英宗实录》作九月十五日),施聚在义州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封怀柔侯,
谥号“威靖”。十二月二十二日,葬于“
朝阳门外东北
六里屯之原”。
主要成就
施聚从军五十余年,征战
辽东三十余年,镇守
义州二十年,屡立战功:
人物评价
王容:①公生平俭约,雅好儒术,其忠肝义胆,著之荒遐。每贼至,辄辟城门与战,贼疑且俱,无不摧折,有古名将之风。故夷丑窜慑,边人怀惠,而朝廷信任之专也。(《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施公墓志铭》)②为国柱石,允以忠良。六朝潘屏,一代珪璋。威凌北虏,泽被东荒。(《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施公墓志铭》)
朱祁镇:①刚方果毅,勇智不群……朕无东顾之忧,尔有中朝之誉。(《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施公墓志铭》引)②智能御侮而远静胡尘,勇屡折冲而久安边境。(《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施公墓志铭》引)
孙继宗:为人有膂力,善骑射。守边岁久,以敢勇称。(《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董越:……仗节钺再镇辽东边境,倚为干城者凡三十余年……。(《怀柔伯施公墓志铭》)
李辅:体貌魁梧,器度宏远……崇尚俭朴,委任智勇。枕戈待旦,居安虑危。(《
全辽志》)
轶事典故
瓦剌太师
也先胁持
明英宗围攻北京,
明代宗急诏施聚和辽东左副总兵
焦礼率军赶赴京师勤王。施聚得诏恸哭,即日领兵向西疾行。部下以牛、酒饯行,他将酒肉抛掉,大声说:“天子在何处?我们怎么忍心享用这些东西!”于是率部急驰至京师。
亲属成员
表格参考资料:
伯爵世系
施聚在
明英宗复辟后获封怀柔伯,子孙世代承袭,共历九世十代,至明亡而绝。
第一代:施聚,
天顺元年(1457年)封怀柔伯,予世券。天顺六年(1462年)去世,追封怀柔侯,
谥号“威靖”。
第二代:施荣,施聚之子,天顺七年(1463年)袭爵。
成化元年(1465年)去世。
第三代:施鉴,施荣之子,成化元年(1465年)袭爵。
弘治八年(1495年)去世。
第四代:施瓒(一作施璜),施鉴之子,弘治八年(1495年)十二月袭爵。
嘉靖八年(1529年)十二月去世。
第五代:施瑾,施瓒之弟,嘉靖八年(1529年)十二月袭爵。嘉靖十五年(1536年)前去世。
第六代:施焘,施瑾之子,嘉靖十五年(1536年)袭爵。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去世。
第七代:施嵩,施焘之子,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爵。
隆庆三年(1569年)去世。
第八代:施光祖,施嵩之子,隆庆四年(1570年)袭爵。
万历三十年(1602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间去世。
第九代:施壮猷,施光祖之子,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袭爵。
崇祯七年(1634年)去世。
第十代:施兆麟,施壮猷之子,崇祯十年(1637年)袭爵。卒年不详。
史料记载
《明故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施公墓志铭》
《怀柔伯施聚传》
《明史·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