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途远,汉语成语,拼音是rì mù tú yuǎn,意思是辛苦赶路到了黄昏时分,但离目的地还有很远的路途。形容人近
暮年却
壮志难酬的悲叹之情,也用于处境极端困顿,不得已而只能倒行逆施,不循常理的延伸义,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唐
贯休《
行路难·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行路难,行路难,日暮途远空悲叹。君不见道傍树有寄生枝,青青郁郁同荣衰。
明
李东阳 《寿冢宰尹公序》:“然早仕者多不至显庸,晚达者不能无日暮途远之叹。”
伍子胥逃到
吴国,帮
吴王阖闾夺取了王位,后来又帮吴军攻进了楚国,此时楚平王已死,但伍子胥仍将楚平王从墓中挖出来,
鞭尸三百下,为其父兄报仇。
申包胥藏于夷陵,得知伍子胥
鞭尸,申包胥派人指责他“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觿者胜天,
天定亦
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但伍子胥说“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即成语【日暮途远】和【倒行逆施】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