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瓷器
应永年起始的日本瓷器
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到昭和共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烧瓷行业在不断地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日本瓷器图案和画面颜色比较明快,多大红大绿、黑白相间,同时日本的茶杯、酒杯、碗、碟子等食用器边沿多有金色釉。
渊源
日本与中国沿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早在战国时期,日本列岛上的人就已与位于今中国东北部的古燕国有往来.秦灭燕时,有一些汉人逃亡朝鲜,进一步去日本;随后,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的书画、佛教,中国的学制、典章制度等,都对日本产生了全面的影响。中国的瓷器文化和工艺也同样深刻的影响着日本的生活和发展。越窑瓷器原产地的浙江与日本的关系也很密切,史实证明中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公元前2世纪就已开通。越窑青瓷输往日本,是在唐代中后期,这时输入日本的瓷器品种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
七世纪末,唐三彩开始传到日本,是由当时的遣唐使船只带去的。现在日本已有十个地方发现了这些出土品,特别是在奈良的大安寺,一下子出土了三十几件唐三彩。唐三彩的传入,对日本的制陶工艺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促进。在三彩的技术体系之下日本在烧制时带有与汉族不同的特色。在形态上,它基本上没有神像人俑或马和骆驼等的造型,而是多为日常的容器,或是摹仿铜合金佛用器具烧制成的壶、瓶、钵、盘、碗等。在釉色上,它也不像唐三彩那样显得五彩斑斓、华丽多姿,而是更多地敷施了绿釉,整个陶器多以绿釉为基调,显得比较素朴,甚至带些稚气,日本人一直对绿色情有独钟,这与日本民族爱好自然有关。三彩陶器藏品最丰富的是集中在奈良正仓院的57件作品,被称之为正仓院三彩,又称为奈良三彩。三彩陶器的出土地,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寺院、宫殿、官衙等处的遗迹,近年来也逐渐有从村落的遗迹中出土的,但总体来说,三彩陶器主要是用于国家和贵族等举行祭祀、佛教仪式的场合,壶等器具被用来盛放火葬后的遗骨,与一般民众的生活还是有些距离。
九世纪进入平安时代后,又从当时的大唐传来了白瓷和越州窑的青瓷,种类多为日常用的碗、盘等餐具。自此,日本的陶制餐具从原先模拟金属品的须惠器、三彩陶器,开始转向模仿中国青瓷制的餐具样式了。
但当时日本人无法烧制出与青瓷媲美的瓷器,他们只是在原来三彩技术的基础上,又吸取中国的灰釉技法,烧制出了灰釉陶器。这些灰釉陶器与越州青瓷相比,毕竟要显得粗粝得多。不过越州青瓷的传入大大拓开了日本人陶器形态的种类。
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景正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日本的六大古窑。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其中伊万里瓷器在欧洲也享有盛誉。日本江户时代有名的陶瓷产地大多是朝鲜工匠开创的,如荻烧开创者为李勺光、李敬兄弟;有田烧开创者为李参平;高取烧开创者为八山。
釉色型制
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制瓷业也不例外,有些造型与中国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明显的日本民族风格。日本的瓷瓶类主要包括米酒瓶、棱口兽耳瓶、梅瓶灯笼瓶、花瓶、人物花瓶背壶式扁瓶葫芦瓶。米酒瓶腹大、口小、颈短,瓶身画有树枝,枝上有两把与草相似的线条下垂,这种瓶型和纹饰都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棱口兽耳瓶的兽耳衔环是椭圆形的,而中国的兽耳衔环是圆形的。日本的人物花瓶在中国称鱼篓尊或罐。日本讲究茶道,因此日本的茶壶自然有自己的特色,日本茶壶包括葡萄酒壶、京都茶壶、咖啡壶端把壶、桶子壶和提梁壶等造型。日本罐的造型与中国罐区别不大,但画法与中国不同,比较有特点的是日本罐两侧有系,大口圆盖,施满彩;日本水罐造型多为桶形;日本的茶叶罐有的罐体上心形开光,罐盖顶部也有六角形开光图案。日本的大缸与中国有很多不同,日本缸的口部有平沿的、圆沿的,内壁往里抠,呈逗号形,不仅用来当容器,还用来做取暖器。日本的隔盒有圆形的、方形的,有三层的,也有多层的,在造型上与中国有所不同,中国的隔盒小,日本的隔盒大,在盒与盒的连接处,日本的隔盒是外口的,中国的隔盒是里口的,两者正好相反。
门类品种
有田烧
有田烧的历史是从1616年,高丽陶工李参平发现泉山的陶石开始。 李参平是在1597年至1598年间的庆长之役中,被锅岛日军从朝鲜带回日本的陶工之一。
起先,他在多久安顺的保护下,居住在现今多久地方进行陶器的制作。后来他离开了多久,其目的是为了寻找生产优质瓷器原土的旅程。他在1616年于有田的 泉山发现了理想的陶石而定居并开始瓷器的制作。而在有田地区,早在文禄之役(1592~1593) 时便已有许多从朝鲜被带回的陶工在此制作陶器,而瓷器的制作,李参平是第一人。
自从泉山的瓷石矿被发现以来,有田的窑业可说在这之后的数十年间急速发展。而因为这 种迅速发展的盛况,造成因燃烧用的柴火不足而滥垦滥伐的现象,以致到了1637年,佐贺籓为 了保护山林而裁掉了826名陶工。在这事件之前陶器一直是大量生产,在这之后则由皿山代官 所严格的管理有田的陶瓷器生产,因而确立了以瓷器为主的生产体制。
之后,1643年由酒井田喜三卫门(初代的柿右卫门)开始采用赤绘的手法(一说1646年)。喜三卫门是从经常出入长崎的商人那边得到了中国赤绘的调色法,以此为本反复尝试多次失败后 终于创造出他理想中的红色。而赤绘技术也更加带动了有田烧的发展。
从1650年起,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外销有田烧的制品到欧洲地区。东印度公司原本是专门外销中国景德镇瓷器给欧洲,但因明末清初中国内部情势混乱无法外销瓷器,东印度公司因此 将目标转移到接近中国的日本的有田烧上,代替中国产的瓷器开始外销。而有田烧在欧洲各国 受到相当的好评,光是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有田烧制品销售至欧洲的数量就高达好几百万。再加上此时柿右卫门样式的确立完成,纯白质地加上豪华的镶金风格,更是受到欧洲王公贵族的热烈喜爱。
而有田烧普遍内销到日本国内各地也开始于十七世纪中,到了十八世纪内需数量则是大幅 提高,除了一方面因欧洲本地也开始发展瓷器生产导致出口数量衰减之外,日本国内一般平民 则开始广泛使用有田烧的器具。而因当时的有田烧多从伊万里港出海然后运销至日本各地,因此有了「伊万里烧」的称呼,现代的话则称为「古伊万里烧」。
伊万里烧
伊万里烧
江户时代从伊万里港出口的有田烧被称作伊万里烧,但现在唯有生产于伊万里地方的瓷 器才称作伊万里烧,而之前所述那种情况的瓷器则被称为「古伊万里烧」。但事实上,将伊万 里烧与有田烧区别成两个种类而展售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若是将伊万里烧视作有田烧的一种 其实也是可以的。不过若真要从制品的情况来分别的话,有田烧中烹饪用途的器具数目较多, 而伊万里则是一般的餐具较多。
江户时代佐贺籓在伊万里大川内山这个地方开置了御用窑,专事生产高级品以献给幕府 。而大川内山该地依然还有出产锅岛染、色锅岛及锅岛青瓷的瓷窑,该地街道也经过细心 的整备,因此周末常有许多观光客前往造访。
九谷烧
最早的古九谷烧是受了九州有田烧的染绘影响,而与北方加贺地方的瓷器风格交互作用 而产生的。据说是加贺大圣寺的初代籓主前田利治命令家臣后藤才次郎,于明历年间沿大圣寺 川而上,于深山间的荒僻村庄九谷所开之窑,一直持续到元禄初年。为了与幕末开始的「再兴 九谷」有所区别,一般习惯都称作「古九谷烧」。
色彩是古九谷烧的最大特征:釉色浓重鲜美而意境超群,强烈的色彩和稍嫌混浊而无光 泽的质地形成完美的调和,展现日本彩绘瓷器的最高境界。另有一种手法是将素瓷上涂满青、 绿、紫、黄等色釉,因为没有红色而俗称为「青手」,并有相当多意境高远的佳作。
染绘的作品虽一般被称作「蓝九谷」,近年却在有田地方的稗古场等地发现大量相同手 法的作品,因此蓝九谷的大部分作品都被视作初期的伊万里作品。而同样的彩绘古九谷中也有 一部份被认为是受了伊万里烧的影响而产生。 古九谷烧在元禄之后虽一时中断,到了文政七年由大圣寺的富商吉田屋(丰田传右卫门) 策划再兴,而在九谷建窑。因为生产古九谷的「青手」作品,因此青九谷亦被有了「吉田屋」 这样的名称。文政八年窑移至交通方便的山代温泉的越中谷,到了天保年间又因经营者换手而 变为宫本屋窑。而山代窑到了庆应二年(1866年)受到来自京都的永乐和全的指导,因此这个时 期的产品又称作九谷永乐,和全虽在山代只停留了五年,却使九谷烧有了技法上极大的进步。
濑户烧
濑户烧与备前、信乐、常滑等并存,为日本现存最古陶窑之一。但跟大多烧制农民使用 的瓮、壶一类杂物的备前等地比起来,濑户则是仿效中国的青瓷及天目烧而生产使用灰釉(黄 濑户釉)及黑饴釉(天目釉)的贵重工艺品,自鎌仓时代起就开始制作。
而濑户窑之所以拥有这样先进的技术,多是因为自室町时代中期以来,茶的大量普及而 使得中国的本土产物供不应求,而濑户则因此开始烧制茶罐等物品的缘故。濑户的先进技术也 带给其它地区烧窑相当的影响,而这样的濑户,自然与日本古代传承下来专属日本风格的烧窑 有极大的不同,这或许与濑户自古就与中央贵族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有关。
备前烧
备前烧是自鎌仓时代起,生产于冈山县和气郡伊部这个地方的陶器,与濑户烧及信乐烧 并列日本现存最古烧窑之一。与信乐烧一样,不上釉的素烧为其最大特色,略带赤褐色的素面 质地,是备前烧自古以来的一大特征。
而备前烧和信乐烧及南蛮烧一样,在茶会使用前先预先过水,就能展现它原本的清亮美好 ,而备前烧这种过水即美的特色,实在是不可多得。 而复兴古备前烧的魅力的最大功臣,是已故且有「人间国宝」称号的金重陶阳及藤原启, 而继承了这些人的意念的山本陶秀等优秀制作者,仍在伊部不停地持续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美浓烧
进入江户时代,美浓烧作为平民的日常餐具广为需要,成为国内有数的陶瓷器生产地。日本岐阜县瑞浪市已有1300多年的美浓烧陶瓷制作历史。瑞浪市的陶瓷制作艺人们采用多种工艺和精细无机无毒釉彩,烧制窑温达到了1240-1260?C,而非通常的700-800?C,坯体所含金属经充分氧化,其中的金属含量远低于日本国家标准(铅2.5mg/L,镉0.25mg/L)和中国国家标准GB 13121-91(铅7mg/L,镉0.5mg/L),生产出的陶瓷制品符合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在日本和欧美市场倍受青睐。我们平时使用的洋式餐具、和式餐具的大约50%以上实际上是美浓烧。日本著名瓷器美浓烧,各色图按搭配,并配有精致木盒,不仅做为餐具十分实用,还具有收藏价值。
瓷器名家
板谷波山
板谷波山(1872~1963)
原名板谷嘉七。明治五年生于下馆町(今天的下馆市)。 明治22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雕刻科就读,受教于冈仓天心、高村光 云等人,明治27年毕业。29年赴石川县工业学校(今天的石川县立工业高等学校)雕刻科任教, 但明治31年雕刻科被废止,开始担任陶瓷科教学的波山,对陶艺可说是一窍不通,于是开始致 力于烧制品的研究,从门外汉成为制陶的行家。明治36年波山辞职,于东京的田端定居并建立工作室。因为从这里可以远眺筑波山,波山为了自勉而取号「波山」。38年在经济极度拮据中建成了窑,并于39年成功完成第一次的烧窑 。
明治40年于东京劝业博览会场上展出一只「瓷制金紫文结晶釉花瓶」而受颁三等奖,从此 打开陶艺家之途。之后波山又在大正4年时研发完成他最独特的地毯釉及葆光釉,然后于昭和 2年实现其参加帝展的梦想,身为陶艺家及艺术者的实力受到大众肯定。 波山在昭和8年至昭和26年间,持续地致赠他所制作的鸠杖给村里间的高龄者,并且于昭和 13年到31年之间,不停制作香炉及观音像赠慰在战争中战死的战士遗族,并且对文化财的保护 及下馆地区乡土史的编纂不遗余力。
昭和20年,波山的住所及工作室因为空袭而烧毁,因此离开了下馆町,而在25年,于田端 再建其工作室。26年被推选为下馆的荣誉市民,并于28年以身为陶艺界先驱、回馈社会有功而 获颁文化勋章,而后又在29年与横山大观一同被推举为次城县荣誉县民。 昭和38年,波山怀抱着对陶艺的一本初衷的热情结束了91岁的人生。
田村耕一
田村耕一(1918~1987)
出生于栀木县佐野市富冈町,父亲田村林次是专营女儿节人偶制作贩卖的业者。 自县立佐野中学(现佐野高中)毕业后,耕一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现在的东京艺术大学)的工艺科 图案部就读,毕业后至大阪私立南海商业学校教学,并于此时开始对陶艺产生兴趣。 因战争受到征召而辞去教师职务,等到战争结束后回到佐野,并遇到东京美术学校的学长 富本谦吉,在他的劝说下耕一进入由京都的松风荣一主持的出口陶瓷器设计研究所就职,在此 时期他的风格受到了富本相当的影响。
之后,昭和23年耕一回到佐野市,参与筹画于赤见町开设赤见窑的计划,并于第二届栀木 县艺术祭展出作品得到审查员滨田庄司的认同。因此,在昭和25年时,耕一成为栀木县益子町 的「栀木县窑业指导所」的技官,使他得以专念于陶艺技法的研究上。
至昭和28年耕一辞去了指导所的工作,加入了佐野市久保町建窑的活动。昭和31年他则在 朝日新闻主办的第五回现代日本陶艺展中,展出他未曾展出的新作「芒图椭圆大皿」因而得奖 ,奠定他知名陶艺家的地位。这之后又不停地得到许多日本国内的大奖,而在昭和42年时在伊 斯坦堡国际陶艺展中荣获金牌奖。昭和51年成为东京艺术大学教授,55年就任日本工艺会副理 事长,之后终于在昭和61年因身为陶艺家的诸多功绩获颁日本最高荣誉─「重要无形文化财」 (即「人间国宝」,国宝级人类)。次年1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68岁
德田八十吉
德田八十吉(1933~ )
属于三代九谷烧陶瓷艺术家世家。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不是生活在具体的瓷器器皿与瓷器表象中,而只有通过作品才感觉到自身的存在。我将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年轮,部分或多或少地融入进作品中。”他1933年出生于石川县,从金泽工艺大学学习后,师从祖父一代、父亲二代,毕生致力于陶瓷制作与创作事业。曾获得日本NHK会员优秀奖;日本工艺会总裁奖最高奖;日本外务大臣表彰;紫绶褒章。作品被收藏于日本文化厅、日本国立博物馆、日本国立近代美术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等,他还多次到欧、美、埃及及中国进行作品展览。1997年他被认定为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彩釉瓷器保持者(即人间国宝)的最高称号。
艺术特色
历史沿革
日本是一个由群岛组成的岛国,瓷土资源匮乏,因此,陶瓷品种主要为陶质材料制作的陶器。日本传统瓷器生产有有田及九谷两处。九谷烧瓷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1655年。日本江户时代。加贺之藩大圣寺藩的第一代藩主前田利家,以从其藩属内九谷村金山发现了磁土矿为契机。派遣其原在金山炼金的后藤才次郎前往肥前有田学习制瓷技术。后来引进技术开始在九谷建窑,生产瓷器。从此,九谷窑诞生。
到1730年,不知何因九谷窑曾经一度停烧,原因迄今不明。后来将这一时期生产的瓷器称之为“古九谷瓷”。古九谷瓷器由于造型气势恢弘,彩绘纹样富丽等特色,被誉为日本彩绘瓷器的代表。古九谷瓷废窑之后80年,春日山窑在金泽诞生。这样进入了一个九谷瓷器再次复兴的时代。形成了春日山窑流行不木风;吉田屋窑倡导恢复古九谷瓷风格;官本窑则以红彩精细描画见长;永乐窑则草创出金斓手手瓷器等流派。
进入明治时代之后,陶艺家九谷庄三的彩色金澜手瓷器名气日盛。同时,大量的日本九谷瓷器开始出口到欧洲各国。九谷瓷秉承各个时代的彩绘传统技艺,精益求精,进入一个新的辉煌时期。
九谷烧瓷器艺术风格高雅、技艺独特,它非常善于采用金、银等华贵的装饰材料进行装饰或绘画。装饰技法有红彩、金彩绿彩、银彩等种类。现代九谷瓷器,在色彩种类方面更加用色大胆,色彩扩展到红、黄、绿、褐、紫、金、银等色。
红彩彩绘。多在瓷胎上涂红色,然后描绘人物纹样。有时与青花彩绘结合一起。金彩。在金色上涂红抹绿,然后彩绘纹样。表现出昂贵、绚烂的气氛。
九谷烧银彩作品。釉面下发出闪闪的银箔光彩,是九谷烧银彩技法的精髓。在整件上将作品先涂抹一层黑色墨底,然后彩绘以淡青、淡樱等纹样。在几何形图案上柔和的银彩中显露出作品的品格与个性,可以体现出一种寂静感,具有一种深厚的情趣。
九谷烧彩瓷艺术,善于从古代文化艺术精髓中汲取营养。绘画作品内容丰富。有花鸟、山水、风景等内容;有鱼纹、鹤、神灵等寓意吉祥的题材;也有人物、儿童;还有松、竹、梅、菊等纹样。也有的陶艺家深受中国古代竹林七贤等中国文化影响,描绘中国风格的图案。许多绘画艺人,绘画技法娴熟、老道。绘画作品一丝不苟、精工细描。他们将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祝愿,完美地注入进瓷器绘画作品中。
九谷瓷器彩绘特色
九谷彩绘瓷器首先由彩绘师在瓷器胎上以笔勾画出纹样轮廓,如同古代的水墨画一样,色彩要求有浓淡、阴阳区别。图案使用蓝、红、紫色。颜料的调配与调制非常重要,在彩绘之前必须将各种色料进行研磨、调制、调配好。未了烧制出好的色彩,陶艺师需要花费好长时间,对色料做试烧。因此而保证了九谷瓷器艺术作品具有色彩艳丽、丰富与悦目等特色。
调色完成后,再进行添色。在彩绘之后,让其充分干燥,然后入窑在800-1000℃内的窑炉中进行彩烧。图案上的色料随着温度升高逐渐熔入釉上。形成玻璃釉面上的透明膜。同时呈现出严厉的色泽。形成九谷烧厚重、丰富、艳丽等独特的彩瓷风格。已经形成了古九谷风、饭田屋风、永乐风、庄三风、吉田屋风、釉里金彩、釉彩银彩金彩、深绿等艺术装饰品种。
古九谷瓷器的装饰风格为:一般图案使用蓝、黄、紫色,以花草山水为主。历史上有木米、仁清、乾山等三位名家,对九谷瓷器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饭田屋艺术流派
深受古代竹林七贤等中国文化影响,生动地描绘中国风俗图案。在以红色细线描绘出的画面上再随处作金彩彩绘。
永乐流派
在金色上以红涂满整个器皿,然后以金色描绘图案表现豪华的风格花、鸟、鱼、虫纹样均一笔构成。
庄三风流派
出现于明治时期。吸收了从古九谷到复兴时期的所有技法,人物山水画表现了彩色金镧中的细致、绚烂等气氛。
吉田屋流派
在继承古九谷基础上,不使用红色。但多使用黄、绿、紫、深蓝等色,因此作品风格异常凝重。
釉里金彩
首先在瓷器上贴金或涂以金粉,然后施透明釉,经过烧制即可。釉里金彩通过透明釉面,好象金色在泛起,形成一种深厚的色泽。
釉彩装饰
为九谷烧传统技法。颜色主要使用绿、黄、红、紫、深蓝色等进行彩绘。有时通过两种以上的色彩绘画。在彩绘方面表现出微妙变化。
银彩装饰
在银箔上涂上透明釉色,或是颜色釉。银彩坚牢,不会掉落与生锈。釉子使银彩浮起,使画面格调显得富丽、华贵、柔和。
深绿彩装饰
是九谷烧一大特征。在具有透明感的深蓝色、绿色、黄色的下面绘出纹样。如描绘通过树缝洒落下的阳光及闪烁着灿烂光芒的太阳,均以金色表现出来。
总之,日本九谷瓷器艺术是世界名瓷的一大品种,风格独特、华贵富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我们应该重视对其了解、研究和借鉴。其中一些装饰技法以及艺术特色可供我们开发新产品时作参考。
设计特色
日本是一个以生产陶器为主打产品的国度,其生产瓷器的历史仅仅有400多年的时间,大大晚于世界上瓷器的母国—中国。但是,日本陶瓷行业日用细瓷产品设计技术工艺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日本的日用细瓷产品仍占据了美国近一半的高档瓷器市场,令人刮目相看。日本日用细瓷的生产技术水平很高,包括瓷器的实物质量(包括使用强度、耐划伤性、热稳定性等)、白度、产品规整度,以及在控制釉面铅、镉溶出率方面,各项技术指标均领先于国际水平。尤其在日用瓷器产品的器型、画面设计,釉色装饰以及产品配套和包装装潢方面,俨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格与特色。日本的名牌公司曾经为英国的王室设计生产出专供皇家使用的超大配套的饮食餐茶具产品。
日本人不仅十分喜欢瓷器艺术,也非常讲究日用瓷器的实际使用场合与欣赏方法。因此,在一般的日本人家庭中,通常都要有四、五套以上的成套日用瓷器餐具。他们往往根据一年中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使用不同风格的瓷器制品,盛放适应不同季节的食物饭菜。日本消费者在选购瓷器产品时,比较注重有纪念意义与有特色的产品,如注重名牌与名人的作品。在产品的造型方面喜欢追求新颖与变化;在装饰图案方面则喜欢山水、花卉、花鸟等纹样;在产品的色彩上则多喜欢选择红、蓝、绿等色调,以及金、银彩装饰。近年来,日本年轻人显示出追求消费质量的趋向,比如,年轻人在朋友结婚时,通常选购一些制作精美,器形、纹样、装潢美观的高档日用瓷器,作为贵重礼品馈赠挚友。作为东道主也会选择价值在其一半的瓷器,用做返还回赠。因此,对高档瓷器的需求不断高涨。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日本的瓷器生产厂商每年都要推出一系列的新产品,不断追求日用瓷器艺术化,因此产品式样新、品种多、装饰美、小配套以及注重在包装装潢上下工夫,成为日本瓷器厂商遵循的经营方针
器型特点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日本人认为:美食健壮人的体魄;美器则健全人的心灵。日本日用瓷器器型种类非常繁多,在保证产品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欣赏功能。如在碗类产品的造型设计上,除考虑到器物容量之外,仅器物的口部形状就有很多变化。如碗的造型通常设计成为直口、侈口、敛口、菊花口菱花口、压边纹口、台形口以及六边形八边形口等,突出了观赏性。盘类产品则因实际使用要求,有深有浅,有折沿,有平沿,还有花形口沿,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饮食或饮茶配套需要。日本人有在就餐时边食用、边饮茶的习俗,茶壶成为一刻不须离臾的制品,因此对茶壶的造型设计颇为讲究。茶壶以扁圆形为多,再配装以竹藤、或铜丝提梁,以增加古拙、敦厚的气氛。壶的形制则有瓶形、直筒形、方形、椭圆形、扁方形、瓜棱形等。有的壶体上还带有凹凸旋纹。壶的嘴、把、口、盖搭配协调、匀称,比例适中。壶嘴一般朝下流水,壶把持握舒适,倒水时壶盖扣合严紧,不会掉落。茶杯与茶碗器形和主体壶的造型纹样配合协调一致,赋予了变换与统一的特点。总之,日本日用瓷器造型设计的特色是求新、求变、求精、求美。由于新产品的造型设计受到高度重视,因此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保持长期畅销不衰。并且创出了诺里梯克、鸣海等公司的品牌与产品名牌。
纹样特色
日本流行的日用瓷器产品,色调通常有浓调装饰与淡调装饰两种装饰流派。浓调装饰的特点是常常将制品通体施一层蓝、绿、黄等色釉,然后再以金、银或其它色彩的绘料进行彩绘,且彩绘的手工味很浓重。装饰图案多为松树、仙鹤、野草、花卉、禽鸟、蝴蝶蜻蜓之类的纹样。淡调装饰则在素白瓷器上绘画或贴上花纸,或转移印花。装饰图案有团花样式、也有满花装饰样式。装饰纹样、菊花、花、吉祥如意纹、水波纹、以及各类鱼纹图案。尤其是日本的国花—樱花,常常成为非常流行的瓷器装饰画面。另外,现代风格的纹样装饰通常与器物的底色形成和谐与对比,其反衬与烘托的效果十分明显。如绿地白花碟、红绿彩菜盒、青花豆彩盘、黑釉铁彩碗、蓝釉金彩茶壶、茶杯等等,装饰风格既有现代风格也有传统流派,往往集细腻与粗犷写意于一器皿之内,令消费者在饮食或饮茶使用时,能够赏心悦目加以欣赏,使心情得以轻松愉快。
产品配套
日本日用瓷器非常注意产品的配套。因为只有合适的配套才能方便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日本日用瓷器的配套十分讲究,有单客用,有双客用(供夫妻或情人使用的场合),多者有五客以上乃至数十客使用的配套。但是,在器物配套方面,日本人非常忌讳四客配套(因为在日语发音中,四与死发音相同)。此外,在器物的画面装饰上,避免使用莲花图案(因为莲花一般用于日本盛行的佛教葬式)。日用西餐瓷器的配套还多与金属刀叉不锈钢或银制)、漆器、竹编制品等相搭配。餐具配套规格式样很多,一般有碗、盘、碟、汤锅、垫托、茶壶、茶杯、叉勺、筷子架等。除了注意数量、品种搭配之外,也注意色彩与造型特色的配合,当然,消费者在选购时也会注意到瓷器造型、色彩和使用空间(餐厅、茶室或饭厅等)色调的协调。
包装装潢
日用瓷器的包装与装潢非常重要,它们能够以鲜明的款式及色彩,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满足他们购物时的愉悦心理。日本日用瓷器的包装与装潢十分精美。大多采用了单件纸盒包装包装装潢上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家、材质、环保标识、使用注意事项、放置注意标志等。包装盒的设计、印制精巧,具有很好的宣传、导购作用。包装盒内有衬布或瓦楞纸板分割,产品说明书及公司介绍等内容。便于携带与运输,也方便于消费者的选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4 11:34
目录
概述
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