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恽(?~前54年),字子幼,弘农
华阴(今
陕西省华阴市)人。丞相
杨敞之子,史学家
司马迁外孙。西汉时期大臣。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杨恽少年熟读外公司马迁的《太史公记》,颇好史学,因自己的才能和学识而受到称赞。
少年时因为兄长杨忠而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补任为常侍骑。他有才干,喜欢与才智出众的学者和儒士交往,在朝廷中名声显赫,后被提升为左曹。
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七月,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杨恽闻知后,通过侍中金安上报告给皇帝,皇帝召见他并听取了关于霍氏谋反的汇报。霍氏伏法,杨恽因功封为平通侯,迁中郎将。任职期间,他废除了山郎制度,由大司农提供所需财物,休沐都要依法令行事,有罪过就罢免,任用贤能。因改革成效显著,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他被提拔为光禄勋,成为皇帝近臣。
被贬庶人
杨恽为人轻财好义,将继承的财产都分给了他人。宫中任职时,廉洁奉公,没有私心。
但是同时,他性格褊狭尖刻,好揭人隐私,同僚中有忤逆自己的人,一定睚眦必报,因而构怨颇多。
太仆戴长乐是皇帝亲信,有人上书告发戴长乐非所宜言,此事被交给了廷尉处理。戴长乐怀疑是杨恽指使人告发他的,于是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十二月,他也上书,告发杨恽的罪行,即引用桀、纣等亡国的例子来诽谤当世,没有尽到人臣的礼节,而且将主上当作戏言的对象,尤其悖逆无理。此事交由廷尉处理,后宣帝不忍心杀他们,下诏将赵恽和长乐都贬为庶人。
腰斩极刑
杨恽失去爵位后,回到家中经营产业,建造房屋,以财自娱。
一年多后,友人安定太守孙会宗来书谏诫,以“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相劝,杨恽不服气,特作《报孙会宗书》,颇多怨言。恰巧这时发生了日食,有人上书告发杨恽“骄奢不悔过,日食之咎,此人所致。”奏章交由廷尉查验,便找到了杨恽写给孙会宗的信,汉宣帝看了后甚感憎恶。廷尉宣判杨恽大逆不道,处以腰斩极刑,他的妻儿也被流放到酒泉郡,朝中与杨恽交情深厚的,如未央宫卫尉韦玄成、京兆尹张敞以及孙会宗等,也都被免去了官职。
主要成就
司马迁生前,一直防着《史记》被
汉武帝焚毁。《
报任安书》里说,《史记》写完之后,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
司马迁充分考虑到《史记》的内容有
批判性,很有可能被汉武帝焚毁,就安排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说,藏在深山里,你想烧也找不到,就可以流传后世;或者让自己的后人,在一些大都邑里
传播,把《史记》流入民间,这样一来,想禁书也不可能禁得彻底———够小心谨慎的。《
汉书》说,“迁既死后,其书稍出”,足见《史记》是在司马迁逝世后,才渐渐流传于世。《史记》才得以广泛流传,却是由于杨恽入仕后的不懈努力。
据《汉书·杨敞传》载:“敞子忠,忠弟恽,恽母,
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
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诸儒。”司马迁死后,家人把一部《
史记》转移藏匿在他女儿家中。司马迁有两个外孙,大的名叫杨忠,小的名叫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把自己珍藏着的这部《史记》拿出来给他读。杨恽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而且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
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个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这部巨著尘封了二十年,也该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了,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
公开发行,从此天下人才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亲属成员
个人作品
报孙会宗书
《报孙会宗书》是汉代书信散文中的名篇,全信以浅显、直白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因被废为庶人而产生的极度怨愤之情,以及对朝廷和封建政权的痛恨与决裂,表现了官方与民间、皇权与相权、儒学和道学等价值观念和立场的冲突与斗争。
全文在艺术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反讽、揶揄以及以情遣理的手法,艺术地表现了作者的怨怒以及与统治者的决裂之情。首先,多次运用反讽、揶揄的修辞手法,将作者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出来。其次,运用以情遣理的手法来表达其怨怒、激愤之情。总体上讲,在这篇书信中,杨恽以其直率、桀骜的才情驾驭文笔,任情使气,使其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表现出与前人书信不同的独特艺术气质。
全文如下:
恽材柯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硃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
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炮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岳而呼乌鸟。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其。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卬,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拊缶歌
《报孙会宗书》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汉书》张晏注:“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芜秽不治,言朝廷之荒乱也。一顷百亩,以喻百官也。言豆者,贞直之物,当在困仓,零落在野,喻己见放弃也。萁曲而不直,言朝臣皆谄谀也。”
其诗中以“南山”喻“国君”之意,而“南山种豆”被认为是对朝延和国君的诽谤,杨恽以这样的暗喻表明了其对朝廷体制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被排出体制之外后对朝廷荒乱政治的极大讽刺。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人生短暂、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
史书记载
《汉书 卷六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
杨恽,字子幼,以忠任为郎,补
常侍骑。恽母,
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诸儒,名显朝廷,擢为左曹。霍氏谋反,恽先闻知,因侍中
金安上以闻,召见言状。霍氏伏诛,恽等五人皆封,恽为平通侯,迁
中郎将。
郎官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乃得出,名曰“
山郎”。移病尽一日,辄偿一沐,或至岁余不得沐。其豪富郎,日出游戏,或行钱得善部。货赂流行,传相放效。恽为中郎将,罢山郎,移长度
大司农,以给财用。其疾病休谒洗沐,皆以法令从事。郎、
谒者有罪过,辄奏免,荐举其高第有行能者,至郡守、
九卿。郎官化之,莫不自厉,绝请谒货赂之端,令行禁止,宫殿之内翕然同声。由是擢为诸吏
光禄勋,亲近用事。
初,恽受父财五百万,及身封侯,皆以分宗族。后母无子,财亦数百万,死皆子恽,恽尽
复分后母昆弟。再受訾千余万,皆以分施。其轻财好义如此。恽居殿中,廉洁无私,郎官称公平。然恽伐其行治,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同位有忤己者,必欲害之,以其能高人。由是多怨于朝廷,与太仆
戴长乐相失,卒以是败。长乐者,宣帝在民间时与相知。及即位,拔擢亲近。长乐尝使行事肄宗庙,还谓
掾史曰:“我亲面见受诏,副帝肄,秺侯
金日磾御。”人有上书告长乐
非所宜言,事下
廷尉。长乐疑恽教人告之,亦上书告恽罪。
高昌侯车奔入北掖门,恽语
富平侯张延寿曰:“闻前曾有奔车抵殿门,门关折,马死,而
昭帝崩。今复如此,天时,非人力也。”
左冯翊韩延寿有罪下狱,恽上书讼延寿。
郎中令丘常谓恽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乎?”恽曰:“事何容易!胫胫者未必全也。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数者也。”又
中书谒者令宣持单于使者语,视诸将军、中朝二千石。恽曰:“
冒顿单于得汉美食好物,谓之殠恶,单于不来明甚。”恽上观西阁上画人,指桀、纣画谓
乐昌侯王武曰:“天子过此,一二问其过,可以得师矣。”画人有尧、舜、禹、汤,不称而举桀、纣。恽闻
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于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恽妄引亡国以诽谤当世,无人臣礼。又语长乐曰:“正月以来,天阴不雨,此《春秋》所记,夏侯君所言。行必不至河东矣。”以主上为戏语,尤悖逆绝理。
事下
廷尉。廷尉定国考问,左验明白,奏:恽不服罪,而召户将尊,欲令戒饬
富平侯延寿,曰:“太仆定有死罪数事,朝暮人也。恽幸与富平侯婚姻,今独三人坐语,侯言‘时不闻恽语’,自与太仆相触也。”尊曰:“不可。”恽怒,持大刀,曰:“蒙富平侯力,得族罪!毋泄恽语,令太仆闻之乱余事。”恽幸得列
九卿诸吏,宿卫近臣,上所信任,与闻政事,不竭忠爱,尽臣子义,而妄怨望,称引为訞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恽、长乐为庶人。
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余,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暗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略)
恽
兄子安平侯谭为
典属国,谓恽曰:“西河太守、建平杜侯前以罪过出,今征为
御史大夫。侯罪薄,又有功,且复用。”恽曰:“有功何益?
县官不足为尽力。”恽素与
盖宽饶、
韩延寿善,谭即曰:“县官实然,盖
司隶、韩冯翊皆尽力吏也,俱坐事诛。”会有日食变,驺马猥佐成上书告恽“骄奢不悔过,日食之咎,此人所致。”章下廷尉案验,得所予会宗书,宣帝见而恶之。
廷尉当恽大逆无道,腰斩。妻子徙
酒泉郡。谭坐不谏正恽,与相应,有怨望语,免为庶人。召拜成为郎,诸在位与恽厚善者,
未央卫尉韦玄成、
京兆尹张敞及
孙会宗等,皆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