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广
北宋名将
杨文广(?-1074年),字仲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北宋名将。太尉杨业之孙,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之子。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杨文广的父亲是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去世,宋真宗赵恒录用他的三个儿子为官,杨文广得以入仕。
庆历三年(1043年),郭邈山张海叛乱,杨文广随宋军出征讨伐,因军功升任殿直。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出任陕西宣抚使。在一次交谈中,范仲淹发现了杨文广的才能,认为他是奇才,于是将杨文广纳入了自己的麾下。
平南立功
皇祐四年(1052年),广源州侬智高发动农民起义,举兵反宋,攻陷邕州,接连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南一带骚动不安。时任德顺军知军的杨文广被调任为广西钤辖,随狄青前去征讨叛军,出任宜州知州、邕州知州。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
出战西夏
治平年间,朝廷评议各地将领,宋英宗赵曙说:“杨文广是名将的后代,并且有功。”朝廷将杨文广擢升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后来,杨文广升任为兴州防御使
熙宁元年(1068年),陕西经略使韩琦奏请在筚篥城修建城堡,杨文广奉韩琦之命率军前往筚篥城进行修建任务。当时,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扬言要到喷珠城修建城堡,实则他快马加鞭,当晚就带领队伍赶到了筚篥城,将城堡修建起来。第二天早晨,西夏军队赶到筚篥城,发现宋军已防守严密,只好退兵返回,并留下一封书信,声称西夏将派出数万骑兵来驱逐宋军。杨文广立即派兵遣将出击,追杀西夏党项军,西夏兵大败,被宋军斩杀了不少人。有人问杨文广为什么要追击敌人,杨文广说:“先发制人就能打击对方的气焰。此地是两军必争之处,若是被西夏人占据了,则对我军不利。”随后,杨文广受到宋神宗赵顼的诏书褒奖,被赏赐了成套的衣服、玉带、马匹。
此后,杨文广历任泾州知州、镇戎军知军,出任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候
献策制辽
早在庆历二年(1042年)时,辽兴宗耶律宗真派人出使宋朝,要求宋朝割让晋阳及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经此要挟后,宋仁宗赵桢给辽国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宋朝终于得到三十年的“和平”岁月。
后来,辽朝与北宋争夺代州,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但朝廷还没有审批和回复完,杨文广就病逝了。朝廷追赠杨文广为同州观察使
杨文广的生卒年在史书中未有提及,但《宋史·神宗本纪》记载:熙宁七年(1074年)“辽遣枢密付吏肖索议疆界于代州境上”,由此可以推断出杨文广应卒于熙宁七年(1074年)。
主要影响
庆历三年(1043年),杨文广参与讨伐张海;皇祐四年(1052年),随狄青讨伐蛮侬智高;熙宁元年(1068年),在筚篥城修建城堡,击溃西夏军入侵;熙宁七年(1074年),向朝廷献上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
历史评价
宋英宗赵𥌓:文广,名将后,且有功。
杨芷华《杨家将的历史真实》:杨家将祖孙三代一百廿多年的抗战历史,影响深远。尤其是杨业、杨延昭所立的战功,大大超过 统率他们的主将,但正史远未能给予他们应有的地位。人民群众缅怀杨家将的英雄业绩,赞赏他们武艺相传、名将相继,被他们那种为恢复失地、统一祖国而延绵三代、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染。
轶事典故
杨文广洞
徐霞客在粤西时,听闻有一处杨文广洞,此洞非常深邃幽暗,从江底通向府堂。但那时这个洞已经堵塞了,当地人也不能告诉徐霞客该怎么去。
沈屯子
从前,有一个叫沈屯子的人前往集市,他听到说书人讲:“杨文广被围困在柳州城中,城内粮食匮乏,外界的援兵被阻挡在外。”听到这里,沈屯子皱起眉头,不住地叹息。朋友将沈屯子拉回家中,但他却日夜念叨着:“杨文广被困在那里,究竟如何才能解脱呢?”沈屯子越想越忧心忡忡,最终病倒在床上。家人见状,劝他去郊外散心。沈屯子走在路上,忽然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锋利,街上行人众多,必定有人会被戳伤。”回到家后,沈屯子更加忧郁了。
人际关系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脱脱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
艺术形象
历史上虽记杨延昭有三个儿子,但却只给出名的杨文广一人立传。可是到了演义中却说杨延昭有两个儿子宗保和文广。但所述宗保的事迹却又和《宋史》中文广的事迹略同,可知系由一人演化而来。按文广字仲容,依过去的习惯,仲老二之上必有“伯” 或“宗”,杨延昭又任过保州防御使,也许是从杨家世代保卫边疆的意思出发,而引申出“宗保” 二字。但是到了戏曲中,却又把杨宗保说作杨延昭的独子,杨文广又成了杨宗保的独子。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戏曲形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0 21:4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