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邑,中国古代历史城市,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时改称阿邑,仍隶齐国。秦始称东阿,属东郡。
历史变迁
春秋时,置柯邑,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时改称阿邑,仍隶齐国。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汉置
东阿县,仍属
东郡。三国时为魏地,亦隶东郡。西晋属济北国,东晋改国为郡,东阿属之。
南北朝大明元年(457)并入
谷城县。北魏,恢复东阿县;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隋代,属兖州济北部。唐武德四年(621),属济州,隶河南道。天宝元年(742),更州为郡,隶济阳郡;同年恢复谷城县。唐天宝十三年(754),改属郓州东平郡。大历元年(766),郓州改为淄青道,东阿属之。唐元和十四年(819)改隶天平郡。
五代十国时,属郓州天平
节度使。宋初,属京东路;庆历元年(1041)改隶西路
安抚使;政和五年(1115)属
大都督府,建炎元年(1127)改隶
东平府。金代,隶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九年(1272)东平改为下路总管府,东阿属之。明初属东平府,洪武八年(1375)隶
济宁府东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隶山东布政使司。清初,属
兖州府东平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隶
泰安府。1913年属山东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1937年后属山东省第六区。1940年建立东阿县抗日民主政府,隶鲁西行署第四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东阿属之。1945年8月,改隶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1949年8月,属
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隶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12月,东阿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并入寿张、茌平二县;1961年7月恢复东阿县,其隶属未变。1967年聊城专区改为地区,随改属聊城地区。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历史事件
柯邑,即柯泽,是春秋时期
齐国的一个邑地名称,即原来是
卫国的柯邑,由于当时其地境内有一个大湖,因此又称“柯泽”。
周庄王姬佗七年(鲁庄公姬同四年,卫黔牟姬留七年,公元前690年),柯邑被
鲁国强占。
周庄王十二年(鲁庄公姬同九年,齐襄公姜诸儿十三年,公元前685年),
齐襄公再次打着为卫国讨公平的理由,与鲁国之间展开了“乾时之战”,夺取了柯邑。
为此,
周庄王十三年(鲁庄公姬同十年,齐桓公姜小白元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之间再次爆发了著名的“
长勺之战”,结果齐军在鲁国大夫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谋下大败。
到了周釐王姬胡齐元年(齐桓公姜小白五年,鲁庄公姬同十三年,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亲率大军进攻鲁国,齐军一直攻击到鲁国都城之下,要逼迫鲁庄公签定盟约,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
大夫
曹刿对鲁庄公说:“齐国进攻我国的军队已到城下。大军压境,城池即将被攻破,您不打算保卫鲁国吗?”
面对强大的齐国军队,鲁庄公丧气地说:“唉!那就和齐国签盟约吧。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啊!”
曹刿说:“既然这样,那么由您来应付齐国的君王,由我来对付齐国的臣子。”
到了会盟的时候,两国国君登上了盟坛。当两国宰相正在相互作揖时,曹刿却突然登上盟坛,在坛上手握出鞘的宝剑逼近齐桓公,说:“我们的城池将破,大王您还打算继续进攻吗?”
突然发生这种情况,大家一时都呆住了。齐国宰相管仲赶紧说:“那您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
管仲就对齐桓公说:“那么您就答应他吧。”于是齐桓公便无奈地答应了曹刿的要求。曹刿在这样的条件下请求结盟,齐桓公就与鲁庄公缔结了盟约,承认了齐桓公的盟主地位。盟书签定之后,曹刿才弃剑离开盟坛而去。
当齐桓公身边的其他臣子醒悟过来后,都纷纷气愤地说:“在这种要挟下缔结的盟约,是可以背弃的!这曹刿如此无礼,该视为齐国的仇敌,请求大王您允许我们撕毁已订的盟约,发兵伐曹刿、攻鲁国!”
管仲却在一旁冷静地说道:“在要挟下缔结的盟约当然是可以背弃的。但作为国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弃已经签定的盟约!那曹刿个人可以视为仇敌,但大王却不能再把鲁国当作敌人。如此一来,咱们的大王就可以在天下显扬信义了。”
于是,齐桓公不但没有背弃刚签定的盟约,而且立即下令退军回国。
当天下的诸侯们得知了此事后,皆认为齐桓公是一个言而有信的诸侯,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归顺了齐国。在其后齐桓公所主持的鄄邑之会、幽地会盟等,诸侯们没有不参加的;再主持
阳谷之会、贯泽会盟时,就连边地遥远的诸侯国也都赶来参与盟会。如此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但使已经动摇了的东周王朝得以巩固,自己也真正成为第一位春秋霸主。
在史籍《
春秋·庄公十三年》中就记载:“公会齐侯盟于柯。”可以这样说:史称“桓公以信而霸”,而当时诸侯们所崇敬的齐桓公之信义,就是从“
柯邑之盟”开始建立起来的。
相关争论
古东阿县城在春秋时期名柯邑在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西北3公里处。这里古
济水与
黄河并行流入大海河曲形成大陵故名曰“柯”。战国时称“阿”或“阿邑”。秦朝改阿邑为东阿立东阿县属
东郡。汉承秦制。至北魏时治所东迁原治所渐为黄水淤废。其后因屡遭黄河泛滥之灾县城治所屡有搬迁但都在方圆百里之内。至明代洪武年间迁至谷城县即今平阴县东阿镇改谷城为
东阿县。直至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建立了抗日县政府1947年黄河西政治安定县政府又迁铜城即今东阿县城所在地。 建国后以黄河为界重新划定辖区东阿镇属
平阴县。由此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东阿县区域变迁概言之分为三个阶段
● 古东阿 唐宋时期东阿在今天的阳谷阿城镇因此阳谷阿城镇可称为“古东阿”。
● 老东阿 公元1048年黄河在商胡埽河南濮阳东北决口。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河南原阳决口水淹东阿。加之明清时期阿城水源枯竭狼溪河成了新水源遂迁往平阴县东阿镇因此平阴东阿镇可称为“老东阿”。
● 今东阿 解放后由于区域划分问题阿城镇、东阿镇分别划归平阴和阳谷新的东阿县因东胶集团和百年堂等明星企业云集崛起东阿成功申报了阿胶的世界非文化遗产成为阿胶的生产中心。因此今天的东阿县城可称为“今东阿”。
因此阿胶原产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泛东阿区”即包括
1. 今属聊城市阳谷县的阿城镇是最早的东阿县治所在地。古阿井就在今阳谷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的岳庄村。
2. 今属济南市平阴县的东阿镇是后来的东阿中心地现有福胶集团所在。1915年邓氏树德堂代表中国在巴拿马博览会获金牌。
3. 今属聊城市东阿县铜城镇。1947年以后东阿县的铜城镇成为东阿县驻地今阿胶产量最大的东胶集团和最古老的阿胶企业——千年老店百年堂等企业所在地。现东阿建立了阿胶文化苑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阿胶之乡”并与
茅台镇、
景德镇一道成为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