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体”谐音“丽华体”,因女诗人
赵丽华名字谐音而来,因其有些作品形式相对另类,引发争议,又被有些网友戏称为“口水诗”。赵丽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
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
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赵丽华的诗歌风格和仿制她诗歌风格的诗歌,被人们称为“梨花体”。
起源
自2006年8月以后,网络上出现了“恶搞”赵丽华的“
赵丽华诗歌事件”,网友以嘲笑的心态仿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歌,更有好事者取“赵丽华”名字谐音成立“梨花教”,封其为“教主”;文坛也出现了“反赵派”和“挺赵派”,引起诗坛纷争。
网络产物
对于一位经常上网的人来说,如果他不知道诗人“赵丽华”,以及与她相关的“梨花体”和“梨花教”,那么他肯定是落伍了。当“
木子美”、“
芙蓉姐姐”、“
后舍男生”等等网络名人“俱往矣”的时候,诗人赵丽华被“无意”发现,并迅即成为探讨中国诗歌价值的“
导火索”,引发了一场关于诗歌意义及创作前途的大论争,这种论争也从网络空间影响到现实世界。 “新诗的发展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困境,我认为它有必要回归到
师法传统的路子上来。”2006年10月16日,首届
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在
南京大学落下帷幕,一位与会代表有所感触地告诉本报记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传统及
变革”,本报记者结合近日沸沸扬扬的“赵丽华现象”对有关与会代表进行了访谈,试图从这一角度拨开中国诗歌发展的迷雾,厘清相关讨论误区,探讨诗歌的何去何从!
困境
南京大学中文系
博士生导师徐有富教授表示:“尽管目前网络上对赵丽华诗歌褒贬不一,但是这至少说明了一点,就是大家还是非常关心中国新诗的命运与前途!”
他认为赵丽华的诗歌之所以在网上引起如此强烈反应的一个原因,就是“明显的口语化写作”,“而这一问题历来争论不断”。他举例说诗人
艾青在1939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诗的散文美》,其中提到有位工人在墙上写了一个通知:“安明,你记着那车子!”艾青认为“这是美的,而写这个通知的也该是天才的诗人。”可是艾青到了1980年出版《诗论》的时候,“把这句话改为‘这是美的,而写这通知的应是有着诗人的秉赋’!”
徐教授分析说:“前后形容词的变化,也说明了艾青先生对口语化写作的态度的转化。大诗人况且如此,何况一般网民呢?如果正常评价的话,还是对诗歌的前进有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像有个叫陈修元的说什么‘她是不甘寂寞故意哗众取宠,这和在大街上撒尿以引起别人的关注是一个道理’,就不太合适了!”
他进一步指出:“尽管唐代诗歌中也有‘
床前明月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类的大白话诗句,但是这真的就是大白话吗?孤立地看这几句诗是大白话,将它们放在整首诗歌来看,就不是大白话。哪有一个大白话非得七个字一句或五个字一句,押韵、平仄都搭配呢?许多诗句表面看来是大白话,实际上都是经过加工的,而经过加工的具有鲜明节奏的非自然语言,才是
诗歌语言区别于其他如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最大特点,由此角度看,即使晋代
傅玄的三言‘雷隐隐,感妾心。倾耳听,非车音。’也不能说是大白话!”
另外,
徐有富教授也
反映说,“部分网站上的
调查问卷设计的有问题,那些选项本身就存在误导的嫌疑,网民只能在前提错误的逻辑条件下进行回答,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必定不能正确表现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王卓华对徐教授的观点表示充分肯定:“口语写作的初衷是为了让诗句入俗,但是入俗也并非全部口语化,并且口语化也还是不能脱离一定的格律。”王卓华表示,“很少关注新诗,因为感觉新诗已经走火入魔了。”
突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王卓华在分析自己不关注当下诗歌的原因时说:“伴随着
白话文运动,新诗从一产生就已经割裂了
中国文学的传统,不仅脱离了
民族性,还脱离了诗歌的传统,因此新诗从一产生就先天发育不足,而这种不足也有违诗歌自身的特征!”
王卓华所理解的诗歌的特征至少有两个,“一个是音乐性,也就是诗歌在形式上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二是真性情,也就是思想上的真实性和
个体性,脱离了这两个特征的诗歌,只能沦为断行式的无病呻吟!”
因此,王卓华指出:“当下的诗人们不能仅仅学习西方,更应该回到传承古典传统,汲取传统精神上来!”
主角
记者采访时获悉,徐有富教授刚刚完成的一篇论文题目就是《与音乐结合——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认为:“与音乐结合是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歌词也是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歌词都是诗,与音乐结合是我国诗体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徐有富教授通过研究认为:“就中国诗歌发展史来看,诗与歌合则双赢,分则两伤。譬如宋词与
元代散曲,由于大批优秀诗人与剧作家加入了创作队伍,拓宽了词曲的写作内容,提高了词曲的写作水平,因而使得词与散曲成了宋元两代具有标志性的诗歌体裁。而明清的民歌
时调,由于没有多少诗人参加创作,虽然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但是总的题材是狭窄的,写作水平也不高,因而不可能获得宋词元曲那么高的地位。”
台湾师大国文系
潘丽珠教授在学术论坛上的演讲就是《诗歌吟诵的时代意义与创意教学示例》,“如果说把音乐性作为诗歌的一个特征的话,那么吟诵诗歌就是把音乐性付诸实践。不管是创作还是教学,不管是
诗歌理论还是诗歌精品,音乐性都是一个如影相随的法宝。”
来自
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的学者刘顺文也指出:“诗歌现在已经很难界定,因为
古典诗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
评价标准作为
参照系,而新诗基本上无章可循,现在不是谈论诗歌好坏的时候,因为有些文字到底是不是诗歌我们都还难以确定。”
80后作家韩寒曾在自己的博客中“炮轰”当下诗歌界,引起了众多诗人的强烈不满。一位香港学者解释说:“引起诗人们强烈反应的原因是因为韩寒扯掉了诗人们的遮羞布,让长期以来边缘化生存的诗人们突然暴露在阳光之下。”
前途:应该反思的到底是谁?
南京大学中文系
傅元峰博士平素也写诗歌,并且他对诗歌的发展一直比较关注。本报记者就赵丽华现象对他进行采访时,他直言:“这已经不再是一个诗歌现象了,而是一个网络现象,一个
文化现象。”
他认为“所谓的‘梨花体’只是赵丽华很少一部分的作品,而真正代表赵丽华水平的并不是这些所谓的‘梨花体’,并且赵丽华也不能代表中国当下的
诗歌创作水平。”
傅元峰博士指出,近段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现象,比如说诗歌软件的出现,北京诗人也夫进铁笼中体验生活,
莫小新教授裸体授课等等,“表明了整个时代浮躁的态势,这种浮躁态势下,诗歌遭遇恶搞,并非偶然。”
网络上到处可以看到网友们模仿“梨花体”的作品,对此,傅元峰博士指出:“平民化、大众化和普及化对诗歌所产生的影响,都对诗歌起不到积极影响,并且还可能有损诗歌的审美思想。文化专制的时代,诗歌被利用为
宣传工具;
文化浮躁的时代,诗歌被利用为恶搞对象。”
“我认为在这场争论中,谈论诗歌的意义与前途毫无异议。”傅元峰博士认为“被网友恶搞的作品是赵丽华的实验性写作中比较失败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被迅速放大,让赵丽华和‘梨花体’成为攻击的
靶子,真正值得研究的倒是网友集体表现出来的集体
无意识心理。” 结合以前的“网络暴力”现象,傅元峰博士把它的产生归结为“
瞬时性、跟风性与
偶然性情绪的宣泄”。“而这种缺少
独立思考、缺少冷静意识、缺少平民情怀的
网络暴力,一起打开了文化情绪的闸门。”
傅元峰博士还引申开来,说“前段日子比较出名的三部电影《英雄》、《无极》、《夜宴》,都已经在接近
80后的文化范例,他们是想象中的影像,并不具备现实的品质。以及江苏作家
叶兆言、
苏童等人在尝试的重述神话写作,也预示着他们进入了现实品质流失的过程之中。”
“所有的文化人和作家都漂浮起来时,只剩下病态虚弱的想象力,陷入了没有现实意识和
问题意识的境地。”傅博士担忧地说。
就赵丽华事件而言,
傅元峰直言不讳:“需要反思的不是赵丽华和当代诗歌,而是盲目参与的网民们的
集体无意识,这就是我们时代的文化浮躁病。”
写作方法
1.随便找来一篇文章,随便抽取其中一句话,拆开来,分成几行,就成了梨花诗。
2.记录一个4岁小孩的一句话,按照他说话时的断句罗列,也是一首梨花诗。
3.当然,如果一个有
口吃的人,他的话就是一首绝妙的梨花诗。
4.一个说汉语不流利的外国人,也是一个天生的梨花体大诗人。
各方评论
名家评论
丽华的诗歌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她发现和捕捉到生活中像烟一样轻盈的那些东西,语言亦松弛到自在飘忽状态,内在 的诗意却被悠然守定。——
刘亮程赵丽华是近年来诗歌界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被公认为在探求诗歌感性与知性、内在复杂度与外在简约形式的
切点上有超乎寻常的把握和悟性,写作姿态随意、自如,毫无矫情、造作,有时从容、淡定,有时又大胆、前倾……——千寻
你不要试图去帮助她(赵丽华),
她有着自己的倔强,她有着自己的光亮。——郁葱
翻看各个杂志和选本上的赵丽华作品,我能够从港口的一堆轮船中把她和别人区别开来,我不是通过辨别她诗歌的色彩和形状,而是听她诗歌的声音。她的诗歌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声音,不是“嘘——”的一声,是“砰——”的一声。——
车前子梨花体
赵姐姐的诗我不怎么读,是因为一读她的诗我就想谈恋爱。——
雪小禅文学界评论
“她的诗还是有趣的,但是毕竟只是小聪明。”诗人徐勇韬如此表示,他认为“诗歌不仅仅只是去关注那些虚弱的风花雪月和玄幽的精神痛苦”。对网友的反应,徐表示:“她的诗本身是对经典文本和经典诗意的一个反讽,而网友则又对这种反讽进行了反讽。”
而女诗人马淑琴表示,她之前就看过赵丽华的诗,“是不是诗歌很难说清楚。”“现在有很多先锋诗人,写的诗歌连专业诗歌评论家都看不懂,这是一个极端。但要是变成了
大白话,一点韵味和意境都没有,也成了一个极端。”
个人回应
即兴诗
赵丽华多年前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组
即兴诗,这些诗如今被人贴在各大
网络论坛上,形成风潮。一方面是大肆的批判和嘲弄;另一方面仿作她的诗也成为一种风尚,甚至形成一种名曰“梨花体”的“诗歌流派”。赵丽华为此接受记者采访,她自称自己的诗歌被严重歪曲,并且否认《谁动了我的花内裤》是自己的作品。
网上流传的诗歌大部分不是我写的
“我最近压力很大,不想多说,等过几天这件事情平息后,我一定给你好好地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一定会有一个完整的答复。”昨天晚上,和记者通话时,赵丽华的声音有些疲惫。前些天,她2002年以前在网上在线写的一组即兴式的诗,如今被人贴在一些大型网络论坛上,成为跟帖者关注的对象。在
新华网、
西祠胡同等众多网站上,一方面是大肆的批判和嘲弄,在网络上形成风潮;另一方面仿作她的诗也成为一种风尚。有网友发起了模仿赵丽华诗歌的“
后现代诗大赛”,这种模仿甚至促使在网上形成一种名曰“梨花体”的“诗歌流派”。
“关于这件事情,我觉得我博客上已经交代清楚,现在网上的东西太乱了,我不方便说什么了,因为我觉得我善意的解释往往被歪曲。”赵丽华说。
赵丽华在博客文章《我要说的话》里写到:“(那些诗歌)当时只在网上随意贴了贴就收起来了,知道它们不成熟不完满也就没有把它们拿给纸刊发表。承蒙某些网站目光犀利专门挑出了这几首出来做文章,而且有些诗还刻意给丢掉几行,显得更不完整。所以这样的诗歌遭受批评,也在情理之中。”
但赵丽华改变了这个看法,“我仔细看了看网络上流传的这些署我的名字的诗歌,我发现被歪曲的太严重了,最起码不是我完整的诗歌,一些人不怀好意,从我一篇完整的诗歌里面抽出一两句,然后再加一些别的句子,就说是我写的,真是无稽之谈。尤其是《谁动了我的花内裤》,根本不是我的作品!”赵丽华很气愤地告诉记者。
赵丽华所说的那首诗歌是这样写的:晚上想洗澡/发现/花内裤/找不到了/难道真的会/有人/收藏/我的/没来得及/洗/的/花内裤?(《谁动了我的花内裤》)
“我在
我的博客里自选的那些诗歌才是没有被歪曲的,如果大家要评判的话,我希望拿博客里的诗歌来评论,而在网络上各个论坛里流传的,大部分都是歪曲过的。”
事件都是针对我个人并非诗歌本身
9月26日至9月30日,
韩寒在博客上针对赵丽华事件接连发表了《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坚决支持诗人把流氓耍成一种流派》等文,声称“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并称诗人所唯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打“回车”键。
这些言论激怒了一些诗人。先后卷入战团的,有
伊沙、
沈浩波等知名“下半身诗人”,《韩寒灭诗,死得难看》等
檄文火药味十足。而在
韩寒这一边,帮忙助拳的除了韩寒的
粉丝外,还跳出了一个大眼足球评论员
李承鹏。
网络恶搞事件所贴出的诗歌,是赵丽华2002年刚刚接触到网络时的即兴之作。她想尝试一下转型,赵丽华原先也在博客上写到:“如果把这个事件中对我个人尊严和声誉的损害忽略不计的话,对
中国现代诗歌从小圈子写作走向大众视野可能算是一个契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30日,一个由诗人
杨黎发起的名为“支持赵丽华保卫诗歌”的朗诵会在北京第三极书局举行,在朗诵会进程过半时,诗人
苏菲舒在会上裸体朗诵,随即被管理人员制止。朗诵会最后以一种非常
戏剧性的情节收场。
“北京诗歌朗诵会,我没有参加,所以我无法评论。”赵丽华不想多谈北京诗歌朗诵会的事情。但她表示:“我很感激网友对我的支持,他们的出发点是对我好的,这点我知道,但我希望以后不要有这样的事情出现,这样只能伤害更多的人。”
“我现在压力很大,这些压力来自亲人和朋友,我的手机不经常开,我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这件事情的复杂远远超出了我原来的想象。很多事情现在都不方便说。”赵丽华告诉记者。“但我想,我会
有机会澄清的。”
相关新闻
女诗人赵丽华的诗歌直白、简短、与众不同,作为国内第一人,她的“梨花体”曾经轰动一时。然而,日前,却有人爆出赵丽华引以为傲的诗歌手法其实是抄袭自美国诗人
艾米莉·狄金森。对此,赵丽华2月26日接受记者采访,称她不会重复别人的
老路。
赵丽华的“梨花体”虽然被无数人“诟病”,但作为第一个使用人,她同样获得了不少肯定和赞赏。然而,有一个网名叫“阿弋记者文学”的人的博客推出一篇爆料博文,称发现赵丽华的诗歌手法抄袭了一位美国家庭妇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
据悉,艾米莉·狄金森于1886年去世,是美国隐士女诗人,生前写过一千七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诗,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死后名声大噪。
赵丽华对此表示:“首先,所谓的‘美国家庭妇女诗人’在我们业界称之为
自白派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还有玛丽·奥丽佛、格尔玛扎塔、席姆博尔斯卡等等都是我和几位同行非常喜欢的诗人,其中艾米莉·狄金森是我极端喜欢的一位。我认为诗人在某个阶段大量地阅读,我的
知识体系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但这是指非常内在的部分,比如她作品中的率性、内敛、稍微的
神经质等等,但在创作上,我赵丽华非常骄傲地说,我甚至不愿意重复自己。我说过我宁可走到岔路上去也不会重复别人的老路。”
“所以我只许别人抄袭赵丽华,还真不许赵丽华抄袭别人。早在全国人民仿写赵丽华诗歌之前,诗歌界就不断有抄袭我诗歌或仿写我诗歌的现象存在。这几乎是近年来一直在诗歌现场的人都明白的一个基本现实。”
不过赵丽华表示自己并不会受什么影响,之所以回应也是为了让不知情的人明白真相。她还表示:“这位网友能够看出我的诗歌与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有相似之处,说明他眼光还不错,但用抄袭这样的标题恐怕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我在自己的博客里也列出了我和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大家可以去对比一下,就知道是否抄袭了。”
赵丽华简介
履历
女诗人赵丽华,1964年11月出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赵丽华诗选》、
《我将侧身走过》, 2001年参加诗刊的第十七届“
青春诗会”,《
诗选刊》编辑部主任。现居
河北省
廊坊市。
作品
曾在《
人民文学》、《
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2001年先后担任全国文学最高奖“
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全国“
柔刚诗歌奖”评委,
《诗歌月刊》全国“爱情诗”大奖赛评委及全国“探索诗”大奖赛评委等。 先后在《
南方周末》《中国民航》《
晶报》《
东方新报》《
都市女报》《
兰州晚报》等几十家报刊开辟随笔专栏。与郁葱合作主编2000-2002年度《中国诗选》与罗晖、
伊沙合作主编2003、2004年度《中国诗歌选》。
个人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
河北省作家协会奖、
中国诗歌学会奖、“诗神杯”全国新诗大赛金奖等。出版个人诗专集《赵丽华诗选》、《
我将侧身走过》,合集《九人诗选》、《中国实力女诗人六人集》等。主编《中国诗选》、《中国女诗人合集》等。
文化事件
赵丽华的诗是当下最具
方向性和探索意义,同时也是倍受争议的著名诗人,被同行誉为“在探求诗歌感性与知性、内在复杂度与外在简约形式的切点上有超乎寻常的把握和悟性,写作姿态随意、自如,毫无矫情、造作之态,有时从容、淡定,有时又大胆、前倾。”2006年9月发端于网络的“
赵丽华诗歌事件”,由于波及之广、影响之大,被媒体称为自1916年
胡适、郭沫若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
诗作解读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赵丽华点评]
既是对华莱士·史蒂文森《田纳西的坛子》在敬意之后的一个调侃和解构,也是对自身厨艺诗艺的自信展示。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我们的认识永远都有局限性,想认识这个世界的全部,只能是徒劳。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诗人芦哲峰点评]
先来看诗的内容,本诗表面上写了两个孩子。其实写的是三个人,两个孩子以及作者自己。两个孩子是
正面描写,作者自己隐在幕后。正文写道:两个孩子,结伴出去玩了。然后呢,然后没了。不,然后诗才开始。两个孩子出去玩了,剩下了孤单的作者,在旁边看着。所以诗的标题才会是: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因为,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相互之间无法进入。孩子寂寞或者不寂寞,大人孤独或者不孤独,都是对方无法真正理解的。但是,依然会有爱,作为孩子和大人之间的纽带。
《爱情》
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
当我不再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
当我从来不提“爱情”这两个字,只当它根本不存在
躲在不为人知的绿荫中,脱却了酸涩
[赵丽华自我点评]
这首诗发表于《
人民文学》2007年3期。《
青年文摘》2007年6期选载。网友说它“很好地诠释了爱情路上一个女子的
心路历程,贴切中肯,说到心坎上去。个中道理虽然未曾明了,但是希望能够达到文中女子般的蜕变和成熟。”
《想着我的爱人》
我在路上走着
想着我的爱人
我坐下来吃饭
想着我的爱人
我睡觉
想着我的爱人
我想我的爱人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人
他肯定是最好的爱人
一来他本身就是最好的
二来他对我是最好的
我这么想着想着
就睡着了
[赵丽华自我点评]
当今时代,女人们在爱情中越来越精明和算计了。得失利弊的反复衡量已经使她们无法辩识她
正吻着的这个男人究竟是一只普通的青蛙还是那个著名的青蛙王子。这样的形势之下,大部分女诗人们的诗歌也在怀疑、幽怨和愁肠百结中徘徊。我需要有所不同,需要一点傻呵呵,需要知足,需要简单而明确的
幸福感,于是《想着我的爱人》出现了。
《我爱你爱到一半》
其实,树叶的翻动
只需很小的力
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
不错
它是银色的
【解读】 题目直接点题,我爱你爱到一半,就是说我没有能够将爱情进行到底。一场爱情的中途夭折和被倾覆可能仅仅源于一个很小的情由或者细节,就像树叶的翻动只需很小的力度。你当然不肯就此罢休,你非要追根逐源,就像
蔡明在
春晚尖着嗓子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好解释的?不爱就不爱了嘛!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不错,它是银色的。如果你看过京石高速路两边的
毛白杨,你就会理解我的比喻。哪怕在和煦的风里,白杨叶子也能被翻转,暴露它背面的银色。
《干干净净》
亲爱的你说就是在死的时候
你也会垫在我身下
好使我不至于弄脏受潮
所以我就一直这么干干净净的了
【解读】必须承认,诗歌也有
时效性。读这首很久以前的诗,我牙都酸倒了。
赵丽华你曾经这么矫情啊!不仅矫情,而且盲目,而且弱智,而且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性缺乏起码的认知……你不知道人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单数吗?而且,你死的时候也必然是。那么,你为什么期望还有什么垫在你身下的人?
《我不能在夜晚的深处醒着》
我不能在夜晚的深处醒着
我不能在夜晚的深处想你
我不能再向你身边移动半步
我再也撑不下去的冰壳
只消轻轻一碰,就都碎了
一片一片的冰
一片一片的裸体
一片一片压痛了夜晚
【解读】这也是我年轻时最初练笔的诗歌。强烈而稍嫌稚嫩的情感,为了加强效果而采用夸张的
排比递近手法,有一些造作和夸大其辞的嫌疑。读来,微微脸红。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亲爱的
那时候我也老了
我还能给你什么呢?
如果到现在都没能够给你的话
【解读】这首诗是根据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篇《当你老了》而做的同
题诗。网络时代的快节奏下,我省略了叶芝的铺陈、絮叨和矫情,改含蓄为显性,改试探为确凿,改洋洋洒洒为简捷和直接。我对
奥克塔维奥·帕斯所倡导的诗歌现代性做如下理解:
艺术手法上的现代性和
思维方式上的现代性,这二者缺一不可。由于这首诗短小易记,几乎成为很多朗诵会的必读篇目。张立勤在文艺界
联欢会上,朗诵一遍后言犹未尽,又朗诵一遍,然后再朗诵一遍。在那样一个主旋律的场合,她美丽、孤傲、倔强、严肃、端庄地一遍遍朗诵这样的诗歌,那简直有一种奇怪的效果,满场肃静,只有她几乎略带悲怆的声音。
《朵拉·玛尔》
她平躺着
手就能摸到微凸的乳房
又瘦了,她想:“我瘦起来总是从小腹开始”
微凸的,像是一个缓缓的山坡
这里青草啊、泉水啊
都是寂寞的
【解读】我说过我可以随时把这首诗的名字由《朵拉·玛尔》而改成别的什么。因为写这首诗时,我脑子里同时出现这几个人:朵拉·玛尔、蒙特、
张爱玲、卡米尔·克罗岱尔。这几个是分别被几个叫做毕加索、康定斯基、
胡兰成、罗丹的人疯狂追求,最后又分别丢在人生中途的女人。这几个又都是
艺术感觉不在追求和抛弃他们的男人之下的出类拔萃的作家艺术家。几个有境界有修为,并一直倔强而孤单地活到老死的绝世才女。我为她们集体献上这首诗。我要淡淡地说出她们,描述她们,我平静的、细节的、感性的文字背后,是很多女人的悲怆。
《广寒宫》
我们遇上了悲伤的生活
但我们也得到了足够的安慰
你说: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
就是把这台拖拉机的柴油
换成汽油
这样它的震动就会小一些
它喷出的黑烟也会少一些
那样我们就可以开上它
去广寒宫玩了
【解读】爱情本身就是虚无的,它能够对虚无而又悲苦的现实有多少安慰呢?你的承诺是
黑色幽默,我们会心一笑的同时,心里仍有淡淡苦涩。
《吸引》
我迷醉和惊叹于这种吸引
无法拒绝,身不由己,被拽住,被拽走
被“啪”地一下粘贴牢
正极遇到负极……
你听到的多是些半真半假的语言
顾及面子,或掩饰某种真实
而肉体和思想并行不悖的话语才是由衷的
灵与肉搏斗,挣扎,走开
将肉身撞破
没有人这样告诉你:
“在你不由自主的时候让思想听凭肉体”
你收拾着碎片,若有所悟
你思考的不会是绝对的真理
就像屋檐上的水,它硬要滴下来
就像春雨过后的幼笋,它硬要拱出地面
就像闪电,它硬要将黑夜撕开
就像这个女人,她忍不住要给你
拒绝如此艰难,因为她需要……
【解读】异性相吸的话题因太过平常和普通而不好写出独特性。总的来说我认为诗歌不是用来说教的,当然诗歌也不是用来贩卖哲学。但我要总结这个“吸引”,除了呈现细节外,也不免落入哲学俗套。但人民大众喜欢这样的俗套。偶尔,哲学能够写出诗,但诗远比哲学美妙。如果你仅仅把诗写到哲学层面你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可以说:哲学的某些偏颇、造作、故做惊人之语等等毛病恰好是诗歌所要着力一刀一刀剔除的。
《埃兹拉·庞德认为艺术涉及到确定性》
比如我刚刚遇到的一对情侣
不久前还如影随形、如胶似漆
现在他们擦身而过,形同陌路,互不搭理
【解读】在评论
高群书导演的电视剧《从爱情开始》时,我说过如下的话:“所有的爱情,开始的时候,都有眩目的光芒,有如花开。所有的爱情,都会慢慢黯淡,有如花谢。天长地久只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时机成熟,可以试一次》
我要这样
持续地
专注地
不眨眼地
意味深长地
或者傻乎乎地
色迷迷地
盯你三分钟
如果你仍然一付
若无其事状
我的脸就会
首先红起来
【解读】一对男女的战争中,谁是那个首先败下阵来的人呢?一定是那个脸皮比较薄的人。不信,你可以试试。
《约翰逊和玛丽亚》
“在过去我们总是担心树后面的狼
你们这代人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
有苜蓿吃有棚子睡。”
一只小波尔羊抱怨:
“可是你们那时候
男女搭配是合理的
恋爱是自由的
你看现在主家为了省钱
60个姐妹才配给一个约翰逊
可是明摆着他跟我们就是走形式
只有和玛丽亚在一起
他才是真心的”
【解读】
养殖场里的羊和鸡在
男女比例上都失调,几十个母才配一个公,严重的男尊女卑。但是有一只没有被现实的风雨磨平棱角的、较真的小波尔羊仍有
理想主义情结,她不安于现状,不满于现实,仍在抱怨那只叫约翰逊的
公羊。她认为约翰逊跟那只叫玛丽亚的母羊在一起是动了感情的,是真心的,而约翰逊跟别的母羊则是走形式。即便要去
屠宰场了,也仍在意爱情是否真心的问题!所以我极其喜爱这只理想主义的小
波尔羊,同时也极其喜爱这首诗歌。并把它作为我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