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 前381年 ),芈姓,熊氏,名疑(一作类),
楚声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人物生平
(注:人物生平目录按照《史记》的楚悼王在位二十一年(前402年-前381年)的版本整理,详见目录即位年份争议。)
争位服郑
楚声王六年(前402年),
楚声王为盗所杀。楚声王死后,熊疑(一作熊类)和王子定争位。最终熊疑在国人拥立下胜出并即位,是为楚悼王。而王子定则出奔,一说前往
郑国。
楚声王在位期间,楚郑关系良好。但或因王子定的出奔,郑国背楚从晋(指
三晋,下同)。楚悼王元年(前401年),郑国进犯犊关,阳城君(谥桓定)率犊关守军与其在
桂陵交战,结果出师不利,景之贾、舒子共战死。楚悼王二年(前400年),郑、晋为送王子定回国夺位,合军伐楚,攻至桑丘(今河南
新蔡县东南)。鲁阳公率军与晋军交战,晋军撤兵,没能成功扶持王子定上位。
楚悼王三年(前399年),楚国将榆关(今河南
新郑东北)归还给郑国(一说在三晋压力下归还,一说笼络郑国但效果不佳)。或云在此年,王子定奔晋。不久郎庄平君又率楚师袭郑,将榆关夺回。在此战中楚师与郑皇子、子马、子池、子封子所率郑军交战,楚军渡河攻之,郑军逃到蔑地,被楚军包围。战争进行到次年,最后郑军投降,将士都被俘虏押送回楚国。郑太宰欣也在郑国起事,诛杀了郑相子阳。
楚悼王四年(前398年),楚国将俘虏的郑国将士送回郑国,与郑国和好。至此,郑国又背晋合楚,楚国在晋楚争郑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楚晋之争
武阳之战
楚郑和好后,三晋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攻打楚国。楚悼王四年(前398年),晋军包围并攻下了楚国的津、长陵。而楚悼王则派鲁阳公围攻招降了三晋的郜,作为对长陵之战的报复。
次年,即楚悼王五年(前397年),楚晋战争升级了。韩取(
韩烈侯)、魏击(
魏武侯,时为魏太子)亲率大军包围楚国的武阳,作为对郜之战的报复。面对大军的进犯,楚悼王一边命令平夜君(谥悼武)派人向齐国陈氏家族求援(此时陈氏即田氏已执掌齐国大权,即将
田氏代齐),一边命令鲁阳公率楚军救援武阳。楚国援军赶到武阳城下,在甲戌日与晋军交战,结果楚军大败,鲁阳公、平夜君、阳城君全部战死。楚兵把旗帜、军帐和战车全部抛弃,如丧家之犬般向楚国内地溃逃。楚国城池也被晋军攻克了不少。丙子日,齐国援军赶到岩地,晋军忌惮之下撤兵回国,与楚休战。于是王子定不得不离开了三晋,流亡到了陈地。
助郑击韩
晋楚之间的和平未能维持多久。短短三年后,即楚悼王八年(前394年),因郑国的
负黍(今河南
登封县西南)叛郑归韩,楚国出兵支援盟国郑国,派新任鲁阳公带兵在郑国境内筑城。
楚悼王九年(前393年),楚军就攻打韩国,夺取了负黍。在本次战役中,鲁阳公和韩军战至日暮,相传他三次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最终赢得了胜利,成语“
挥戈回日”由此而来。
大梁、榆关之战
楚悼王十一年(前391年),三晋向楚国发起反击。三晋联军大败楚师于
大梁(今河南
开封西北)、榆关,其中大梁被晋军夺取,榆关仍属楚所有。当时楚国与秦国边境也有摩擦,因楚被晋大败,便只得“厚赂于秦”,与秦国和好并请求援助。秦国于是出兵助楚,攻占韩国
宜阳的六邑,三晋转而对付秦国,楚国所受的压力才减轻了。
吴起变法
吴起入楚
在楚悼王在位前期,楚国与晋国接连交战,败多胜少。楚国封君虽然许多都尽忠报国,战死者甚多,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容易造成“逼主虐民”的局面,也是一大问题。面对这一情形,楚悼王急需物色一名贤才,为他富国强兵。
楚悼王十二年至楚悼王十九年(前390年至前383年)间的某一年,
吴起因遭到谗害,受到魏武侯的猜疑,于是离开魏国,投奔楚国。楚悼王早就听说过吴起的贤名,吴起来到楚国后,立即得到了楚悼王的看重,被任命为重镇
宛郡的
郡守,防御魏、韩。吴起积极巡视下辖县,悉心治理宛郡。一年后,楚悼王便升吴起为
令尹。
变法改革
吴起担任令尹后,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
由吴起领导并得到楚悼王全力支持的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果。原来“贫国弱兵”的楚国很快强盛起来了。
平越却晋
在吴起变法取得一定成效后,楚国便开始对外扩张,史称“吴起相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吴起首先做的,是征服了南方
五岭一带的百越部落,取得洞庭(今湖南、江西南部)和
苍梧(湖南、广西间)。自楚国征服苍梧以来,中原与岭南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就进一步加强了。此后,吴起又北上征伐陈、蔡之地。关于“北并陈、蔡”的性质,一说陈蔡已亡,此举是巩固楚国所占陈蔡旧地;另一说陈蔡已亡,此举是夺回被韩魏侵占的部分陈蔡之地;还有一说是陈蔡已复国,此举意在蚕食陈国和蔡国土地。
楚悼王十九年(前383年),赵国攻打卫国,魏国救卫,双方发生激战。战争持续到了第三年,即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时,楚出兵救赵伐魏。楚的先锋在吴起指挥下,深入魏地,越过
黄河,与魏战于州(今河南
温县东北)西,随后楚的大军攻出梁门(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屯于林中(梁门之北),切断了魏河内地区和河东国都
安邑之间的联系,造成魏国破碎而危急的局势。赵凭借楚如此锐利的攻势,进攻魏的河北地区,火攻棘蒲(今河北
魏县南),取得大胜,于是南下攻克了魏的黄城(今河南
内黄西)。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赵、魏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从此赵魏关系进一步破裂,魏国已经无法整合三晋对楚作战了。
群臣乱王
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就在楚军于前线接连获胜之际,楚悼王去世。吴起前往治丧处,仇视他的楚国贵族们纷纷用箭射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马上喊道:“群臣作乱,谋害我王。”贵族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楚悼王的丧事料理完后,楚悼王的儿子熊臧继位,是为
楚肃王。按照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根据这条法规,命令尹把射杀吴起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并收回其封地,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为政举措
政治
楚悼王善于识人,敢于用人,锐意革新。他任用
吴起进行变法,使楚国出现了强盛局面。主要有以下举措。
开创郡制
楚悼王设置
宛郡,派吴起担任宛郡
郡守,是楚国历史上首次出现郡的记载。
郡县制的出现,增强了楚国对边地的控制,有助于边境的攻守,也加强了
中央集权的统治。
打击封君
战国早期,楚国经历了从春秋
采邑制向战国
封君制的过渡。到了楚悼王时期,楚国已经有了诸多封君。他们的封地可以世袭,位置主要集中在
南阳、
江汉、淮颍等楚国最富庶的地区,为楚王的统治带来了阻碍。针对这一情况,吴起变法规定在三代后收回封君封地,并将贵族迁往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封君势力。在悼王、吴起去世后,“三世而收爵禄”的政策被废止,但封君的分封位置则趋向分散化,这其中就有吴起变法的影响。
裁冗削禄
面对楚国冗官冗禄的问题,吴起裁撤不重要的闲职职位,降低官员的俸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供给,并逐渐取消世禄制,把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练军强兵。
改政移风
吴起制订并公布法令,统一楚国风俗,禁止朋党勾结和私人请托,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这样,就能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
奖励耕战
吴起鼓励人民从事农耕和战斗,禁止游民不事生产,禁止纵横家游说,从而“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经过吴起的改革,楚国军事实力大幅提升,有了“兵震天下”之称。
军事
军备制度
吴起到楚国后,帮助楚悼王建立了楚国最早的
常备军体系。春秋时期,列国普遍实行的是
征兵制,服兵役的士兵没有
军饷,战事结束就解散回家;而到了战国时期,
募兵制也流行起来,作为对征兵制的补充。吴起在建立
魏武卒后,又教楚悼王“裁减百官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这支经过选拔和专门训练、需要用俸禄和爵秩供养的精锐之师,就是楚国招募的常备军了。
对外战争
楚悼王时期,楚晋之间征战频频,有胜有负。总体来说,楚国处于劣势,延续了
楚简王以来晋强楚弱的格局。楚国在与
三晋的争端中,先后丢失武阳、
大梁等重镇和其他城邑。经过吴起变法,楚国国势转强,夺回了部分陈蔡之地,并在救赵伐魏中重创魏军,但未能收复大梁。
而在对
百越作战方面,楚国向南征服了大片土地,包括今
湖南、
江西南部和
广西北部。楚悼王对这些地区的征服,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带入了这些地区,加强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为楚国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
外交
面对三晋、尤其是
魏国的威胁,楚悼王善于寻找盟友,用外交手段遏制魏国的发展。在位初期,与三晋争郑,使
郑国慑服。中期,交好齐、秦两国,请求他们援楚,避免了晋军给楚国造成更大损失。后期,又应
赵国的请求援赵伐魏,拉拢赵国,分化了三晋。这些举措,无疑改善了楚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楚国的发展。
历史评价
蔡泽:慈仁任忠,惇厚旧故,其贤智与有道之士为胶漆,义不倍功臣。
司马睿:昔
吴起为楚悼王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除废公族疏远,以附益将士,而国富兵强。
张正明:悼王不甘坐困,沉重的打击促使他谋求富国强兵之术。
刘玉堂:①楚国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化至悼王之世才明朗化。②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打击旧贵族领主……(悼王死)“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封建领主制下的贵族土地占有制便空前削弱了。
人际关系
人物争议
根据《
史记》,可知楚悼王在位二十一年(前402年-前381年)。在清华简《
系年》公布前,这向来是学界共识。
但《系年》第22章
楚声王元年下“
宋悼公卒”与晋齐长城之战(即
三晋伐齐之战)的记载,使学术界出现了不同声音。清华读书会及
李锐、陶金、马卫东、苏建洲、白光琦、郑伊凡与张驰等人认为,应将楚声王元年系于晋齐长城之战的前404年,这样宋悼公卒年也符合
钱穆之说,可以一举解决两个问题。这样一来,楚声王就是在位四年(前405年-前401年),而楚悼王必然在《系年》的“楚声王四年”后才能即位,也就是修订为前401年即位了。
但董珊、马楠、
吉本道雅、杨蒙生等人认为,《史记》无误,楚声王确实在位六年(前408-前402年)。他们提出,应将“楚声王元年”下记载的各事分开观之,系于不同年份,这样就解决了晋齐长城之战的问题。对于宋悼公卒年,他们既不从
杨宽,也不从钱穆,而是根据《系年》系于楚声王元年(前407年)。按照这一说法,楚悼王就还是按《史记》的前402年即位了。
史料索引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中,楚悼王重用吴起,富国强兵。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