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内樱花约1000株,以
日本樱花、山樱花、
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从二十八株国耻之花,到千株人文之花,不仅见证了中日两国的关系变化,更承载了武大的历史底蕴。
发展历史
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汉大学种下的小日樱花20多株,主要分布在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
珞珈山;
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
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
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怀着对
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但当时驻守在武汉的部队主张保留武大里的一草一木。于是,武大的第一代樱花树得以保存。
1957年,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不长,第一代日本樱花基本死绝;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樱花,由于周恩来曾住在珞珈山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于是将其中50株转赠武大,栽植于半山庐前。
1980年代、1990年代,为纪念中日友好,日本友人又先后两次赠送樱花树苗。
如今,武大校内有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
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其中,不少是科研人员培育或从国内其他地方移植引进的。它们遍布于樱花大道及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等多处。
形态特征
本来樱花只在
老斋舍前有栽种,80年代,武汉大学成立绿化委员会,楼、人文科学馆以及行政大楼等处。
武大还经常将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种樱花品种赠送给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单位,如1988年就转让16株名贵品种
垂枝樱花给当时的
中南财经大学(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在财大的思园落户生根,1991年又转让200多株3个种、近10个品种的樱花树苗给北京玉渊潭公园的
樱花园。
武大园林部门正在继续努力采取有力技术措施,保护樱花,并不断繁殖和培育新的樱花品种,以求更进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园。
2011年,武大校园内已有
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即
江户樱花)、山樱花、垂枝
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桃(经常被误称为
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
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
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而最佳的
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樱园一带以小日樱花为主,收集了早樱、晚樱和
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枝、干多异且花期不同。每当寒冬过后,
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小日樱花、
垂枝樱花、晚樱等开放。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
武汉大学行政楼旁的樱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点。
生长环境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向我国赠送了1000株
大山樱,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
玉渊潭、植物园及
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100株植于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中央有关部门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由园林部门栽植于
半山庐前。这批大山樱于1976年开花。
盛开期
樱花盛开的季节,天气晴好,春天的味道弥漫三镇每个角落。东湖风景区,众多游客踏青赏花。梅园外,等待进入停车场的车辆排队到了武汉植物园附近,环湖路多处交通拥堵。
校园景观
观赏价值
每年因观赏樱花期间都会发生一些能引起大讨论的事件。2009年的“
和服母女”就是一个代表性事件。
“樱花美景”与“民族情绪”、“感性”与“理智”每年都会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发生激烈的“碰撞”。电视、门户网站(论坛)等各种媒体,通过转载、专题、讨论、视频总是把“樱花与爱国”变成社会的聚焦点。因此引发了无数次的“口水战”。
门票选择
网友质疑
2011年武汉的樱花格外卖座,仅26日就有20万人拥入拥有“最美樱花”的武汉大学。不过,有网友发出疑问:凭什么武大的樱花就要收门票呢?收的钱都干啥呢?武大靠樱花敛财么?
校方回应
对此,武汉大学校办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回应。“尽管每年进武大
赏樱的游人达百万人次,但真正买门票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武大每年樱花门票的收入并没有800万元,门票收入达到100万元。这一回应,无疑想表明武汉大学并没有靠樱花敛财,而且回应还包括了100万收入的大致去向——这些收入大部分是花在了“樱花”上,剩余的小部分则用于资助贫困生。从“财务收支”上,基本上交代清楚——当然,真要全部交代清楚,需要晒更详细的账本——然而,这一回应却让大家更糊涂。这就是:游人100万,为何却只有很少一部分买门票?
深层反思
武汉大学作为一所大学校园,教师和学生生活在校园中,免不了有学者来访、师生亲友探望以及学校间的合作,因此不可能向所有进入校园者都收门票,因此,存在一部分人不买门票是很正常的,可只有很少数人购买门票,却不合常理。
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买门票者,肯定是与武大无关者,只有老老实实购票进校。而那么多不买门票的又是何人?看樱花收门票,并没有起到限流和维护校园秩序的作用,反而是在收费中的免票和赠票,加剧了樱花游的热度。这使武大收票的理由有些站不住脚。
作为一所
公立大学,对普通市民售票,却对某些人群免票和赠票,本就有不公平之疑。以一张门票10元计,排除100万人次中的一半是必须免费者,门票收入也该是500万,收入只有100万,意味着送出了400万,对此,需给出明细账。
一个樱花门票的事儿,不是什么大事,可就让人犯糊涂,令人纠结。我不想纠缠于看樱花要不要收费,对于开放校园以及采取怎样的措施开放,这是一个需要学校师生民主决策的事,如果决定收费,应有一套完备的管理措施,包括收费标准、收费范围、免票和赠票范围、总收入、总支出等,都公开、透明,让公众知情,接受公众监督。
因此,武大的回应,还远远不够,应该对上述公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应。不能在任何可支配的大学资源使用中,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潜规则。
为了方便市民,诸多公园等绿色休闲地方,都开始对市民免费。而具体到武汉大学的樱花门票上,有网友质问,武汉大学平时是免费出入,为什么“樱花节”期间就要收费?更有人质疑武大是在靠樱花敛财。确实,乍看起来,樱花不只是属于高校的,开放的
公立大学不是景区不是商业单位,不应“经营樱花”,谁都有权利欣赏美景,收费似乎不应该。
但应该看到,拥有樱花资源的武大,虽然不是景区,但也不是公园,而是拥有大量师生的高校,欣赏樱花是自由的,但赏美景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的权利,具体而言,就是不能过于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而收费则是秩序维持和权利平衡的必要代价,对此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作为游客来讲,不能只看到欣赏樱花的权利,而忽视了高校师生们享有的正常上课学习活动的权利。
樱花每年这个时间集中开放的性质,决定了汹涌的人潮难以有效化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维持秩序、提供便利服务,如果没有大量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如果没有方便游人的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那么
赏樱花会遭遇这样那样的烦恼,这是必要的服务措施,展现的是学校开放与欢迎的态度,当然会产生开支。而收取的门票费用等,一部分就用在了这些方面,当然,一小部分用于赞助学校的贫困生又有什么值得苛求的呢?作为游人来讲不妨多一些理解。
所以,欣赏樱花的时候也需要多多换位思考。游人需考虑校方的不易,高校也当体会游客的渴望,游人需要文明守纪、不留垃圾等,高校则应尽量提供方便游人的服务。
发展规划
2011年3月26日,仅此一天就有20万人涌入武汉大学观赏樱花。小小樱花,两个春天上演的
江城“赏樱潮”,都在证明这一点。
旅行社经营者却坦陈:“
高铁游收益最小的是旅行社,真正赚钱的是酒店、餐厅、景区和旅游汽车公司。”
江城一地接社老总透露,各社加大了人力物力的准备。但广东游客自由行比例上升,导致
地接社之间展开价格战,利润很薄。
不过景区却是笑得合不拢嘴。磨山樱花园,上个周末2天共接待游客15万人,有这样丰厚的回报,之前在广东投入的几十万元推广经费没有白花。东湖牡丹园,原来每年牡丹花会只有10万余元门票收入,2011年借樱花热门票收入翻了10倍,2012年有30多家旅行社来签合约。
酒店、餐饮业更是在淡季中迎来了旺季。江城不论是
星级酒店还是经济型连锁酒店,多是满客,承接旅游团餐任务的大型餐厅、东湖边的
农家乐餐馆,经常可见客人等着翻台。作为江城惟一拥有樱花景观的星级酒店,晴川假日酒店的日式餐厅周末推出了“浪漫樱花”套餐。武大校园里,学生们也用电饭煲自制“樱花寿司”出售,每盒8元。颇有商业头脑的学生小李说,因为和樱花搭上边,销量还真不错。
2011年樱花游,暴露出的武汉旅游服务短板,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为关注,所以改进。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在过去一年,对旅游用车、酒店、用餐、购物、导游等各个服务环节进行了整顿和改善。旅游大巴有了星级评定,五星级酒店增至13家,多家大型餐饮企业被指定为旅游用餐单位,导游报考人数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2011年来汉看樱花的游客范围更广,除了广东客,还有香港、北京、上海、四川、河南等地,甚至还有泰国、斯里兰卡的旅游团。但是并没有出现集中投诉的情形,游客们普遍反映,吃住都挺满意,导游也很热情。
网络云赏樱
2020年进入三月中旬,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校园不对公众开放,为了满足大众对美景的期待,武汉大学开启“云赏樱”,3月16日至25日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通过网络为公众呈现校园樱花实景。
2022年,樱花开放期间武汉大学校园封控不开放可网络云赏樱。
社会影响
美誉之辞
武汉大学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武大不仅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美丽的武大校园更是名声在外,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大学校园。而武大樱花就是其中最为美丽的一景!
武大樱花开于三月中旬,至下旬最为鼎盛,花期较短,仅13-20天左右。每年樱花盛开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旅客如织如潮,有百万以上的游客慕名而来。樱花大道旁
摩肩擦踵,樱花纷飞,好不美丽!武大校园内的樱花最早由侵华战争时期占领武汉大学的日本军人所种植,
武汉三镇光复后,武大的师生们又引进了更多的樱花品种,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每当三月,校园就成为了樱花的海洋,各地的游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而学校领导和学生均表示从未组织樱花节,游客都是慕名而来自发入校,但学校对组织学生们为游客服务,樱花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
历史回顾
20世纪30年代,初创的
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大兴土木,辟山建校,逐渐将这片原本乱石丛生、坟冢遍地的
荒山野岭,变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经过9年的植树造林,珞珈山林木葱茏,花丛掩映,成为华中最好的植物园,被
郭沫若盛赞为武汉三镇的“
物外桃源”。然而,正当武大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之时,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半壁河山很快沦于敌手。至1938年初,武汉形势吃紧,武汉大学亦是岌岌可危。这时,郭沫若来到武汉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并于4月底住进了珞珈山。而在此时,为了躲避战火,武大正在举校西迁到他的家乡-四川
乐山。10月底,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珞珈山校园亦遭日军侵占。
后来,郭沫若在其回忆录《洪波曲》中写道:
“在这大学区域还有最好的防空设备,有因山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阵地环列在四周。但却不曾遭受过一次轰炸。敌人是应该知道这儿是做着军官训练团的,有高级的人员集中着,但它却从不曾投过一次弹,尽管对于
武昌城是炸得那样频繁,而每次敌机的航路又都要经过这大学区的上空。”
“我们在当时是作着这样的揣测:无疑敌人是爱惜这个地方,想完整地保留下来让自己来享福。
“这揣测,后来是猜中了。敌人占领了武汉之后,把大学区作为了它的司令部。”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1938年10月24日,在日军攻占武汉前夜,
九江的日寇华中派遣军前方指挥所畑俊六(
甲级战犯,战后被判处死刑)向所属部队下达了进占武汉及入城后的注意事项,其中第11项规定:“须保护汉口、汉阳、武昌的建筑物、庙宇、大学、图书馆、博物馆(见附表所列)。”在这张附表中,“武汉大学”的名字赫然入列。第12项又指出:“武汉有各国租界及使馆,本军一举一动世界瞩目,因此正是以实际行动宣扬皇威,使其理解日军真姿的绝好时机,所以每人对此务须慎戒,且鉴于过去之教训,防止因日久而松懈。再,武汉为本军今后长驻和作战之基地,一切建筑、设施,严禁破坏。”由此可见,慑于由诸如
南京大屠杀等“过去之教训”所激起的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日军在侵占武汉之后,没有进行过类似的大规模屠杀行为;而出于自行享用之目的,日军果然将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辟为其
中原司令部。
早在1938年7月,当武大校长
王星拱和迁校委员会委员长
杨端六率领最后一批师生离开珞珈山前夕,曾委托以汤子炳(又名汤商皓)先生为首的五位教职工留守护校。汤商皓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后东渡日本留学深造;1937年抗战爆发后,携其日本夫人铃木光子回国,并返校任教;抗战胜利后去台湾参加接收工作,后又辗转任教于台北各大专院校;1979年赴美国定居,1997年去世。1985年5月,汤老回到阔别多年的珞珈山母校参观访问,其间负责接待的校友总会刘以刚老师,曾委托当时一道陪同的、汤老当年的同窗学友
张培刚先生问及武大校园内樱花树的来历,并请求汤先生将此事写成文章。汤先生回美国数月后,寄来一篇《1985年回国重游珞珈母校武大忆往感怀记》,详细叙述了这段历史,以当事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珍贵回忆材料,弥补了抗战期间珞珈山这段史实的不足。
据汤先生回忆,在武大西迁前夕,“王校长及端六师以予颇谙日语,命予与总务处三人、秘书处一人,共予凡五位同仁留在武汉守校。予再三坚持不准,乃严令留守,并谓国难如此,能保全一部分艰难缔造之校舍便是替国家保留一部分莫大之元气。情辞恳切,予乃临危受命”。武汉沦陷前夕,汤商皓等人避入
汉口法租界,后来被捕,“终由铃木以日妇身份出面营救”;一个月后,经铃木接洽,他们五人得以“前往珞珈山一视校园”。汤到校后发现,“校区内驻一日军联队,联队部设于文学院”,在见到联队长忆酋荒原大佐(相当于中国的上校团长)之后,“由予介绍各人身份及来此目的(不时由铃木代为补充说明),其要义为日军此次进入中华乃为谋同文同种之中日两国亲善提携,共存共荣(照抄日寇宣传口气),非以中华人民及文物为敌(日军一再标榜此点)。
国立武汉大学为华中最高学府,中国文化及学术发扬兹长之所系,此乃与日本国立各
帝国大学之报国宗旨相若,将来在学术界大可彼此提携,以发挥东洋文化领导全世界。现武大师生虽已他迁,而在此
湖山胜地留下之壮丽建筑物及一部分教学设施,皆属中国之精华与人民血汗之结晶。为保全此优美之湖山与优良中华之文物,务请一本亲善之旨,善为维护,以发扬贵‘日军’之武德。至现驻此之贵联队官兵不过千余人,城内现成之营房(如左旗右旗)尚多,可否调整陆续迁让若干校舍,以资保全原貌云云”。
“荒原闻之点首者再,昂言战胜国对战败国之物品,得视为战利品,可自由处理,不过建筑物可另作别论。贵校之图书仪器均早迁走无余,已无一长物可供君等留念者。但为同情君等,可考虑将自天地元黄至辰宿列
张之15栋学生宿舍之大部分官兵先行调迁城内,宿舍可空出大半。至于文、理、工学院已均由华中派遣军大批文职人员使用,教授宿舍皆由高级官员居住,自能小心维护。至于饭厅楼上楼下,现为野战医院,不便他迁。总之,‘日军’对于无抵抗性之非军事设施决无意破坏。尤其对于此山明秀水之高级学府校园的一草一木,当善加爱护,君等可大放心。缓请实地看看何如?惟部队调动频繁,本人驻房时可留言,接防者照样注意,届时君等可再来探访云”。
汤商皓随即驱车巡视校园,在山后教授宿舍,“只见各门前均有一、二士兵进出”,“继至附中,见军车云集,已为车辆调度场。至原邮局附近,则已为一片马厩。饭厅楼下之原室内运动房已成为一军官俱乐部。大好湖山,不久以前弦歌
传道授业之地,忽一变而为
柳营黩武之场,感喟曷已!”
数月后,汤商皓闻知珞珈山驻军换防,于是“与原班人员重往探访,接见者乃一文职武官
高桥少将,因驻军减少,校园已成为办理后勤之地区,其态度较为和善。畅言对此一较
日本日光、
箱根之风景优美的文化地区,当尽力加以保护。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点缀,可自日本运来樱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调。继引予等至文学院前,遥指将栽植樱树之处所”。汤商皓对此心有不满,但又不能公开反对,于是针锋相对地提出:“可同时栽植梅花,因中国人甚爱梅也(予意,樱为彼之
国花,梅乃我国国花)。”但是高桥却回答:“樱苗易得,梅种难求,君等可来此
赏樱。”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汤的意见。
从汤先生的以上回忆中,我们可以推算出,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的时间,最早应是在1939年。一般认为,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同时也是武大樱花的缘起。
据当时留守校园的武大老一代园林工人回忆,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
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复归
珞珈山;到了1949年初,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而当时驻守武汉的国军将领张轸师长被中共地下党策反,于3月份投诚后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樱花树得以保存。
1957年,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
山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因此,我们在武大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
花种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代。近20年来,武大园林工人还不断对其进行补栽。
日本国的樱花再次来到武大珞珈山,已经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这次已非国耻的印记,而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1972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访华,向
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
大山樱,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虽然呵护有加,但绝大部分樱花还是死去了),100株植于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由于周恩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由园林部门栽植于
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
1983年1月15日,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
京都府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的迁先生向当时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王明全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经王明全转赠给学校后,栽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附近,1986年全部开花。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
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樱花树苗200株,后栽植于
八区苗圃,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武大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80年代,武汉大学绿化委员会成立后,对校园内的樱花树进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
1989年春,武大园林科从
东湖磨山植物园引进云南樱花16株,栽植在校医院前公路北侧。
1991-1993年,这些樱树共生樱苗近600株。
1995年,武大校友、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张朝臣研究出试管樱花,大大缩短了樱花的生长、开花时间,很快受到园林部门的青睐。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
山樱花、
垂枝樱花和
红花高盆樱桃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间,武汉大学在文理学部校医院至图书馆道路两旁、人文科学馆周围、工学部迎宾路等地栽植了云南早樱、日本樱花、
冬樱花等3个植物学种类的樱花树共计260株。武大赏樱又添新去处。
长期以来,园林职工在樱花引种、栽培及樱花建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2012年下半年,武大后勤服务集团园林与环卫服务中心在学校的积极支持下,从校园环境整治项目及校园樱花开放的门票收入中申请专项经费,通过校友提供苗木信息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及确定苗木来源。利用樱花休眠期,从2011年底至2012年初,分别在云南、江苏等地引种云南早樱150株、日本樱花100株、冬樱花10株,栽植在校园的重要景点。
为了迎接120周年校庆,营造“美丽、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武大于2012年12月启动了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其中,武大将进一步加大绿化力度,依靠社会及校友捐赠和学校出资,投入至少两千万元植树造林、美化校园。
总之,自1939年樱花在珞珈山落户,已有6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武大几代园林工人对其精心培育,并为此耗费了大量心血。樱花的栽培管理、育种已成为武大园林工作者传统研究方向,并在人为“延长”樱花花期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名片亮相东京
“Tokyo,看到冇!武汉大学樱花广告登陆日本,武汉更以“世界樱花之乡”名义邀请日本人来赏樱,引发了网友关于樱花起源地的争论,也引发旅游界人士如何把武汉“新花城”这张新名片打好的思考。
导致“樱花之乡”之争的网络事件,因各界人士对中日关系和武大樱花的观点存在很多争议,所以这次武大樱花在东京亮相,引起了各方人士的争论。
作品赏析
武汉大学校内樱花摄影作品
交通信息
市内乘坐公交608路、806路、413路、564路均可到
武汉大学。
所获荣誉
2021年3月,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旅游体育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武汉十大景”。
樱花门票
相关规定
樱花开放期间,该校教学、科研、办公场所和学生宿舍、食堂等不对游人开放,参观车辆谢绝入校;进入校园内的参观人数,将采取适当措施控制。
免票人群
武大校友、现役军人、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士等凭相关证件或证明可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