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剑,主要是指
汉代铁剑。由于汉代
冶铁业的发展突破了
青铜剑的长度限制,汉剑剑体日益轻薄窄长且剑锋更尖锐,西汉早期钢铁就已取代青铜剑广泛应用于军事中,汉剑在中国刀剑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汉剑传承自周制剑,属于周制剑大类。
汉剑身挺直,剑刃由两侧弧曲而伸,大多则朴实无华,木鞘铜装,其中华丽者也有使用大漆鞘,玉装等(大多出土于王侯将相墓葬)。 较多出土汉代装饰漆器上常用的红黑大漆,显得非常高贵漂亮,汉朝以红黑为尊。汉剑装具多饰兽面、云纹、
谷纹外,其高贵者亦有浮雕的
蟠螭纹,以及
错金银,镶嵌
绿松石等。 据史料记载,汉剑在当时主要是用于步兵配备的战场实用兵器,配合盾牌使用,组成
剑盾兵,直至西汉中期
汉环首刀逐渐取代汉剑成为战场主流。东汉之后,汉剑大多数作用作为权贵象征。汉高祖
刘邦起事,就是从剑斩白蛇开始,而其后汉代的皇帝无不佩剑。汉代的男子尚武,男子成年后喜欢佩剑,奉为时尚。这一点连纯粹的太学文生也不例外。所谓“剑者,君子武备。在西汉,官吏们佩剑是一种义务,特殊的仪式或场面更是不可缺少。
截止至1998年,全国出土西汉铁剑148把,东汉铁剑49把(能分辨出来是剑的),出土的铁剑大部分是八面剑,少量4、6面。但据猜测,西汉军队大量装配的有可能是4面剑居多。
由于铁剑出土时常严重锈结,划分型式时,大多未能将剑身和外装(附装的剑首、
剑格及握柄)区别对待,因而掩盖了剑身形制的真正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分式的杂乱。经过文物工作者大量的工作及
资料整理,
汉代铁剑主要分为扁茎折肩型,扁茎斜肩型,以及环首型。
剑鞘:据文字记载汉代流行漆鞘,但是出于成本原因战场用剑多疑为普通木鞘或无鞘(这点不需要奇怪,现代也流行跑车,但是大多数人依然只买
家用车)汉代漆鞘多为木胎,缠麻
批灰刷
大漆,经过髹漆等多道工序完成。现代汉剑也有
紫光檀,
酸枝等多种木材,笔者认为并无高下之分,也无正统之分,关键看型制是否正确以及
购买者的
个人喜好,毕竟据记载汉代还没有跟
东南亚以及
非洲的
木材运输记录,如果汉代有紫光檀这种黑色、细腻、耐用的木材,也难说不会用于剑鞘。
木櫑首之剑:在
大英博物馆保存着一把公元前3-2世纪的汉铁剑,装具为木制,称作“
櫑具剑”。
以前
林寿晋先生在研究东周时期的中原
铜剑时,提出了“周式剑”的概念。汉式
铁剑与东周式铜剑的流行时间相承接,流行地域大体重合而有所扩大。从型式、外装、渊源等也是明显有传承下来的痕迹。
青铜剑的兴盛期约当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时期,但是早在铜剑兴盛之前,铁剑就已经出现了。1990年在河南
三门峡市上村岭虢(guo一声)国墓地发掘了西周晚期的2001号大墓,从墓中出土一件铜茎
玉柄铁剑,经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鉴定,其剑身系以
块炼铁锻制而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一件铁剑,也是最早一件人工冶铁制品,不过在整个春秋时期,甚至到战国早期,铁剑的使用却非常有限。直至战国中晚期,在楚、燕等国才开始较多地使用铁剑,剑型也发展为长1米左右的长剑,从而动摇了铜剑的
主导地位。
入汉以后,在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背景下社会
生产力得到恢复,
冶铁业有了很大发展,铁器的使用大量增加,在
生产工具和兵器方面都迅速取代了青铜制品。剑也是如此。铁制的长剑在西汉前期就完全取代了战国以来的
青铜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