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
湖北省武汉市辖区
汉阳区,湖北省武汉市辖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长江汉江交汇处,为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111.54平方千米。东南邻长江,与武昌区洪山区隔江相望;西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西接蔡甸区;北依汉水,与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相邻。截至2023年,辖11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十里铺芳草路1号。截至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0.06万人。
历史沿革
汉阳是江汉地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4亿年前,汉阳境域属扬子海,考古发掘有距今4亿年至2亿年前的“汉阳鱼”化石。
属古云梦泽时,有距今3.55亿年前泥盆纪的植物化石,境域陆地已形成。
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的更新世末期,“汉阳人”由蒙昧走向文明。
自尧时起,汉阳属古荆州之地,为江汉地区主体民族南蛮三苗的故乡。
夏代,三苗部族被禹征服。
春秋战国,境域先属郧国,后入楚国
秦,汉阳境域属南郡
西汉,北部属安陆县,南部滨长江一带属沙羡县,同属江夏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首置沌阳县。东汉末复为安陆县,均隶荆州江夏郡
三国,吴国据却月城(今汉阳城区以北的月湖一带),置石阳县(又名石梵),后入魏。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石阳为曲阳。永兴二年(305),改曲阳为曲陵,在黄陵矶北面的槠山南侧复置沌阳县。又,析安陆东为滠阳县(辖今汉阳东北部),均属江夏郡。
南朝宋、齐、梁、陈,沌阳迭为藩封。后期又为梁、陈、北周和北齐所分据。滠阳在并入后周时废。
隋开皇九年(589年),复置沌阳县。开皇十七年(597年),改沌阳县为汉津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汉阳县属沔州汉阳郡,县境西部划入汊川县。天宝元年(742),沔州改称汉阳郡,仍治汉阳。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沔州。建中二年(781),沔州一度撤废,建中四年恢复。宝历二年(826)。废沔州,汉阳县改隶鄂州
五代十国,汉阳县先后属吴和南唐,仍隶鄂州。后周显德五年(958),汉阳县属汉阳军,军治汉阳城。
宋初,汉阳县属荆湖北路汉阳军。熙宁四年(1071),废汉阳军,县属荆湖北路鄂州。元佑元年(1086),复置汉阳军。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汉阳军为汉阳府,境域属汉阳府汉阳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汉阳府,降为州,汉阳州属武昌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州,复设汉阳府。
清康熙三年(1664),湖南、湖北分治、汉阳府隶属湖北布政使司,仍辖汉阳、汉川两县。雍正七年(1729),德安府孝感县黄州府黄陂县划为汉阳府辖地。乾隆二十八年(1763)又将安陆府沔阳州列入汉阳府管辖。光绪二十五年(1899),汉口镇及周围数乡从汉阳县中分出,另立夏口厅(与县地位同等)同属汉阳府。
民国初年,废汉阳府,汉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不久,废江汉道,境域属湖北省汉阳县。民国15年(1926),汉阳县城区并入汉口市。民国十六年(1927年),将汉阳县城区(今汉阳区部分地域)与由夏口厅改为的汉口市和由江夏县改为的武昌市合并,成立武汉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汉阳城区回归汉阳县。民国21年,汉阳县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蒲圻专员公署。民国23年,汉阳改属第一和第三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武昌(省会区)与汉阳城区合并为武昌市,区境属湖北省武昌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占武汉后,成立日伪武汉市政府,在汉阳城先后设立伪武汉市政府汉阳办事处、伪汉阳县政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军投降,9月,汉阳城区与省会区武昌再次合并,成立武昌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汉阳城区回归汉阳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7日,汉阳县解放。5月24日,汉阳城区划归武汉市,汉阳县农村设汉阳县(今蔡甸区)。6月,成立武汉市汉阳中心区。
1950年1月,改汉阳中心区为汉阳城区。11月,改汉阳城区为武汉市第六区。
1951年,改属孝感专区。
1952年,武汉市第六区改称汉阳区,第六区人民政府改称汉阳区人民政府。
1954年,汉阳区人民政府改称汉阳区人民政府委员会。
1955年2月,汉阳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改称汉阳区人民委员会。
1959年,汉阳随同整个孝感专区划归武汉市。
1960年,恢复原体制,汉阳县仍属孝感专区。
1968年4月,成立汉阳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汉阳划归武汉市
1980年2月,撤销汉阳区革命委员会,恢复汉阳区人民政府至今。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5年,琴断口、黄金口、永丰、和平、黄胜、米粮和快活岭7个乡划归武汉市。
1956年,新滩区南部7个乡划属洪湖县
1958年10月,长虹人民公社在汉水以北的6个管理区划入武汉市改建为东西湖区。12月,红光、红专和红旗合并为柏林人民公社。
1975年,全县改划为16个人民公社、东城垸农场和洪北恳殖指挥部。
1976年,东城垸农场(不包括长河分场)划出,交武汉农管局直接管辖。
1979年,又将邓南人民公社(不包括曲口乡)划出,后和原属汉阳县的东城垸合并,建成武汉市汉南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汉阳区下辖11个街道:建桥街道晴川街道鹦鹉街道洲头街道五里墩街道琴断口街道江汉二桥街道永丰街道江堤街道四新街道龙阳街道,116个社区。区政府驻琴断口街道十里铺芳草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汉阳区,地处东经13°40′~114°16′,北纬29°58′~30°33′之间,位于江汉平原东北边沿,武汉市西南部,长江汉江交汇处。东南邻长江,与武昌区洪山区隔江相望;西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西接蔡甸区;北依汉水,与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相邻。东西最大横距17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4千米,总面积111.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汉阳区,平原、丘陵、湖泊、河流相间;水系丰富、山水相连。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汉阳区境东南边沿,汉水经汉阳区境北边沿蜿蜒流入长江。境内有龟山、凤凰山、梅子山、锅顶山、仙女山、米粮山、碎琴山、扁担山、磨子山、汤家山、赫山、细石山等低山,有月湖、莲花湖、墨水湖、南太子湖、龙阳湖、后官湖(部分)等湖泊。地势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除龟山及西部的剥蚀丘陵外,其余大部分为河湖阶地,平均海拔24米。
气候
汉阳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1℃。年无霜期一般211~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113千卡每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水文
汉阳区水系丰富,长江由南向北流经汉阳区境边沿,汉水经汉阳区境边沿蜿蜒流入长江。境内有月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部分)等湖泊。
土壤
汉阳区农、林用地土壤,分为黄棕壤土、红壤土、潮土、水稻土和草甸土五个土类。根据5个不同土类,可划分黄棕壤、棕红壤、潮土、灰湖土、淹育型水稻土、三猪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沼泽型水稻土、灰草甸土和沼泽草甸土共10个亚类,还分黄土、红黄土、灰河湖土、浅黄泥田、红黄泥田、湖泥田、灰湖泥田、青沟泥田、灰青沟泥田、青泥田、灰青泥田、烂泥田和灰烂泥田等14个土属,以及52个土种。
植被
汉阳区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区典型的植被类型。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9年,汉阳区土地总面积11154.3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4.66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0.6%:耕地面积314.19公顷,占2.8%:园地面积0.13公顷,占0.001%:林地面积116.45公顷,占1.04%:草地面积62.78公顷,占0.7%:城镇及工矿用地5537.81公顷,占49.7%:交通运输用地1524.25公顷,占13.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26公顷,占25.3%:其他土地708.05公顷,占6.4%。
动物资源
汉阳区,境内动物有家养和野生,其中多为水产类和畜禽类。水产类有青鱼、鲩鱼、鲤鱼、鲫鱼、鳊鱼、鲢鱼、鳙鱼、鲇鱼、鳜鱼、黄颡鱼、鲦鱼、翘嘴白、财鱼、鳝鱼、泥鳅、甲鱼等,畜禽类有生猪、奶牛、水牛、肉鸡、肉鸭、蛋鸡、蛋鸭、肉鸽等。
人口
2019年,汉阳区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威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鄂伦春族、土族、锡伯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22个,共有少数民族户籍居民3931人,其中1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回族(1941人)、土家族(598人)、壮族(441人)、满族(255人)。辖区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员465人。
2021年,汉阳区常住人口90.00万人,比上年增加6.27万人。户籍人口56.94万人,比上年增加2.72万人,其中,男性28.59万人,女性28.35万人。共出生6095人,人口出生率为11.0‰;死亡共3538人,人口死亡率为6.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
截至2022年末,汉阳区常住人口90.06万人。户籍人口59.17万人,比上年增加2.23万人,其中,男性29.65万人,女性29.52万人。全年共出生6265人,人口出生率为10.8‰;全年共死亡3517人,人口死亡率为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比上年提高0.1个千分点。
经济
综述
2022年,汉阳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801.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0.41亿元,增长10.3%;三产业增加值651.45亿元,增长0.8%。二、三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21.4:78.6调整为18.8:81.2。
财政
2022年,汉阳区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48亿元,比上年增长0.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79.39亿元,增长0.1%,非税收入完成9.09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汉阳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相比下降55.7%。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9.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6.0%。分项目类型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9.5%;城镇投资下降39.0%。其中,在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下降19.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3.4%。
第一产业
汉阳区位于市区,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汉阳区全年全区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4户。截至年末,汉阳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6.64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14.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29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16.2%(不变价)。
2022年,汉阳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产值164.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66.63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11.7%;实现利润总额15.85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20.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10大工业行业完成总产值152.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1.6%。其中7个行业产值过10亿元,分别是金属制造业35.82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7.26亿元;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2.49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8.94亿元;烟草制造业13.27亿元;食品制造业12.11亿元;医药制造业13.79亿元。
建筑业
2022年,汉阳区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49.7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3.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6.7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0.2%;实现营业利润30.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62.3%;实现利润总额30.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58.9%。年末全区实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58家。
第三产业
市场主体
截至2022年末,汉阳区实有市场主体112702户,比上年增长12.0%。其中,本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1106户,在全部市场主体中,实有私营企业类市场主体40503户,其中,新登记8571户,实有内资企业类市场主体1085户,其中,新登记123户。个体工商户71098户,比上年增加10.0%,其中,新登记12411户。
旅游业
2022年,汉阳区共有3A级旅游景区6个,共有旅行社48家,其中,具有出境经营权的旅行社4家。全年共接待游客超33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8亿元。
国内贸易
2022年,汉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01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2.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餐完成412.19亿元,比上年下降5.9%;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完成13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销售74.25亿元,同比下降3.3%;化妆品类87.14亿元,同比下降20.5%;汽车类164.01亿元,同比下降4.3%;粮油、食品类35.81亿元,同比增长12.3%;服装、鞋帽、针织品类6.87亿元,同比下降27.4%;石油及制品类8.93亿元,同比增长6.4%;中西药品类销售10.98亿元,同比增长23.1%;烟酒类5.68亿元,同比增长10.0%;金银珠宝类2.81亿元,同比增长12.3%;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1.97亿元,同比增长36.5%,饮料类2.77亿元,同比增长3.1%;体育、娱乐用品类为0.25亿元,同比下降21.0%。
招商引资
2022年,汉阳区全区产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80.37亿元;外商直接投资(FDI)2040万美元;外贸出口17.8亿元,与上年相比下降38.8%。
会展业
2022年,汉阳区国际博览中心共承办各类大中型会展10场。其中,单次面积超8万平方米的展会4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展会5场。全年各类展览总面积累计达54.68万平方米。
房地产业
2022年,汉阳区全区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7.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同比下降9.5%。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7.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6.6%。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20.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同比增长68.0%。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0.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9.6%。
交通运输
2019年,汉阳区有道路运输企业342个,物流企业12个,道路运输车辆5605辆;有二类汽车维修企业26个、三类汽车维修企业27个;货物运输量627.76亿万吨、货物周转量855457.52亿万吨公里。
汉阳区有白沙洲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横跨长江两岸,晴川桥江汉桥月湖桥知音桥江汉二桥)、长丰桥、古田桥6座公路桥和汉水铁路桥横跨汉水两岸。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汉阳区拥有学校218所,在校学生112916人。其中,幼儿园160所,在园幼儿27519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53234人;初中13所,在校学生17261人;高中14所(含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4902人,其中普通高中(含一所完全中学)6所,学生8369人;职业学校8所,学生6533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末,汉阳区实有高新技术企业286家,拥有科技企业研发平台35家。其中,获国家级认定企业研发平台4家、省级认定12家、市级认定19家。全年专利授权总量2766件,同比增长11.3%;发明专利授权量228件,同比增长55.1%。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45.1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6%。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2.9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0.5%。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汉阳区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汉阳区文化馆。
2022年,汉阳区全年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场,其中,举办大型公益性文艺演出20场,创作文艺作品130个,上演文艺节目860个。新增图书13031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60场。末辖区拥有文化馆(站)12个,文化综合活动中心120个、文化广场78个、博物馆12个,藏书32万册,接待读者11.95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22年,汉阳区建成社区足球、篮球场12个,更新社区户外健身器材142件。在全市各项体育比赛中获金、银、铜牌54枚,其中,金牌18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汉阳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3个,其中,医院19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0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14人、注册护士2802人,医疗床位4530张。平均每千户籍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57名,每千户籍人口拥有医院床位7.65张。全年总诊疗人数达284.03万人次,住院7.66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22年,汉阳区组织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88场,新增就业224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625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31人,扶持创业4255人次,创业带动就业5054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5%。
截至2022年末,汉阳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6.74万人,职工医疗保险39.28万人,居民医疗保险16.47万人,失业保险16.08万人,工伤保险28.75人。全年全区社保扩面净增26220人次。
截至2022年末,汉阳区拥有社会养老机构142家。其中,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56家,“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50家,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中心2家,社会养老机构25家,社区老年人食堂9个。养老床位总数达6086余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数达3952张。
2022年,汉阳区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463套(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住房2500套,基本建成2000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432户。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隋大业二年(606年),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依“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旧例,改汉津为汉阳。
文物古迹
2019年,汉阳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4个,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归元寺、古琴台、红色战士公墓、铁血将士公墓、向警予烈士陵园、黄兴铜像),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永卡闸、鲁肃墓、大别山摩岸、风凰山摩岸、梅子山摩岸、汉阳铁厂矿砂码头、石榴花塔、祢衡墓、汉钢转炉车间)。
禹稷行宫
禹稷行宫,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原名禹王庙,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元代,在矶上复建禹王庙(即今禹稷行宫),增建晴川阁,是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
2013年,禹稷行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米,正桥长1156米。江中8墩9孔,每孔跨度128米。大桥上层是公路,桥面宽22.5米,行车道相当于双向4车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可同时穿行两列火车;桥下与水面净高可通航万吨巨轮。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工程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开工建设。1957年,正式通车。
2013年,武汉长江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汉阳区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市级12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2人。
汉阳高龙
汉阳高龙,是湖北特有的一种龙灯艺术,盛行于汉阳区江堤乡、永丰乡及蔡甸部分地区。源于唐代贞观年间,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汉阳高龙采用竖式舞法,与其他各种龙灯均不相同,其扎制、开光及相关的焚烧抢福活动也颇具特色。表演场面宏大,气势壮观,其中舞龙头的动作套路包括叩高龙、扫高龙、举高龙、抖高龙等,表演者口衔齿托,将几十公斤重的高龙舞得飒飒生风,活力四射。2008年,汉阳高龙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禹的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
禹的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是反映大禹在中部长江流域治水的独特而典型的神话故事,流传数千年,家喻户晓。尧舜禹部落联盟时代,长江、汉江流域特别是武汉段水患成灾,民不聊生,大禹率众在武汉疏江导汉,驯服了洪魔,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大禹爱民忧民、坚忍不拔、尊重自然、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精神。2021年,禹的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伯牙子期传说
伯牙子期传说,主要流传在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境内。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汉阳(今武汉市)。讲述的是晋国大夫伯牙,弹奏一曲《高山流水》琴曲,从而与当地樵夫钟子期结为知音的传奇故事。
伯牙、子期传说,进入《吕氏春秋》、《荀子》等著名先秦典籍,具有中华文化元典的价值。尤其是它所创造的“高山流水”和“知音”等经典语汇,已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天人合一、情智交融、诚信兼备的深意,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2014年,伯牙子期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2019年,汉阳区有4A景点1个(归元寺):有3A级景点6个(中华奇石馆、高龙博物馆、晴川阁、古琴台、黄鹤楼酒文化博览园、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有星级酒店3个,其中,四星级2个(王家湾郁锦香酒店、晴川假日酒店);三星级1个(帅府铂雅饭店)。星级酒店共有床位641张。
归元寺
归元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清顺治16年(1659年)兴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筑紧凑合理,寺院坐西朝东,寺内分前、后两区,前区(老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分别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和罗汉堂等三组主体建筑群。在前区(老区)三圣殿的旁边,还有一所归元正藏图书馆。
晴川阁
晴川阁,坐落在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取唐崔颢诗《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与黄鹤楼夹江相望,被称之为“天下绝景”,与黄鹤楼岳阳楼仲宣楼并称为“楚四名楼”。
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由三大主体建筑构成,禹稷行宫、晴川阁、铁门关及其系列附属建筑。主楼占地面积386平方米,通高17.5米。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充分体现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造楼阁”的雄奇风貌。
铁门关
铁门关,紧邻龟山。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通高15米。始建于三国时期,为抗衡魏蜀,孙权特在龟山东麓修筑。因其左倚龟山,右控禹功矶,易守难攻,坚不可摧,故名铁门关。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以险固闻名于天下。据《汉阳县志》记载:铁门关屡建屡毁、屡毁屡建。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铁门关。
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之一,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相传春秋琴师伯牙曾在汉水南岸边鼓琴,遇钟子期,钟子期能辨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钟子期病故,次年伯牙应约至而知音已失,伯牙碎琴不复弹。后人感其事,筑台纪念。
古琴台,始建于南北朝,北宋亦有之,历代毁建多次,清嘉庆年间重建于现址。建筑群为1949年后重修,占地面积1公顷,布局精巧雅致。
向警予烈士陵园
向警予烈士陵园,坐落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巅,陵园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面积约8亩,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1978年5月,为纪念我党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烈士和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而修建。主要由向警予烈士生平、烈士雕像、烈士墓和红色战士公墓等四部分组成。
1989年8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31日,向警予烈士陵园被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龟山
龟山,位于汉阳区东北部,海拔90.02米,总面积29.5公顷,东西长1730米,南北宽200-260米。处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临长江,北带汉水,西对月湖,南望凤凰山,与武昌蛇山隔江对峙,形成“龟蛇锁大江”的奇特景象。
龟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是武汉市山水园林建设的重点。山上有大别山摩崖、祢衡墓、鲁肃墓、黄兴铜像、向警予烈士墓、红色战士公墓、鼎园、三国赤壁大战全景画馆、湖北广播电视塔、汉阳铁厂凝铁等名胜景点。
地方特产
热干面
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郑州烩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是颇具特色的过早小吃。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麻酱、虾米、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
热干面,面条事先煮熟,过冷和过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做成的酱汁,增加了多种口味,吃时面条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让人食欲大增。
著名人物
吴燕生
吴燕生,1963年7月生,湖北汉阳人。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2月参加工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设计部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肖楚女
肖楚女,男,1891年生于湖北汉阳。1911年10月参加武昌起义。考入武昌实业学校学习。1921年秋到安徽省宣城第四师范学校任教,与恽代英一起开展青年运动。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阅览室主任,协助代理部长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1927年4月15日肖楚女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4月22日在狱中被杀害。
万惠霖
万惠霖,男,汉族,1938年11月20日生,湖北省汉阳区人。厦门大学毕业,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宋振骐
宋振骐,男,汉族,1935年3月生于武汉市汉阳区,北京矿业学院毕业。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山东矿业学院副教授。
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汉阳区荣获湖北省双拥模范城。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8 08: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