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隶属于
山东省济南市,位于济南市东部,东与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接,南北与
历城区相接,西、西北与
市中区和
天桥区相邻。介于北纬36°35′34″—36°42′30″,东经117°0′16″—117°10′24″之间,总面积100.8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历下区下辖13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历下区常住人口819139人。
历史沿革
上古
据民国十七年(1928年)章丘县城子崖出土的“龙山文化”遗址和1964年济南市西郊田家庄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物表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的
新石器时代就有远古居民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
属齐国。
秦
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西汉
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治所在历下。
晋永嘉(307—312年)后,济南郡治所由平陵城迁至历城县。
隋唐
属齐州历城县。
宋
属济南府历城县。
元
属济南路历城县。
明、清
洪武九年(1376年),历下古城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在地。清代属济南府历城县。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属岱北道历城县。
民国三年(1914年),属济南道历城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立济南市,现辖区为1948年9月济南解放时济南市第一、二、三区的全部,第四、八、十区及历城县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1月,城区改称第二区,第三区改称第一区,同年6月,区公所改称区人民政府。
1955年1月,第一区与第二区合并,称第一区。同年9月,第一区改称历下区。
1966年8月,历下区改称红卫区。
1970年01月13日,成立中共红卫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
1973年7月,济南市红卫区复称历下区。
2005年,历下区隶属济南市。
2024年11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济南市历下区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山东历下经济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山东省经济开发区政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6年8月,新建花园庄、甸柳新村、科院路、和平路街道。历下区辖17个街道。
1987年5月,姚家镇划入历下区。全镇共辖27个行政村,设有窑头、丁家、牛旺、孟家4个办事处。窑头办事处辖窑头庄、马家庄、羊头峪庄、荆山庄、中井庄、下井庄、浆水泉庄和仁合庄;丁家办事处辖丁家庄、姚家庄、东十里河庄、贤文庄、八涧堡庄和盛福庄;牛旺办事处辖牛旺庄、义和庄、刘智远庄、姜家庄、邓家庄、徐家庄和林家庄;孟家办事处辖孟家庄、西蒋峪庄、老石沟庄、龙洞庄、石河岭庄和草山岭庄。
1988年11月,撤销科院路街道,其辖区并入新组建的文化东路街道;撤销花园庄街道,其辖区并入新组建的建筑新村街道;将原属建筑新村街道自闵子骞路西,沿益寿路、山大路至解放路以南的地段划入新组建的和平路街道。
1989年,明确文化东路、建筑新村、和平路、趵突泉街道行政区划范围。
1990年7月,姚家镇马家庄社区划归和平路街道;姚家镇羊头峪庄社区划归文化东路街道;姚家镇仁合庄社区和窑头庄、葛家庄自然村划归甸柳新村街道;撤销明湖路街道、泉城路街道,重新组建泉城路街道;撤销趵突泉和正觉寺两个街道,组建趵突泉街道;撤销东门街道、解放阁街道、钟楼寺街道,组建东门街道;撤销千佛山街道、司里街街道,组建司里街街道。调整后,历下区辖10个街道、1个镇。
2004年5月,姚家镇贤文、邓家、徐家、丁家4个行政村交由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代管。
2005年,将建筑新村街道辖区内的部分地段(东至山大路,西至历山路,南至花园路中心线,北至与天桥区交界处)划归东关街道,历园新村社区由区东关街道管理。辖泉城路街道、趵突泉街道、大明湖街道、千佛山街道、东关街道、解放路街道、建筑新村街道、燕山街道、文化东路街道、甸柳新村街道10个街道和姚家镇。下设64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历下区下辖13个街道。历下区人民政府驻
姚家街道解放东路9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历下区位于济南市区东部,东与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接,南、北与
历城区相接,西、西北与
市中区和
天桥区相邻。介于北纬36°35′04″—36°42′32″、东经117°00′19″—117°10′32″之间,南北最长16千米,东西最宽10千米,总面积100.89平方千米。距首都北京441千米,东距青岛市352千米,西距聊城市132千米,南距泰安市70千米,北距德州市132千米。
地质构造
历下区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山东地块泰山隆起北侧,北临济阳坳陷。地质情况比较简单,历下区南部即黑虎泉以南至千佛山一带,分布着古生界奥陶系下统和中统的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地层。
下统为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它的上部含燧石结核和条带,地层厚度为106.63米;中统按照沉积旋回划分为三组六段,每组的下段岩性为薄层状泥灰岩、泥质灰岩夹角砾状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厚度31.63米至46.70米,每组的上段为深灰色厚层石灰岩和豹皮状石灰岩,厚度121.09米至226.46米,产珠角石化石,中统厚度678.64米。这些地层呈单斜构造,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平缓,一般8度左右。
在千佛山西南侧发育的是千佛山断层,长约25千米,呈320度至350度走向,倾向南西,倾角78度,上盘下降,断层带内构造角砾岩带宽度不一,宽者五六米,窄者仅数十厘米。千佛山断层沿北北西方向通过趵突泉附近,至今仍有活动。
历下区中、北部为第四系松散层。松散层之下即为隐伏的济南辉长岩体,岩体平面形态近东西向椭圆状。西头周边呈月形弯曲,东头分成两叉、形似鱼尾、岩体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15千米,分布面积430平方千米。主要岩性为橄榄苏长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等。岩体属于浅成至半深成相,产状为向北倾伏的复杂岩盖。它的侵入时代是晚白垩纪燕山期。
历下区西部趵突泉、解放桥及北部大明湖一带只占据岩体东南侧小部分面积。。
地形地貌
历下区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属泰山山地北支,由罗袁寺顶、金刚垛、将军帽等山峰组成了东西向的主山脉,主山脉又向北伸出南北走向的侧支,如燕子山、回龙山、野峪顶等。北部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其上分布有五顶茂岭山、鳌角山、波萝山等五座孤峰。区内最高为白云山、海拔545.4米,最低处海拔24米。
气候特征
历下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长近5个月(11月1日—次年4月2日),夏季近4个月(6月2日—9月2日),春秋季均不足2个月(4月3日—6月1日),秋季(9月3日—10月31日)。春季干旱少雨,多西南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东北风。历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21.3℃。最热月份,七月的平均气温为27.4℃,最冷月,一月份的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为685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160毫米,年最小降雨量320.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82.1小时,年平均晴天数97.5天,全年无霜期218天,霜冻一般初霜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终霜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主导风向南、南西南,其次是西南和东北,最少的是西北、西西北和西风。
水系水文
历下区地表水属小清河支流水系,境内有东泺河、柳行河、全福河、大辛河以及护城河(人工)等5条主要河流。地下水按照自然因素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属鲁中低山丘陵北麓山前平原水文地质区双重结构,上部为第四系孔隙水含水组,其下隐伏有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含水岩组,是熔岩水的径流排泄区,由此形成泉群地带,济南市著名泉水多汇集于此地。境内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三大泉群。湖泊有
大明湖、
百花洲等。
济南南部中低山区有大片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海相沉积成因的石灰岩分布,面积550平方千米,厚度1041.34米。石灰岩被水侵蚀形成溶洞和裂隙,易吸收地表上的降水和径流,因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地下水向北流动。辖区大明湖一带分布着不透水的辉长岩体,与济南机床二厂至趵突泉、黑虎泉一线的奥陶系石灰岩接触,辉长岩体致密坚硬隔水,致使地下水承压回流,沿石灰岩裂隙向上运动,在静压力最弱的地方出露成泉。
降水和地下水开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的变化。一般年份,地下水水位和泉水流量最小极值是在枯水期的4月、5月、6月,最大极值在丰水期的7月、8月、9月。
护城河
全长6.9千米,是国内唯一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河水流入大明湖。流域面积26.3公顷,河道宽10—30米,水面面积8.4公顷;河道两侧绿地10—59米,绿地面积12.5公顷。
大柳行河
南起城区东圩子壕北端(其上游支流有羊头峪西沟、羊头峪东沟、马家庄沟、尧龙沟),至黄台板桥庄入小清河,长2.9千米,流域面积18.2平方千米。
东、西泺河
东泺河,河源为黑虎泉诸泉水,南起坦桥,向北经何家庄,至黄台板桥庄西侧入小清河,长3.2千米。西泺河,河源为趵突泉诸泉水,南起苇闸桥,向北经边庄,在五柳闸入小清河,长2.9千米。
全福河
源于郊区
姚家街道龙洞庄西狸猫,北流经中井庄、下井庄、姚家庄,向北称窑头大沟、七里河,至全福庄始称全福河,经历城区殷家小庄,至卷烟厂西入小清河。全长11千米,总流域面积24.7平方千米。
大辛河
源于龙洞庄以南诸山谷,向北经孟家庄、石河岭、十里河庄,至大辛庄西向北入小清河,长22千米,流域面积44.7平方千米。
土壤类型
历下区境内以褐土性土和褐土为主。褐土性土占土壤面积的24.87%,土层薄、结构差,易受干旱威胁,可发展林、牧业。褐土占75.13%,土层厚、保水保肥、熟化程度高,为主要产粮区。土壤表层质地可分为石渣土、轻壤土、中壤土3类。
植被条件
历下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原始植被早已破坏,现有的都是次生植被,其中非农耕型植被主要有:林地1328公顷,属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草丛混杂植被。主要有油松、赤松、黑松、桧柏、杨、柳、泡桐、刺槐、榆、黄草、白草、胡子草、结缕草、爆竹草、酸枣、荆条、郁李、卫茅、金鸡尔等,覆盖度为17%,占全区总面积的13.2%。山丘、平洼、石砾、田坎荒草地1030公顷,占10.2%。市区23.28平方千米,种植乔、灌木228万株,绿化覆盖率46.4%,占全区总面积的44.9%。农耕型植被2542.3公顷,占25.2%。另有水域、道路面积占2%。1987年姚家镇归属后扩大土地面积,植被分栽培和野生两大类,计千余种。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荒山、荒坡及山谷中,野生灌木主要有酸枣、黄荆、黄栌、胡枝子等,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远志、柴胡、车前等百余种;野生草类主要有白草、羊胡子草、黄背草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历下区境内水资源无过境客水,只有大气降水,水资源供不应求,且分布不均衡,山前平原水源相对充裕,山区水源贫乏。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589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509万立方米,地表水80万立方米,而实际需水2300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一年中,夏季富足,秋季次之,春季最缺。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历下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85.67公顷(1285.05亩)
其中,水浇地13.60公顷(204.00亩),占15.87%;旱地72.07公顷(1081.05亩),占84.13%。耕地主要分布在龙洞街道、智远街道,约占全区耕地的87.25%。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27.75公顷(416.25亩),占全区耕地的32.39%;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8.91公顷(133.65亩),占10.40%;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39.00公顷(585.00亩),占45.52%;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9.67公顷(145.05亩),占11.29%;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34公顷(5.1亩),占0.40%。
二、园地89.90公顷(1348.50亩)
其中,果园73.93公顷(1108.95亩),占82.24%;其他园地15.97公顷(239.55亩),占17.76%。园地主要分布在智远街道、龙洞街道,约占全区园地的93.02%。
三、林地2616.81公顷(39252.15亩)
其中,乔木林地面积为1864.09公顷(27961.35亩),占林地面积的71.24%;灌木林地面积为75.30公顷(1129.50亩),占林地面积的2.88%。其他林地面积677.42公顷(10161.30亩),占林地面积的25.88%。林地主要分布在姚家街道、龙洞街道,约占全区林地的78.13%。
四、草地84.62公顷(1269.30亩)
全部为其他草地。主要分布在智远街道、龙洞街道,约占全区草地的79.69%。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068.60公顷(106029.00亩)
其中,城市6956.09公顷(104341.40亩),占98.41%;村庄23.90公顷(358.50亩),占0.34%;采矿用地9.77公顷(146.55亩),占0.1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8.84公顷(1182.60亩),占1.11%。
六、交通运输用地113.80公顷(1707.00亩)
其中,铁路用地24.53公顷(367.95亩),占21.56%;轨道交通用地41.28公顷(619.20亩),占36.27%;公路用地16.99公顷(254.85亩),占14.93%;农村道路用地31.00公顷(465.00亩),占27.24%。
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5.97公顷(539.55亩)
其中,河流水面1.88公顷(28.20亩),占5.23%;水库水面27.88公顷(418.20亩),占77.51%;坑塘水面0.65公顷(9.75亩),占1.80%;沟渠4.79公顷(71.85亩),占13.32%;水工建筑用地0.77公顷(11.55亩),占2.14%。
植物资源
历下区野生植物资源有570余种,可分为脂肪油、芳香油、纤维、药用等八大类。栽培植物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林果等700余种。
动物资源
历下区动物资源系华北黄淮平原区类型,野生动物有飞禽、走兽、鱼、蛇、两栖类等,其中野生鸟兽350余种,天敌昆虫500余种,还有家畜、家禽、水生动物等品种繁多的养殖动物。
矿产资源
历下区矿产资源有铁、钴、水泥石灰岩。铁矿为小矿区。矿石以磁铁矿为主,含少量铁矿石。钴矿为铁矿石的伴生物,贮存在铁矿石中。水泥石灰岩分布于南部山区,平均年开采量为86万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历下区共20万余户,总人口近6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2,出生率10.63‰,人口自然增长率6.17‰,合法生育率10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历下区常住人口819139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历下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4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总量居全市首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26.0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920.9亿元,同比增长4.5%。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历下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2%。
财税收支
2023年,历下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0.1亿元,同口径增长17.6%,总量居全市首位。区域总税收完成371.6亿元,同比增长18.4%。
人民生活
2023年,历下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68元,同比增长5.6%。
第一产业
2007年,历下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000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22.2%;农业增加值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农业机械总动力1.23万千瓦。耕地1512公顷,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1233公顷。粮食总产量5700吨,比上年增长7.5%;水果总产量600吨,比上年增长-28.5%;蔬菜总产量3300吨,比上年增长-13.2%;肉类总产量600吨,禽蛋总产量100吨,奶类总产量200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历下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实现营业收入464.9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0.8%。
建筑业
2022年,历下区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7%,同比增长5.3%。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历下区各行业所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金融业27.16%、非营利性服务业17.69%、营利性服务业15.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90%、房地产业12.75%、零售业8.55%、批发业4.62%、餐饮业0.83%、住宿业0.23%。从服务业行业内部结构看,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排名前三位的是:金融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54.86%)、非营利性服务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22.48%)、营利性服务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20.65%)。
国内贸易
2023年,历下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3.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限上零售额完成同比增长0.2%。
对外经济
2021年,历下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117.2亿元,同比增长49.0%。
交通运输
历下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北有济南火车东站和黄台火车站,东有济南国际机场、
济南绕城高速公路。泉城路、经十路、历山路、泺源大街、经二路、东外环等22条交通主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7年,历下区共争取国家及省市科技计划26项,资金4228万元。其中,山东康众医药获得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项目资金741万元;济南晶恒、山东康众医药等获得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金共550万元;市级科技计划22项,项目资金共2937万元。
教育事业
2022年,历下区新引进齐鲁名校长、全国优秀教育人才等25人,增加学位1.3万个,新创市级名校16所,学前教育普惠率高达96.2%,获评国家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活动优秀区域、智能教研全国领航工作区、省随班就读示范区。
文化事业
2022年,历下区举办“非遗”校园展、公益电影放映等各类活动300余场次,“山东手造”(济南)展示体验中心盛大启幕。
卫生事业
2022年,历下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处。
社会保障
2022年,历下区发放稳岗返还补贴7500余万元,协助281名创业者获批担保贷款554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
2022年,历下区61家医疗机构全部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
2022年,历下区7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普提10%,发放各类救助金3000余万元,惠及7万余人次。2022年,历下区“亲情E联”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获评“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在全国推广。
基础建设
2022年,历下区完成8条道路整治提升,40余个路口路段实现优化,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1.8%。成功打造垃圾分类模范小区175个、模范单位77个。义和庄改造破冰启动,13个片区、198.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工,山大路周边、大明湖等片区雨污分流有序实施。
环境保护
2022年,历下区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居全市首位,4个市控考核断面、5处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建设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实现全覆盖,获评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强县。重点泉群持续喷涌,节水保泉初见成效。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1万千瓦,能源结构持续优化。6座城市公园建设完成,成功打造10条绿色景观道路,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7.2%。
平安建设
2022年,历下区在全市率先打造社工站示范点6处,甸柳街道和历山名郡社区入选全省基层治理创新试验点。法治赋能网格化治理等普法工作创新开展。在全市率先完成100%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全面完成,扫黑除恶、反诈反邪教、安全生产、防汛防火等工作稳步推进。
历史文化
综述
历下一名,取意于大舜帝耕作于历山之下。2600年的建城史使这里德重礼义、名士辈出、人才荟萃、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唐朝诗人杜甫在“历下亭”吟唱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让历下千百年来尽显名人风骚。辖区内的三大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以及舜祠、娥英祠、鲁班祠、清照祠、铁公祠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更是让历下这块土地璀璨夺目,闻名遐迩。
春秋时期,《诗经》中“大东”诗篇的作者谭国大夫是济南人。东汉末年济南相曹操,也是杰出的文学家。唐代书法家李邕,任济南太守时书写的《灵岩寺碑》,是后人学习书法的楷模,他以书法、文章、碑刻出名,被誉为“北海三绝”,有文集10卷。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多次来济南。李白有《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昔我游齐都》等诗。杜甫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等咏赞济南的诗篇,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等著名诗句至今广为传诵。宋代杰出的文学家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任齐州知州时写了不少咏颂济南的诗篇,他的散文和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两次来济南游览观赏泉城名胜,题咏诗篇。苏轼之弟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济南任掌书记3年,写了大量歌咏大明湖、趵突泉等名胜的诗篇。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客居济南时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有“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佳句。明代诗人边贡,济南人,“前七子”之一,有《华泉集》。明代诗人晏壁,作《济南七十二泉诗》。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济南人,在大明湖百花洲筑“白雪楼”,写下不少吟咏济南山水名胜的诗篇,诗集有《沧溟文集》,撰有《古今诗删》等。清初著名诗人朱彝尊,施闰章等在济南任官期间留下许多歌咏济南名胜古迹的诗章。清初杰出诗人
王士真,曾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合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诗,他的《秋柳诗》名传天下。清代杰出学者桂馥,研究文字学,写了《说文义征》50卷,著有《札朴》《晚学集》等,他书写的《历山铭》石刻今存千佛山。清代书法家铁保,将刘凤浩名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撰写石刻在大明湖公园内,被游人传为佳句,著有《惟清斋全集》传世。现代画家俞剑华,奎垣街人,从事美术50多年,历任上海美专、暨南大学、新华艺大、东南联大、诚明学院教授,著有《中国绘画史》《国画研究》《历代名画观摩记》《两宋花鸟画》等,在画界很有影响。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济南任教,并撰文歌咏泉城。文学家郭沫若曾多次来济南,在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都留有诗词。著名的书法家舒同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留下了很多书法佳品。特别是晚清文人刘鹗,寄居济南布政司街时,所著《老残游记》是根据在济南生活所写,书中对“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老城区风景作了细致的描写。
历下区历史文化悠久,它不仅是泉城济南的老城区,也是济南的文化大区,先后被国家誉为“全国文明建设先进城区”和“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
地名由来
因在历山(今千佛山)之下故名历下。
风景名胜
历下区位于
济南市中心,
旅游资源丰富,是济南旅游重点区域之一。
山5座:
千佛山、
燕子山、
佛慧山、
龙洞山、
五顶茂陵山。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海拔258米,占地166公顷,为
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建国后,1959年辟建为公园;燕子山海拔276米,位于济南市的东部,燕子山原来是济南的一座名山;佛慧山在千佛山东南1.5千米处,又名大佛头山,海拔460米;在济南近郊东南15千米处的龙洞山上,相传,唐尧时,有孽龙在此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来捉拿,孽龙钻山逃遁至今留下深洞。故此山又称禹登山。
泉33处:泉城四大泉群,除
五龙潭泉群位于天桥区外,
趵突泉群、
黑虎泉群、
珍珠泉群均在区内。
湖河3条:
大明湖、
百花洲、
护城河。其中大明湖,扩建前景区总面积74公顷,湖面46公顷,陆地28公顷。扩建后总面积103.4公顷,比扩建前新增29.4公顷,湖面55.4公顷、陆地48公顷。
城17处。其中老街巷7处(
芙蓉街、
曲水亭街、
后宰门街、
王府池子街、将军庙街、
贡院墙根街、
鞭指巷),老建筑10处(关帝庙、舜园、督城隍庙、文庙、广智院、府学文庙、开元寺遗址、题壁堂、天主教堂、老舍故居)。
荣誉称号
历下区获2018年中国百强区。
1991年11月,历下区获“全国游泳之乡”荣誉称号。
2018年2月27日,入选第一批“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市、区)”。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21位。
2020年11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10月,入选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建议公示名单、《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2021年12月2日,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公示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拟授牌命名对象。
2021年,入选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
2022年2月,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健康促进县(区)。
2022年4月,济南市历下区社会组织联合团支部被评为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
2022年7月25日,历下区被评为2021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68。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25。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