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街(Furong Street)位于
山东省济南市
历下区泉城路街道东部,是一条泉城
济南特色的老街以及小吃街。芙蓉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
步行街,因街上有名泉——
芙蓉泉而得名。
发展历史
名字来源
芙蓉街,这名字得自街中路西的芙蓉泉。芙蓉泉藏身在民宅之中,自然天成。老残游记里说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直被视为济南的写照。因此,可以说芙蓉街体现了济南的泉水文化的特色。
历史沿革
作为济南的一条最为声名赫赫的街道,芙蓉街的历史资料极为匮乏。至今见到的资料,大多是它在近现代的一些商号的片断记载,却一直很少有关古代此街的文字记录。在明代的济南、历城地方志中,均见不到芙蓉街的名字。因此,在明朝直至明末,芙蓉街尚未形成。
清雍正四年(1726年)前后,青州府同知张文瑞的诗文集《六湖先生遗集》 中出现了关于芙蓉街的最早的文字记录。通过细致的梳理考证,芙蓉街应在康熙朝形成,其上限在康熙中期,其下限在康熙后期,距今三百年以远。”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历城县志·地域考》载有“芙蓉街”。
清同治元年(1862年),章丘孟家在街上开设“瑞祥”布店。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济南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在街上开业。
1913年,鞠思敏等人在街上创办济南教育书社。
1956年后实行转并,多数店铺转为厂房和住宅。改革开放后,逐渐又变成小吃一条街。
1980年后,芙蓉街经多次拓宽改造成现状、整修,发展为商业街。
1994年版《历下区地名志》载:“芙蓉街北起西花墙子街南口,南止泉城路,东邻马市街,通
起凤桥街、
翔凤巷和芙蓉巷,西邻
玉环泉街,通省
府东街。”
2007年,芙蓉街拓宽改造成现状。沿途有
济南府学文庙。
特色
在济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热闹的。无数的小商小贩,在路两边各据一摊或一店,各色小吃琳琅满目。芙蓉街上每天人流不断。相比于大多数寂寂无声的老街,这芙蓉老街充满了商业活力。清同治年间,这里已有多家眼镜店、乐器店,与邻近的书、碑贴、文具、古玩店主的大小布政司街构成了济南文化商业中心,民国后,又开有武学
官书局,文雅斋等多家书店、
瑞蚨祥祖店、济南最早的镶牙馆、照相馆以及
燕喜堂等著名饭店都诞生或集中在这里。
如果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泉城济南的绝妙写照的话,那么“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就是芙蓉街及其周围地区的真实描述。芙蓉泉在济南七十二泉中名列第四十二,是名泉中极具特色的一眼:她既没有
趵突泉的豪放也没有
珍珠泉的婉约,她身藏于民宅之中给人一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但是这一切都逃不出诗人的慧眼,清代著名诗人董芸在其成名之作《广齐音》的压卷篇《芙蓉泉寓居》中这样写到:“老屋苍台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芙蓉街的建筑反映了清末民初的发展变化,中西合璧至今仍存。芙蓉也即
荷花,是济南人最喜爱的花,因而,芙蓉街的四泉一街一巷均以“芙蓉”为名,其所承载的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成为济南作为
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街巷之一。
历史文化
在
济南的老街中芙蓉街是很热闹的。清代这条街的四周多是
巡院、都司、
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良好的
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来此开店营业。著名的
瑞蚨祥布店,清朝
同治年间济南的第一家
眼镜店“一珊号”,当时济南最大的
百货商店“文升行” ,著名教育家
鞠思敏、
王祝晨、
许德一等人开办的教育图书社均曾在芙蓉街落户。著名的画家
俞剑华、
岳祥书也曾经在这条
老街上居住开业招揽学子。芙蓉街一度成为经营文房四宝、乐器
文教用品、古玩字画以及
印刷业为主的商业街,同时还聚集了刻字、铜
锡器、乐器、服装鞋帽
小吃店等店铺作坊,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顾客盈门,加之街上的住户大多祖籍
章丘一带,有做生意的传统,芙蓉街也开始从单一的文化街向文化、商贸并行发展过渡,商业的繁荣也把芙蓉街推向了一个异常兴盛的阶段。
芙蓉街过去有四座庙,从南向北依次为:土地庙、龙神庙、关帝庙、文庙。其中以文庙和关帝庙最为著名。文庙始建于
北宋熙宁年间,曾是济南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科举时代文庙是来自全省考生赴考的必经之地,科举时代考取秀才者入县学、府学为生员,也称“入学”或者“入泮”,这是封建士子仕途的起点,为此清朝
顺治年间在芙蓉街北段梯云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名曰“青云桥”取青云直上之意,并修建坊额题有“腾蛟起凤”的牌坊。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之名都是因文庙、府学、秀才们而命名的,当时外地来的
文人雅士都把到芙蓉街一游引以为幸。久而久之考生秀才们拴
马匹的地方便成了现在的马市街,张榜公布
考试成绩的地方便成了如今的
榜棚街,虽然现在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早已损毁遗迹全无,文庙也只残存
大成门和大成殿以及破旧的
影壁,但是凭这些遗迹足以想象当年祭拜孔子时鼓乐喧天万人景仰的盛况和芙蓉街的繁荣。除文庙外,龙神庙等其他三座庙宇已经殒没。
建立年代
芙蓉街的建立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在明代的济南、历城地方志中,均见不到芙蓉街的名字。因此,在明朝直至明末,芙蓉街尚未形成。清雍正四年(1726年)前后,青州府同知张文瑞的诗文集《六湖先生遗集》 中出现了关于芙蓉街的最早的文字记录。通过细致的梳理考证,芙蓉街应在康熙朝形成,其上限在康熙中期,其下限在康熙后期,距今三百年以远。”
据家住芙蓉街的老人回忆,当年的芙蓉街是很美的。当年芙蓉街不足一华里的路面全部由大
青石板铺砌,大小字号、作坊分列道路两旁。清晨,
石板路上会飘着薄薄地一层雾气,远远望去往来的行人似乎漫步于仙境之中,透过石板的缝隙就会看见在石板下面潺潺流淌着的泉水,那石板路上的雾气便是温暖的地面空气遇到清冷的泉水凝结而成的;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走在街上便会听到石板路下面淙淙的泉声。旺水期的时候,石板下面的泉水会涌出路面,据老人们回忆,倘若穿着布鞋,不一会儿鞋底就会被浸透,活脱脱一番“清泉石上流”的景象。到了中午,路边的买卖字号纷纷张起
白布冰镇酸梅汤那清凉的感觉真是难于言表。
芙蓉泉
过去的芙蓉街是由大青石板铺砌。芙蓉泉就隐身在一个小院内的墙根儿里。现在大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对于居民,芙蓉泉已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芙蓉泉周围的逼仄和局促的环境,也不再能给人以“一池新绿芙蓉水”的诗情。然而,寂寞的芙蓉泉,名声在外。
各色小吃店大都集中在街的南部,越往北走,越显出颓坏的民居。
眼看着街边的
铁板鱿鱼和
砂锅米线带着烟火味儿登堂入室,霸占了半个店面的桌子,店主却似乎对这手擀面的经营兴趣缺缺,这面在它们店里时有时无,来五次,倒有三次吃不着,也许那两三元一碗的手擀面不是该店的主要赢利点吧。挂着偌大的“
胶东风味”的招牌,店主不知道它的亮点在哪里。
每个地儿都有自己的亮点,难的是把它准确地找出来。老街老巷的一次次整新也是如此,整新者是不是能够准确地知道,这条街的亮点在哪里呢。搞得好,是保护,搞得不好,便成破坏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残存着些旧梦。有一天这点旧梦给彻底打碎了,这条老街也就完了。
芙蓉街,热闹的正在热闹,颓坏的兀自颓坏着,推倒的正在重来。
交通信息
到达线路
泉城路步行街中段路北即是芙蓉街南口.顺芙蓉街
北行依次可见
济南府学文庙,基督教教会,曲水亭,
大明湖正门。
精品线路
趵突泉、
泉城广场、泉城路步行街、芙蓉小吃街、北行至大明湖。
公交线路
济南公交:芙蓉街(泉城路芙蓉街) Furong Street:
大事记
1862年
章丘县孟洛川在芙蓉街南首开设瑞蚨布店,后来迁至院西大街(今泉城路)改名为
瑞蚨祥。
1912年6月13日,济南巡防第六营辫子兵兵变,自老东门入城,经芙蓉街到西门大街,沿途抢劫店铺、纵火焚烧房屋。
1923年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等在芙蓉街创办教育图书社。
1948年9月济南解放,芙蓉街获得新生回到人民手中。
1956年1月,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芙蓉街上的近30家私营业户改为
公私合营或者合作组。
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市场关闭。芙蓉街上的个体业户全部被取缔,原有公司合营商店转为市属
集体企业。
1997年7月,在家住69号院的张含骧老人的倡议下,全院居民自发清理、重修了芙蓉泉泉池。张老被誉为民间护泉第一人。98年7月张老因护泉有功,受到市长
谢玉堂的亲切接见。
1999年芙蓉街共有居民505户、1294人,共有个体工商业户65户,年上缴国家税金50余万元。
2010年,政府提出要改变芙蓉街“小吃一条街”的角色,欲将其打造成“
旅游商品一条街”。
2011年济南市政协会议后,在广泛吸取民意的情况下
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将芙蓉街重新定位为“
文化旅游特色一条街”。几个月过去了,芙蓉街的环境和秩序有了极大改善,然而老济南味道却在改造过程中偏离航向与市民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新式快餐店和现代小饰品店驻扎进芙蓉街。
2014年清明节期间试行“游客微循环”。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入选100个“好客山东
网红打卡地”名单。
2021年10月,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2021年12月17日,被
山东省民政厅认定为省级地名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