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以菌丝体在
针叶树寄主体内越冬,可存活多年。次年3-4月份冬
孢子成熟,
菌瘿吸水涨大,开裂,
冬孢子形成的物候期是柳树发芽、山桃开花的时候。当时旬平均温度为8.2-8.3℃以上,日平均温度为10.6-11.6℃以上,当又有适宜的降雨量时,冬孢子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冬孢子萌发5-6小时后即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据报道,在四川
贴梗海棠上该病的潜育期为12-18天,
垂丝海棠上则为14天。在贴梗海棠上,3月下旬产性孢子器和性孢子,4月上旬产生锈孢子器,下旬产生锈孢子。在北京地区,4月下旬贴梗海棠上产生桔黄色病斑,5月上旬出现性孢子器,5月下旬产生锈孢子器。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性孢子由风雨和昆虫传播,2-3周后锈孢子器出现,8-9月份锈孢子成熟,由风传播到桧柏等针叶树上,因该锈菌没有夏孢子,故生长季节没有再侵染。该菌除了侵染桧柏外,还侵染圆柏、龙柏、沙地柏、刺柏、铅笔柏、柱柏、翠柏等针叶树种。寄主种类虽然多,但各阶段所表现的症状基本相同。该病的发生、流行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春季多雨而气温低,或早春干旱少雨发病则轻;春季多雨,气温偏高则发病重。如北京地区,病害发生的迟早、轻重取决于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的降雨量和次数。该病的发生与寄主物候期的关系:若担孢子飞散高峰期与寄主大量展叶期相吻合,病害发生则重。
锈病主要危害海棠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嫩枝和果实。叶面最初出现黄绿色小点,扩大后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病斑上着生针头大小橙黄色的小点粒,后期变为黑色。病组织肥厚,略向叶背隆起,其上有许多黄白色毛状物,最后病斑变成黑褐色,枯死。叶柄、果实上的病斑明显隆起,果实畸形,多呈纺锤形;嫩梢感病时病斑凹陷,易从病部折断。
海棠锈病在我国普遍发生,除对海棠、桧柏造成危害外,还直接导致多种果树受害、减产。据观察,该病冬季寄生危害桧柏嫩枝,其中以蜀桧、龙柏发生较重,花柏、刺柏次之。夏季寄生主要危害苹果、梨、各类海棠、山楂等叶果和嫩枝,其中以梨树危害最重。
海棠锈病的病原菌有梨胶锈菌和山田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两种。 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异名为(G. haraeanum Syd.),属
担子菌亚门,
冬孢菌纲,锈菌目,胶锈菌属。两种
锈菌都是转主寄生,危害海棠类及桧柏类植物。
寄主是
柏科的
桧柏,还有
欧洲刺柏、
翠柏、
龙柏等,其中以桧柏、欧洲刺柏和龙柏最易感病。转主寄主是梨、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山楂等。梨胶锈菌属于担子
菌门,冬孢菌纲,
锈菌目。病菌为转主寄生,完成一个生活史,有四种孢子阶段。完成一个
侵染循环,必须要求多个寄主存在,缺一不能发病。桧柏染病后,起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逐渐肿大。次年2、3月间,渐次突破表皮,露出单生或数个聚生的圆锥形角状物,红褐色至咖啡色,此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同时该部位膨胀显著。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胀成舌状胶质块,橙黄色,干燥时收缩成胶块。梨胶锈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病菌侵入桧柏后,10-12月出现病状,呈黄色小斑。至第二年2、3月间,症状才明显,冬孢子角突破寄生表皮而外露。3月下旬以后冬孢子才逐渐成熟。气温在5℃以上时,冬孢子角遇雨即胶化,冬孢子萌发黄粉状的担孢子,它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转主寄主如梨树等,而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的性孢子和锈孢子不能再危害梨树等,转而侵害桧柏的嫩叶或新梢,形成新的侵染循环。两种寄主相近,春雨多时病害较重。
它除危害桧柏、
新疆圆柏、希腊桧、矮桧、翠柏及龙柏外,转主寄主是苹果、沙果、海棠等。
山田胶锈菌桧柏染病后,在小枝一侧或周围形成直径3-5㎝的瘿瘤。病部呈黄色,起初表面平坦,至春季,病瘿中心隆起破裂,露出深褐色鸡冠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大,呈胶质花瓣状。桧柏受害严重时,小枝枯死。山田胶锈菌在桧柏上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遇雨或空气潮湿时膨大,萌发大量淡黄褐色的担孢子,随风传到转主寄主如苹果等树上,侵染叶片、叶柄、果实及新梢,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随风至柏上,侵害桧柏枝条。
山田胶锈菌侵染
西府海棠、白海棠、红海棠、垂丝海棠、白花垂丝海棠、三叶海棠、贴梗海棠等。梨胶锈菌侵染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等。在这里对山田胶锈菌做形态描述。性孢子器生于叶片的上表皮下,丛生,蜡黄色,以后变为黑色,直径190-280μm;性孢子椭圆形,或长圆形,3-8μm×1.8-3.2μm,“侧丝”很多。锈孢子器毛发状,多生于叶背肥厚的红褐色病斑上,丛生,5-12μm×0.2-0.5m m;包被黄色,细胞长圆形或披针形,65-120μm×18-25μm;锈孢子球形至椭圆形,淡黄色,有细瘤,直径15-25μm。冬孢子广椭圆形、长圆形或纺锤形,双细胞,分隔处稍缢缩或不缢缩,黄褐色,32-53μm×16-22μm;柄细长,无色。担孢子亚球形、卵形,12-16μm×11-17μm。该锈菌缺夏孢子阶段。担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4-30℃,最适温度为15-22℃;PH值范围是3.0-9.0,最适PH值为5.0-7.0。
②春季当针叶树上的菌瘿开列,即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时,降雨量为4-10 mm时,应立即往针叶树上喷洒药剂:1:2:100的波尔多液;波美0.5-0.8度的
石硫合剂。在担孢子飞散高峰,降雨量为10 mm以上时,向海棠等阔叶树上喷洒1%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
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秋季8-9月份锈孢子成熟时,往海棠上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粉锈宁。
③海棠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1:200倍
波尔多液,控制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