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结构是指各类
消费支出在总
费用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
目标市场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够反映一国的文化、
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的习俗。大多数
发达国家消费结构的特征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家庭总费用支出中所占比重很小,而服装、交通、娱乐、卫生保健、旅游、教育等的支出在家庭总费用支出中占很大比重。
发展中国家消费结构的特征是:基本生活必需品在家庭总费用支出中占有很大比重,但这种情况会随着经济的发展、
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我国总体的消费结构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特征,但由于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消费也呈现出多层次性,少数家庭的消费已达到富裕型、比较富裕型,一部分家庭达到小康型,多数为温饱型,还有一部分家庭的消费为贫困型。消费结构的特征决定目标市场产品需求的构成,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
经营决策。
基本定义
消费结构研究的是居民是随着其总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变化的,关于消费结构一词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学界对其确切定义有不同的认识,具有
代表性的观点有:人们在
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
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在
消费行为过程中,各类消费品和劳务在数量上各自所占的
百分比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诸比例关系;在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运动中形成的各类消费资料(劳务)在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人们生活消费过程中各种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内部以及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量比例的总和。这些观点为人们深入研究消费结构奠定了基础,但这些定义也存在一些不足,把消费结构的概念仅仅规定为比例关系,没有反映其内涵,没有反映对质的要求及其质与量的相互
协调性。
消费结构应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的统一。消费结构的质包括消费品本身的质量、
生活消费中各种消费品的相互协调状况、
消费环境和消费者本人享受各种消费品的能力,也包括
直接反映生活消费过程中的舒适和便利程度,和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消费结构的量是各种消费对象的实物量和
价值量的统一。消费结构从质与量的
规定性出发可定义为: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消费对象的构成及其协调程度。
指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消费在消费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比如,按照人们消费的实际内容来划分,可以把消费分为吃、穿、住、用、行这样的结构;按照消费形式来划分,可以把消费分为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这样的结构。
消费结构,也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
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种
消费方式、消费形式、居民各阶层、各地区
消费水平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总和。
分类
①实物消费结构和价值消费结构。前者由一系列
消费资料和
消费服务的实物名称和数量来表示,后者则通过人们收入中各项货币支出的数量和比例来表示。在中国,当前实际消费的实物结构中还包括一定量的自给性实物消费,这部分一般不通过价值结构表现。
②宏观消费结构与微观消费结构。前者指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表明总体的消费数量和比例关系,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消费结构状况。后者指某一家庭或个人的消费结构,它从一个消费单元上反映消费结构状况,并成为宏观消费结构的基础。前者与
国民经济状况及
国民收入水平相适应,后者与
消费者收入及消费对象的价格变化相适应。
③不同
社会集团的消费结构。例如
农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和城市职工家庭的消费结构等。
影响因素
消费结构的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制度、
产业结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品价格与
消费决策(引导)、人口的
社会结构和自然结构所决定的
需求结构、
消费者心理和
消费行为、
自然环境。
产业结构
2.农、轻、重内部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比如,农业内部种植业、
畜牧业、
水产业的结构是否合理,对人们消费结构中粮食、肉、禽、蛋、奶、水产品的消费,产生直接的影响。
3.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也对消费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
高科技的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从而不断开拓新的
消费领域,就会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居民收入
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结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收入水平提高了,意味着
购买力提高了,使消费可能在外延上和内涵上扩大,过去只能满足最基本的
消费需要,可以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这样必然使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第一,收入对消费结构的
层次性和消费需要的层次性的影响。需要结构和消费结构就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变化的。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收入水平的提高。
作用
考察消费结构,目的在于掌握和探索消费的
变动趋势,及时调整
产业结构和
产品结构,衔接好产需关系;同时,可以借此剖析和评价一定的产业系统的
经济效率以及衡量与检验人们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状况。
合理的消费结构一定的消费结构,是一定的
需求结构和
供给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一定的消费结构又转过来给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以积极的影响,或促进供给的改善与需求的满足,或延缓着供给的改善与需求的满足。建立一个合理的消费
结构模式是实行有计划的
商品经济、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在中国,当前人们公认的合理消费结构具备以下特点:消费构成要同社会的
人口构成和需求构成相适应;要运用消费对生产的
信息反馈,使供给结构同
需求结构更加吻合;要同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持
生态系统平衡相适应;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消费结构是随着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变动。考察消费结构的
合理性,还应该考察它的变动性质。
消费资料的良性变动反映为:生存资料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逐步上升;在各种
消费形式的支出中,食品比重逐步下降,衣着、用品的比重逐步上升;食品的支出比重中,主食品的比重下降,副食品的比重上升;在穿用的消费支出中,购买中档、
高档消费品和
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上升,低档品比重下降;在住房建设中,新建扩建投资比重上升,维修投资比重下降;商品性消费比重增加,自给性消费比重下降;在消费总量中,服务性支出比重上升,商品性支出比重下降;用于
精神消费比重上升,用于物质消费比重下降,等等。在总的良性变动趋势中,不排除个别时期内某个局部的逆向转化。例如,由于供应条件的改善和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使食品支出增大。
恩格尔系数
从食品开支在家庭
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大致推知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这是由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
恩斯特·恩格尔提出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
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