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隶属于
山东省淄博市,位于淄博市中部,南邻博山区,西接济南市章丘区,北与周村、张店、临淄三区相连,东傍青州市,东南与临朐、沂源两县接壤,总面积960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5月,淄川区辖4个街道、9个镇。截至2023年末,淄川区常住人口64.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5.58%。
历史沿革
夏、商
为青州之域。
属齐郡。
初建般阳县。
元嘉五年(428年),为贝丘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为淄川县。
初置淄川郡。
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
设般阳路,治所在淄川城。
初设般阳府。
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县为淄川州。
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为淄川县,属济南府。
沿明制。
中华民国
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道。
民国二十年(1931年),县辖十路改为九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淄川县全境解放,辖11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4月,淄川县制撤销,原县境内建立杨寨、洪山、昆仑3个区。
1956年2月,撤销昆仑、杨寨两区,设淄川区。
1958年4月,洪山区撤销,归淄川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清代,县下初设8乡。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8乡为10路。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淄川县建置沿清制。废州改道后,属济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取消道,淄川县直属省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下10路改为9个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2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淄川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29日建立了日伪淄川县公署,至日本侵略者投降,县内区划为9个区68个乡(镇)、579个村(庄)。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初,博山县原山区、章丘县青山区、莱芜县茶叶区、台头区先后划入淄川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原山、青山、茶叶、台头4区相继回归原县。益都县第四区(胶济铁路以南淄河以西地区)划入淄川县。
建国初县辖城区、洪山区、龙泉区、昆仑区、金寨区、冲山区、萌山区、商河区、蟠龙区、崔军区、蓼河区11个区、601个自然村。
1950年3月,改按数字顺序排列为第一至第十一区,同时建立了乡政权,共有乡、镇136个。
1953年1月,桓台县第七区的镇南、镇东、镇西、黄金、披甲、铁山、商家、焦宋、湖田9个乡共25个自然村划入淄川县,为第十二区。
1954年初,大临池以北的35个村庄划归长山县。
1955年4月,淄川县建制撤销,原县境划为杨寨、昆仑、洪山3个区,属淄博市。同时原淄川县东部的南仇、蓼坞、田庄等23个乡划归博山县,原淄川县北部的崔军、沣水、瓦村等20个乡划归张店区。长山县的张楼、高塘、孟家堰等33个自然村划入杨寨区。
1956年2月撤销昆仑、杨寨两区建制,设淄川区。原杨寨区全境和原昆仑区的查王等8个乡归属淄川区。同时,洪山区的淄城等14个乡、博山区的域城等7个乡、黑山区的岳庄等7个乡、张店区的沣水等15个乡划入淄川区。区下设有10个办事处,2个镇,106个乡,569个自然村。同年10月撤销了办事处,将全区106个乡(镇)并为38个大乡(镇)。1956年底坡地乡、黄崖乡划归洪山区。
1958年4月,洪山区建制撤销,其所属6个乡3个镇并入淄川区,同时域城、岳庄等6个乡归属博山区。是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原乡(镇)名称撤销,成立了15个人民公社。11月博山县建制撤销,其所属东坪、口头、峨庄、太河、南仇、田庄、蓼坞、边河8个公社划归淄川区,淄川区所辖的原孟家堰、苏孔两乡划归周村区。原傅家乡18个自然村划归张店区。
1961年11月,龙门公社和磁村、昆仑两公社的一部分共59个自然村划归博山区。
1963年3月,沣水公社的10个自然村、杨寨公社的两个自然村划归张店区。
1965年5月,中埠、湖田、金岭、大武、沣水5个公社划归张店区。
1969年12月,边河、南仇、王寨3个公社划归临淄区。
1970年10月,王村、彭阳、萌水3个公社划归周村区。
1981年,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公社革命委员会名称取消。
1982年1月,恢复洪山、昆仑两镇,建立罗村镇,并建城关街道。
1984年4月,地方建制改革,公社之名撤销。
1985年1月,撤销城关街道,所辖并入淄城镇,全区共辖9镇14乡,482个行政村,485个自然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5月,淄川区辖4个街道、9个镇。淄川区人民政府驻
般阳路街道般阳路3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南邻博山区,西接济南市章丘区,北与周村、张店、临淄三区相连,东傍青州市,东南与临朐、沂源两县接壤。介于地处东经117°41'—118°14',北纬36°22'—36°45'之间,东西长49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960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地层
淄川地处淄博向斜中部,地层属华北型,地势由南而北逐降,自东南-西北,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布的主要地层有下古生代的上寒武纪(凤山阶、长山阶、崮山阶)、奥陶纪海相碳酸盐地层。上古生代的石炭纪(中、上统)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二迭纪、三迭纪的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中生代的侏侈纪陆盆碎屑岩地层。新生代第四纪砾岩,上更新统和全更新统的松散沉积岩层。
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淄川区除形成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外,尚伴有明显的岩浆活动,具体表现为中基性岩浆的侵入,其存在形式,多呈岩墙岩脉。
构造
淄川区处于由前震旦系组成的“山东基地”,“山”字型构造的两翼,盖层处于与蹄形旋卷构造的体系外环的东北边缘,横穿淄博向斜轴部。组成基底的前震旦系呈北西向展布,不正合复盖于基底之上的古生代盖层,是二个受多次构造作用形成的不完整的向斜构造。
纵观全区的构造特征,褶皱平缓,构造不甚发育,除大型的淄博向斜外,在形成过程中,发展同伴生的北西向、北东向和东西向小型褶皱。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特别是张性断裂,发育程度大。在淄河以西地段,纵横穿插,弧卧奔弛,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关系。
火成岩
淄川区境内火成岩不甚发育,出露的火成岩主要为闪长岩,次为辉绿玢岩。岩浆活动主要有二次,早期为寒武纪时以基性岩浆为主的海底喷发,多呈岩床,岩脉状产出,晚期为白垩纪燕山期以中性岩浆的侵入为主,多呈岩基,岩浆产出,晚期的岩浆活动表现强烈,规模较大,前二迭系地层均遭到侵入,并和断裂构造有密切关系。
地形地貌
地形
淄川区的地形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呈簸箕状,分为平原、丘陵、山区3部分。 平原分布在河谷的漫滩,系河谷冲积平原,地势平缓,海拔高度47—200米,地面平均坡度1/200,面积93.175平方千米。
丘陵分布在孝妇河流域和范阳河流域,东至罗村、龙泉,南至区界车峪口、巩家坞一线,西北至区界。其间,山岭叠缀,起伏平缓,岩层剥蚀较剧,相对高度250米山顶为最高,间见河谷、盆地、岗岭、平原,面积345.321平方千米。
山区分布在区境西南部及东部,属泰沂山区北坡,面积562.08平方千米。多数山峰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上,其中黑石寨最高,海拔923米。其间,山崖峭立,峰障迭峦,山谷幽深,山势连绵,沟壑纵横,地面切割严重。第四系覆盖层均为上更新统坡积、洪积层,有的土层厚度达30—40米,在蓼坞、土湾、同古、南北坪、张庄、东坪等地多见,垂直节理发育,裂隙明显,由于常年冲刷侵蚀,常见有陡壁、基岩裸露。
地貌
淄川区的地貌可分为构造侵蚀地形和构造剥蚀地形两大类。构造侵蚀地形分布在区境东部、东南部及西南部的中低山区。其特点是上升较剧、切割明显、地势陡峻、相对高度差别显著,主要由碳酸盐类型岩层,即寒武系灰岩夹页岩、奥陶系灰岩、泥灰岩等岩层所组成。淄河以东是岩溶微弱发育的深切中低山区,多为陡峭之尖顶山,山坡“凸”形,坡度一般为20—40°,覆盖层甚少,基岩大面积裸露,岩溶、裂隙发育微弱,溶洞较少,多为断崖和陡坎。岩溶岩层发育的低山区主要分布在龙泉、洪山、寨里、罗村以东以及区境西南部的磁村、岭子南部,由奥陶系灰岩、泥灰岩组成,山势陡峻,沟谷发育多呈“V”形,切割深度达200—400米,山坡多为“凸”形,坡度一般为20—30°,多为尖顶山,部分山脊呈长梁状,断层崖较为发育。淄河断裂带系对称梯形河谷,发育成河漫滩及河谷阶地。
构造剥蚀地形分布在孝妇河、范阳河流域,由南向北,宽度逐渐增大。山丘低而坡度缓,形成丘陵和河谷平原地形,主要由石炭、二叠、侏罗系沙页岩等组成。由于岩层的单斜产状及长期风化剥蚀作用,构成了单面山形态。从整体上看,刘瓦向斜以东的山丘,西北坡较平缓,一般为10—15°,东南坡稍陡,一般在15—20°。刘瓦向斜以西的山丘,则是北坡较平缓,南坡较陡。
山丘
淄川区境内山丘起伏连绵,纵横交错,共有大小山头1945个,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17个,500—800米的499个,300—500米的623个,其余为300米以下。主要山头有:
黑石寨
海拔923米,位于峨庄乡后紫峪村东部,是淄川境内最高的山峰。
圣水山
位于口头乡,隔淄河与马鞍山对峙,海拔627米,东南山脚下的城子村是古莱芜县城址。山顶上有石砦,为明永乐年间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女)所筑,故名唐王寨。
三台山
位于昆仑镇西北5千米,跨越昆仑、磁村、商家乡镇界,向北毗连凤凰山、双山、焕山等10多个山头。山坡平缓,较圆秃,一般倾斜35—50°,主峰三台山海拔360米。
黉山
位于淄城东北5千米,跨越寨里、罗村、双沟边界,共有二洪、长岭、马山等4个山头。其山势为NE向,在向斜范围内,山系高度均为由南向北逐渐减低,主峰海拔320.25米,周围数十里地下煤炭蕴藏量丰富,山阳有郑公(康成)书院,山阴有鬼谷(子)洞,是区境历史上一座名山。
气候特征
淄川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大陆度64%。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
季风
淄川区由于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初春及初冬季节盛行偏北风,因而气候干燥雨雪稀少;夏季多东到东南风,暖湿空气活跃,雨量充沛。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年地面风的主导风向为南到西南风,频率为37,其次多为北到东北风,频率为17。春季由于受华北地形槽的影响,多西南大风,平均风速3.7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多偏北大风,平均风速2.8米/秒,最大风速16米/秒。夏季因受地形影响,多是低山丘陵,受热不均,容易产生雷雨大风。
光照
淄川区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3.0千卡/平方厘米,属山东中值区。比西部的宁津少6.8千卡/平方厘米,相当于淄川区11月份总辐射量;比东部的胶南县多7.1千卡/平方厘米,相当于淄川区2月份总辐射量。5、6月份总辐射量与日照时数是全年的最高值。
气温
淄川区由于受地形影响,平均气温相差1—1.5℃,最高点在商家,最低点在东坪。淄川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日期为2月26日,终日12月3日,平均间隔日数282天,活动积温4888.2℃。
降水
淄川区降水的季节性明显,分配不均,高度集中于夏季6、7、8三个月。由于地形影响,境内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山区多于平原。暴雨日数不多,平均每年1.2天,占全年降水日数的1.4%,最大日雨量为119.3毫米(1964年9月12日)。雨季最长,雨量最多为1964年,长达113天,降水量916.4毫米。雨季最短为1968年,仅13天,降水量146·1毫米。
湿度
淄川区以夏季的7、8月份和秋季的9月份湿度最大,74—81%。春季湿度最小,平均56%。冬季湿度一般在60—63%。
霜期
淄川区初霜平均出现于10月19日,最早为9月29日(1968年),最晚为11月6日(1959年)。终霜平均出现于4月12日,最早为3月26日(1975年),最晚为5月7日(1979年)。历年平均无霜期189天,最长219天,最短166天。
水系水文
淄川区境内河流自东向西有淄河、孝妇河、范阳河、青阳河4条河流,皆属小清河水系,发源于泰沂山区北坡的中低山区,由南向北流经区内单独出境。
淄河
发源于莱芜市碌碡顶-鲁山一线,流经博山区,于淄河镇城子村南流入境内,从黑旺镇西坡村流出区境。区内干流长30千米。区内支流有峨庄河、蓼河等,流域面积385.79平方千米。为季节性河流,径流深195.5毫米,径流系数0.28。
孝妇河
发源于博山区禹王山、青石关、岳阳山一线,于昆仑镇西龙角村流入区境,从杨寨镇殷家庄流出区境,境内干流长26.5千米,沿途建有樊家窝水库、留仙湖水库、贾村水库。孝妇河在淄川区内支流有般河、三里河、五里河、七星河、锦川河。般河干流长28.8千米,流域面积123.2平方千米;三里河干流长5.6千米,流域面积31.6平方千米;五里河干流长11千米,流域面积31.9平方千米;七星河干流长8.6公千米流域面积13.25平方公千米孝妇河区内流域总面积396.8平方公千米。
范阳河
范阳河分南西2支。南支发源于境内宝山、五股泉、博山区青龙湾一线,干流长22.8千米,流域面积102.6平方千米;西支发源于邹平县长白山、白云山、跑马岭一带,干流长27.5千米,流域面积180.5平方千米,两支流在萌山水库汇合流出区境,区内流域总面积199.92平方千米。
青阳河
发源于博山区双堆山,流经岭子镇南部山区,境内干流长15.6千米,区内流域面积16.5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淄川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因地表水拦蓄条件不一,地下水赋存贫富悬殊,故水资源开发利用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92.9毫米,计70293.3万立方米,人均1422立方米;地表径流为16132.4万立方米(不包括上游客水),人均326立方米;地下径流量18433.1万立方米,人均373立方米。区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4565.5万立方米,上游区外径流补给量1765。7万立方米,向区外径流排泄量为22342.1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淄川区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
淄川区耕地17225.97公顷(258389.55亩)。其中,水浇地2234.92公顷(33523.80亩),占12.97%;旱地14991.05公顷(224865.75亩),占87.03%。按耕地坡度等级划分,淄川区耕地中,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4050.65亩,占28.66%;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66756.75亩,占25.84%;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93388.50亩,占36.14%;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1063.15亩,占8.16%;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3130.50亩,占1.20%。
二、园地
淄川区园地7627.66公顷(114414.90亩)。其中,果园5079.02公顷(76185.30亩),占66.59%;茶园0.07公顷(1.05亩),占0.00092%;其他园地2548.57公顷(38228.55亩),占33.41%。
三、林地
淄川区林地38005.35公顷(570080.25亩)。其中,乔木林地18267.57公顷(274013.55亩),占48.07%;灌木林地3759.31公顷(56389.65亩),占9.89%;其他林地15978.47公顷(239677.05亩),占42.04%。
四、草地
淄川区草地4975.38公顷(74630.70亩),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
淄川区湿地12.94公顷(194.10亩),全部为内陆滩涂。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淄川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911.35公顷(298670.25亩)。其中,城区用地2869.89公顷(43048.35亩),占14.41%;建制镇用地3205.63公顷(48084.45亩),占16.1%;村庄用地10563.34公顷(158450.10亩),占53.06%;采矿用地3039.11公顷(45586.65亩),占15.2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33.38公顷(3500.70亩),占1.17%。
七、交通运输用地
淄川区交通运输用地1876.29公顷(28144.35亩)。其中,铁路用地105.79公顷(1586.85亩),占5.64%;公路用地1103.95公顷(16559.25亩),占58.84%;管道运输用地0.32公顷(4.8亩),占0.01%,农村道路666.23公顷(9993.45亩),占35.51%。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淄川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25.27公顷(25879.05亩)。其中,河流水面496.00公顷(7440.00亩),占28.75%;水库水面750.02公顷(11250.30亩),占43.47%;坑塘水面234.70公顷(3520.50亩),占13.61%;沟渠215.06公顷(3225.90亩),占12.47%;水工建筑用地29.49公顷(442.35亩),占1.7%。
植物资源
淄川区共有树种40科、78属、146种,乡土树种有楸、国槐、侧柏等。中草药资源遍及淄川区,有
黄芩、
半夏、
荆芥、
防风、
苍术、
丹参等100多种。
动物资源
兽类
禽类
鱼类
昆虫
矿产资源
淄川区地处淄博矿区中心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煤炭、耐火原材料、
石灰石、
陶土、
紫砂土、
花岗岩、
大理石、
石英砂、
铁矿石、
铝矿石等储量大,分布广。
煤炭
主要分布在罗村、寨里、西河、龙泉、查王、岭子、双沟、洪山、昆仑等乡镇,已批准开采区保有储量为926万吨(其中煤厚0.6米以上691万吨,0.6米以下235万吨),可争取储量为1219万吨。
粘土
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寨里、罗村、杨寨、双沟、冶头、查王、商家、磁村、岭子、龙泉、昆仑等乡镇,储量约为8000万吨以上。
页岩质红粘土(又称紫砂),主要分布在双沟、黄家铺、商家、冶头、峨庄等乡镇,其中以双沟、冶头储量最多,全区储量约为1000万吨以上。
陶土
主要分布在龙泉、西河、洪山、冶头等乡镇,储量约为1000万吨以上。
石灰石
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山区各乡镇,储量约2万亿吨。
花岗岩
主要分布在太河、张庄等乡镇,储量约2亿立方米,近20个品种。
大理石
主要分布在西河、张庄,黄家峪等乡镇,储量约在600万立方米以上。
石英砂
主要分布在冶头、昆仑等乡镇,储量约1亿吨以上。
白垩土
分布在黑旺、太河等乡镇,储量约为400万吨左右,是生产白水泥的原料。
煤矸石
总量约有8000万吨,其中发热量在200大卡/公斤以上的有3800万吨。
磷矿
主要分布在张庄乡,储量为81万吨。
人口
截至2021年末,淄川区户籍总人口为58.95万人(不含经开区)。
截至2023年末,淄川区常住人口64.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5.58%。
经济
综述
2022年,淄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7.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04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0.34亿元,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7.14亿元,同比增长4.7%。
2023年,淄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4.0亿元,比上年增长 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 254.1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 260.0亿元,增长6.7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1.90:51.25:46.85 调整为1.89:48.49:49.62。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淄川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4.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0.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3%。三次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量比重分别为1.4%、32.4%、66.2%。
财税收支
2023年,淄川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79507万元,比上年增长8.94%,其中增值税123734万元,同比增长24.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8607万元,增长1.15%。全年全区实现税收收入240920万元,同比减少1.0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3.48%。
人民生活
2023年,淄川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741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40元,增长7.5%。
第一产业
2023年,淄川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0.765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4.7%。
农业
2023年,淄川区粮食播种面积21.1万亩,总产量为60353.28吨。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总产量 2.88万吨,下降0.8%;园林水果总产量20329.42吨,增长5.14%。
畜牧业
2023年,淄川区猪牛羊禽肉产量1.5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淄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75家,完成总产值415.61亿元,下降0.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分别完成产值129.28亿元、48.3亿元、44.62亿元、31.91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89.1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7.86亿元,下降4.94%;实现利税33.6亿元,下降27.1%;实现利润19.22亿元,下降34.45%。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平稳发展。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61.68%,比上年末提高8.18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淄川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1家,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1.7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202.89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淄川区规上服务业企业49家,共实现营业收入256893.9万元,比上年增长21.84%。其中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340.8万元,同比增长27.3%;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770.5万元,同比增长39.26%;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552.5万元,同比增长16.67%。
国内贸易
2023年,淄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完成764.69亿元,同比增长1.2%,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完成64.83亿元,同比增长20.0%;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完成4585万元,同比增长13.5%,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41亿元,下降0.8%。
对外经济
2023年,淄川区完成市外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48个,省外境内到位资金完成62.5亿元。
房地产业
2023年,淄川区有资质的房地产企业35家;资质房地产企业销售房屋面积12.9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8.58亿元。
旅游业
2023年,淄川区旅游总收入78.44亿元,同比增长率67.91 %。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淄川区各项存款余额达859.06亿元,比年初增加72.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9.27亿元,比年初增加69.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477.8 亿元,比年初增加 63.75 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23年末,淄川区境内路通车里程达到1352.07千米。
运输
2023年,淄川区公路货运量达2690万吨,比上年增长9.7%,货运周转量384400万吨千米,增长12.8%;公路客运量1067万人次,增长30.09%,客运周转量11135万人千米,增长29.47 %。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淄川区承担市及以上各类科技攻关计划17项,其中省级9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600万元,市级 8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30万元。全区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淄川区共有初中升学率为77.42%。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7处,其中高中7处,中等职业学校3处,初中23处,小学43处,特殊教育1处。共有在校学生66899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1332人,初中在校学生20070人,中等职业学校4437人,小学在校学生3092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31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淄川区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站1座,广播电台全年播出时间6.935千时,电视台全年播出时间13.87千时。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淄川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67个,实有病床43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65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400人,注册护士237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淄川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520186人次,全年共征缴社会保险费227843万元,比上年增加7.43%,支付社会保险基金304946万元,比上年增加10.09%。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49人,就业转失业人员就业人数4196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始称淄川区。
文物古迹
大汶口文化遗址
1964年,山东省考古部门在城子村发现一处大汶口文化遗址,并在遗址范围内出土了彩绘红陶壶、白陶单耳杯、红陶罐等一批陶器,为典型大汶口文化晚期器物。
巨石文化遗址
1956年,全省文物普查,在杨寨一带孝妇河东岸的王母山北峰,发现一处巨石文化遗存,周围还发现了大制石器和赤褐色陶片。该巨石顶盖长1.84米,宽1.16米,厚0.88米,成扁平型,下有高0.70米的3根天然石柱支撑,形似石冢,当地称无梁殿或石棚。这是淄博境内发现最早的巨石文化遗存。可惜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大约1957年夏,合作社期间在王母山上开采石矿时被毁。
齐长城(淄川段)遗址
自岳阳山、淄河谷地的城子要塞直达三泰山至淄川、博山交界处的达摩山。在三泰山主峰西部约有500米保存完好,在马鞍山西峰山上有齐长城古兵营遗址及烽火台。2002年,国务院公布齐长城(淄川段)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般阳故城
汉初置般阳县时,建有土城,留仙湖东侧的一段汉代土筑城墙保存完好,人工捣凿的痕迹清晰可辨。
般阳故城城垣旧志云:“淄川土城,周围七里三十步,城高二丈,池深八尺,阔一丈五尺,四门皆砌以砖,各设更楼。”四门各有其名:东曰迎仙,南曰迎熏,西曰迎清,北曰迎恩。四门之外各建一古桥,西关桥谓六龙桥,南关桥谓灵虹桥,北关桥谓济川桥,东关桥谓迎仙桥。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知县杨公武重修,将城规制如龟,故曰龟城。崇祯九年(1636年)将土城改建石城,设四门:东内曰黉山,外曰书带;南内曰甘泉,外曰淑圣,西内曰孝水,外曰沙堤,北内曰万年,外曰拱极。同时,县城不但园林众多,单体建筑也富有特色。比如,淄川古城的“四牌坊”,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古典建筑风格。
莱芜故城遗址
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灵公灭莱,莱人流落于此,邑落荒芜,故曰莱芜。《淄博市志·文物名胜》:“古城长、宽均800米左右,城墙大部废尽,唯北墙稍有残存。”
华严寺
位于昆仑镇磁村村南,是境内保存最早的唐代建筑之一。据考证,华严寺始建于唐开元元年(即713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解放后,华严寺曾先后被用作学校、医院、敬老院和织布厂的厂房,保存下了玉皇阁、文昌阁、魁星楼等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古建遗产。
大佛寺
大佛寺也叫普照寺,旧址位于原县城东北隅。据1991年版《佛教大词典》载:“普照寺佛教名寺始建于北齐年间,唐时为法相宗大师慧昭弘法处。”慧昭,唐代僧人(650-714年),淄川人,十五岁出家,如法修身不违戒律。初从玄奘受学,后转依窥基习学唯识,能深入堂奥,得其真传,世称“淄州大师”。该寺佛像毁于“文革”初期,大殿于1989年9月经有关部门批准拆除。仅存的清顺治7年、雍正2年两块重修碑记,现移至新建普照寺天王殿前展存。
杨寨塔
位于双杨镇杨寨村,为鲁中、鲁北地区现存唯一古砖塔,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寨塔始建于唐宋时期,市《文物志》记载为金元时期。清乾隆四十一年《淄川县志》载:“宝塔寺,旧名龙山寺,又名宝塔文教寺,元大德六年四月(1321年)僧录国朗道行碑,邑北二十里杨寨东。”1999年,省、市文物局拨款重修。
寨里古瓷窑址
1957年第一次文物普查发现,主要分布在寨里与大张村之间的高地上。1993年曾发现窑炉遗迹,有大量瓷片暴露在断崖表面,出土器物为青褐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从器物造型、釉色及烧造工艺等特点综合分析,该窑址烧造年代上限可到北齐,下限可待续到隋唐。
磁村古瓷窑址
位于磁村镇磁村东0.5千米。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1976年,在其北部曾挖掘邮出窑炉12座和大量瓷片标本,按器型及釉色特点可分为早、中、晚三期。磁村窑址烧造历史较长,根据出土遗物的造型、釉色及工艺特点分析,烧造年代约为唐代中期。
西周墓葬
位于太河镇南阳村100米之高地处,1982年11月掘土时发现。墓内有人骨一具,出土时基本完好。随葬器有铜鼎1件(残),陶鬲1件,陶豆4件,陶罐2件。铜鼎为直耳,深腹寰底,兽蹄足,腹上部饮窃曲纹,下部饰纹。各器物均具有西周中期同类器物的典型特征。
苏相墓
位于城南镇南苏村村西100米处。现封土高约5米(以南侧为准),占地约1000余平方米。墓南100米外原有一桥(原济青公路石桥处,现般阳中学园内东北隅),名为苏相桥,为古般阳二十四景之一。
庞涓墓
位于将军头村东。县志载:庞涓墓,县西南里许。相传孙膑减灶增兵破魏后,涓自杀。韩、赵以涓常暴于彼,与齐兵分其尸,齐得其首,葬此。明嘉靖淄川知县李性碑其墓曰:“魏将军庞涓墓”。庞涓墓封土原高约8米,直径约25米。20世纪60年代初被挖掘。据目击者言,墓四壁为长石砌成青砖发券,墓室宽2米,长4米,青石墓门,门外有一香炉,室内有一头骨,封土被推平。
和庄古墓
1982年发现于龙泉镇和庄村。墓中曾出土青釉莲花瓷尊1件,青釉瓷碗3件,铁环6件。其中,青瓷莲花尊是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作,产于淄川寨里古窑,国家一级文物,属国宝中的精品。根据出土器物考证,墓葬为隋唐时期。
风景名胜
综述
淄川名胜古迹遍布全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蒲松龄故居、马鞍山抗日革命遗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大张古窑址、磁村古窑址、郝家古窑址、西坡地古窑址、刘德信起义“大汉德主”政府遗址、太河惨案纪念地——钓鱼台、杨寨古塔、苏相墓。此外,还有聊斋园、留仙湖公园和淄川游乐园、奎盛园、梓童山风景区、文峰山风景区等新建景区(点)。
主要景区
地方特产
风味小吃
著名人物
春秋末年淄川人。姓公皙,名哀,字季次,又字季沈。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郳伯”。《淄川县志》载:“孔门七二贤,般阳得郳伯一贤焉。”
字子庄,一作子装,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徙居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号杜田生。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经学家。田何一生专门研究《周易》,以讲《易》授徒为事。西汉立为博士的今文易学,如“施氏学”“孟氏学”、“梁丘学”、“京氏学”等,都出于他的传授。
淄川五松山人。称号增福相公,文财神,又称财帛星君,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被赐封“福善平施公”。淄川五松山和曲周都有祭祀李诡祖的“增福庙”和李相公墓。
亦作贾仲名,淄川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云水散人、云水翁。明成祖即位前,曾为侍从。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现存《玉梳记》、《菩萨蛮》、《玉壶春》、《金安寺》、《吕洞宾桃柳升仙梦》五种。
字自卑,号柳溪,月庄人。明神宗累赠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世称高封公。明万历年间淄川境内多年大旱,他先后两赈饥荒,其子高举亦竭俸银资助,致使家道中落。高汝登八十岁殁,时五百里内皆罢市哀悼。
淄川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天启十年(1631年)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崇祯八年(1635年)升为刑部右侍郎。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山东淄川蒲家庄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晚年成岁贡生。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
罗村镇西官村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入伍,同年加入共产党。曾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1959年病故于泰安。
荣誉称号
淄川区是中国工业百强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创新模式试点
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区
中国锻压装备制造交易基地
中国矿泉水之乡
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
全国食用菌建设示范区
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区
全省文化强省建设示范区
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区
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
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昆仑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
双杨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
藏梓村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上端士、梦泉等28个村入选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2月19日,淄川区入选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19年12月25日,入选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4月14日,淄川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