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季风气候(temperate monsoon climate),气候类型之一,其特点是不低于10℃的积温在3200℃至1700℃之间,最冷候气温在-30℃至-10℃(或最冷月-28℃至-8℃),夏季候温大多数地方虽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天数很少。
特点
1.
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
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
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纬度较高、离
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削弱。
3.季风性显著。
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
灾害性天气是:冬春季:
寒潮(
沙尘暴、霜冻、白害);夏季:
强对流天气(雷雨、
大风、
冰雹)。
地理分布
包括中国东部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位于
亚欧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日本
本州东北地区、
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在
亚寒带气候带以南,中国
秦岭—淮河以北,以及温带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东的地区,包括中国
东北和
华北、
朝鲜全部、
韩国北部和中部、37°N以北的日本以及前苏联
远东区的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本区的北界即亚寒带的南界,以年均温4℃
等温线为界;南界则以全年有8个月的月均温9.5℃为标准,此即
亚热带气候带的北界。
在中国,这一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相当,也大约与纬向带一致。温带季风气候的西界沿
大兴安岭呈东北向延伸直至
外兴安岭东端。在这里,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干旱与
半干旱气候三者的界线比较接近。亚洲东部的海陆分布和地形结构对温带季风气候的范围影响很大,如东北—西南向的山脉,能够阻挡季风势力的深入。
成因
成因与
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冬季受温带
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
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在强大的
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
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可达26℃以上,往北有所降低,也不低于20℃,平均纬度递减率仅为0.4℃/纬距。自然植被为
落叶阔叶林和
针阔叶混交林。
植被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区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典型植被是
落叶阔叶林。几百万年以前,这类森林几乎扩展到整个北半球温带。更新世的冰川和干旱把它们分割成三个主要分布区:西欧、东亚和北美。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
由于严酷的
冰川作用,西欧
落叶阔叶林的种类组成比较贫乏。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400~800毫米。构成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
山毛榉、槭、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
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
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夏绿林中的消费者动物有鼠、松鼠、鹿、鸟类,以及狐、狼和熊等。
落叶阔叶林的生产力约2~5克/㎡每天。该类森林已残留无几,大部分地区为
农业生态系统所代替。以产冬
小麦、玉米、大豆、玉米、
高粱、马铃薯、花生、
棉花和苹果、桃、杏、梨、李、枣、柿、核桃等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也有针叶林分布,在中国多为
油松林和
侧柏林。
东亚的阔叶树种类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
槭属、
椴属、桦属等杂木;
欧洲西部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
北美洲的阔叶林景观(含
五大湖以南,直到
阿巴拉契亚山脉、
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则以美洲山毛榉和
糖槭为主。整个温带湿润阔叶林带主要发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壤,半湿润的
森林草原带发育的是
褐土和黑土。
代表城市
出现在温带大陆东岸,以东亚地区(中国
长江以北)最为典型。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风是来自
西伯利亚、蒙古的冷高压,刮偏北或偏西北风,风力较强。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多刮东南风。气温变化: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温在0℃以下),夏季高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因此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干湿和四季分明,是这种气候的特点。这里自然植被以
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中国
北京市的气候类型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这种典型性甚至是世界范围的。其特征为12个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北京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春秋短暂、冬夏漫长。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较寒冷,干燥少雪;秋季是最好的季节,秋高气爽,温润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1.7℃,极端最低气温-27.4℃(1966年2月22日)。极端最高气温40.6℃(1961年6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为640毫米,是
华北平原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主要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雷雨和大到暴雨,全年无霜期为180~200天。
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大量降水的存在,也使位于鸭绿江畔的辽宁省
丹东市成为中国北方降水最多的地区,年降水量高达1000mm左右。
区别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其他类型的气候有很多相似点,也有很大的不同。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部。全年
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又有
暖流经过,于是形成了冬暖夏凉、年较差小、全年有降水以及秋冬季雨量稍多的气候特点。此外,这里阴雨日较多,云雾多,
日照也较少。关键字:冬暖夏凉,降水多,秋冬季雨量稍大。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35°~55°N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风向、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如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在成因方面,它的冬季寒冷干燥不是由于大陆季风的作用所致,而是由于从海洋吹来的西风入陆已深,经过了大陆变性作用,故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夏季有
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关键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对流雨。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亦称温带
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亚洲的此类
气候区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
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
南美洲的此类气候区地处
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
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
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关键字:冬冷夏热,干燥少雨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35°N~55°N左右的东亚地区。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此外,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也是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由于上述几种
温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湿润(中国的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因此较普遍的发育了
温带阔叶林景观(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森林草原景观)。
关键字: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