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
GDP(Potential GDP)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民收入。潜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
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
国内生产总值。这里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概念介绍
GDP,即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它显示的是一国或是一个区域一年内所生产的
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
市场价值的总和,反映了这个国家或这个区域
经济活动的价值,它包括了在经济活动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价值,又包括无形的
劳务价值。GDP为显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
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潜在GDP,指一个国家在正常强度下,充分利用其生产资源能够生产出的GDP。所以也叫“充分就业的GDP”,反映一个经济的潜力。高就业的GDP,或更精确地说,在既定的
技术状况和
人口规模条件下可以达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货膨胀的最高水平的GDP。现在一般认为,它是那个与
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相应的
产出水平的
等价物。
潜在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
生产要素或
经济资源,在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在实践中,由于机器、设备、劳动、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实际上难以测算,相对来说,计算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被利用的状况倒比较容易,因此,潜在GDP也被定义为充分就业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实际上,当
劳动资源被充分利用即实现充分就业以后,也标志着其他生产要素也已被充分利用,而如果在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失业,也一定意味着其他生产要素存在着大量的闲置,所以,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一词在很多场合都是生产要素或资源被充分利用的代名词。
潜在GDP的增加就是经济增长。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反映了
经济周期的情况,如果实际GDP大于潜在GDP,则经济高涨,有
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实际GDP小于潜在GDP,则经济衰退,有失业的压力。
联系与区别
联系
在均衡就业的水平上,
经济系统达到充分就业,而在充分就业时的实际GDP水平就是潜在GDP。因此,充分就业的
劳动量生产潜在GDP。请注意,潜在GDP不是一个经济系统所能生产出来的实际GDP的最高水平,而是一个
均衡产量。
区别
实际GDP是用基年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GDP;
名义GDP是用
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人均GDP是指平均每个人的GDP;潜在GDP的增加就是经济增长;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反映了
经济周期的情况,如果实际GDP大于潜在GDP,那么经济高涨,就会有
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实际GDP小于潜在GDP,那么经济衰退,就会有失业的压力。潜在GDP是由资本投入和技术水平决定的,增长的趋势比较稳定;实际GDP则随
商业周期而波动。当实际GDP偏离潜在GDP的程度较大时,就出现
经济波动. 实际GDP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
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正因为如此,我们把GDP作为反映一国
宏观经济的最基本指标。
相关公式
在
经济运行过程中,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经常会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被称作
产出缺口或
GDP缺口。产出缺口可以用
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用
相对值来表示。如果用绝对值表示,则有下式:GDP缺口=Yc-Y
式中,Y为
实际国民收入或实际产出,Yc为潜在国民收入或潜在产出。
根据相对值公式,如果
实际GDP高于潜在GDP,也就是GDP缺口为正值,则称之为产出正缺口或GDP正缺口;反之,如果实际GDP小于潜在GDP,即 GDP缺口为负值,则称之为产出负缺口或GDP负缺口。
计算标准
算潜在GDP的方法:
潜在产出法(potential output approach ,PO) 也称边界生产函数法(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
索洛残差法和
隐性变量法在估算
全要素生产率时,都暗含着一个重要的假设即认为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此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等于
技术进步率。换言之,这两种方法在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时,都忽略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力实现改善( improvement in capacity realization) 即
技术效率提升的影响。
潜在产出法(potential output approach,PO) 也称边界生产函数法(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提出的,其基本思路是遵循法雷尔(Farrell ,1957) 的思想,将经济增长归为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改善(技术效率提升)三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等于
技术进步率与能力实现率改善之和;估算出能力实现率和技术进步率,便给出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率。
设Ry , t为产出增长率,RTP,t为技术进步率,CRt 为能力实现率,Ryx,t 为要素投入增长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RTFP,t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则有:
Ry,t = RTP,t + ΔCRt + Ryx,t (1)
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与能力实现率变化之和,即:
RTFP,t = RTP,t + ΔCRt (2)
能力实现率CRt 测度了现有
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反映了现实经济的生产技术效率,通常利用产出缺口来度量。产出缺口的估算方法很多,较为流行的是HP 滤波(Hodrick-Prescott , 1990),它是通过最小化(T 为样本期):
从而将现实产出的
自然对数LnYt 分解为趋势成分,即潜在产出的自然对数和周期性成分(即产出缺口)。
如前所述,
索洛残差法和隐性变量法估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就等于技术进步率,鉴于索洛残差法较为粗糙,所以我们利用隐性变量法估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技术进步率RTP,这样利用公式(2) 便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
潜在产出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全面考虑了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且借助这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分析
经济增长源泉。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它是建立在产出缺口估算基础上,而无论用何种方法估算产出缺口,都会存在估算误差,从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估算偏差。
关系
由于在
经济周期和
总需求变量之彰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潜在国内生产总与各年度的名义GDP一般是不相等的。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
社会购买力不足,名义GDP一般小于潜在GDP的数值;在经济繁荣时期,过旺的
购买力又会导致社会实际总需求超过了社会所提供的潜在总
产出水平。这时名义GDP将超过潜在GDP,一般认为,各年度的名义GDP总是围绕着潜在GDP上下波动的。
潜在的
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人口的自然增长、
资本要素的不断积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增长的。从长期来看,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条具有正斜率的曲线,这条曲线代表了该国理论上的经济增长曲线。
重要意义
测算经济的潜在产出对于制定合适的
经济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实际经济运行态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短期,准确地判断
产出缺口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宏观调控措施,以调控经济的运行、熨平
经济周期的波动。在长期,制定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也必须以
潜在经济增长率为基础,才能达到可持续、健康、
协调发展的目标,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另外,只有准确地度量出潜在产出,才能正确地估计短期内产量—
通货膨胀的
交替关系,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定量的指导工具。
区别联系
1、潜在GDP,是当经济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时候的GDP。
3、实际GDP,是以以前某年为
基期价格计算的GDP。
潜在GDP是一个国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能实现的GDP,它表明一个经济的潜力。实际GDP是实际上所生产出来的GDP。如果潜在GDP与实际GDP相等,表明一个经济的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经济处于理想的正常
运行状态。如果潜在GDP大于实际GDP,经济潜力没有发挥出来,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那就是经济紧缩。但如果潜在GDP小于实际GDP,经济的发展超出了潜力,资源超利用,就会引发
经济过热,判断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首先要确定中国的潜在GDP,即中国增长的潜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