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区,广东省
汕头市辖区,位于
广东省东部,
韩江三角洲出海口,境域处东经116°41′~116°54′,北纬23°23′~23°38′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区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总面积345.2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澄海区常住人口877926人。截至2023年6月,澄海区辖3个街道、8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澄华街道文冠路区党政大楼。
历史沿革
秦汉时,属南海郡的揭阳县。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
南海郡分出东官郡,澄海地域属东官郡(后改义安郡)的海阳县。
隋、唐时,属海阳地域。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从海阳县划出永宁、崇义、延德3乡置揭阳县,原澄海地域的蓬州、鳄浦、鮀江3都,为揭阳县所辖;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和苏湾4都仍属海阳县所辖。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海阳县太平乡之宣化、信宁,光德乡之氵恋州、清远、弦歌,怀德乡之秋溪、隆眼城、苏湾等8都新置饶平县,其时苏湾都属饶平县所辖。此时澄海地域分属海阳、揭阳、饶平3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八日,割海阳县怀德乡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3都,揭阳县延德乡之鮀江、鳄浦、蓬州3都,饶平县之苏湾都共7都,置
澄海县,隶属潮州府,其县治设于下外莆之辟望村(今澄城)。
清康熙五年(1666年),澄海因朝廷靖边海禁迁界而裁撤,这是澄海历史上第一次撤县。至康熙八年(1669年)3月,澄海才恢复建制。复县后,疆界一直不变。咸丰十年(1860年),澄海县所属的“沙汕头”被定为通商口岸,称“汕头埠”,但仍属澄海县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澄海县成立澄海县政府,隶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三年(1914年),澄海县隶属
潮循道。民国九年(1920年),隶属潮海善后处。民国十年(1921年),汕头成为独立城市,遂与澄海分治。民国十四年(1925年),隶属东江行政善后处,后改为东江行政委员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隶属东江善后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隶属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七月,日本侵略者于澄城设立伪澄海县治安维持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一月,改为伪澄海县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会同汕头市政府、澄海县政府勘定划大窖以南地方,韩江东岸之华坞、龙眼、长厦、新湖、陵海等村归汕头市。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六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四月,广东全省扩编为15个行政区,潮汕各县划为第七、第八两个行政区,澄海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25日,成立澄海县人民政府,隶属
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澄海县隶属广东省粤东行政专员公署。
1955年3月14日,澄海人民政府改为澄海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澄海县隶属汕头专员公署。
1958年9月12日,成立澄海县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1959年1月24日,澄海县建制撤销,县地并入汕头市郊。同年11月13日,澄海县恢复建制,复称澄海县人民委员会。
1967年3月25日,成立澄海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4月5日,成立澄海县革命委员会,分别隶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1日,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同年12月21日,撤销澄海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澄海县人民政府。
1983年12月,实行市管县,澄海县归汕头市管辖。
1994年4月18日,撤销澄海县建制,设立澄海市(县级),澄海县人民政府改称澄海市人民政府。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汕头市人民政府代管。
2003年1月29日,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归属汕头市管辖,原行政区域划出新溪、外砂两个镇归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市人民政府改称汕头市澄海区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澄海区辖3个街道、8个镇:
凤翔街道、
澄华街道、
广益街道、
东里镇、
盐鸿镇、
莲华镇、溪南镇、
隆都镇、
莲上镇、
莲下镇、
上华镇,区人民政府驻澄华街道文冠路区党政大楼。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澄海区位于
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出海口,东北接
潮州市饶平县,西北界
潮州市,西南毗邻
汕头市龙湖区,东南与南澳县隔海相望。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41′~116°54′,北纬23°23′~23°38′之间,东西宽22千米,南北长27.85千米,总面积345.2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澄海区地处韩江三角洲外缘,海拔在10米以下的平原占总面积81.9%;海拔10米以上的丘陵台地占8.5%;水域占9.6%,素有“一山水八分地”之称。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北部为莲花山区,占地25平方千米,土峰高562米,为全区最高峰。除莲花山外,还有龙船岭、象山、三髻山、仙门山、观音山、凤山冈、管陇山、南峙山、大山神山、许石山、西山、黄子佃山、水吼山14座丘陵。境内平原被丘陵地带和东里河、莲阳河、外砂河分隔成苏北、苏溪、一八、隆都4大片。沙滩有北部的六合滩、中部的利丰沙和南部的红肉埕沙。澄海濒临海洋,海岸线长54.3千米,属沙坝泻湖海岸,海堤长4625千米。南部有大莱芜和小莱芜(俗称塔岗山)两座半岛及乙屿岛、屐桃屿。南部有东锚礁、礁仔。
水文
澄海区流经境域内有北溪(长15.6千米,河宽210~900米)、东溪(长26.6千米,宽320~1400米)、西溪(长22.2千米,宽350~1280米)。
气候
澄海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半年受极地冷高压控制,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影响,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天气高温多雨,呈现雨热同季的特点。2021年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总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日照比常年偏多。年平均气温23.3℃比历年平均值21.9℃偏高1.4℃;年极端最低气温3.4℃,极端最高气温36.9℃;年总降水量841.7毫米比历年平均值1559.2毫米偏少46%;主要降水出现在6~8月、10月、12月,日最大降水量176.5毫米。年总日照时数2606.8小时比历年平均值2122.3小时偏多484.5小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澄海区有耕地5018.44公顷,园地4788.55公顷,林地2985.18公顷,草地909.93公顷,湿地2060.8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271.7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12.8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734.24公顷。
水资源
澄海区多年平均地面径流量为2.44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大部分在1~2米。
生物资源
澄海区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已知鱼类470多种,虾蟹类17种,贝壳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家养动物近20种,野生动物逾15种,人工种植的植物在350种以上;野生植物可供药用的约200种,常见的饲料植物有10多种。
矿产资源
澄海区陆地有储量的矿产20余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钨、锡、铋、铜、铅、锌、钴、金、银及锆英石、钛铁矿,以钨、锡为多,有钨矿区1处,锡矿区2处,锡矿点4处。莲花山钨矿床分布于山顶和北西坡,矿区面积3平方千米。非金属矿产较少;主要为耐火黏土、钾长石以及花岗岩和砖瓦用的黏土等。水气矿产主要为地下水、矿泉水和地下热水。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澄海区常住人口为874444人。
截至2022年末,澄海区户籍人口791378人,常住人口877926人。
经济
综述
2021年,澄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68亿元,比增5.8%,两年平均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80亿元,比增2.1%,两年平均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54.39亿元,比增5.3%,两年平均下降2.4%;第三产业增加值190.50亿元,比增7.5%,两年平均增长7.2%。三次产业占比为8.6:52.3:39.1。
2023年,澄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31亿元,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5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7.6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210.10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9:53.4:37.7。
第一产业
2023年,澄海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98亿元,增长4.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增长3.3%、牧业产值增长9.4%。
第二产业
2023年,澄海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74.26亿元、增长8.2%,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规上工业增加值79.05亿元、增长8.3%,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的增加值看,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4.2%,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8%。
第三产业
2023年,澄海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34亿元,增长5.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销售额90.00亿元、下降2.9%;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6.54亿元,增长24.5%;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36亿元,增长38.7%。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增长,全年实现50.41万平方米,增长2.7%。
截至2023年末,澄海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40.06亿元,增长7.7%;贷款余额394.23亿元,增长11.2%。
交通运输
澄海区历来是
粤东、闽西南和
赣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G324线和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纵穿区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澄海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
教育事业
2023年,澄海区实验三小、两镇中学学生宿舍楼建成投用,外埔小学等学校改扩建加快推进。广益中心幼儿园、溪南中心幼儿园分园和深圳援建3所中心幼儿园建成招生。全区新增公办学位3690个。
医疗卫生
2023年,澄海区人民医院完成新院区搬迁并启动试运营,争取深圳对口帮扶资金701万元,改造提升区人民医院、隆都中心卫生院、莲华卫生院。新增1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5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药品安全责任考核获评A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居全市第一。
文化事业
2023年,澄海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新增图书分馆5个、图书服务点4个,镇街综合文化站达标率、村居文体场所覆盖率均达100%。因地制宜打造7个文明实践特色基地,举办1.9万场文明实践活动。
社会保障
2023年,澄海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066人,新增城镇就业5739人。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84套,全年发放各类补助补贴超1亿元。推出17项支持青年发展政策举措,设立6个青年人才驿站。完成6个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680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呼援通”在线服务1.68万人次,完成19个“长者饭堂”建设。
历史文化
地方语言
澄海区地方方言为澄海话,是
潮汕话的一个方言点。
潮汕话是
闽南语系的一个支系。澄海话以原县城的话为代表,它具有18个声母和78个韵母,单字声调共有8个。澄海话一是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二是具有大量的当地方言词语;三是存在一些外来的特殊词语(如古台词语、外国语和粤方言词语)。澄海话在词法、句式等方面不少也具有地方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后,普通话在澄海逐步推广。
侨乡侨情
澄海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自古以来就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重要节点,是
红头船的故乡。澄海人侨居海外历史悠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超过100万人,侨居地分布在泰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柬埔寨、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众大洲,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以泰国和新加坡为主,两地侨民占澄海侨民的72%。
特色文化
风景名胜
澄海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共25处,其中比较有名的有9处:莲华乡村旅游区、莱芜旅游度假区、塔山旅游风景区、陈慈黉故居旅游区、科隆千树园、郑皇故里风景区、神山风景区、程洋冈古村落风景区、樟林古港遗址等。
著名人物
澄海区著名人物有:
张震、唐伯元、陈良弼、卢侗、王君实、张夔、郑信、蚁美厚、
李勋、高绳芝、
许士杰、蚁光炎、
杨广泉、吴贯因、蔡仰高、黄际遇、杜国庠、秦牧、谢国民、李新魁、林伦伦、
陈雨露、王浩真、谢易初、
廖公圃等。
荣誉称号
1991年,澄海区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
1992年,澄海区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市。
1996年,澄海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版画艺术之乡。
1997年,澄海区被国家教委评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市。
2000年,澄海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谜之乡。
2003年11月,澄海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称号。
2003年,澄海区荣获“中国玩具礼品城”称号。
2004年,澄海区荣膺“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2007年,澄海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
2008年,澄海区被国家科协命名为“2008-2009年度科普示范区”称号。
2008年,澄海区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
2010年,澄海区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2010年,澄海区被全国普法办评为首批“全国法制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0年,澄海区被广东省委评为“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澄海区被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省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评为“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1年,澄海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
2011年,澄海区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
2011年,澄海区被中科协评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11年,澄海区被省政府评为201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2012年,澄海区荣膺“2012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
2012年,澄海区被商务部评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2012年,澄海区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2012年,澄海区被评为全国“两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澄海区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金融稳定奖”。
2013年,澄海区被中轻联授予“中国玩具礼品之都”称号。
2013年,澄海区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
2014年,澄海区被评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玩具产业试点地区”。
2014年,澄海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2015年,澄海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8年,澄海区荣获“中国礼仪休闲行业优秀特色区”荣誉称号。
2019年8月14日,澄海区被授予“中国礼仪休闲行业优秀特色区”称号。
2020年6月,澄海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6月30日,澄海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5月,澄海区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百强榜单”。
2020年8月,澄海区成功入榜“2019中国创新百强区”名单。
2020年12月,澄海区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5月14日,澄海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8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汕头市澄海区凤翔街道“澄海灯谜”入选。
2022年6月,澄海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2021年度广东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23年10月,澄海区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