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免疫是人体在
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又叫做
特异性免疫。
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
皮肤和
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
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组成的。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作用
一、生理防御,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
二、自身稳定,人体
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
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
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
三、免疫监视,主要对发生突变的细胞进行自身监视,及时识别出来,并反它消灭掉.
四、免疫耐受,正常状况下
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不导致自身免疫病,反之,对外来的病原体及有害生物分子表达的抗原,则产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从这层功能上来说,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我和非我”功能。
预防接种就用抗原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提高机体抗御能力。
机体的免疫能力
可大致分为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两种,两者是密切联系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在种系发展过程中不断与病原微生物斗争中形成的,并可遗传给后代的一种免疫功能。它是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密切相关的。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后天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它能识别再次接触的相同抗原,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它需要在高度分化的组织和细胞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种类
细胞免疫
T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
淋巴细胞,受到
抗原刺激后,转化为
致敏淋巴细胞,并表现出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只能通过致敏淋巴细胞传递,故称细胞免疫。免疫过程通过感应、反应、效应三个阶段,在反应阶段致敏淋巴细胞再次与抗原接触时,便释放出多种
淋巴因子(
转移因子、
移动抑制因子,激活因子,皮肤反应因子,淋巴毒,
干扰素),与
巨噬细胞,杀伤性T细胞协同发挥免疫功能。细胞免疫主要通过抗感染;
免疫监视;
移植排斥;参与
迟发型变态反应起作用。其次
辅助性T细胞与
抑制性T细胞还参与
体液免疫的调节。
体液免疫
B细胞是参与
体液免疫的致敏B细胞。在
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合成
免疫球蛋白,能与靶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即为抗体。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分为五类。
①IgG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具有抗菌、抗病毒、
抗毒素等特性,对毒性产物起中和、沉淀、补体结合作用,临床上所用
丙种球蛋白即为IgG。
②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个体发育中最先合成的抗体,因为它是一种
巨球蛋白,故不能通过胎盘。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作为
传染病早期诊断的标志,揭示新近感染或
持续感染,具有调理、杀菌、凝集作用。
③IgA有两型即分泌与
血清型。
分泌型IgA存在于鼻、支气管分泌物、唾液、胃肠液及
初乳中。其作用是将
病原体粘附于粘膜表面,阻止扩散。血清型IgA,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清楚。④IgE是出现最晚的
免疫球蛋白,可致敏
肥大细胞及
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颗粒,释放
组织胺。
寄生虫感染,血清IgE含量增高。
⑤IgD其免疫功能不清。
还有一类无T与
B淋巴细胞标志的细胞,具有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能杀伤特异性抗体结合的
靶细胞,又称
杀伤细胞(Killer cell),简称
K细胞,参与ADCC效应,在
抗病毒,抗寄生虫感染中起杀作用。再一类具有自然杀伤作用的细胞,称为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即
NK细胞。在杀伤靶细胞时,不需要抗体与补体参与。
特点
特异性
1、具有特异性(或称专一性):机体的二次应答是针对再次进入机体的
抗原,而不是针对其他初次进入机体的抗原;
免疫记忆
2、有
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对初次
抗原刺激的信息可留下记忆,即
淋巴细胞一部分成为
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另一部分分化成为记忆细胞进入静止期,留待与再次与进入机体的相同抗原相遇时,会产生与其相应的抗体,避免第二次得相同的病。
正反应和负反应
3、有正反应和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产生特异性抗体或(和)
致敏淋巴细胞以发挥免疫功能的称为正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对再次
抗原刺激不再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这是特异性的一种低反应性或无反应性,称为负反应,又称
免疫耐受性;
多种细胞参与
4、有多种细胞参与:针对
抗原刺激的应答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但在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一些细胞(
巨噬细胞、粒细胞等)的参与;
个体的特征
5、有个体的特征: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出生后,经
抗原的反复刺激而在
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保护个体的功能,这种功能有质和量的差别,不同于非特异性免疫。
形成过程
在
抗原刺激下,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一般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3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 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2.反应阶段 是B细胞、
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
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
效应T细胞、抗体和
淋巴因子发挥
免疫效应的阶段。
如果某些病原体突破了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即进入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感染。有的有症状,就是患病;有的没有症状,称作
隐性感染。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机体都经历了一次与
病原体斗争的过程,这种专门针对某一种病原体(抗原)的识别和杀灭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譬如得过
伤寒病的人对
伤寒杆菌有持久的免疫力,那是因为伤寒杆菌刺激机体产生
免疫应答,增加了
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在体内还产生抗伤寒杆菌的抗体。人体的免疫系统又能把伤寒杆菌这个“敌人”的特征长期“记忆”下来,如果再有伤寒杆菌进入,就会很快被识别、被消灭。
能进行免疫应答的
免疫细胞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
淋巴细胞。它又分成两种。两种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不一样,一种是在
胸腺内发育成熟,称作
T淋巴细胞,是在骨髓内发育成熟的为
B淋巴细胞。
具有吞食异物的巨噬细胞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它具有“加工厂”的作用,即巨噬细胞吞噬异物(如细菌、肿瘤细胞等)后,对异物进行加工处理。处理后的异物(
抗原)就与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
免疫反应,它本身也能直接杀灭异物或者产生
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
B
淋巴细胞受病原体刺激后,引起一系列变化,最终转化成为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通过各种方式来消灭病原体,如溶解病原体,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凝集病原体使之成为较大颗粒让吞噬细胞吞食消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存在于机体的血液和体液中,这种免疫反应就称为
体液免疫。
经处理后的病原体刺激T淋巴细胞后,也同样引起一系列变化,最终转化成能释放出
淋巴因子的
致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种类很多,作用也并不相同,它们积极地参与到免疫反应中,这种免疫反应通常称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者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协作,共同发挥免疫作用。
获得方式
1.自然自动免疫。一个人得了某种
传染病,痊愈后,便不会得第二次。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是因为自然感染了某种
病原微生物,痊愈后,人体自动产生的;
2.
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的方法使人感染毒性极微的某种病原微生物,比如接种
卡介苗,人们便自动获得了对某种疾病,如肺结核的
抵抗力;
3.
自然被动免疫。婴儿由母亲身体接受的免疫力。六个月里的婴儿,其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起来,可是他很少生病。是因为胎儿的血循环是和母亲相通的,母体的抵抗力通过血液注入胎儿。
4.
人工被动免疫。给病人注射
免疫球蛋白等病人即刻获得相关的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能抵抗同一种微生物的重复感染,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
体液免疫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