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获
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首批入选全国宣传
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人才。王宏甲著有报告文学《
新教育风暴》《
智慧风暴》《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等文论,尤以长篇
纪实文学为读者喜爱。为我国当代最著名的
报告文学家之一。2016年11月,王宏甲撰写的《塘约道路》(人民出版社出版)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在人类全部的
文字作品中,记言、记事、记人的作品具有最悠久的历史,王宏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信息时代
非虚构文学的一个崭新风格。
王宏甲近年重要著作有《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2009年赴法国参加首届中法文学论坛,做《世界需要良知》演讲;《中国精神》一书,在2019年元旦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开年特别节目,分四期连续播出。2016年王宏甲在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
长征》中担任电视总撰稿。
王宏甲作品奔放着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多学科智识融会贯通的交响,情感与思想并臻,叙事与论述交融,从而拓展了文学的
表现空间,创造出一个独特的阅读世界,唤起人们对阅读新的兴趣和愉悦。
福建
建阳将口
琅琊王氏人,父王树浓为医生,母蔡银瑶为建阳
蔡元定后裔。1953年6月19日生于建阳麻沙,1957年随父母迁建阳徐市,1965年入建阳四中(在将口),1969年1月到将口
公社胡巷大队插队,历时8年。1976年11月招工为
建阳县冷冻厂职工,后调商业局、文化馆工作。先后毕业于
西北大学中文系及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鲁迅文学院文艺学专业。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2年应邀出席
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颁奖仪式。先后出访意大利、
波兰、
俄罗斯、法国、德国、
奥地利、
埃及、韩国。曾获
中国文联表彰的“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2004年首批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曾获
中国图书奖、
五个一工程奖、
鲁迅文学奖、
徐迟报告文学奖、
冰心散文奖、中国广播文艺奖、
中国人口文化奖等多种全国性大奖。《智慧风暴》与《
新教育风暴》被认为是作者最具前瞻性的代表作。后者被中央电视台拍成30集
电视片,对中国新世纪的
教育转型产生重要影响。曾赴韩国出席首届韩日中文学论坛,做《我的中华文明观》演讲;赴法国参加首届中法文学论坛,做《世界需要良知——兼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演讲。
入选中宣部、
农业部、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三农”优秀图书,同时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万村书库”工程。(2007年度)
宏甲选了这个主题,而且写得很好,写得很深,写得能够有非常感人的力量!有人讲,
应试教育回潮,风暴没有到来呀!我说,只要
我们大家都关注教育改革,关注应试教育弊端是必须革除的,新教育的风暴就一定会到来。那个时候,更多的人都会认识到宏甲这本书的价值。
这本书的社会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显示出来。我们领导干部,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广大老师和
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把这本书好好地看看,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
这本书发行12万本实在太少,120万本大概是正常的,1200万本应该是期待的。因为我们有一千二三百万教师,这应该是教师必读的书。这发行量绝不是出版社和作者的
经济效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民族将产生的作用,这实在太重要了!
——
刘坚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
我认为,它是当今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每个关心
教育事业的志士仁人,每个在教育领域担当领导或负有指导责任的干部,都应该读的书。它是比任何课本都更有趣味性、知识性、感染力和启示力的书。
我只讲讲宏甲写这本书的平台。他在《
智慧风暴》的附章里提出了知识的三个平台,提出要打通这三个平台,还提出通识,我觉得这正是他写作《
新教育风暴》的一个理论的平台。他把这三大平台作为自己进行文学创作的平台,这实际上就为他的考察的对象,当前教育领域发生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它的趋向,它的意义,以及对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等等,给出了一个坐标。有了这个坐标,就给他的整个的叙事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就便于从容地展开,能够很有说服力地引出叙述对象的历史定位和内在的
逻辑关系。在我看来,宏甲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而且理性穿透能力、理性的把握能力很强的一个报告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