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
封建时代尊称有
王爵封号的人。不一定是
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
韩信等。
现代---
冰心---《
冬儿姑娘》:“说起来真象故事上的话,您知道那年庆王爷出殡?”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亲王。
郑樵《通志·职官略》:“
北齐有王
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
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
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
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
郭子仪封汾阳王。
王爷一般意义上表示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
周天子的称呼,在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
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
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西晋武帝封
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始见郡王之称。后世开始沿袭设置。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于王。唐皇太子、诸王与亲王之子承恩泽者皆封郡王。唐代时郡王为
从一品,也是第二等,以后各朝代郡王也多为二等。宋宗室近亲承袭,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
至于官职,王爷是代表身份的爵位。在汉朝,“王”其实就是一个
诸侯国的皇帝。在身份上,王仅次于皇帝。
同安马巷五甲街
元威殿的
池府王爷,是台湾200多座“池王爷目”的祖庙。相传
池王爷名然,是明代南京武进士,莅任
漳州府道台,赴任至南(安)同(安)交界处的
小盈岭驿馆,闻三小鬼将往
漳州投毒“裁减人口”。池道台为救万民,设计夺取瘟药自服,面焦气绝。玉皇得报,感其精诚,特赐“玉旨敕封代天巡狩总巡王”,“漳州既获庇荫,泉郡亦沾恩泽”,里人立庙奉祀。
唐代开元年间开科取士,360名进士被奸臣陷害,关入宫中地下室,使其吹笛弹琴,而以“妖怪声响”诬奏。皇上请张天师施法,张天师不敢违旨,致使360名进士
命丧黄泉。后来
玄宗皇帝知悉内情,即下诏敕封这些进士为
冥司中王爷,并准予“游府吃府,游县吃县”。
张天师将王爷姓氏书写封于瓶中,掷海任其漂流。瓶子随水漂至同安吕厝海面,适一乞丐躺在埭岸晒日,见一漂物,即用拐杖打捞,揭开瓶盖,见有一纸只书姓氏的王爷名单,村人于此立庙,逢鼠、龙、猴年轮祭。那位乞丐成了王爷的大哥,故“乞丐营”敢写“
代天巡狩”的对联
横批。
陈府王爷讳文瑞,同安
集美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年))进士,钦点
吴县知县,洁己字民,事上不谄,“郡人默受其惠”,但终因“不乐逢迎”归籍。去世当天,留言“欲往祥露顶赴任”,祥露顶以此巧合塑像祀之。新民乌涂村福亨宫和走马人村福德堂供奉的林府爷,讳名一柱,县城东市人,徙居走马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任上“治狱多平反,不轻
鞭扑”、“雪幽忠,明功罪”,所到之处皆有廉名,终被
阉党侧目,拂袖归家,卒后梓里祀之以神。
大嶝岛崎口下青龙寺,祀蔡府王爷,他是金门平林人
蔡攀龙,因平台屡功由
台湾镇总兵擢江南提督,赐“强胜勇士”,民间也以“王爷”祀之。
朱元璋还规定,所有他的“龙子龙孙”,都要由国家全包起来: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的儿子、孙子、曾孙等依次封为
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儿孙世代都是奉国中尉。亲王的俸禄是米万石,郡王至奉国中尉的俸禄依次为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也就是说,凡是朱元璋的后代,一生下来,就可以吃喝不愁。朱元璋的这种“包养”政策后来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到明代后期,朱家后代繁衍到了几十万之多。这几十万人都不从事生产,完全靠国家发放的俸禄过日子。这给
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区全年
财政收入甚至只够这些“龙子龙孙”俸禄的一半。于是,拖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到了后期,有些“龙子龙孙”无以为生,只好沿街乞讨。
永乐以亲王的身份夺得天下,他深知亲王拥有重兵必将威胁中央政权。于是,他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剥夺亲王的军政权力。在永乐之后,历代皇帝
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亲王们不但军政权力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连
人身自由也受到极大限制。
“明代中后期的亲王,在某些方面连个普通老百姓也不如。王府所在的城市就是亲王的一个大监狱。没有朝廷的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亲王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了权力,但经济上的待遇非常丰厚。在亲王之国就藩时,皇帝经常会赏赐大片的土地。”王爷不是官职,他们是
超品的职务,不在正常的国家官僚
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