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是汉语词语,意思是用事,是一种
写作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
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引用典故。
刘勰在《
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
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
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
命意”章中
苏东坡之《仇池石》一诗,即借
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
受者有太大之难堪。另如《
唐诗纪事》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而强娶为妾,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犹忆饼师否?’其妻颔首。宁王召饼师进府,其妻面对故夫,泪流满颊,凄婉欲绝。时有十余文士在座,意皆感动,宁王命做诗以记其事。
王维诗云:
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显出女人之坚贞,使宁王深受感动,而让其与故夫团聚。(按:典出《
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灭息,以
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诗中“长乐”一词乃指汉之
长乐宫。《
汉书》
平帝纪:“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飞旦尽”;“景阳钟”之典出自《
南史》:“
齐武帝数游幸,载宫人于后车,宫内深隐,不闻鼓漏,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声早起妆饰”。“箕山客”一词乃指尧之
许由也,《
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又齧缺遇许由曰:‘子将何之?’曰:‘将逃尧’。又史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将所欲表达之意念,呈现在读者眼前,故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其中“湘泪”一词,乃引《
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
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一词指
屈原“离骚”、“
九歌”赋中,指斥
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
陶侃之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
贾谊祠中之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
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其中“化蝶”一词,典出于《
庄子》之
齐物论:“庄周梦为
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后人遂以“化蝶”或“
梦蝶”,借喻为“睡觉”。而“闻鸡”一词则出自《
晋书》:“
祖逖与
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此处借为清晨之意。
末句出自
范宁《谷梁传序》:
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作者以文王之任为己任,故言‘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师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辞。即《
文心雕龙》所谓“虽引古事,莫取旧辞”是也。
虽说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
艺苑雌黄》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
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
封禅书’。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
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