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光显
土佐藩家老深尾氏家臣
田中 光显(たなか みつあき、天保14年闰9月25日(1843年11月16日) —— 1939年昭和14年)3月28日)日本武士·土佐藩家老深尾氏家臣官僚政治家、维新元勋、宫中重臣。从一位·勋一等·伯爵。本姓浜田,过继后改姓田中,初名辰弥、通称显助、青山。早年参加尊王攘夷运动明治维新,历任内阁书记官长、警视总监、宫中顾问官、宫内相,在宫廷拥有巨大的权力。
人物简介
父亲是高知藩士浜田金治,养父田中充美。参加过勤王运动,出仕明治政府。明治元年(1868年)任兵库县权判事。明治4年10月参加岩仓遣外使节团赴欧美诸国考察。归朝后,出仕陆军省,任会计局长。明治14年授陆军少将,明治18年任内阁书记官长、元老院议官,明治22年任警视总监,明治23年敕选贵族院议员。明治24年转任宫中顾问官、宫内次官。明治31年(1898年)2月第3次伊藤内阁时就任宫相。至明治42年执掌宫内省,树立宫中政治家的势力。晚年搜集收藏明治维新志士的遗墨等,设立青山文库、多摩圣迹纪念馆等。
人物生平
幕末志士
天保14年(1843年)闰9月25日生于土佐国高冈郡佐川村(现・高知县高冈郡佐川町),是土佐藩家老深尾家的家臣浜田金治的长子,后过继给田中充美做养子。早年师从土佐藩士武市瑞山武市半平太),在道场武市半平太尊王攘夷运动的影响,参加土佐勤王党。叔父那须信吾参与暗杀吉田东洋(土佐藩家老,倡导开国革新),田中光显受牵连被怀疑涉案。文久3年(1863年)赴京都,结交尊攘派志士,同年因勤王党在八月十八日政变后遭到弾圧,受到谨慎(禁闭)处分,元治元年(1864年)纠集同志脱藩,投入长州藩,成为高杉晋作的弟子。
第一次长州征伐后,土佐勤王党的残党大利鼎吉、田中光显、大桥慎三、池田应辅等在大坂南瓦町的石蔵屋政右卫门(本多内蔵助)建立的ぜんざい屋密谋火烧大阪街市,进而占领大阪城,因计划被新撰组察觉,派人袭击はぜんざい屋,酿成“大阪ぜんざい屋事件”,大利、石藏屋被害,田中光显等残党逃亡到大和国十津川。
坂本龙马中冈慎太郎的斡旋下,推动萨摩长州两藩巨头举行会谈。庆应2年(1866年),田中光显陪同萨摩藩黑田清隆访问长州,为促成萨长同盟作出贡献。第二次长州征伐时在长州藩海军军舰“丙寅丸”号上与幕府军作战。后归藩成为中冈慎太郎组织的日本陆援队的干部。
庆应3年(1867年),中冈和坂本龙马被暗杀(近江屋事件),田中光显闻讯急忙驱驰赶到现场,最先到达现场的他听闻重伤的中冈描述事件经过。在中冈死后,田中光显任陆援队副队长。在鸟羽伏见之战中,他率倒幕军占领高野山,威吓纪州藩,在戊辰战争屡立战功。
维新功臣
维新後,田中光显在新政府出仕。庆应4年7月14日(1868年8月31日)任兵库县权判事,明治2年5月29日(1869年7月8日)任会计官监督司知事,明治2年8月17日(1869年9月22日)任会计官监督正。明治4年1月27日(1871年 3月17日)任大藏少丞,明治4年7月28日(1871年9月12日) 任大藏省户籍司正,明治4年8月10日(1871年9月24日)任大藏省户籍寮头。明治4年10月22日(1871年12月4日)任岩仓欧美使节团理事官兼会计事务官,参加岩仓使节团赴欧洲考察。明治6年(1873年)9月13日归国。
1874年(明治7年)1月20日任陆军省会计监督,同年8月13日代理会计监督长,6月14日兼勤参谋局御用挂。1875年(明治8年)5月4日任陆军省第五局副局长。1877年(明治10年)3月23日西南战争时,任征讨军团会计部长,立有军功。1878年(明治11年)11月20日任陆军会计监督长,11月22日任陆军省第五局局长,1879年(明治12年)10月14日任陆军省会计局长。1881年(明治14年)10月31日被授予陆军少将。1881年(明治14年)10月31日——1885年(明治18年)12月22日兼任参事院议官、外务部兼勤、军事部兼勤。1884年(明治17年)6月5日——1885年(明治18年)12月24日兼任恩给局长官。
1885年(明治18年)7月29日——1885年(明治18年)12月22日任太政官内阁书记官长。1885年(明治18年)12月22日——1889年(明治22年)12月24日任元老院议官。1885年(明治18年)12月22日——1888年(明治21年)4月30日——1888年(明治21年)5月28日任第一次伊藤博文内阁书记官长。1887年(明治20年)5月9日依功勋授爵子爵特旨列入华族。1887年(明治20年)5月14日——1888年(明治21年)12月3日兼任会计检查院长。1889年(明治22年)12月24日——1891年(明治24年)4月3日任警视总监。1890年(明治23年)7月10日——1891年(明治24年)4月任帝国议会·贵族院子爵互选议员。
宫中巨头
1891年(明治24年)3月11日任宫中顾问官。1891年(明治24年)3月11日——1892年(明治25年)10月20日和1893年(明治26年)3月17日——1895年(明治28年)7月16日两次兼任宫内省帝室会计审查局长。1892年(明治25年)10月20日——1895年(明治28年)3月19日兼任学习院院长。1893年(明治26年)11月——1897年(明治30年)12月兼议定官。
1895年(明治28年)7月16日——1897年(明治30年)12月2日任宫内次官。1898年(明治31年)1月任宫内省图书头。1898年(明治31年)2月9日——1909年(明治42年)6月16日任宫内大臣。1907年(明治40年)9月23日陞爵为伯爵。1918年(大正7年)11月——1919年(大正8年)5月任临时帝室编修局总裁。
田中光显自明治31年至明治42年任宫内大臣约11年,与同为土佐阀出身的佐佐木高行土方久元作为天皇亲政派的宫廷政治家在宫中形成一股很大的势力,主张天皇亲裁国政,内廷大臣从旁辅弼,排斥受宪法议会限制的立宪君主制西欧的制度。与坚持君主立宪政治的伊藤博文发生激烈对立。元老伊藤博文、西园寺公望借重西园寺的胞兄德大寺实则内府(内大臣兼侍从长)的支持与之对抗,在宫中第一重臣德大寺实则的阻挡和压制下,“天皇亲政运动”被挫败。1909年(明治42年),田中光显因涉嫌收受贿赂而受到舆论谴责,被迫辞职,并从政界引退。
晚年
政界引退后,田中光显致力于高杉晋作的汉诗集《东行遗稿》的出版、庇护照顾武市半平太零散的遗族、彰显日本各地维新烈士的历史功绩。他热心收集志士们的遗墨、遗品,并参与茨城县大洗町的常阳明治纪念馆(现在的幕末和明治博物馆)、旧多摩圣迹纪念馆、高知县佐川的青山文库的建设和维持。1901年(明治34年)任日本漆工会第2代会头,积极推行久能山东照宫的维修漆器的工艺改良等文化事业。
晩年的田中光显在他所建的静冈县富士市富士川“古渓荘”(现野间农园)、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蒲原的“宝珠荘”(后改称青山荘)、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南欧风格的别荘(现在的小田原文学馆)等隐居。由于当时昭和天皇婚后一直没有生育男嗣,田中光显主张纳立侧室,但在选定的方式上与天皇侧近产生对立,直到皇太子明仁天皇)和常陆宫相继出生,这一争论才告结束。昭和11年(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后,田中光显伯爵、浅野长勲侯爵在元老、重臣中间奔走,试图为叛乱的青年将校请求赦免的敕命,但由于汤浅内府(内大臣汤浅仓平)的反对而未能如愿。
1939年(昭和14年)3月28日,田中光显在静冈市蒲原町的别荘辞世,享年97岁。
著作
口述笔记回忆录《维新风云回顾録》,监修《水户幕末风云录》,遗著有《维新夜话》和《忧国遗言》。
家族
妻·伊舆子 - 明治时代新兴宗教家,阿吽钵罗婆(あむはらば)的信徒。
后妻·小林孝子 -静冈县江尻町出身的平民小林八郎之女。其父八郎在栃木县经营金港堂系列书店,是教科书疑狱事件相关人物。御茶水女子大学毕业,1909年,年仅21岁的孝子与67岁的田中结婚。因身份悬殊,在形式上以土方久元的养女的名义得以嫁入。因金杉英五郎的原情妇被刊登在新闻报纸上,导致田中的宫内大臣被罢免。离婚后,1915年与写真师莳田实再婚。
养嗣子田中逊,留学法国,曾任巴黎东洋语学校教师、万国博览会世博会)日本委员,归国后任学习院教授嘱托,众议院议员、参议院议员、东洋电机株式会社取缔役(董事)。
孙:田中光素(1946年爵位返上)、光保、光季(日本齿轮工业原会长)。
荣典
1869年(明治2年)11月6日-正七位
1871年(明治4年)3月17日-从六位
1872年(明治4年)1月21日-正六位
1877年(明治10年)12月8日-勋三等旭日中绶章。
1879年(明治12年)10月14日-正五位
1882年(明治15年)12月29日-勋二等。
1885年(明治18年)7月25日-从四位
1886年(明治19年)10月20日-从三位。
1887年(明治20年)5月9日-子爵
1889年(明治22年)12月25日-大日本帝国宪法发布记念章。
1892年(明治25年)12月29日-勋一等瑞宝章
1900年(明治33年)5月10日-旭日大绶章
1906年(明治39年)4月1日-旭日桐花大绶章。
1906年(明治39年)4月1日 -明治三十七八年从军记章。
1906年(明治39年)6月30日-正二位
1907年(明治40年)9月23日-伯爵
1915年(大正4年)11月10日-大礼纪念章。
1939年(昭和14年)3月28日-从一位
外国
1901年(明治34年)4月16日-法兰西共和国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大十字骑士勋位)。
1904年(明治37年)11月29日-大韩帝国大勋位李花大绶章。
1908年(明治41年)10月19日-大清帝国头等第二双龙宝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3 17:01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