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机,是指
男生在各方面都落后于
女生的现象。男孩危机是全线性的危机,从中小学到大学,男孩危机日趋严重。男孩落后乃至失败对个体和社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更糟糕的是,男孩危机并不仅仅限于学业,男生在心理素质、体育体魄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落后于女生。因此,社会上出现了拯救男孩的口号。
关注历史
自20世纪末以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系列讨论男孩问题的书。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说,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女孩。1999年,记者苏珊·法吕迪在著作《
艰难人生》中认为,冷酷的全球经济使美国男人失去雄性。
2000年,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哲学家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批评女权主义正酝酿一场“反对男孩的战争”。2002年,作家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称,最后的美国男人只生活在
阿巴拉契亚山的帐篷里。这些书让无时在关注令人失望的当代男孩,忧心忡忡地展望他们的未来,同时也勾起人们对往昔美好岁月的怀念。
这些书无奈地关注着令人失望的当代男孩,忧心忡忡地展望他们的未来,同时也勾起人们对往昔美好岁月的怀念。这种社会情绪,使一本名叫《
男孩的冒险书》红极一时,自一直位居《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前列。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昔日男孩们经常做的事情,如爬树、捉鱼、磨刀、造树屋、做弹弓,教小读者如何辨别各种昆虫,了解恐龙、化石、密码、海盗等知识,也介绍一些历史上的英雄事件和人物。
问题表现
学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和超过了男生。男生的学业落后2010年前后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
令人吃惊的现象远不止这些。从2007年开始,普通高校的女生数量持续压倒男生。2006~2007年,拿到
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超过65%是女生;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比男生多33万人。从2001年到2008年,重庆16个
高考状元有13个是女生。最近9年,北京21个状元15个是女生。2012年,江苏、广东、福建、云南、辽宁、吉林、天津、新疆、广西的文理科状元,全部被女生夺得。女生超越男生不是1、2个年级的现象,而是一个全局性、趋势性的问题。
体质
1985年开始的全国性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表明,20多年来,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他们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视力指标上连连下降。高中男生体质测试不及格率远超女生,有这样一份学生
体质测试:高一年级男生不及格率31.8%,女生4.3%;高二年级男生不及格率29.6%,女生5.6%;高三年级男生不及格率37.0%,女生16.7%。
男孩的体质危机不仅给自己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给未来的
国民素质埋下了隐患,而且直接危及到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2010年来,征兵工作面临热情高、体质差、合格率低的尴尬现状就是男孩体质危机的具体表现。
心理
许多男孩身陷
心理危机,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8年发布的数据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
多动症、
学习障碍、
智力障碍、
自闭症等儿童青少年阶段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适应性
男孩的
社会适应能力也不容乐观,毋庸讳言,男孩是一个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体。在工读学校、
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孩。2007年,全国工读学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达86.30%,是女生的六倍多。对此,著名社会学家
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威胁社会秩序的不是暴力和犯罪,而是男人”。
男孩在学业成就、体质、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领域所面临的重重危机都与现行应试教育模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简而言之,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
应试教育,是男孩产生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由此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
产生原因
特点被忽略
现行教育模式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女孩不同,男孩更倾向于以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和实践等方式学习。
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男孩的大脑与女孩大脑相比,更多地依赖动作,更多地依赖空间物理的机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乃至空间、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语言刺激。同样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男孩的大脑就要比女孩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乃至抗拒,他们也更容易表现出瞌睡或坐立不安的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丁钢等人认为,以政治学意义的平等观念取代了教育学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男女生之间的界限变得比较模糊,加之其它因素,最终造成了对男生发展权利的部分剥夺和发展机会方面的不平等。
正是由于人为忽视了自然的性别差异,所以,我们往往关注女孩的平等
受教育权,而无意之中忽视了男孩,男孩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其危机不断恶化而不为人所关注。
《
男孩的脑子想什么》曾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相关研究指出,并非真的是这些男孩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该书在回顾了
现代学校制度产生的背景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被大自然赋予力量、勇气和活力的男孩,本应通过狩猎、保护家人、耕作、大量的实践等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学习,而
工业革命后产生的工业化教 育模式——学校,却开始通过印刷品、书面文字和讲授等方式教育男孩。那些过去通过和亲属打猎、管理农场、修理机器等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必要生活技能的男孩,现在被装进了盒子似的房间里,需要通过他们最不擅长的阅读、写作、坐在位子上的方式来学习。
杜克大学的玛格丽特·盖尔与教育顾问休·奥斯本曾在《让我们消除学习工厂》一书中指出:最初的工业化教育模式是由工业家们设计的,其目的是让孩子们为工厂生活作好准备。孩子们伴着铃声穿梭在学校中,好似生活在传送带上一样,特别是他们要学习遵循指令,以便能够在迅速扩张的工厂中工作。
迈克尔·古里安认为,学校对工业化的盲目崇拜导致其教育与学习模式从一开始就注定缺乏人性因素,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才开始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瑕疵。这种瑕疵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都不好,但是相比之下,对男孩的杀伤力更大。
男孩天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给予他们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严重不搭配的。
以前教育男孩的方式有多种,如学徒、辅导、行动和手工实践,而现在只有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语言来学习,而没有其他肢体运动(只能做在椅子上)。
在农场、集市和旅途中进行日常学习的方式几乎绝迹,手中的书本却在逐渐加厚。
过去人们认为坐立不安和肢体运动表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愿意随时起身跑到需要学习的地点,而现在这些都成了缺点和不足。
性格原因
男孩活泼好动的特性受到压抑。从
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足的课外活动,但事实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因为有些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体育活动较少,社会实践不足。这使得男孩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场所,他们擅长的方面——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勃勃生机,在学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认。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发育落后
经研究者的研究证实,男孩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远远地落在女孩后面,直到青少年中晚期,男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追赶上女孩。在动作发展上,女孩的精细动作技能是走在男孩前面的。在身体发育上,女孩达到成年身高的一半、进入青春期及停止发育的时间都比男孩早。在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上,男孩的大脑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走向成熟。在心理发育方面,英国学者GeoffHarman的量化研究指出,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研究还表明,在
自制力和言语发展上,男孩的落后尤为突出。
男教师的缺失
《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报告称,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不均衡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报告显示女教师比例高于男教师,尤其是东部女教师比例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地区,城市女教师比例高于农村,特别是城市小学女教师的比例高达79%。北京市2006年义务教育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9个区县180所学校中,女教师比例高达81.3%,男教师比例仅为18.7%。
2014年6月进行的首次高等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显示,中国27所师范院校中,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师范大学的生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教师的比例。这就意味着,由来已久的男教师危机,将进一步加剧。可见,高中优秀的男生就读师范专业的意愿不强,幼儿师范专业男生更是基本无人问津,导致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男教师稀缺,阳刚教育缺位。许多人认为,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已从多方面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老师、家长也忧心忡忡。
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矛盾突出、男教师稀缺的问题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不当孩子王”的固有观念,再比如教师“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发展受限”的职业。我国应该提升教师的待遇薪资,吸引更多优秀的男生加入教育行业、报考师范大学。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认为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的原因在于教育本身和教师招聘方式双重叠加的因素。
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要想根本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强国之策,教育为本,国家应该提升教师地位,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男性步入教育行业。
第二,增加教师职业的前途性,并给予高层次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
第三,改革中高考体制,让教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在教书的同时,更加重视育人,从而在学生心中提高教师的地位,也让教师们提升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为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完善和保障教师的终身学习机制。
流行文化
选秀文化盛行,阴盛阳衰,导致性别混乱:
--童话大王
郑渊洁:“‘超女’男性化,‘超男’女性化,我们距离
无性繁殖不远了。愚预言,由清一*性组成的评审团评选出的‘好男儿’,无需做
变性手术,即可直接跨界。”
--80后作家
韩寒:超女选出来一个“男”的,好男儿选出来一个“女”的。”
--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发出这样无奈的感叹:“男生说话细生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生装扮男性化,言行粗犷泼辣……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这样的情况在中学校园里已经不是少数现象。”
--网络上有人这样调侃:“我们发现街上分不清楚性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长头发的男孩子若不是有喉结真以为他是女的,平头的姑娘若不是胸前驼峰还不知道她是女的。”
心理咨询人员观察到:走进咨询室里咨询性困惑的男孩多了。
选秀文化,可谓是商业社会和媒体制造出来的怪胎,此风长行,后果将很严重。
选秀文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某种形式的性别混乱:男孩越来越娘娘腔,男孩越来越缺乏阳刚,排骨男越来越多,肌肉男越来越少。在性别形成过程中,模仿是一个重要途径,在缺乏正确榜样的情况下,许多男孩直接把这些所谓“好男儿”作为模仿的榜样,直接复制他们的外部特征,因而性格阳刚不再,阴柔有余。
我们现行的性别哲学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种认识,即性别是可以人为塑造的。实践表明,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这违背了性别形成的规律。性别形成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对性别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要以尊重遗传为前提。实际上,性别是人类的第一类别。性别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消灭它,我们只能接受它,正视它的影响。
专家们警醒家长:对男孩来讲,所谓的中性化,更多的是男孩女性化,其危害甚深甚广。
情感因素
男孩也会有各种情绪,父母不能忽略了他们的心情变化。儿童心理学家说,孩提时代,男孩比女孩更容易精神抑郁。
很多研究告诉我们:男孩在情感上面显得更加脆弱;只要是轻微的、小小地的压力就会让男婴感到更不安;父母离婚对男孩的情感伤害更大。
为什么男孩比女孩感情更脆弱?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男孩负责自我控制的大脑区域(尤其是大脑额叶)的发育速度较女孩更为缓慢,男孩的自制力较差,因此,他们对正面或负面的事件反应更为强烈。
缺乏情感表达的技巧也是男孩情感脆弱的重要原因。男孩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而是善于用运动、打斗等剧烈的身体活动来发泄情绪。当这些情感长期受到压抑时就很可能造成男孩心里状态的异常。
娇生惯养
不少老师认为:男孩缺乏男子气,很大原因在于父母长辈对其娇生惯养,导致自理、自立能力的缺失。
有研究发现,幼儿园男女生的智力差异并不大,但女生在学习习惯、努力程度和社交能力上领先于男生,这个观点跟日常生活经验吻合。一般情况下,女孩往往比较乖、静得下心来学习。相对而言,男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更少,而花在网络娱乐上的时间更多。男孩在学业上的落后很可能是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是社会文化对男孩的纵容,导致男孩在学业和体能方面均落后于女生。
对这一点,教育专家
孙云晓也表示,独生子女问题确实是重要原因,娇生惯养使男孩运动量严重不足,肥胖或瘦弱,缺少男孩阳刚气质。
没有因性施教
然而有趣的是,在家长方面,却有完全不同的说法。不少家长指出,男孩女孩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差别很大,学校无视这种客观规律,没有
因性施教,那些千篇一律的听话、守纪律的要求严重压抑了男孩个性。孙云晓指出:男孩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这些行为倾向都与男孩体内更高水平的
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一味地限制只能让他们感到不满和受挫,最终被严重伤害。
男孩特点
天赋
男孩充满着自信、生机勃勃。他们喜欢集体生活,并善于根据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来估计自己在所处集体中的地位,更喜欢主宰、
控制环境和其他因素。男孩喜欢竞争和超越,在
竞争环境中他会觉得兴奋,男孩也愿意接受挑战,甚至有不为任何理由就去冒险的倾向。
男孩体内的
睾丸素使男孩更具攻击性,心理学家称之为“有攻击性的小机器”,但同时,睾丸素也是男孩好动、好竞争、敢冒险,渴望成为最强壮、最勇敢、最坚强的男子汉的重要原因。在运动能力方面,男孩的爆发力和猛烈程度拥有天生的优势。
男孩擅长
抽象思维,具有很强的
立体空间认知能力,4岁的时候就已经擅长
三维空间的游戏了,这正是将来学习工程学所必备的技能。
男孩的目的性很强,他们会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在复杂的情况下,男孩比较善于单刀直入地解决问题,而忽视感情或其他充满着对人类的爱的因素。
男孩富有个性,他们喜欢张扬与众不同的做事方法,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有自豪感。男孩擅长实践,所以他们总是把家里的东西搞坏,又突然间修好了许久不用的闹钟。
弱点
感官
男孩的所有感觉器官(包括直觉)天生要比女孩迟钝。触觉最敏感的男孩也比不上触觉最不敏感的女孩。在视觉方面,男孩对移动物体更感兴趣。在听力上,男孩的敏感度也大大低于女孩,所以有的家长会抱怨“为什么我的话你听不见?!”而事实上男孩可能真的没有听见。
耐心
由于体内的睾丸素的作用,男孩对于某种需求或愿望,比女孩需要更快更及时的满足。因此,男孩的耐久力较女孩差,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要比女孩短,做事也更毛躁,他们经常没听清指令就行动,因而错过很多重要步骤。如果家长希望男孩做什么,就要尽量用简单的语言,直截了当对男孩更有效果,不要期待他们对暗示有什么反映。
表达能力
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滞后,可能会比同龄女孩晚一年,在阅读方面,男孩会3倍困难于女孩。男孩在事发的时候不能立即体会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事情结束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有时甚至滞后一周),他才能体会到自己当时的情感是什么。也就是说,男孩比女孩更容易产生学习和行为问题,所以补课班里,往往有2/3的男生。男孩不善于察言观色。家长可以通过给男孩讲故事、唱童谣的手段,帮助他弥补语言和阅读方面的不足。
动作协调
男孩的发育比较缓慢,学会爬行、站立和走路都比较晚,他们身体发育的速度通常要到高中时才能追上女孩。
男孩的细微动作协调能力差,手工可能是男孩的弱项。扣纽扣、系鞋带、拿剪刀这样的动作,他们总是显得笨拙。男孩经常会因为书写差而失去信心,家长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多拿铅笔或彩色笔涂涂画画,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培养教育
竞争表现
男孩子喜爱在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由于体内
睾丸酮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因而他们更需要也更喜爱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同时,家长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同情心
善良性格主要靠后天培养,男孩同样有同情心,他们也会想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儿子也会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如何培养男孩,家长应该用心引导男孩如何坦诚心声和学会倾听。
社会化
男孩比女孩更善于在大集体中进行社会交往,而女孩子相对比较喜欢小集体。男孩更具集体性,女孩更具个人性。
独立性
到了一定年龄后,男孩需要一个身心都独立的空间,需要更多的自由可支配的感觉。作为男孩的家长,在给予他自由的同时必须给他更多的责任感。
榜样性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甚至娱乐明星。当男孩说“我喜欢XX(一位男性)”“XX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体育性
体育活动对男孩子至关重要。在体育运动中他们的灵与肉结合完美。
他山之石
其实19世纪末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就一度笼罩着“男性危机”的阴影。这一危机感促使法国的
皮埃尔·德·顾拜旦发起现代
奥林匹克运动,英国的罗伯特·巴登·鲍威尔创建
童子军,美国则催生了一种崇尚力量的新式运动——
美式足球,并将骑兵团出身的
西奥多·罗斯福奉为英雄。
2003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一项调查报告,其结论强调:“21世纪的基本国民教育,更要关注的是男生(男孩)的受教育问题”。与此同时,欧美很多国家已提出“拯救男孩计划”。
英国
在
英国,男孩危机已受到高度重视,不管是英国政府还是教育部门都已认识到男孩危机的严重性。近些年的考试结果表明,女生几乎在所有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2004年,英国大学中男生比例仅占41%,但此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例如增加男孩实践和运动的机会,着重培养男孩阅读习惯,提高男教师比例等。果然取到了不错的效果,到2009年,英国大学中男生比例已经上升到46%。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并且其差距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中小学已呈现男孩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女孩。2002年,
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布了一份题为《男孩:正确地成长》的报告。报告证实,大量男孩的学业成就和更为广泛的
社会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该报告认为,人们对男孩教育的诸多关注是合理的。该报告还特别指出:提升男孩的成就并不会危及女孩过去十几年里所取得的成果,两者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后,澳大利亚社会实施了“为男孩争取成功”行动,开办“男孩教育示范学校”,以期帮助男孩获得成功和发展。
美国
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离开学校,人数比女生多,年龄也比女生小。年轻女性要比年轻男性更愿意上大学,更可能读到毕业,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读一个硕士学位,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美国的《
商业周刊》曾这样断言:“在美国各地,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
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
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于是美国政府开展了“拯救男孩”计划。
分析指出“男孩落后”的原因很多,除了包括没有父母关爱、缺少男性教师和脂肪含量过高(能导致孩子过度活跃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之外,男孩落后的原因还在于女孩男孩不同的发育速度和身体、
大脑结构的不同等。
美国教育专家指出,教育者应该重点帮助男孩们减轻在班级中格格不入的感觉,重视男孩的感情世界,使男孩获得认可。有专家正在研究更符合不同性别孩子发育特点的学习新方法,这种方法将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考试上。例如,男孩们可以通过数松果来学习数学,可以在池塘附近边闲逛边学习生物。他们将用《
哈利·波特》作为阅读读物,写外星人袭击医院的故事,而不是写如何在医院照顾病人。
提案及建议
父母建议
中国教育专家
孙云晓与儿童心理学博士
李文道、
赵霞历时一年半,以众多研究为基础,对当代中国男孩的状况作了科学翔实的描述,设计出四项具体对策帮助男孩走出危机: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学会欣赏与女孩不一样的男孩;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勇于“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因性施教。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为此,孙云晓还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
给男孩父母的十六条建议:
1、男孩比女孩发育晚,但男孩并不比女孩差,父母要发现男孩的优势。
2、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男孩发育比女孩晚,要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
3、教育男孩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好父母比老师更重要。
4、父亲是男孩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请多花时间跟儿子在一起,但是请注意,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5、多陪孩子聊聊天,多倾听,少训斥。
6、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爬山、钓鱼等都是男孩喜欢的好项目。
7、运动是男孩的天性,请帮助男孩养成至少一个运动习惯。
8、母爱是男孩的“安全基地”,但要记得适时“放飞”,男孩需要“放养”。
9、再好的母亲也不能代替父亲的作用。
10、了解并尊重男孩的学习方式,多给男孩创造动手的机会,男孩更喜欢用动作来学习。
11、给男孩选择课外书的自由,让他先从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12、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男孩身边不能都是女性,男孩需要有足够多的成年男性作为榜样。
13、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男孩承担责任的机会。可以从自我管理做起,逐渐让他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14、男孩更需要学习如何表达情绪,当男孩恐惧或愤怒时,不要教训他,要鼓励和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
15、要告诉男孩,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除了动手打架之外,还有更好的解决手段。
16、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别剥夺孩子品尝苦和辣的机会,男孩需要磨练。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培养男孩的抗挫折能力。
两会提案
人大代表建议
2012年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王荣华在上海代表团开放日发言。提出建议:
首先,不仅“因材施教”,还应确立“
因性施教”的教育平等观,使男生和女生都能发挥各自的性别优势,克服现代教育无性别差异的单一平等观;
其次,教育部门要利用智库力量,积极探索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和教育模式,以综合评价代替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将能力评价与成绩评价结合起来,让男生的特点与优势得到展现和认可;
第三,要逐步改善教师性别比例,鼓励更多的优秀男性从事教育事业,改变中小学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上偏女性化的现状;
政协委员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邵一鸣指出,以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机构中,男性教师的匮乏引起孩子成长中出现诸多问题,他建议,增加男性教师比例。
他在提案中介绍,我国现阶段男女教师比例呈“倒金字塔”结构,幼儿园几乎没有男性教师,小学的比例也较少,我国的“阳刚教育”太少了。
北京儿童医院7年间大约19196病例中,男生心理疾病患儿占69%,其中6~11岁男孩心理疾病发病率是女孩的两倍。
为此,他建议,革新社会传统观念,鼓励更多男性投入到中小学及幼儿园等教育行业中;师范院校调整办学机制,增加男性学生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