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前后,汉朝陷入
军阀割据。经过数年的重组和兼并,华北被两位军阀以黄河为界一分为二:显赫的
袁绍在河北,他的旧盟友
曹操在河南。显然一场冲突在所难免,双方都迅速聚集军队在黄河沿岸防守。
建安四年八月(199年9月8日 - 10月7日),曹操亲自进军黎阳近郊诱敌,让
东郡太守
刘延屯白马,以使曹操军在第一线防御袁绍时能对袁绍的堡垒一目了然。曹操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南面具有地利的
官渡,于是
守御白马只剩延缓敌军渡河进军的意义了。
曹操还在附近的
延津安排了
于禁的两千军队,回师许昌作进一步备战。200年正月(2月3日 - 3月2日),
曹操扑灭了
刘备在徐州的叛乱后,重返官渡前线。
200年,
冀州牧袁绍因为监军沮授意见与袁绍不同,于是,乃分监军为三都督,使沮授、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二月,袁绍派大将
郭图、
淳于琼、
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袁绍进军黎阳(今河南
浚县东北)。
刘延告急,向曹操请援。
四月,
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
荀攸建议,率军先佯装在
延津(今河南
汲县东)渡河,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延津。然后,轻兵急进,奔袭白马,攻其不备。曹操依行其计。袁绍果然分兵,令正在进攻白马的郭图、淳于琼率军向西,挺进延津。沮授反对独任颜良在白马,但袁绍不从。
在郭图、淳于琼等人率军奔赴延津后,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为“一夫之勇”,不善统兵,震惊之余,率兵仓促迎战。曹操派中郎将
张辽、偏将军
关羽为先锋冲在前面,曹操又亲率徐晃等人的部队作为后军。关羽望见了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在张辽军队与颜良军队交战之时,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从始自终,袁军诸将都不能挡住关羽。遂解白马之围。
白马得胜后,
曹操认为在白马的前哨守不住,将其中的人和军备向西运往
延津。
袁绍渡河追击,在黄河南岸攻击运粮车队。由此引发了
延津之战,这支劫掠粮食的军队被诱入曹操设下的埋伏,袁绍的又一名将
文丑被杀。曹操大挫敌军锐气,顺利撤回官渡。他早已准备在官渡决战了。
关羽因功被封为
汉寿亭侯。但他认为杀
颜良帮了曹操的大忙,足以回报曹操的厚待,放弃了曹操的全部赏赐并留书出走,重归
刘备。曹操敬慕关羽的忠诚,不许部将追赶。
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第25章提及了白马之战,叙述如下:
颜良率先锋军10万,攻
刘延于白马。刘延屡次告急,
曹操派15万军队兵分三路解白马之围。
关羽新降曹操并得了很多赏赐,希望参加对颜良作战以回报曹操的厚待,但曹操并不认为非用关羽不可。曹操亲率5万迎战颜良,但被颜良部下精兵整齐的阵势所震慑。
吕布旧将
宋宪、
魏续相继请求与颜良单挑,都很快被杀。
徐晃出马战颜良,大约二十合后败走。双方休战。
在谋士程昱建议下,曹操犹豫地召见关羽,怕他一旦回报了自己的善待就会离开。次日,颜良军列好阵,关羽陪曹操坐在小山顶向下看,远远看见了颜良的麾盖。关羽跨上赤兔马冲入敌军。
颜良未及回击,即被
关羽所斩。关羽割下颜良首级绑在马脖子上,顺利返回。颜良军士气大损,陷入混乱,为
曹操提供了进攻的机会。曹操在白马之战中获胜,杀敌军无数,还劫夺了很多物资。
帝王本纪通常收录国家级重大影响的大事,不收录将领们担任前锋的小事。但鉴于白马之战、
白狼山之战的前锋军队直接破敌的重要性,不属于将领们担任前锋的小事,而属于国家级重大影响的大事,所以,这2次战役的前锋皆被收录在了曹操时期
国家大事的帝王本纪——《三国志·武帝纪》。
此战,
曹操从被动中力争主动,指挥灵活,用
声东击西计,突袭成功。曹军初战
告捷,有利于
官渡之战发展。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之间的“
延津之战”,与“白马之战”一起被历史学家称为官渡之战的“前哨战”。
李筌:曹公北救延津,
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分兵势乃可。公致兵延津将欲渡,兵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
颜良可擒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留,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行趋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战。使
张辽关羽前进击破,斩颜良,解白马围。此乃示以远形,而近袭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