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爱德华·伯恩斯坦著政治学著作
《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Die Voraussetzungen des Sozialismus und die Aufgaben der Sozialdemokratie》)是德国政治家爱德华·伯恩斯坦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9年。
内容简介
全书共五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全面的修正。第一章和第二章用新康德主义批判唯物主义,用庸俗进化论代替革命辩证法,用历史唯心主义篡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唯物主义者这个名词已经陈旧”,它“事实上就是和无条件物质崇拜的观念连在一起”;否认因果律和时间、空间的客观性,把规律说成是人的“实践理性的一个命令”;宣扬康德不可知论“是一个普遍的思维方式”;在“清除马克思主义中的黑格尔主义”的旗帜下,称辩证法是认识的“陷阱”和“圈套”,声称“矛盾只存在于概念之中”;反对事物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指责马克思的“经济史观”“忽视人的思想和意愿的作用”。第三章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理论,认为劳动价值论是“纯粹的思维的构想”,剩余价值论不过是“一个以假说为根据的公式”。并以“经济发展中的新材料”为根据,否认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第四章提出阶级调和的政治理论,用改良主义取消无产阶级专政。第五章提出“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公式。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该书的出版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即由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空前激化,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此伏彼起,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这预示着巴黎公社失败以来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代即将结束,革命动荡年代即将开始。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化,国际工人运动内部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的斗争又重新激化起来。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右倾机会主义者便向马克思主义发动了猖狂的进攻。伯恩斯坦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他从1896年开始,在《新时代》杂志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了许多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种卑劣的行径激起了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德国党的广大党员要求党中央把伯恩斯坦问题提交即将召开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来讨论。伯恩斯坦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给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寄出了自己的书面声明,表示要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次代表大会虽然批判了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观点,但没有就伯恩斯坦问题作出结论。会后,卡尔·考茨基维克托·阿德勒等人要求伯恩斯坦对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作出系统的说明,伯恩斯坦表示接受这一建议,遂于1899年1月写成《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
作品思想
在该书中,伯恩斯坦以完整的形式篡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哲学方面,伯恩斯坦提出“回到康德去”的口号,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大举进攻。他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原理的论述,是夸大了社会存在的作用,是把“存在”和“意识”截然地对立起来,是把人仅仅看成历史力量的活的代理人。他还认为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规律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的论断也是夸大了客观规律的作用。伯恩斯坦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夸大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在他看来,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除经济因素外,还有非经济因素,而且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程度愈大,经济因素的支配作用就愈受限制。但是他又认为这些非经济因素现在是难推测的,因而社会发展是不可知的。同时,他还企图用进化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他认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只有缓慢的进化,各民族发展上的重要时期是没有飞跃的。因此,社会民主党所进行的改良主义运动具有“极大的价值”。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伯恩斯坦企图用柏姆-巴维克的价值论来修正马克思的价值论。他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极分化,生产集中及大生产排挤小生产的现象,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没有了。在工业方面,不是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在许多场合,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根本没有竞争;在商业方面,虽然大百货商店迅速发展,但中等商店和小商店仍然站住了脚。他否定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具有防止经济危机的能力,表现了越来越大的适应性。他列举了许多理由:垄断组织能够使生产适应市场的变动,信用制度扬弃了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对立,世界市场的扩展和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善等等。这些因素交织到一起,就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避免经济危机。他认为卡特尔托拉斯的出现会使资本主义矛盾根本消除;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没有根据的”,应该以他的改良主义学说加以“修正”。
在政治方面,伯恩斯坦鼓吹取消阶级斗争,提倡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和结盟。他认为马克思指出的阶级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尖锐化的原理已经“过时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普选制,使阶级斗争基础消灭下去,阶级矛盾缓和了。现代各国的政治组织越是民主,政治大灾变的必要和机会越是减少,工人阶级政党用合法的手段,比用不合法手段,更利于它的发展。他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声称社会民主党应是“一个力图通过民主改良和经济改良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党”。
作品评价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这样一部最平凡的作品,却具有显著的政治意义,它成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完全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宣言。
作品争议
这是一部叛卖变节的作品,它所反对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伯恩斯坦在书中提出的“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的口号,充分反映出该书的思想实质,即为谋求暂时的实际利益或想象中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修正主义政策,并以此来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形成。从此,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全面篡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机会主义思潮流行开来,给当时和后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1850—1932),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右派领导人,修正主义创始人。出身德国犹太工人家庭。1872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1878年,当德国政府颁布“反对社会主义非常法”,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的时候,伯恩斯坦逃往瑞士苏黎世,与机会主义者赫希伯尔格、施拉姆组成反党的“苏黎世三人团”,三人合写了《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一文,胡说工人阶级应当服从有教养和有财产的资产阶级领导,公开要求改变党的无产阶级性质。遭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严厉批判。恩格斯逝世后,他连续发表文章,攻击马克思主义。1899年,写成《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宣扬阶级“调和”和阶级“合作”,散布“议会道路”和“和平进入社会主义”的幻想。1902—1906年,任德国国会议员,支持德国政府的战争政策。十月革命后,疯狂反对列宁主义苏维埃政权。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在谢德曼反动政府中担任财政部长,成为扼杀德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帮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03 09:2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