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制造,是指产品的
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成很多加工任务来完成。每项任务仅要求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企业一般将功能类似的设备按照空间和
行政管理建成一些
生产组织(部门、工段或小组)。在每个部门,工件从一个
工作中心到另外一个工作中心进行不同类型的工序加工。企业常常按照主要的
工艺流程安排生产设备的位置,以使
物料的传输距离最小。另外其加工的工艺路线和设备使用也非常灵活,在产品设计、处理需求和定货数量方面变动较多。
制造特点
从
产品形态来说,离散制造的产品相对较为复杂,包含多个零部件,一般具有相对较为固定的产品结构,原材料清单和零部件配套关系。
从产品种类来说,一般的离散制造型企业都生产相关和不相关的较多品种和系列的产品。这就决定企业
物料的多样性。
从加工过程看,离散制造型企业的
生产过程是由不同零部件加工子过程或并联或串连组成的复杂的过程,其过程中包含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散制造型企业的
过程控制更为复杂和多变。
离散制造型的企业的产能不像连续型企业主要由硬件(设备产能能)决定,而主要以软件(加工要素的配置合理性)决定。同样规模和硬件设施的不同离散型企业因其管理水平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散制造型企业通过软件(此处为广义的软件,相对硬件设施而言)方面的改进来提升竞争力更具潜力。
1、生产计划
(a)影响计划的因素较多,生产计划的制订非常复杂,计划的多变性是最常见的控制难点;
(b)能力需求是根据每个产品混合建立,并且很难预测。
(a)生产任务多,生产过程控制非常困难;
(b)生产数据多,且数据的收集、维护和检索工作量大;
(c)
工作流根据特定产品的不同经过不同的加工车间。因每个生产任务对同一车间能力的需求不同,因此工作流经常出现不平衡;
(d)因产品的种类变化较多,非标准产品多,设备和工人必须有足够灵活的适应能力;
(e)通常情况下,一个产品的加工周期较长,每项工作在
工作中心前的排队时间很长,引起加工时间的延迟和
在制品库存的增加。
3、成本管理
(a)原材料、
半成品、
产成品、废品频繁出入库、
成本计算复杂,需要针对成本对象并随着
生产过程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b)使用
标准成本法、先入先出法和
加权平均法进行
成本核算,其中标准成本法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最高,具体采用方法要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实际需要;
(c)注重
实际成本和
标准成本的差异比较和不同角度的
成本分析。
制造重点
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自身的
业务流程、
管理系统和企业组织。
对于离散制造型企业,粗框架的业务流程由以下几个主要业务组成:生产用料采购、
物料储存、零部件加工、装配、
库存管理、产品销售等。
对主要的业务流程的管理由以下几个业务管理系统完成:
采购管理、
仓库管理、
生产过程管理、
销售管理等。
为有效完成企业业务过程产生了其他辅助职能管理系统,如:财务管理、质量管理、
人事管理等。所有的管理执行都由人来完成,知识合理、职责分明的人被配置在不同部门中,就形成了企业的组织结构。
由于
离散型制造企业具有较多的
物料(广义的物料),因此其运作和管理是围绕物料及其变化过程展开的。可以说离散制造型企业是以物料为主要操作对象,这些物料有基本信息,其变化过程(形态变化、位置变化、价值增值等)衍生了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正是通过对物料的信息处理、分析来决策对实体物流实施何种动作。
离散制造ERP
1.基础数据准确及完善产品结构关系
包含:完整的
物料信息、
物料清单(BOM)、产品结构、
工作中心、工艺路线和其他企业基本资料。
包括:销售业务管理、
库存管理、采购业务管理、物流数据的分析
3.生产计划
MRP(物料需求计划)的必要性,大量的物料处理通过MRP运算固然可以高效产生
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但计算的准确性则依赖于准确的基础信息,包括准确的材料定额、采购和加工提前期、工艺路线、工作中心能力等。而以上几个影响MRP运算准确性的参数,由于本身的多变性,在一般的企业是难以准确提供的,因此对于MRP应有客观认识,其计算结果只具有参考价值,须经过相应修改,而不能直接作为生产运作的依据。
4.生产管理
先完善生产
物料管理,在物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再进行生产运作的管理。包括包括车间
运作管理等。
5.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的全过程,根据自身情况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导入。
6.财务管理
业务运行过程中资金流是自动产生的,财务管理只是对资金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在业务运作规范正常后准确的
财务信息处理是水到渠成的,不可以在基础业务管理尚未理顺时一开始就要求财务数据的准确。
7.其他辅助职能的管理
如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等由于和主要业务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相对较容易实现。不必一开始就特别关注,如果有资金和时间可以逐步导入。
管理难点
离散型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常常分解成很多个加工任务,而每一个加工任务只需要极少的资源就可以完成,但零件从一个工作环节到另一个工作环节,之间常进行不同类型和要求的多种加工任务。又因离散型企业产品定制程度高,其零件加工工艺及设备使用过于灵活,使其品质控制上难度极高。展开来说,离散型制造企业在管理上、品质控制上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混合生产、标准难制定
离散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多数用于采矿、冶金、建筑等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大型设备为主,定制化程度高。以石油化工行业下游某换热设备制造企业为例,不同的换热器按照各种体积、容积有相当多的种类,每种换热器所采用的材料及验收标准都不同,而生产性企业常常存在的“物料代用”也为标准的混用造成了一个良好的渠道,结果造成品质管理过程中漏洞的增多。
结合
流程型企业对于品质的管理,每一项产品标准及用料标准都有严格的程序来进行控制,其在流程管理方面的建设使企业在面对“生产特殊情况”时能够足以应对,但因离散型企业物料及产品繁多的情况下,这种特殊情况会频繁发生,这就要求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管理流程方面有足够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另外一方面又能够提供足够方便的业务流程处理方式,即“一方面标准要管,另一方面标准要好管”。
生产数据多、数据维护工作量大
对于离散型企业来说,产品的多样化及零部件的标准不同造成了检查难度的升级。同样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例,一台换热器仅仅零部件就不下千件,每个零部件都有相当规范的要求,如果要检查部门一件件去检查,一件件去判定,想想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为了处理并管理好生产数据,一方面要从工作规范上定义各部门的品质管理的职责,由生产部门提供数据,检查部门对数据进行核实和管理,再由质量部门对已经处理归类过的数据进行审核并判定。企业发展到一定年轮,借助相应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操作,会更加便利,职责也可更加清晰定义和追溯。
产品非标准程度高、经验依赖性强
在离散型企业中,常常会有“师徒”这种称呼,原因是生产过程中包括设备使用等很多时候更加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经验,多数企业为了请一位老师傅来教导学徒煞费苦心,不惜以高薪聘请,离散型企业对于经验依赖的程度可见一斑。找师傅教,“让经验留下来”,但师徒关系往往会出现“留一手”的情况,结果造成生产经验越来越少,人员素质日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