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学术语
经济增长理论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是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其总特征是运用均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各种经济模型,考察在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假如要实现稳定状态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均衡条件。经济增长最常见的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定义。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另一种则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基本解释
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
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不断增加,即用货币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来衡量,其公式为:
GNPt = GNPb(1 + r)o式中,GNPt代表期末的国民生产总值;n代表基期至期终的年数;r代表平均增长率(亦称增长速度)。为了避免物价变动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采用不变价格计算。一般地,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是以国民生产总值经价格变化调整后的年增长率来衡量;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经过指数化后计算其年增长率来衡量的。
从全世界范围来讲经济增长取决于取得有用物质和能源的多少而决定的,物质则包括了石油、煤炭、植物、金属、天然气、等,能源则包括了水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取得有用物质和能源受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发明、创造、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而决定的。
含义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还应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S·库兹涅茨从其定义出发,根据历史资料总结了经济增长的6个特征: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产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三个增长率都相当高;2、生产率的增长率也是很高的。生产率提高正是技术进步的标志;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了;4、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结构迅速改革;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6、世界增长是不平衡的。
经济增长一般被定义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绘。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一般说来是一个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广泛的意义讲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增长源泉
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设宏观生产函数为:
Yt=Atf(Lt,Kt)
将上式分解,可得到:
GY=GA+aGL+bGK
如果把人力资本当作一种要素投入时,生产函数可被写为:
Yt=Atf(Lt,Kt,Ht)
GY=GA+aGL+bGK+rGH
增长方法
经济增长问题实质上是讨论经济社会潜在生产能力的长期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可以用一套长期产出增长的趋势线来表示。
产出在长期中究竟按什么规律变化?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此问题的回答有两个互为补充的分析方法。一是增长理论,它把增长过程中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储蓄和投资的互动关系模型化。二是增长核算,它试图把产量增长的不同决定因素的贡献程度数量化。
哈罗德和多马为研究经济增长而建立的理论模型,是当代增长经济学中的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通常称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哈罗德模型有这样一些假定:①社会的全部产品只有一种,这意味着,全社会所有产品不是用作消费品就是用作投资品,故称为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②规模报酬不变;③资本—产量比率(K/Y)、劳动——产量比率(L/Y)以及资本—劳动比率(K/L)在增长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④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为K且没有折旧。
哈罗德模型包括形式相似但涵义迥然不同的三个方程,论述了实现稳定状态均衡增长和充分就业状态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条件,以及加速数乘数相互使用所引起的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累积性扩张与衰退阶段的累积性紧缩。
制约因素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受以下几方面的制约:
(1)资源约束。包括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资本数额等方面。
(2)技术约束。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3)体制约束。体制规定了人们的劳动方式、劳动组织、物质和商品流通收入分配等内容,规定了人们经济行为的边界。
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大致有两类:一类纯粹考虑经济增长一般,建立所谓一般增长模式;另一类引入制度因素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前一类以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为主要代表,后一类以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增长论为主要代表。
演进
经济增长理论200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经济学200多年的发展史。以拉姆齐1928年的经典论文为分水岭,我们把经济增长理论一分为二。1928年以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增长理论称之为古典增长理论(为了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称呼相一致);1928年以后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
1.增长理论的奠基阶段(古典增长理论):亚当·斯密-拉姆齐。从经济学的发展角度看,古典增长理论先后跨越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两个范式,所以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其实包括了很多特征完全不同的增长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中的人口理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两部门再生产理论(或马克思再生产图式),都是属于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增长理论。而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创新理论”、阿伦·杨格《递增的报酬和经济进步》中的“斯密定理”则可以归入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增长理论。”
古典增长理论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思想库,而这些思想或理论又有着不同的分析框架、不同的研究思路,因此,任何一个经济学家也不可能从大量的原始素材中归纳出系统的结果。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像马克思包括制度内生变量的增长理论、熊彼特强调金融因素与产业资本结合的增长理论,在古典增长理论中确实包括了比现代增长理论更加丰富的思想。
古典增长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研究方法上的。古典增长理论丰富多彩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学家们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完全建立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因此,马克思以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为主要的分析框架。而熊彼特的增长理论则完全是建立在奥地利学派的分析传统之上。
在现代经济学家看来,作为古典经济学家的亚当·斯密、马尔萨斯、马克思等人是将经济理论与增长理论完全结合起来的一代人。如果经济增长研究的是“为什么有的国家远远富于其他国家”、“如何解释真实收入随时间的大幅度提高”(戴维·罗默,中译本1999)的话,那么,古典经济学家无疑是真正的增长理论家,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然而,继古典经济学范式之后崛起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在性质上发生了重大转变——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静态的市场均衡”(马歇尔语),也就是“供求相等的价格均衡”,这种转变促使经济增长理论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野中消失了。而那些明确申明自己不屑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如杨格、熊彼特等人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增长理论。所以,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低潮时期。
2.增长理论的成熟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拉姆齐-。
(1)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两个起点。通常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起点是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出现。如果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确实可以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起点。因为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是将凯恩斯的思想动态化的典型例子,它试图在凯恩斯的短期分析中整合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并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从方法上具备了研究动态问题的角度来说,那么,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真正起点开始于1928年的拉姆齐。这一年,英国经济学家弗兰克·拉姆齐在《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储蓄的一个数理理论”的经典论文。所以,新古典方法论上的起点最早可以前推到拉姆齐。20世纪60、70年代卡斯和库普曼斯的工作主要是运用拉姆齐的思想对索洛模型进行新古典式的改造。
(2)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三个高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的第一个高潮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由哈罗德、多马开创的,他们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致力于将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动态化。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索洛和斯旺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推动了一个持续更久、规模更大的兴趣浪潮。这次浪潮在1970年到1986年间经过一段相对被忽视的时期后又重新兴起。
三次浪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因罗默和卢卡斯的研究工作而兴起的。这次浪潮引发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而内生增长理论是针对新古典模型中理论上、实证上的缺陷而产生的。
(3)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特征。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最核心的特点不是体现在研究结果上,而是体现在研究方法上。在古典增长理论阶段,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研究方法,这就使得经济增长理论呈现出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上丰富多彩的特征。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则是通过不断采用标准化、主流化的研究方法,形成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系统研究成果。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代理人(agent)的最优化决策与动态时间序列方法。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另一个特点体现在研究结论上。与古典增长理论丰富多彩的结论不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显示了良好的可比性、扩展性,它对经济增长源泉的不同解释都可以放到生产函数中加以比较。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的增长理论可以很容易地比较彼此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理论在现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基本问题
1.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核。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古典增长理论和现代增长理论两个阶段,伴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现代增长理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内核。这些内核构成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经济增长理论第一个最重要的内核就是经济增长中的“均衡”思想。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建立在均衡分析框架基础上的。因为均衡的概念已经构成了主流经济学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所以经济增长理论最核心的内核当然也离不开均衡概念。
在阿罗—德布鲁静态一般均衡中,均衡概念继承了瓦尔拉斯的均衡内涵,不过在阿罗—德布鲁的世界中,构造模型的方法适合用来说明静态的一般均衡,然而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经济学家必须从静态均衡概念上发展出动态均衡
均衡概念从静态条件发展到动态条件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使均衡概念动态化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促使均衡概念动态化的方法也导致理性预期学派(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的出现。
回顾历史,从20世纪20、30年代,哈耶克和缪尔达尔就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其后,希克斯、哈罗德、卢卡斯、普雷斯科特等经济学家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表明预期概念如何将静态条件扩展到动态条件。毫无疑问,正是由于预期概念的引入,均衡概念才可以扩展到经济增长研究。
均衡是“一种典型的由于应用了某些投入而得到的结果,这种结果符合经济参与者的预测。许多理论家,特别是那些应用?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家,还要求均衡的其他条件,使每一个参与者实现正确预期的最优化”(Phelps,1966)。显然,阿罗—德布鲁的静态一般均衡中,均衡就意味着每一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都相等(市场出清),市场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均衡意味着每一个市场在每一个时间位置上的需求和供给都相等(市场持续出清)。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均衡就是通常所说的“平衡增长”。
从均衡的内涵出发,经济增长理论分离出了理论角度的两个特征:市场总是出清的,市场出清总是最优的。
(2)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核是经济增长中的“最优”思想。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均衡”内核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最优”的思想。对于经济增长理论而言,增长意味着所有的潜在资源都处于充分利用的状态,这当然是建立在充分就业、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理论中确实包含着“最优”的思想,而且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最优”不仅是某个时点上的,还是整个时期的。
2.经济增长理论的主题。经济增长理论的主题可以从理论研究中找到,也可以从经验研究中找到。我们借用卡尔多的说法,经济增长的全部理论与经验研究都是围绕着两个主题展开的:
(1)人均产出持续增长,且其增长率并不趋于下降;
(2)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在各国之间的差距巨大。
用更加精炼的方式表述,这两个主题就是(1)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到底是什么?(2)经济增长是否会产生收敛性的结果?前者代表了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增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增长因素分析主要试图从经验角度计量不同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而不同的增长模型则是从理论上解释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后者代表了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结果的关注——即经济增长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布状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20:00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