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炎是由于结肠缺血而得的一种
结肠病,也就是某一段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供血不足,导致该段肠壁损伤或坏死。
腹痛、
血便、
腹泻被称为缺血性肠炎的三主征。70%~
100%的患者有腹痛症状、腹痛的特点为突发的、
弥漫性的
中腹部绞痛,70%病例首发症状为血便或腹泻,少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呕吐、
头晕或
里急后重。
一般患者左上腹痛出现的时间多在饭后1h左右,可以自行缓解。其原因可能是,餐后人体大量血液集中于上消化道,造成原已供血不足的结肠血液更为减少或绝对供血不足,产生结肠黏膜急性缺血性坏死
溃疡而出现便血。本病作
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作出诊断。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发生单发、直线型浅且较长的溃疡,溃疡处常有正常黏膜。本病轻的经及时治疗,一般
预后较好。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3、
坏疽型:此型少见,多为老年,突然发病,腹痛迅速扩展至全腹,有
腹膜炎体征,早期即出现休克,预后差。
缺血性肠炎的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如心功能正常时则尽可能撤去造成肠系膜
血管收缩的药物如洋地黄和
血管加压素。对于无明确药物使用禁忌的中老年患者可给予
复方丹参片等改善
微循环的药物,此外,对于已发生严重的
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应予以积极
对症治疗,如结肠
胀气者给予肠管排气减压和经
鼻饲管抽气减压;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药物和
胃肠动力药物;腹泻者给予肠道黏膜
保护剂如
思密达、
次碳酸铋剂。解痉剂如
阿托品、
山莨菪碱等和
鸦片类制剂如
苯乙哌啶、
洛哌丁胺等可以减少
肠蠕动等。
糖皮质激素对缺血性病变恢复无帮助,且有促发
肠穿孔的可能,故不提倡使用。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可以很快好转,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而发生肠坏死,此时应进行
急诊手术,及早切除坏死肠断。
1、食物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为宜。少渣食物可以减少肠蠕动,使腹泻得以缓解,可进食鸡蛋、细
挂面、
烂米粥等。含
粗纤维多的食物和水果、蔬菜尽量少吃。
5、忌吃产气食物。此病由于反复发作,在结肠粘膜中溃疡、疤痕纤维交替产生,因而结肠内壁的弹性降低,如果多吃的大豆、
豆制品、
炒蚕豆、
白薯等胀气食物,则可能会导致肠内气体充盈而发生急性肠扩张或溃疡穿孔等
并发症。
6、忌生冷瓜果。此病患者多为脾胃素虚、
肾阳衰弱,如果多吃
生冷食物、寒性瓜果,如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梨、
西瓜、橘、柑、
香蕉、
西红柿、
蚌肉、海参、百合汤等,会进一步损伤脾肾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
寒湿内停,同时这些食品本身性质滑利,会加重腹泻腹痛。
所谓“缺血性结肠炎”是指由于
结肠缺血而得的一种
结肠病,也就是某一段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供血不足,导致该段肠壁损伤或坏死。
动脉硬化、
红细胞增多症、
结缔组织病等均可引起缺血性结肠炎,偶尔亦可发生于
血管造影和腹部手术以后。
因为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所以老年人更应注意规律的生活起居,避免烟酒,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尽量避免吃
肥肉、
动物内脏等
高脂肪食品。此外,还应适度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室内外运动。
但有些患者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以后可出现鲜血便,并伴有腹泻。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可以很快好转,但也有10%左右的患者病情恶化而发生肠坏死,此时应进行
急诊手术,及早切除坏死肠段。患者反复发作还容易导致该段结肠变得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