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化学性是描述材料稳定性的术语之一,材料的耐化学药品、
化学试剂、各种气氛等性能均属于材料的耐化学性。但“耐化学性”多用于
非金属材料领域,尤其是
聚合物材料领域,
金属材料的耐化学性一般用
耐腐蚀性来描述。
聚合物在化学介质的作用下,
力学性能和
化学性能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在特定介质条件(介质种类、温度、时间及
应力)作用下,
大分子结构(主
价键、
分子间力)或
材料结构(
填料、
增强材料、
增塑剂)发生变化。
当固体
聚合物材料与介质(包括
气体、
蒸气或
液体)接触时,由于
大分子热运动,材料内部的自由体积(空隙)发生迁移,使介质分子向内部
渗透、
扩散。因此,凡是对大分子运动过程及介质分子运动有影响的因素,均对介质的
渗透、
扩散有影响。首先是聚合物材料结构的影响,其次是介质、温度、压力等的影响。
对于聚合物材料,环境温度高,大分子链活动能力强,透气率k增大。k与温度的关系符合
阿伦尼乌斯方程:
由环境相对
湿度的变化而引起聚合物
透气率的改变只发生在含有
羟基或酰胺基的
聚合物中,表现为随着
相对湿度的增加,
聚合物的
透气率增加,如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EVOH)、
聚乙烯醇(
PVA)、
聚酰胺(
PA)都为阻气性材料。当环境的相对
湿度提高后,含有亲水
基团的材料
含水率增加,使它们的阻气性急剧下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子与包装材料中的羟基或酰胺基形成氢键,造成
主链松弛,使阻气性下降。
极性分子对固体的变形与破坏过程也有不利的影响,称为 Rebinder效应。其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分子链较长的极性物如
有机酸和
酵,它可以降低材料表面的
屈服点,同时使固体的
表面能降低,易于在表面出现位错。其二是分子链较短的极性物,它可以渗入表面的微观裂缝中,产住一种楔入力,使裂缝扩展,这种楔入压力在裂缝壁上的尖端处可达10N/mm。 Rebinder效应在形成新的表面,以及在固体尤其是在
晶界上存在缺陷的条件下表现得最强。如果表面有残余
压缩应力,这种效应就不会出现。
对于
聚合物材料,当材料处于某种环境介质中时,往往会比在空气中的
断裂应力或曲服应力低得多的
负载应力下发生
龟裂。这种
龟裂就称为环境应力龟裂 (environmental stress cracking)也简称为ESC,而对环境应力的耐受性能称为耐环境应力龟裂(environmental stress cracking resistance),简称ESCR。
②不论负载应力是单轴方式或是多轴方式,它总是在比空气中的
屈服应力更低的应力下发生龟裂
滞后破坏。
“环境介质”包括
液体、
气体及
固体,即材料所处的
化学环境,所以材料的耐环境应力龟裂性能直接反应了材料的耐化学性的强弱。在实用中材料的环境介质主要是溶液、
有机溶剂等,所以一般的耐环境应力龟裂测定法中只考虑“环境液体”。
聚合物材料的耐环境应力龟裂性能的测定方法因材料种类或使用场景不同而各异,常见材料的耐环境性能测试方法有相应的
国家标准,如
聚乙烯样品可采用GB/T-1842-2008标准进 行测试,吹模制
聚乙烯容器抗环境应力
裂纹的测试可采用ASTM D2561-1995标准。
在各类测试方法中,均需将样片制备成标准样品,对其施加恒定的
应力或恒定的
应变置于特定的液体环境中(如
酸、
碱、
盐溶液、
润滑油、
胶粘剂、
垫圈材料、
清洁剂、
食品、
室内装潢材料等等),并对样品的特定参数(例如
银纹数量、最大银纹尺寸、
破损时间、
屈服强度、屈服时间、
断裂时间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特定参数得知其耐化学性的相对强弱。
聚合物材料的
研发和
生产中均需要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对材料耐环境应力龟裂性能的测定可以了解材料在制备、
加工过程中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引发剂比例、
添加剂种类、
混炼时间、材料形状等因素对材料耐环境性能的影响,从而可以指导研发生产出更高性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