耧斗菜属(学名:Aquilegia L.)
毛茛科下一个属,约7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3种,产西南至西北和东北,是一种美丽的花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从茎基生出多数直立的茎。
基生叶为二至三回
三出复叶,有长柄,叶柄基部具鞘;小叶倒卵形或近圆形,中央小叶三裂,侧面小叶常二裂;茎生叶通常存在,比基生叶小,有短柄或近无柄。
花序为单歧或
二歧聚伞花序。花
辐射对称,中等大或较大,美丽。
萼片5,花瓣状,紫色、
堇色、黄绿色或白色。花瓣5,与萼片同色或异色,瓣片宽倒卵形、长方形或近方形,罕近缺如,下部常向下延长成距,距直或末端弯曲呈钩状,稀呈囊状或近不存在。
雄蕊多数,
花药椭圆形,黄色或近黑色,花丝狭线形,上部丝形,中央有1脉。退化雄蕊少数,线形至
披针形,白膜质,位于雄蕊内侧。
心皮5(-10),
花柱长约为
子房之半;
胚珠多数。
蓇葖多少直立,顶端有细喙,表面有明显的网脉;种子多数,通常黑色,光滑,狭倒卵形,有光泽。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初或8月中旬至9月上旬最为适宜。此时温度适宜耧斗菜的生长。
分株方法为:将整棵植株连根从地下掘起,每个根颈部带3~5个芽为一株剪,每个剪口处可用
硫磺粉或
草木灰消毒剪下另行栽植。老根或病根应以并剪掉,以防染病。可盆栽或地栽,栽后浇一次透水,放在阴凉处1~2周,新株逐渐恢复生长,次年即可开花。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是耧斗菜的主要方法,宜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为了调整耧斗菜的播期,采收后可立即播种,播种基质可按
草炭:
园土:
珍珠岩=5:3:2的比例配制,用铁锹翻3~4遍,一定要混合均匀,采用撒播的方式播种,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后始终要保持土壤湿润,经常洒水或喷水保湿,在15~25℃条件下,1个月左右可出苗。当温度超过30℃时,种子不能发芽。一般栽培种,其种子发芽温度适应性较强,20天后出苗。苗长到4~5厘米左右时进行分栽移植。分栽后两周左右,苗高约10厘米时进行
定植。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当年可以长成壮苗,待植株长到高40厘米应立即
摘心,以控制株高。冬季可在基部培土,便可安全越冬。第二年生长迅速,初夏大部分就可开花。
分布
约7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3种,分布于西南、西北、华北及东北。
生长习性
耧斗菜属喜气候凉爽,耐寒性强,可耐-5℃的低温,在华北及华东地区不需防寒措施就可露地越冬种植。不耐夏季的高温酷暑,在半阴处生长良好,在富含腐殖质丰富、保水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健壮。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很早就开展了耧斗菜属植物的经典分类和
细胞分类学方面的研究,在细胞学、生殖生物学、
传粉生物学、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
我国对耧斗菜属植物的研究有。赵一之(1986)对内蒙古耧斗菜属植物进行了研究,记载了内蒙古境内分布的耧斗菜属植物有 6 个种、2 个变型,为中国植物区系及内蒙古植物区系增加了新的资料。费砚良 (l988)对耧斗菜的引种栽培进行了研究,包括对 4 种耧斗菜的种子千粒重及发芽率、物候期、繁殖和栽培要点进行了研究。梁明等(1995)对数种野生花卉进行了引种驯化,其中对耧斗菜进行了组培繁殖,将胚轴切断接种于培养MS+NAAO.02-0.2mg/l 十6-BA2-3mg/l 中,25d 左右在幼茎切口处长出淡绿色芽状物,生长迅速,20d 左右即可长成具根的小植株。傅德志等(1995)对耧斗菜属花部形态发生进行了研究。邢爱英等 (1998)对华北耧斗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营养成份进行了研究,
另外进行了华北耧斗菜种子育苗技术试验。予茜等(2004)对华北耧斗菜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了解了该物种传粉机制并探讨了其在不稳定传粉环境中的繁殖策略。包卫国(2004)对耧斗菜的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
栽培管理
耧斗菜最好种植在有半荫的地块,如在高大乔木下或灌丛旁种植,以避开全日光照射。生长旺季每15 天浇水 1次,每月追肥1次,并应经常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植株发根。忌积水,忌高温高湿,如排水不畅或有积水,且温度越过30 ℃,则叶片变黄,甚至根部变黑腐烂,严重时植株便会死亡。另外,3年生以上植株,往往因其根部逐渐老化,根颈部位萌芽减少,使植株长势减弱,植株开花减少,因此应及时更换新株,一般每3~4年更换1次即可。耧斗菜花后1~2个月果实陆续成熟,注意随时采收,可将成熟果枝剪下晾至果皮干裂后,搓出种子保存。种子寿命约2年。
耧斗菜病虫害较少,有时有蚜虫为害嫩叶及幼芽,夏季偶有
金龟子咬食花朵,可用40%
乐果乳剂1000 倍进行防治。
应用价值
园林应用价值
本属植物,花姿娇小玲珑,花色明快,适应性强,宜成片植于草坪上、疏林下,春天草地上开满星星点点小黄花,野趣盎然,也宜洼地、溪边等潮湿处作地被覆盖。自然式栽植、花境、花坛,岩石园。优良庭园花卉,叶奇花美,适于布置花坛、花径等,花枝可供切花。
药用及食用价值
秦岭耧斗菜(A. incurvata)、
小花耧斗菜(A. parviflora)等少数种类可供药用。
华北耧斗菜(A. yabeana )的根含糖类,可制
饴糖。
下级分类
暗紫耧斗菜
暗紫耧斗菜(Aquilegia atrovinosa Popov ex Gamajun.):茎密被短柔毛;萼片和花瓣都为暗紫色,有时近黑色,花瓣距的末端约成100度角向内弯曲(新疆)。
无距耧斗菜
无距耧斗菜(Aquilegia ecalcarata Maxim.):花瓣无距或有短而细的距,距长2-6毫米,粗1.5-2毫米;花较小,萼片和花瓣均长1-1.4厘米,紫红色(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部、陕西、甘肃、青海)。
其变形为
细距耧斗菜(Aquilegia ecalcarata Maxim. form. semicalcarata (Schipcz.) Hand.-Mazz.)
大花耧斗菜
大花耧斗菜(Aquilegia glandulosa Fisch. ex Link.):花较大,直径6-9厘米;萼片长3-4.5厘米,宽1.5-2.5厘米;花瓣的距比瓣片短(新疆)。
秦岭耧斗菜
秦岭耧斗菜(Aquilegia incurvata P. K. Hsiao):花较小,直径约2.2厘米,距长1.2-1.5厘米;萼片外面无毛(陕西和甘肃的南部)。
白山耧斗菜
白山耧斗菜(Aquilegia japonica Nakai & Hara):茎无毛;萼片狭卵形,最宽处接近中部,顶端圆或钝(吉林)。
白花耧斗菜
白花耧斗菜(Aquilegia lactiflora Kar. & Kir.):花白色,萼片长1.4-2厘米,明显比瓣片长(新疆西北部)。
腺毛耧斗菜
腺毛耧斗菜(Aquilegia moorcroftiana Wall. ex Royle):萼片长1.4-2.1厘米;雄蕊比瓣片长或近等长,花药黄色(西藏西部)。
尖萼耧斗菜
尖萼耧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 & C. A. Mey.):萼片长2.5-3.1厘米;蓇葖长2.5-3厘米(北)。
其变种为
黄花尖萼耧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 & C. A. Mey. form. pallidiflora (Nakai ex T. Mori) Kitag.)
甘肃耧斗菜(变种)
甘肃耧斗菜(变种)(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 & C. A. Mey. var. kansuensis Brühl):萼片长1.6-2.5厘米;蓇葖长1.2-1.7(-2.5)厘米(云南西北、四川、湖北西部、陕西、甘肃)。
小花耧斗菜
小花耧斗菜(Aquilegia parviflora Ledeb.):茎生叶通常不存在;花瓣的距与瓣片近等长,均长3-6毫米;雄蕊伸出(黑龙江)。
直距耧斗菜
直距耧斗菜(Aquilegia rockii Munz):萼片长2-3厘米;雄蕊比瓣片短,花药黑色(云南西北、西藏东部、四川西南)。
西伯利亚耧斗菜
西伯利亚耧斗菜(Aquilegia sibirica Lam.):茎通常有短柔毛,稀近无毛;萼片宽卵形,最宽处在中部以下,顶端微尖(新疆)。
耧斗菜
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花黄绿色或褐紫色,萼片长1.2-1.5厘米,比瓣片略长或略短(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其变种有
紫花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 form. atropurpurea (Willd.) Kitag.)
华北耧斗菜
华北耧斗菜(Aquilegia yabeana Kitag.):花瓣与萼片同色,均为紫色;萼片长(1.6-)2-2.6厘米,宽7-10毫米;蓇葖长(1.2-)1.5-2厘米;叶背面通常有较长柔毛(陕西、河南西部、山西、山东、河北、辽宁部)。
其变种有
黄花华北耧斗菜(Aquilegia yabeana Kitag. form. luteola S. H. Li & Y. Hui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