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大蒙古国政治家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玉泉老人,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之八世孙,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大蒙古国政治家,太祖、睿宗、太宗三朝宰辅。
人物生平
贵族出身
耶律楚材在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1190年7月24日)生于燕京(今北京),他出身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耶律楚材是在他的父亲花甲之年出生的,其父曾经说过:“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父亲用《春秋左氏传》中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给儿子起名为“楚材”,耶律楚材身材高大,满面胡须,成吉思汗称呼他为: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
博学多识
明昌二年(1191年)六月,耶律履去世,耶律楚材时年两岁(另有明昌元年及明昌三年去世之说),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受到母亲全面的教育,十二岁时入闾山显州书院,十三岁时学习诗书
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仕于金朝,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
泰和六年(1206年),根据金朝制度,宰相的儿子能够被赐予省掾之职,耶律楚材没有到任。想要参与科举考试,金章宗询问参与考试之人关于审案的多件事。当时有十七人参与考试,而只有耶律楚材的回答为优等,于是被征召授予掾职,后任开州同知
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南迁至汴京,耶律楚材之兄耶律辨才、耶律善才均随行。而耶律楚材留在中都,被留守燕京的丞相完颜承晖任命为左右司员外郎
匡佐蒙古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据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占领北京后,在愿意支持蒙古统治的俘虏中,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辅臣。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
忧愤而卒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三十年,多有襄助之功。皇后脱列哥那称制时,因屡弹劾皇后宠信奥都剌合蛮,渐被排挤。
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五月十四日(6月20日),耶律楚材悲愤而死,享年五十五岁。“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消息传出,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汉族的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著的契丹族政治家。大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正如其同时代人曹之谦在《中书耶律公挽词》中所言:“忽报台星折,仍结薤露新,斯民感天极,洒泪叫苍旻。”
耶律楚材死后,乃马真后遵照其遗愿,将他的遗体运回燕京故里,安葬在耶律楚材生前非常眷恋的玉泉山下的瓮山泊(今昆明湖)之滨,与先于他去世的夫人合葬。并为其建庙立像,仪式极为隆重。
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历史功绩
政治
官制
蒙古建国之初,实行军政合一制度,只有万户、千户、百户等统率军队的长官,没有治理政事的长官。耶律楚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建议:“地方上应设置官吏统治老百姓,另设万户总管军队,使军政互相遏制,防止独断独行。”窝阔台采纳了。窝阔台还根据他的建议,在中央设立了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宰相)。此外,耶律楚材还主张用孔孟之道作为治国治民的准则,选用儒生来担任各级官吏。
礼制
蒙古国虽然有贵贱尊卑之分,但是从来没有像中原地区封建王朝那样有严格的君臣之别。1229年秋天,蒙古国的宗王和大臣们在曲绿连河曲雕阿兰地方举行忽邻勒塔(大会)。窝阔台被选为大汗之后,耶律楚材对察合台说:“你虽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从地位上讲,你是臣子,应当对大汗行跪拜礼。你带头下跪了,就没有人敢不拜。”于是,察合台就率领黄金家族和各级长官向大汗窝阔台下拜。从此,蒙古国有了尊汗的下拜礼。
法制
成吉思汗并没有制定完整的法律,“札撒黑”只是一种适用于草原的习惯法。蒙古统制范围扩大到中原以后,刑事案件大大增加了,情况也复杂得多了,耶律楚材便提出《便宜十八事》作为临时法律,严禁地方官擅自滥杀老百姓,不准商人财主贪污公物,打击地痞流氓杀人盗窃,禁止地主富豪夺取农民田地,这样,社会秩序就渐渐安定下来。
经济
赋税
在经济上,耶律楚材针对中原腹地遭受多年的战争破坏,生产凋敝,百姓困苦的情况,主张轻徭薄赋,爱惜民力,发展生产。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窝阔台改变了过去“裂土分区”的分封制,窝阔台登基后,有人建议把中原变为牧场。耶律楚材说,军队征服南宋需要供给;如果在中原平均征收地税、商税、盐税和铁冶税,以及其他山泽之利,每年可以获得白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就足够军需之用了。窝阔台听了,就委派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赋税。耶律楚材于是在中原设立了十路课税使,全部委任儒士,使中原地方避免了一次历史大倒退。
课税
建立在游牧经济基础上的蒙古国 家对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制度毫无所知,更谈不上管理。起初,对中原是“春去秋来,惟事抄掠”。中原成为占领地以后,无从抄掠,这时主要通过中原的归降将领和土豪管辖所占城池,并由这些官员自行征敛,向蒙古统治者交纳贡赋。到窝阔台即位之前,中原地区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秩序。历史记载:太祖时代,西征西域,没有时间治理中原,官吏多聚敛私财、货物数额巨大,而政府没有储备,仓凛府库没有一斗粮食和一尺帛。汗廷和官府无收人。耶律楚材适时提出设立十路征收课税所,任用懂得治理中原之道的儒士为官的主张。窝阔台同意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始置十路征收课税使。每路都任命正副课税使,皆由儒士担任。以陈时可、赵防使燕京,刘中、刘桓使宣德,周立和、王贞使西京,吕振、刘子振使太原,杨简、高廷英使平阳,王晋、贾从使真定, 瑜、王锐使东平,王德亨、侯显使北京,夹谷永、程泰使平州,田木西、李天翼使济南。 十路征收课税使的人选是蒙古征服华北后,首次在蒙人和地方土豪外选拔官员,被称为:凡是主、副官员全用士人、达到了天下之选。课税所在为蒙古国扩大财政收人方面表现得为出色。在实行课税所制度的第二年,即1231年,窝阔台到云中,十路都上进粮食、书籍及金帛,陈放于宫廷中。一年就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以至窝阔台惊异地问耶律楚材:不知道南国又有爱卿一样的人吗?初次使蒙古统者尝到了不用兵戈而获得中原巨大财富的甜头。
军事
蒙古军队侵略亚欧各国和征服国内各民族的时候,曾有这样的规定:凡是进攻敌人的城镇,只要对方进行抵抗,一旦攻克,不问老幼、贫富、逆顺,除工匠外,大部分杀戮,少数妇女和儿童成为奴隶。耶律楚材还坚决反对战争中的残暴行为,建议:凡是很巧的工匠,拥有财富的大户,都集中在汴京城里,这些人一概不能杀。国家兴兵打仗,就是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得地无民,又有何用!窝阔台犹豫不决。耶律楚材说,奇工巧匠、富厚之家皆荟萃于此城中,若悉数屠戮,我军入城将一无所获。窝阔台觉得有道理,采纳了耶律楚材的建议。下令,除完颜氏一族外,余皆赦免,汴京147万生灵始得保全性命。金朝覆亡后,秦(今甘肃天水)、巩(今甘肃陇西)等20余州军民因害怕屠城,皆抗命不降,又是耶律楚材居中调停,窝阔台下诏不杀,于是秦、陇等处皆稽首归附。其后蒙古军攻取淮、汉诸城,也照此办理,遂成定例。
文化
尊孔崇儒
文化上,耶律楚材大力倡导儒学,推崇孔子。金灭亡后,他派遣人进入城中,寻访孔子的后裔,得五十一代孙孔元措,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1233年孔元措袭封衍圣公称号,并返回山东曲阜奉祀,使宋、金以来,衍圣公的称号在新朝得以继续。他征得太宗的同意,修复了孔庙,优待孔子后裔,建立了国子学,用封建文化教育民众。公元1237年,耶律楚材又提出恢复科举取士。第二年,元朝首次开科取士,一次录取了4000多人。
保护人才
耶律楚材为了使蒙古上层接受汉文化,利用蒙古贵族的实用主义思想,名为因俗而治之,主要从保护和任用儒才、传播儒家礼教的方面入手,但是基本未被采纳。耶律楚材深知要统治中原非用中原的制度不可,而熟知汉法统治之道的是汉儒士。为窝阔台所倚重的耶律楚材作为金朝旧臣,很清楚汁梁城中聚集了绝大多数金朝的达官世宦、国学生员和在野名士,他在年三月汁梁还未被蒙古军占领时,就“书索翰林学士赵秉文、衍圣公孔元措二十七家”,又“召名儒梁险、王万庆、赵著等”。还包括金户部员外郎刘汝翼、著名琴师苗秀实及其子苗兰等人。汴梁城下后,耶律楚材和窝阔台的侍医郑景贤等人进言,劝阻屠城。他还亲自到城中,办理各项善后事务,在救济亲族的同时,也很关心城中士大夫的命运。耶律楚材确实尽自己所能,尽量为士大夫们提供保护。当时在汴梁躲避兵祸者一百四十七万”,耶律楚材建议选工匠、儒、释、道、医、卜之流,散居于河北,官为给赡养,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亡金战争中招集儒士等专门人才,并给予一定特殊照顾,这一措施在以后蒙古对宋的战争中继续得到实行,成为定例。于是他在得势之时大力保护汉儒士并引荐他们进入仕途,在蒙古灭金国吐蕃大理和征伐南宋时,许多名士如元好问赵复窦默、王磐等人都被保护并起用。这对于北方学风的兴盛有很大的影响。1237年,随着金朝的灭亡,统治地域的扩大,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治国。耶律楚材上奏说:制造兵器的人必须用良工,守成就的人必须用儒臣。窝阔台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辞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的,也命令考试,其主人藏匿不遣散的处死。得到士人达四千三十人,免为奴隶的达四分之一。
保护文化
1236年年六月,耶律楚材请求在燕京设立立编修所,在平阳设立经籍所,编集经史,召儒士梁陆充任长官,以王万庆、赵著为副长官。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是大蒙古国时期编辑、印刷图书的重要机构。燕京编修所负责编撰、出版图书,平阳经籍所主要负责刻印图书。编修所与经籍所的设立一方面为士大夫提供了一个容身之所,使他们得以继续研讨学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原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恢复。
戊戌选试
大蒙古国初次任用儒士治理中原取得一定成效后,耶律楚材适时向窝阔台指出:儒臣的事业,不积累几十年,几乎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应同僧、道一样,保护和使用儒士。窝阔台同意了他的建议,可以任用儒士作为官员。并同意耶律楚材提出的“校试”中原儒士的办法,丁酉年(1237年),窝阔台发布了试选儒士的诏书。考试主要在次年,即1238年(戊戌年)举行,史称戊戌选试。奏请在中原诸路举行儒士考试,选取儒士4030人,这些中选儒士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元世祖忽必烈朝名臣。于是我们不得不说,元朝的科举制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在耶律楚材的基础上走多远。
个人作品
律历
“里差”是指因两地地理经度不同造成的时间差,用于校正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里差”最早由耶律楚材引入到他所制定的历法《西征庚午元历》中。耶律楚材把这部历法进献给成吉思汗,并在《进西征庚午元历表》中说,1220年,他跟随成吉思汗西征,驻扎在寻斯干城(即撒马尔罕),当年的五月之望(公历6月17日),发生了一次月食。按照当时金朝通行的《重修大明历》推算,这次月食分当为二分,而“食甚”时刻当为夜里子正。可是他在撒马尔罕观测时却发现,初更未尽,月食就已经发生了。由此耶律楚材注意到,天上同一时刻发生的月食,在中国中原观测到的时间,与在撒马尔罕观测到的时间存在一个差值,他将这个地理之差造成的时间改正称为“里差”。
术数
他撰有《玉钥匙》、《插泥剑》,后人在此基础上撰《玉函地学全秘》(又名《玉函通秘》),在风水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是后世玄空飞星风水学的源流。
诗歌
他酷爱诗歌,写过不少诗作,现存于世的有《湛然居士文集》共14卷。[24]
他曾随从成吉思汗窝阔台远征四方,写下了大量诗歌,其《湛然居士文集》收录了660余首诗。他的诗应酬之作颇多,往往流于率易,缺少锤炼。其律诗韵律流畅沉稳,风骨雄健豪放,境界开阔,情调苍凉。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称其文集“中多禅悦之语。其诗亦质率,间有可采者”,并举其《赠李郡王笔》、《寄平阳净名院润老》、《过武川赠仆散令人》等几首作品,称“已上数作,颇有风味,皆从军西域之作也。”[25]
史地
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时,著《西游录》,记载了关于西域的所见所闻。
书法
《元史》本传称其:“善书,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耶律楚材的书法气魄宏大,笔法苍老,有如颜鲁公,奇崛挺拔、泼辣豪放,又如黄山谷。他的书法继承了唐宋颜真卿,黄庭坚书风,雄放刚健、硬拙挺拔,以端严刚劲著称,有“河朔伟气”,与后来赵孟頫提倡的晋人韵味迥异。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耶律楚材少年时受金代文化影响至深,在赵孟頫扭转金及南宋末午书法流风之前,他的书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人物评价
总评
耶律楚材是十三世纪中国的一位大政治家和大学者。就他的政治活动而言,在窝阔台时期,他主持大蒙古国对中原地区的治理,使蒙古游牧贵族在适应中原封建文明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他以自己积极的活动促使大蒙古国居庸关内外的地方很有特色的联系在一起了。他的事业在他的晚年遭到挫折,但后来又在忽必烈时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耶律楚材的活动是适应着当时的历史趋势的,因而他在历史上是一位值得肯定的人物。
他的许多举措,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科举考试的恢复,提高了中原儒生的地位,为国家发现招揽了大量的人才,如杨奂张文谦赵良弼董文用等人,他们后来都是忽必烈时代的名臣,为完成蒙古国的汉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次考试使大批儒士得到身份的提高和课役上的优待,在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忽必烈时期蒙古帝国的发展繁荣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点评
孛儿只斤·铁木真:此人是天赐我家,以后军国庶政,都可以委托于他。
孛儿只斤·窝阔台: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
万松野老:湛然居士年二十有七,受显诀于万松,尽弃宿学,冒寒暑,无昼夜者三年;以至扈从西征六万余里,历艰险,困行役,而志不少沮;跨昆仑,瞰瀚海,而志不加大。客问其故。曰:“洋法海,涵养之力也。”片言只字,皆出于万化之原;而肤浅未臻其奥者,方索诸声偶锻炼之余;正如检指蒙学对句之牧竖,望涯于少陵诗史者矣。
李微:世之作文者非不众也,言语非不工也,及其建功定业,任大持重,不若昔之人者,其胸中所养者小也。今吾湛然居士其庶几乎!公当圣朝开创之际,膺监梅鼎鼐之任,仰赞天子,茂弘德威,臣上古所不臣之国,籍禹贡所不籍之地,公之功业著见於天下炳如日星,虽月氏殊俗,蛮荆远方,莫不仰戴其威名。观其从事征讨,军务倥偬,宜其不暇留意于文字间,然雄篇杰句,散落人间复如彼其多。或吟咏其情性,或寄意於玄机,千汇万状,会归於正,皆肆笔而成,若不用意为者。人虽服其精敏,意者何为而能然耶?殊不知公善养其浩然之气,充於其中,形於言动,发於功业,见於文章,有不得不然者矣。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其是之谓乎!
宋子贞:天姿英迈,回出人表。虽案牍满前,左酬右答,咸适其当。又能以忠勤自将,尝会计天下九年之赋,毫厘有差,则通宵不寐。平居不妄言笑,疑若简傲,及一被接纳,则和气温温,令人不能忘。平生不治生产,家财未尝问其出入。……笃于好学,不舍昼夜。……其学务为该洽。凡星历、医卜、杂算、内算、音律、儒释、异国之书,无不通究。
王邻:中书湛然有天然之才,如宝鉴无尘,寒冰绝翳。
宋濂:①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②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③惟楚有材,晋实用之。达人先知,曰千里驹。堂堂中书,执政之枢。相我太宗,拓开鸿基。拱立龙庭,上陈帝谟。三灵协和,万象昭苏。舒吾阳和,脱被翦屠。人文褰开,民献争趍。于变时雍,上登黄虞。厥功何如,请视鼎彝。
倪谦:使无楚材,恶能立其国乎?观其《赠刘阳门》一诗,蔼然忧国恤民、褒贤嫉恶之语,岂非一代之贤相乎?
孙承恩:用夏变夷,辅仁胜杀。弥缝化工,洗濯日月。创立帝制,底绥民生。仁者之功,孰能与京。
王世贞:吾尝谓元有三仁(耶律楚材、廉希宪伯颜)焉,楚材调乳虎而驯之,使不尽血牙中国,又能以死塞利孔,其仁蔽天地矣。
郭子章:耶律楚材,辽宗室子也,辽亡于金,而借元蹙金,其名曰报怨,张良之徒也。
张燧:胜国初,欲尽歼华人,得耶律楚材谏而止。又欲除张、王、赵、刘、李五大姓,楚材又谏止之。
顾嗣立:按元裕之《中州集》载右相文献公诗。又称赵闲闲为吾道主盟,李屏山为中州豪杰。知晋卿学问渊源有自来矣。旁通诣极,而要以儒者为归。故当经营创制之初,驰驱绝域,宜若无暇于文。而雄篇秀句,散落人间,为一代词臣倡始,非偶然也。
汪由敦:楚材事太祖、太宗,历三十余年,时方草昧,一切定赋税,分郡县,籍户口,别军民,皆其所经理。尝谓治弓尚须用弓匠,治天下安可不用天下匠?遇所不便于民,必力争不少屈,至有厌其为百姓哭者。卒赖其规画,法制粗立,民得宁息。故论有元一代名相,必以楚材为称首。
蔡世远:汉唐以来,人材辈出,后先相望,略综其概。……身为开国功臣,而遂相之纪纲百度者,萧、曹、房、杜、耶律楚材也。
爱新觉罗·弘历:人君开国承家,创业垂统,必有通经明道、规模宏大之臣为之立法垂猷,使子孙有所鉴,成宪而持永久,斯立国之要也。元自太祖、太宗以及世祖并有天下,莫不率服,亦赖有一二名臣为之左右于其间,使敷政设教,有以成一代之纪纲,则耶律楚材、许衡其人也。二人立纲陈纪,为国成宪。才智兼全,经理庶务,衡让于楚材;而明道通经,匡君定国,讲明礼乐,立一国之规模,则楚材又让于衡焉。
纪昀:史称其旁通天文、地理、术数及二氏、医卜之说,宜其多有发挥。而文止於斯,不敌诗之三四,意者尚有佚遗欤。……考僧行秀所作《集序》,称楚材年二十七,受显诀於万松,尽弃宿学。其耽玩佛经,盖亦出於素习。……今观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炼为工。虽时时出入内典,而大旨必归於风教。邻之所云,殆为能得其真矣。
柯劭忞:蒙古初入中原,政无纪纲,遗民惵惵不保旦夕。耶律楚材以民爱物之心,为直寻枉尺之计,委贽仇邦,行其所学,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传所谓,自贬损以行权者,楚材其庶几欤。
王国维:①文正师事万松老人,称嗣法弟子从源。其于禅学所得最深,然其所用以佐蒙古安天下者,皆儒术也。公对儒者则唱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之说。而寄万松老人书则又自谓此语为行权。然予谓致万松一书亦未始非公之行权也。公虽洞达佛理,而其性格实与儒家近,其毅然以天下生民为己任,古之士大夫学佛者,绝未见有此种气象。古所谓墨名而儒行者,公之谓欤!②文正以太宗辛卯领中书省,至薨凡十四年,其得君之专,行政之久,实古今所希见。太宗用公虽承太祖遗命,然十三年之间君臣无丝毫之隙。③蒙古之制,凡攻城而抗拒者屠之。故蒙古入中原所屠名城不可胜计。又金国南迁以后,威令不出国门,故山东、河北盗贼蠭起,其祸比蒙古尤烈。……加以蒙古入主中夏,武人专横,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文正人之类,正有不知其何如者。
钱基博:耶律楚材,诗欲为唐而未跻于熟者也。
轶事典故
一语成谶
宋子贞所撰《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记载: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数术,尤其精通太玄,曾私下对人说:“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为异国所用。”于是根据《春秋左氏传》中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取名耶律楚材。
未卜先知
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冬,成吉思汗不解为什么冬天打雷,耶律楚材占卜后告诉他,回鹘王梭里檀将死,不久梭里檀果然死了。
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年)夏五月,长星见于西方,成吉思汗询问耶律楚材,耶律楚材说:“女真国当易主。”过了不到一年,金宣宗便去世。
以德报怨
有个叫石抹咸得卜的人托皇叔上书,说耶律楚材做了中书令,用的都是亲戚和金朝故旧,一定是图谋不轨,要把他杀了。窝阔台一眼看穿这是诬陷,根本不予理睬。后来,石抹咸得卜犯了法,窝阔台让耶律楚材去拘捕他。耶律楚材说,石抹咸得卜桀骜不驯,容易被人攻击;国家正在对南方用兵,就不要追究了。窝阔台听了,对身边的人说,耶律楚材不计较私仇,真是宽厚长者。
刚正不阿
一次耶律楚材秉公断案,拘禁了窝阔台的宠臣杨惟忠,窝阔台大怒,把他绑了起来。事后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妥,忙传旨释放。耶律楚材却不肯解缚,执拗地让窝阔台就此事作出解释:既然逮系,就该明示百官,某人罪在不赦;现在释放,是因为无罪。如此轻易反复,似耍弄婴儿,国家大事,岂可如此!朝中群臣皆为他的出言无状而大惊失色,但耶律楚材硬是逼着窝阔台承认了错误:“朕虽为帝,宁无过举耶?”
集药治疫
当蒙古人攻城掠地的时候,耶律楚材却在收集各种书籍,寻找药物来防治因战争而可能产生的流行疾病。1226年蒙古大军攻打西夏,耶律楚材只取了几部书和两驼马的西夏药材。不久,军中瘟疫蔓延,耶律楚材的药材救活了几万人。
亲属成员
表格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墓葬祠堂
耶律楚材去世后,安葬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北侧、昆明湖东畔。皇后乃马真遵照耶律楚材遗愿,将遗体运回燕京故里,安葬在他生前非常眷恋的玉泉山下的瓮山泊(今昆明湖)之滨,与其同年先已去世的夫人合葬。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出于敬仰之情,诏令重修耶律楚材墓冢并建祠堂三间并亲题御诗、树起墓碑,碑文中对于耶律楚材协助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安邦治国的功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古七弦琴
四川博物院所藏七弦琴即“石涧敲冰”,曾为元代中书令耶律楚材所拥有,在琴身背面,上刻“石涧敲冰”4字,凤召下方则是一枚“玉泉”的方印。故宫博物院古琴研究专家郑珉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曾专门赴川博看琴。经过十多年的研究,通过这枚“玉泉”印章,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耶律楚材大字诗卷中的印章对比,得出了“石涧敲冰”古琴曾为耶律楚材收藏的结论。耶律楚材特别爱好是古琴,不仅善弹《广陵散》,自称有“琴癖”,还爱收藏名琴,家中遗产“唯名琴数张,金石遗文数百卷而已”。耶律楚材曾经居于北京西郊别墅玉泉山庄,因此在他珍藏的这把古琴上刻下“玉泉”方印。而“石涧敲冰”,则喻其可发金石之声。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武侠小说:《神雕侠侣
历史小说、人物传记:《世界帝国的往事:大元王朝与耶律楚材》、《耶律楚材评传》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5 13:5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