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9月6日),
耶律氏,字阿保机(又译阿保谨、阿布机或安巴坚),小字啜里只,汉名亿,中国
辽朝(契丹国)的创建者(916年3月17日-926年9月6日在位),
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今
内蒙古赤峰市一带)人。迭剌部领袖
耶律撒剌的(辽德祖)之子。
人物生平
崛起部落
耶律阿保机生于
唐朝咸通十三年(872年),是
契丹迭剌部人。他出生时,契丹的贵族阶层正在为争夺联盟首领之位而打得不可开交。阿保机的祖父
耶律匀德实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被杀,父亲和叔伯们也逃离本部,藏匿于邻部
突吕不部贵族耶律台押之家。祖母萧氏(
简献皇后)对于这时刚出生的阿保机非常喜爱,但又担心他被仇人加害。因此常将他藏在别处的帐内,涂抹其面,不让他见外人。阿保机三个月便能行走,满百日便能说话,凡事未卜先知。自称左右好像有神人护卫。即使在童年之时,开言便涉及国家大事。
阿保机自幼聪敏,才智过人。长大成人后,身体魁梧健壮,胸怀大志,而且武功高强,《
辽史》上说他“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
关弓三百斤”,值伯父
耶律释鲁任
于越(地位仅次于可汗),在契丹部落联盟中掌权,阿保机深得伯父信任,任挞马狘沙里(扈卫官)。在任内,阿保机组建了侍卫亲军,并凭藉这支精锐武装,相继降服小黄
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诸部,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语“
郎君”)。释鲁遇事有疑难,便去向他咨问,将振兴契丹、光大耶律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遥辇氏联盟后期,可汗家族势力渐衰,耶律家族掌握了联盟的实权。
天复元年(901年),痕德堇可汗即位。当时释鲁因迭剌部权力斗争而被其子
耶律滑哥以及
蒲古只等人杀害,这使得迭剌部陷入混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立下诸多功业的阿保机被推举为迭剌部
夷离堇(军事首领),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及奚帅辖剌哥。同年十月,进位大迭烈府夷离堇。
阿保机虽成为迭刺部实际上的首领,但势力并不牢固,深受滑哥势力的威胁,权力斗争随时有再次出现的风险。为避免重蹈释鲁的覆辙,阿保机暂避其锋,选择继续扩大势力,四处征战。天复二年(902年),阿保机率军进攻
河东、
代北,“克郡县九”,获得大量人口、牲畜。随后,他在潢河南岸建
龙化州城,将所俘汉人迁居于此 。
天复三年(903年),阿保机北攻
女真,俘获三百户;再次南攻河东、
怀远军。十月,转攻
蓟北(今河北北部),俘获人口财物而回。凭借这些战功,阿保机得以升任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
天复四年(904年),阿保机率军讨伐
黑车子室韦,伏击唐
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所派的援军于平原,活捉刘仁恭的养子赵霸,并乘胜大破室韦。
天祐二年(905年)七月,阿保机再讨黑车子室韦,并收到唐
河东节度使、晋王
李克用结盟的邀请。十月,阿保机率七万骑兵到
云州(今山西大同)东城相会。酒酣耳热之际,李克用向阿保机借兵打击刘仁恭(报自己在木瓜涧被击败之仇)与梁王
朱温,阿保机答应。二人交换了衣袍和战马,结为兄弟。但此事未得结果。接着,阿保机主动进兵攻打刘仁恭,攻下数州,尽数迁掳其民而回。
继承汗位
天祐三年(906年)二月,阿保机又攻打刘仁恭。这年,正逢契丹三年一轮的选汗之时。十二月,痕德堇可汗去世,据说他在遗命中推选阿保机为汗(也有说法认为,是各部的首领耻于痕德堇对刘仁恭的妥协,于是将他罢免,公推阿保机为可汗)。于是阿保机的同族兄弟
耶律曷鲁等人多次
劝进,阿保机顾忌传统,犹豫不决,且不愿公开选举,曾试探性的让位于
耶律辖底,辖底力量不足与阿保机匹敌,遂拥护他即位。最后在曷鲁等人的坚定支持下,才接受请求。
辽太祖元年(907年)正月,阿保机当选为契丹大首领,即可汗位。
作为草原游牧政权最高统治者的可汗,阿保机并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草原地区,在俘虏和来投的汉人以及与之结盟的中原割据势力的影响下,他不甘于受部落贵族和可汗世选制度的约束,因而自担任联盟可汗之日起,就积极进行建国称帝的准备。一方面,他继续以武力征伐周边地区和民族,进一步扩大联盟的统治范围和军事实力。继续征服黑车子室韦、吐谷浑、乌丸、奚、乌古和
阻卜等部,积极向辽东和代北、河东、平州、幽州等地用兵。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统治机构的建立,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削弱契丹贵族中的保守势力,加强培植个人势力集团。后梁建立后,他背弃了与李克用的盟约,向朱温遣使请求册封,以巩固和加强自身的地位。参与刘仁恭、
刘守光父子兄弟间的争权斗争,以收渔人之利。
太祖三年(909年),阿保机置羊城于
炭山之北,以通市易。在草原地区建立城镇、寺庙以安置被俘汉人和僧尼,同时广建碑铭以张大其功德,树立个人的权威。在契丹贵族内部,为了给自己取代遥辇氏披上合法外衣,他命本家族居于遥辇九可汗族人之后为第十帐,以弟耶律迭栗底(即
耶律迭里特)为迭烈府夷离堇,设官统领部众。在部众日增的情况下,他组建了自己的侍卫军——
腹心部,先后以曷鲁和
萧敌鲁、
萧阿古只总领。为调整家族内部关系,于太祖二年(908年)设立了掌管皇族政教的宗正官——
惕隐,以皇弟耶律撒剌(即
耶律剌葛)充任。为加强个人势力,他提高了在争权活动中支持他的妻族
述律氏的地位,太祖四年(910年),任命妻兄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在取得对诸弟斗争的胜利后,为防范来自迭剌部的威胁,又任命曷鲁总军国事,并担任迭刺部的夷离堇,剥夺了耶律氏旧贵族对强大难制的迭剌部的控制权。在比较牢固地控制了军政大权之后,他便置联盟传统的三年改选一次的选汗制度于不顾,连续九年担任可汗而拒不受代,坚定地向建国称帝的政治目标迈进。但是,当契丹社会发展至文明的门槛时,觊觎帝位者并非只有阿保机一人。当他一步步逼近皇帝宝座之际,诸弟以
耶律剌葛为首便打起了传统的旗号,同他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讨平叛乱
按照契丹社会的世选制,当汗位转入耶律氏家族之后,凡耶律家族的成年男子都有被选举权。诸弟与诸叔又是最有优先权的人物。可汗权力的扩大,威权的提高,更增加了这一职务对契丹贵族的诱惑力。阿保机要完成划时代的社会变革,必须冲破世选制的束缚,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诸弟要夺回这一职务,则必须借助于传统。于是,从阿保机担任联盟可汗的第五年开始,争夺联盟领导权的斗争便在他与诸弟之间展开,并得到了族叔
耶律辖底和堂兄耶律滑哥(又作化哥)的支持。这就是著名的三次“诸弟之乱”:
太祖八年(914年),阿保机重新任命了迭刺部夷离堇和惕隐等官,判处参与叛乱的三百余人死刑,对参加夺权活动的诸弟,首犯刺葛和迭剌处以杖刑,寅底石、安端等从者释罪不问。
不过,平叛的代价是惨重的,《辽史·太祖纪》说:“孳畜道毙者十七八,物价十倍”。阿保机也曾在事后感叹:“民间原有马上万匹,现在百姓出门都要步行了。”但迭刺部的守旧势力已被彻底击溃,他们再难以阻挡阿保机称帝建国的步伐。
统一诸部
起于本部落内部的叛乱虽被平息,但契丹其他七部中的反对派势力仍很强大,他们于太祖九年(915年)乘阿保机出征归来之机,以恢复旧的可汗选举制度为旗号,“
遮道劫持”,夺取了他的汗(即八部大人)之权。阿保机只好先交出旗鼓,答应退位,然后以退为进,设下了计谋。他对众人说:“我在可汗之位九年,下属有很多汉人,我想自己领一部治理汉城,可以吗?”众人都同意了。
到了炭山东南建立的汉城,阿保机率领汉人耕种,当地有盐铁,经济也很发达,阿保机采纳了述律平的计策,派心腹曷鲁转告诸部落的首领:“我有盐池(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额吉诺尔,即达布苏盐池),经常供给各部落,但大家只知道吃盐方便,却不知盐池也有主人,你们应该来犒劳我和部下。”众人觉得有理,便带着牛和酒来了,没想到中了阿保机的诡计。阿保机布下伏兵,等到酒酣耳热之际,便将各部落的首领全部杀死。这样一来,在镇压了迭剌部的敌对势力后,阿保机又用阴谋手段迫使契丹八部首领再一次确认了他的权力,为自己称帝建国铺平了道路。
称帝立国
太祖十年(916年),阿保机在后来的
龙化州附近的金铃岗(今内蒙古通辽市
科尔沁区福巨古城址附近)建立
契丹国,称大圣大明天皇帝,改元
神册;以述律平为地皇后,长子
耶律倍为太子。他率部众建都城皇城,即后来的
上京,京中建
孔子庙、佛寺、道观等。他立国后,渐以宗室为南府宰相,制定《决狱法》,颁定官爵位次。设立迭剌部南北二院夷离堇,成为后来的定制。
耶律阿保机任用
韩知古、
韩延徽、
康默记等有才学的汉人为谋士,并采纳韩延徽的建策,置州县,立城郭,定赋税,模仿汉地的制度来管理在战争中俘掠的大量汉人。从此,契丹社会在奴隶制成分仍占重要比重的情况下,
封建制成分得以迅速发展。
阿保机在位之初,以部众设立宫卫骑军及州县部族军,成为契丹主要军队组成形式;还建立了一支精锐而忠诚的亲军“腹心部”,确立了森严的仪卫制度。他创设的诸种制度与开创的规模,都为后来契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册三年(918年),阿保机建西楼城为皇都(后名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南征西进
契丹(辽朝)建立时,分散游牧于漠北的草原诸部比较弱小,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东邻渤海、
高丽也已大大衰落。朱温虽然取代唐朝建立了后梁,但河东的李克用、
李存勖父子一直与之对抗。于是,阿保机便加紧向周边用兵,以期征服漠北,占领辽东,臣服高丽,南下幽、蓟,将统治范围推进到黄河以北。
在阿保机崛起的时代,正逢唐末五代之际,社会动荡,与契丹紧密相连、又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
前晋、
桀燕和
后梁三个角逐的势力。这些割据中原的势力,常常将契丹作为一种借用的力量,帮助自己打击对手,扩充实力,这就给阿保机提供了向中原发展势力的契机,也刺激了他向南扩张境土的欲望。
神册二年(917年),前晋
新州(今河北涿鹿)将领
卢文进不满李存勖征兵本部,用于进攻后梁,遂举兵投降契丹。阿保机于是就领兵对中原发动了第一次战争,和卢文进一起攻打新州和
幽州。三月,卢文进与契丹兵进攻新州,击败晋将
周德威,并乘胜围攻幽州城将近二百天。后来,晋军
李嗣源的援兵到达,经过一番激战,大破契丹。阿保机在失败后,虽然被迫撤兵,但仍以卢文进为幽州留后、卢龙节度使,令其常居平州,打开了南下中原的一道门户。
神册六年(921年),镇州
防御使张文礼杀死节度使
王镕,向阿保机求救,一同对付李存勖。义武节度使
王处直也遣子
王郁求契丹出兵解镇州(今河北正定)之围,又给契丹提供了一次插手中原事务的机会。十二月,阿保机再度率大军入
居庸关,下
古北口,攻陷
涿州后进兵围困
定州,在沙河及
望都(今河北定县东北)与李存勖展开大战。辽军以绝对优势围击李存勖的千骑亲军,但骁勇善战的李存勖突围而出,会合大军奋勇反击,逐北百余里。时正逢连日大雪,契丹人马缺乏食粮,死伤惨重,阿保机被迫撤退。他在退兵之际法度井然,令李存勖赞叹其御兵有法。
两次用兵失利后,阿保机改变了战略部署,将进攻方向转向西北和东北,计划先征服草原诸游牧部落和素有“海东盛国”之称的强敌
渤海国,解除来自侧翼的威胁,再全力南下与割据势力争夺河北、河东。
天赞三年(924年)六月,阿保机召开贵族大会,部署新的作战计划。他亲率大军出征
吐谷浑、
党项、
阻卜诸部,兵锋北抵乌孤山(今
肯特山),曾抓获
回鹘都督毕离堇,迫使回鹘乌主可汗纳贡谢罪;往西则抵达
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破城子)。他还扫荡了北至胪朐河,西达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使契丹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展。
在西征过程中,阿保机把征服和俘虏的各族男女,改编为契丹新八部,分隶于原契丹八部管理。而契丹原八部早已规定了固定的地区,由氏族部落转变成地域居民了。这样重新编制部族,推动了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在地域基础上的民族融合。为日后草原各游牧部落同辽朝政治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开拓四方
对于东北腹地,阿保机采取步步为营、稳步推进的策略。他利用“鲸吞蚕食”与“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距离契丹本部较近的
辽河流域和
大兴安岭地区先纳入统治区域,待时机成熟后,进入
松花江流域,消灭渤海国,进而统一东北,以此创造契丹作战四方的战略基地和大后方。
对于契丹来说,在东北的近亲
奚族与自己比邻而居,关乎本土的安危。因此,被阿保机集中力量讨伐。天祐三年(906年)二月,阿保机在攻打刘仁恭的回军途中,袭击山北奚人,将其打败。十一月,派偏师讨伐奚、靅诸部及东北女真中尚未归附的部族,一概攻破降服之。
经过反复的进剿,奚族势力大为削弱。太祖五年(911年),阿保机亲征西部奚族,奚人自恃地险路远,叛服不常,阿保机多次派人对他们加以招抚晓谕而不听。这次战役所向即下,于是分兵讨伐东部奚,也得到平定。于是,东到大海,南及白檀,西越
松漠,北抵
潢水,总计五部的
辽西之地,均归入契丹版图。
随后,阿保机将扩张的目标定在了
辽东地区。太祖二年(908年)十月,他下令在
镇东海口修筑长城。次年(909年)正月,前往辽东。太祖九年(915年)十月,在
鸭绿江钓鱼。神册三年(918年)十二月,阿保机前往辽阳故城。其后,辽神册四年(919年)二月,阿保机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置
防御使”。防御使的设置,标志着阿保机经过与渤海国的长期拉锯,正式将辽东纳入版图。
对
大兴安岭各部,阿保机则进行了反复的征讨进剿,逐步蚕食控制各部。对黑龙江上游的
黄头室韦部族,他“以计降之”。天复元年(901年),阿保机又进兵连破室韦、于厥(即
乌古)及奚族首领辖剌哥,“俘获甚众”。经过多次战争,大小黄室韦和
黑车子室韦先后归附契丹。
乌古是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和呼伦贝尔以东地区的一支强大的游牧渔猎民族。太祖九年(915年)正月,乌古部“叛”,被阿保机派兵讨平。神册二年(917年)三月,乌古又叛,阿保机命室鲁“以兵讨之”。乌古屡平屡叛,是契丹统一东北的一个劲敌。到神册四年(919年)十月,阿保机亲率大军包围乌古部,命太子耶律倍领先锋军进击,大破乌古,俘获“
生口万四千二百,牛马车乘、庐帐器物二十馀万”。乌古部“举部来附”。此战彻底征服了乌古部的有生力量,随着辽海和大兴安岭地区被纳入契丹版图,阿保机完成了对渤海国的两翼包抄。
在对汉地的战事不顺的情况下,阿保机将俘掠来的汉民大量安置在辽河中游,这又引起与渤海国的冲突。阿保机对渤海觊觎已久,而每次兴兵南掠,又惟恐其在背后偷袭。
天赞四年(925年),阿保机宣布“所谓二事,一事已毕,惟渤海世仇未雪,岂宜安驻!”同年冬,阿保机倾师东征渤海,进围渤海国的西部重镇
扶余府(今吉林四平),四天后便将其攻克。仅用六天,契丹军便把渤海都城
忽汗城(今黑龙江
牡丹江东京城)团团包围。三天以后,渤海王
大諲撰率领几百名大臣开城投降。阿保机将渤海改为
东丹国(意即东契丹国),封耶律倍为东丹王,号“人皇王”。
其后的六个月,阿保机留在东丹国,一方面进讨拒不归附或降而复叛的渤海残余势力,一方面就地考察如何统治这片新征服的疆土。经其决策,东丹国保留原渤海国的政府体制和封建秩序,“一用汉法”。同时,阿保机在黑龙江和
乌苏里江流域广置官府,实施实际管理,从而结束了唐末以来东北地区的分裂局面,这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族人民的交流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灭亡渤海后,阿保机将势力扩大到了渤海沿岸,攫得今东北东部以东至
日本海的大片物产丰饶的土地。在拥有大片腹地后,契丹既占有了控扼其未来对手女真族的据点,还彻底解决其南攻汉地的后顾之忧。
班师去世
天显元年(926年)七月二十七日(9月6日),阿保机在征服渤海、返回皇都的途中病逝于扶余(关于其死因的不同说法,见“人物争议-死因”目录),终年五十五岁。九月,阿保机的
梓宫运抵皇都,暂且停放在
子城西北。同月己巳日(10月24日),群臣为他上
谥号为升[昇]天皇帝,
庙号太祖。后来,阿保机次子
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拥护下,越过长兄耶律倍而得以即位(也有说耶律德光的即位,出自阿保机晚年改立继承人的选择),即辽太宗。
天显二年八月丁酉日(927年9月17日),阿保机被葬于
祖陵(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
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七月,辽圣宗
耶律隆绪改谥阿保机为圣元皇帝(《辽史》作“大圣大明天皇帝”,但学者
刘凤翥指出此谥为阿保机生前尊号)。
重熙二十一年九月甲子日(1052年10月17日),辽兴宗
耶律宗真加谥阿保机为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连年的对外征伐,俘虏了大量人口、牲畜和财富,使契丹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控制的人口急剧增加,契丹人的部落组织数目陆续增多。为了有效地统治新征服的游牧民,加强皇帝对契丹诸部落的控制,巩固新建的政权,阿保机对契丹部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形成了“
太祖二十部”。
部落是辽朝治理游牧人口的基层政权组织,有时也译作“营”,相当于定居人口的
州。这一政权形式是自
匈奴以来就逐渐确立的。阿保机对契丹部落的整编,既是契丹社会人口急剧增加的结果,也是他巩固统治的客观需要。整编是在原遥辇部落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十部”中,继续保留了原有的遥辇八部。同时,又将在征伐战争中掠夺的人口相继编入契丹新部落,任命契丹贵族为部落首领,管理新附的游牧民。契丹社会中,与部落组织有着同样职能的还有“
遥辇九帐”“皇族三父房”“二国舅帐”和诸
宫卫。
通过重新编部,阿保机一方面进一步笼络和控制了契丹旧贵族,一方面使诸强部互相制约,从而加强了皇帝对整个契丹社会的控制。他按照唐朝对周边民族上层赐姓加以笼络的方式,将以前曾作过部落联盟首领的家族——大贺和遥辇,也赐以国姓‘“耶律”,从而形成了辽朝契丹人中的所谓“
三耶律”。而为了限制皇室贵族的权力和影响,则提高与皇族通婚的二国舅族的地位,将他们从契丹部落中析出,组成二国舅帐,使之对皇族的势力发挥一定的牵制作用。
奚人与契丹关系密切,也是最早被征服或归附的部落,奚人上层在部落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较重的权力,同时也是阿保机必须防范的对象;
乙室部也是契丹大部,且与
迭刺部关系密切。于是在编部时,阿保机又借机提高乙室部贵族的权力,使之对奚贵族发挥一定的制衡作用。迭刺部是契丹强部,其首领为阿保机堂兄弟或族兄弟,也是皇权的一大威胁。天赞元年(922年),阿保机将迭刺部一分为二,组成五院(
北大王院)、六院(
南大王院),同时,使二院与遥辇互相制约。
同时,彻底废除了部落
世选制,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确立皇位
世袭制。创“
斡鲁朵”(宫卫)制,建成特殊的皇权侍卫,“入则居守,出则扈从。”成为对内镇压异已,对外扩张的一支核心力量。从此,辽朝(契丹)作为契丹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雄踞北方。
阿保机在为联盟长时,就重视对辽东的经略,筑长城防御渤海、高丽。建国后,修辽阳故城,实以汉户、渤海户,进一步加强对辽东的控制与开发。
在契丹人生活的草原地区,也早就有汉人流入,他们或因逃避中原战乱,或在契丹人的征伐掠夺战争中被俘,或因出使等种种原因留居草原,使得阿保机在建国前就已经接触了汉人和汉文化,摸索和采纳了一些治理农耕人口的方法和经验。汉人进入草原,带入了先进农业、手工业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对契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阿保机得以迅速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之一。阿保机本人所领的属民,既有游牧人口,也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汉人,这些人口多为其征伐所得,也是他赖以壮大和建立政权的基础。因此,他对如何安置汉人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这一点为契丹(辽)历任皇帝所继承,使契丹社会受益匪浅。
令大批被俘的汉人完全改变其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并非易事,处理不当,将引起汉人的大量逃亡。于是阿保机采纳汉族士人的建议,为其“树
城郭,分市里”,使之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不但使汉人得到了妥善安置,而且为游牧社会增添了新的经济、文化内容。对汉人的妥善安置,使阿保机受益良多。时值中原多故,尤其是幽州地区,在刘仁恭父子的残暴统治下,战事频仍,民不聊生,为了躲避中原战乱之苦,百姓甚至逃往草原,使阿保机的势力迅速壮大起来。
初期,汉人被安置在草原耕作,在牧区开出了部分农田。他们以原籍名称为新居地命名,于是,在草原上出现了汉人的州县。这些州县,初期多是以皇帝、皇后、贵族、外戚和诸功臣私城的形式出现的,即《辽史》中所记的
投下州县,这是辽朝投下军州的滥觞。建国和灭渤海后,仍不断有汉人和渤海人进入草原,作为国家地方政权机构的州县也逐渐建立起来,成为治理定居农业人口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
在安置汉人的同时,草原上的城镇也逐渐建立起来,出现了一些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如果说早期的投下军州是安置汉人的一种措施,那么建国以后,阿保机则是更自觉更有意识地使其统治方式兼顾契丹等游牧人口与汉、渤海等农业人口,使辽朝成为兼治蕃汉的政权了。这一转变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兴建皇都。
阿保机的先祖迭刺部部人世代驻牧于“西楼”(后来的
上京、
祖州一带),过着“逐寒暑以居,随水草而牧,以车帐为家,素无邑屋”的游牧生活。自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八部大人之后,他意欲效仿中原帝制,开始在这里有计划地营建都邑。但因当时力量不足、局势不定,他并未马上大举营造城郭、宫室,而是先让俘获的汉族民户于此地垦荒耕种。为使这些汉人“不复思归”,还允许他们侨治县邑和筑城以居,从而形成了上京“汉城”之前躯。此时,阿保机又在潢河以北,狼河、南沙之间营建皇城。当时这里没有楼阁、宫室,只有阿保机裁决军国大事的“帐殿”及其宴寝的住所“龙眉宫”。龙眉宫有如定期外徙的“斡鲁朵”,是此处的政治中心,史书中多以“西楼”或“西楼邑”称呼。
太祖二年(908年)二月,作为契丹大汗的阿保机在龙眉宫“御正殿”受百官及诸国使臣的朝贺。十月,他就在龙眉宫附近修建了“明王楼”。太祖六年(912年),将俘获的崇文等僧人携归西楼,并为他们修建“天雄寺”(今石人处)。第三次诸弟之乱中,明王楼被焚毁。太祖八年(914年)十月,阿保机在明王楼旧基上建起“开皇殿”。待到建国称帝后,阿保机于神册三年(918年)二月下诏在龙眉宫的基础上修建皇都,任命汉官
康默记为“版筑使”,
韩延徽参助,贾去疑监督工役。从此,上京的建筑开始有规划、有设计地施工。首先建筑的是皇城城郭,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即告竣工。继此之后,他于同年五月“诏建孔庙、佛寺、道观”,至次年(919年)八月庙、观、寺建成。这时西楼已经初具城郭、殿宇之规模,从此被更名曰“皇都”。后因忙于对渤海的战争,上京的营建工程告以暂缓。
上京虽坐落在契丹人活动的中心,却是一座兼具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特色的城市。皇都虽在太宗时有所扩建,但其基本形制在阿保机时已经奠定。全城分南北两部分,北面为皇城,建有宫殿、衙署、寺庙,西北部除寺庙和窑址外,其空旷地当是契丹贵族安扎帐篷的所在。南城为汉人、渤海人和回鹘人居住之地,除少量官署和寺庙外,主要是民居和作坊,并建有留居使臣的馆驿和停住回鹘商人的回鹘营。皇都这一设计特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保机对汉、渤海、回鹘等文化兼收并蓄的态度。
政权的建立和大批汉人、渤海人进入草原中心地区,使辽朝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契丹固有的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阿保机在建国的过程中及建国后,不断制定一些新制度、新措施以完善其统治机构。他除了按传统方式任命效忠于己的本族和妻族子弟为南北府宰相和惕隐以控制契丹诸部外,又积极网罗汉族将领和士人,协助他治理所俘汉人。韩延徽、
韩知古、康默记等在制定礼仪、法令和外交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有才能的文武将臣,被后世称为“二十一功臣”或“二十功臣”。他把这些人分别比喻为身体的各个部位,其中
耶律曷鲁被比为心,
萧敌鲁被比为手,
萧阿古只被比为耳。此外还有
耶律苏、
耶律斜涅赤、萧
老古、康默记、韩延徽、韩知古等人也被列为
佐命功臣之一。
平定诸弟之乱后,阿保机开始制定一系列制度和礼仪。太祖七年(913年),定吉
凶仪。神册三年(918年),建孔子庙。神册六年(921年),下诏制定法律,确立
班爵。同时,不断调整契丹部落组织和任命必要的官员以完善其统治机构。
对于逃入和俘获的汉人、渤海人,阿保机并没有强令他们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设立州县的同时,在朝廷也设置了管理汉人事务的
汉儿司,任命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兼掌诸国礼仪。辽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就使汉制与草原
行国体制并存,为日后“
蕃汉分治”的
南北面官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军事
阿保机年轻时即被任命为挞马狘沙里(亲兵队长),后任执掌兵权的夷离堇,南征北战十数年。称可汗后十数年,对内平定反叛势力,对外兼并周边部族。称帝后,阿保机继续向外扩张。天赞三年(924年),他亲率大军西征,穿越大漠,抵达
浮图城(今新疆
奇台西北),征服回鹃、吐浑、党项、阻卜等西北诸部。天显元年(926年),率军东征
渤海国,二月,围攻忽汗城(今黑龙江龙安西南),渤海国王出降,渤海国灭亡。他的一系列征服活动,奠定了辽朝疆域的基础。
阿保机在长年征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本着中央集权的统兵原则,取消“兴兵
合议”的旧习俗,设立
北枢密院统管契丹兵马,组建直接听命于自己的宫帐军。重视网罗中原人才,重用汉族谋臣战将。强调严格治军,赏罚分明。在作战指导上强调避实击虚,舍城邑而过,靠
骑兵袭扰获胜;先击破弱小之敌,次第解决对方,避免两线作战;依据本民族昔日与野兽搏斗的方法制定骑兵两翼包抄战术,并注意吸取中原的火攻、穴地攻城诸法。阿保机的军事思想在丰富和发展契丹(辽)军事思想方面作出了贡献。
文化
阿保机与一些契丹贵族人士多通晓
汉语,对中原政治、军事形势有一定了解,重视吸收中原统治阶级的治国经验、教训,学习汉文化。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游牧经济和草原文化的重视,特别是对契丹人固有的勇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他虽通晓汉语,却担心族人因效仿他变得怯懦而“历口不敢言”。他以李存勖的失败为戒,激励自己,一度“举家
断酒,解放鹰犬,休罢
乐官”。
为了便于草原牧业文化的传播和政令的推行,也为了提高契丹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修养,他命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等,参照汉字字形(
隶书)制定了契丹大字,于神册五年(920年)颁布推行。此后,因用大字记录契丹语有种种不便,又令皇弟迭刺参照
回鹘文创制了
契丹小字,小字为拼音文字,“数少而
该贯”,成为与汉字和契丹大字并行的辽朝官私通用文字,并一直使用到
金章宗时。契丹大小字的创制,结束了契丹族“刻木为契”的历史,加速其走向文明社会的步伐,对契丹和辽朝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契丹人原信奉
萨满教。10世纪初,
佛教正式传入契丹。阿保机南侵河朔时,掳掠大批僧侣,并在契丹腹地为其兴修寺院。其本人还曾幸佛寺,进行
饭僧、施菩萨像、
放生等佛事活动。这是其本人崇信、倡导佛教的具体体现。因此,阿保机时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辽代佛教的奠基时期。
一次,阿保机就契丹国应该推崇哪种思想与群臣进行了讨论,他问大臣:“受命之君,应该侍奉上天,敬仰神灵。朕想祭祀立了大功、拥有崇高道德的人,谁应该排在第一位?”大家都说应该让佛排在最前面。阿保机认为:“佛不是中国之教。”这时,在一旁的耶律倍说:“
孔子是万世所尊崇的大圣人,应该排在最先。”阿保机闻言大喜,立即下诏建
孔庙,让耶律倍在每年春、秋两季率领百官祭奠孔子。同时,阿保机还任用了不少汉臣,这也使他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外交
阿保机崛起之初,曾与晋王李克用结为兄弟,定下盟约,共击刘仁恭、朱温,阿保机答应。随后阿保机只是主动攻击了刘仁恭,并未对朱温用兵,甚至在朱温篡唐后还向朱温遣使请求册封,以稳固自身地位。待到契丹建国后,他两次进兵中原,均被前晋(后为后唐)击败,但前晋降将
卢文进的来归,为后来契丹进一步南下中原打下了基础。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后,即位的明宗李嗣源派
供奉官姚坤向阿保机
告哀。阿保机在
慎州接见姚坤,回顾了与李克用的兄弟之交,口称李存勖为儿。姚坤到后三日,阿保机病逝,耶律德光即位,遣使向李嗣源告哀。可证此时契丹与中原王朝存在着和平的使节来往。
阿保机崛起时,最初与
高丽有过友好往来。天赞元年(922年),阿保机遣使往高丽赠予骆驼、马及毡。天赞四年(925年)及天显元年(926年),高丽太祖
王建亦曾遣使契丹进贡。但当王建听闻契丹灭渤海后,大为震惊,深感契丹的威胁,转而开始对契丹采取敌对态度。
历史评价
耶律曷鲁(辽开国元勋):
萧韩家奴(辽中期大臣):“昔我太祖代遥辇即位,乃制文字,修礼法,建天皇帝名号,制宫室以示威服,兴利除害,混一海内。”
耶律章奴(辽末期大臣):“我大辽基业,由太祖百战而成。”
耶律大石(
西辽创建者):“我大辽自太祖、太宗艰难而成帝业……。”
叶隆礼:“契丹之兴,本自东胡。然人外而兽内,窥衅中原,未若有太祖其盛者也。唐末诸藩雾暗,五岳尘雰,赤县成墟,紫宸迁宅。太祖奋自
荒陬,驰驱
中夏,涨幽、燕而胡尘,吞八部以高啸,雄亦盛矣。岂天未厌乱,而淫名越号,亦可帖服诸人欤?不然,何以若斯其锋也。五胡云扰,圣鼎终移;拓拔鲸吞,南宇分割。虽曰人事,亦有运数存焉。”
耶律楚材(大蒙古国宰相):“皇祖辽太祖,奕世功德积。弯弓三百钧,天威威万国。一旦义旗举,中原如捲席。东鄙收句丽,西南穷九译。古器获轩鼎,神宝得和璧。南陬称子孙,皇业几三百。”
魏源(清代学者):“从古帝王未闻有能前知者,其智如神,千古独辽太祖一人而已。卖聪明作元后,非
天人其孰能与于斯?”
虞云国(中国现代历史学家):“诚然,作为一个从部落联盟向文明社会过渡阶段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辽太祖及其继承者发动的向外掠夺劳动力的战争,给周边民族和华北汉地社会经济以严重破坏。但他在政治、法律、经济等制度上采用蕃汉分治的做法,给辽朝国内的契丹和汉族人民的生存、发展和融合,提供了一种能够共同接受的统治形式,体现出足够的政治头脑,不但有效缩短了契丹境内社会演进和民族融合的磨合期,而且充分弱化了这一磨合过程中带有血和火的阵痛感。”
傅海波(德国汉学家)、
崔瑞德(英国汉学家)等《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轶事典故
出生异象
传说在阿保机出生前,其母梦见太阳坠入自己怀中,于是怀了孕。待到出生之时,屋内有神光异香环绕,身体犹如三岁小儿,落地便能爬行。
一箭定上京
耶律阿保机掌握了契丹联盟的军政大权后,就萌发了依照汉制营建皇都的念头,但是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只好暂时搁浅。
神册三年(918年),耶律阿保机又将营建皇都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此之前,耶律阿保机早就有意将皇都建在西楼邑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巴林左旗林东镇境内。因为西楼邑坐落于狼河(今乌力吉沐沦河)与潢水(今之西拉沐沦河)之间,隐藏于巨大的山体之内,“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此外,这里水草丰足,便于放牧;土地肥沃,利于耕种。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里还是耶律阿保机家族的发祥地,也是耶律家族的世袭领地,其数代祖先也都出生和安葬在这里。所以,建都于此,对于耶律阿保机来说,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可是,将皇都建立在自己家族的根据地内,耶律阿保机又担心契丹族的各部首领不服。于是,他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一天,他对群臣和契丹各部首领宣布,要对建都之地“以金龊箭卜之”。意思就是说,他要骑着战马,在奔驰中射出一箭,箭落之地便是建都之地。决定宣布后,耶律阿保机飞身上马,狂奔而出,文武群臣骑马紧随其后。在距离西楼邑不远处,耶律阿保机在狂奔的战马上举起大铁弓,搭上金龊箭奋力射出,箭落之地正是他本人要建都的地方西楼邑。定下营建皇都的地点后,耶律阿保机下诏书任命汉臣康默记担任版筑使,以落箭之地为中心,开始修建都城。
《辽史》在评价耶律阿保机此举时称:“金龊一箭,二百年基业,壮矣!”
人际关系
家世
(表格参考资料)
后妃
子女
(表格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
全辽文》收录有数篇以阿保机名义发布的诏令:《清理狱讼诏》(913年)、《平剌葛后谕左右》(914年)、《刑逆党后宣谕》(914年)、《谕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等诏》(924年)、《赐甘州回鹘乌毋主可汗诏》(924年)、《征渤海诏》(925年)、《谕东丹王》(926年)。
人物争议
姓名
根据《
契丹国志》采摘赵至忠《
虏廷杂记》整理,契丹“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等到阿保机“变家为国”、即汗位之后(《新五代史》认为契丹有姓氏始于创制文字之后),才开始以王族号为“
横帐”,以所居之地“世里”(位于上京以东二百里)取姓“世里没里”,汉语译为“耶律氏”。《辽史·
耶律庶成传》附
耶律庶箴传载其上表乞推广契丹姓氏时说“我朝创业以来,法制修明;惟姓氏止分为二,耶律与萧而已”,阿保机制契丹大字时,“取诸部乡里之名”。这表明最初耶律氏的姓氏,确实是来源于该族居地的地名。
而关于阿保机为何姓耶律,宋人
庞元英的《
文昌杂录》则有与《虏廷杂记》不同的记载。庞元英在书中转述了曾出使辽朝的枢密都承旨张诚记下的一件由辽朝大臣回忆的关于阿保机的记闻。据说有一天,阿保机问大臣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谁最英武呢?”大臣回答:“没有超过
汉高祖(刘邦)的。”阿保机又问:“将相勋臣,谁最杰出?”大臣以“
萧何”奉答。阿保机遂改姓耶律氏,汉译为“刘”。与“耶律”译为汉语即是“刘”相关的说法,还见于《辽史·后妃传》。《辽史》说阿保机仰慕萧何辅助汉高祖的典故,于是自己“兼称刘氏”,同时将其母亲、祖母、曾祖母、高祖母家族的姓氏拔里氏、乙室氏赐姓萧氏。后世学者认为,“刘”在汉语中,除作为姓氏之外,并无其他含义,因此“耶律”译为“刘”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兼称”说虽有一定道理,但在《辽史》及其他史籍中找不到实际例证。
“阿保机”在当时之译法,还有阿布机、阿保谨两种。学者刘浦江认为,“阿保谨”的译法更准确。
有观点认为,诸史所载辽太祖生前活动事迹,均用“阿保瑾”译音的番名,《辽史》所载其汉名“耶律亿”,当系辽圣宗
耶律隆绪追加。也有人认为是辽太宗耶律德光所改,证据并不充足。
死因
据《辽史》记载,天赞三年(924年)六月十八日,阿保机召集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说:“上天
降监,惠及
烝民。圣主明王,万载一遇。朕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是以机谋在己,取舍如神,国令既行,人情大附。舛讹归正,遐迩无愆。可谓大含溟海,安纳泰山矣。自我国之经营,为群方之父母。宪章斯在,胤嗣何忧?升降有期。去来在我。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 ”其中提到“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而阿保机恰恰是在三年后的丙戌年(926年)初秋七月二十七日(9月6日)去世。换言之,阿保机准确地预言了自己的死亡时间。
关于这个令人费解的奇异现象,清代学者
赵翼解释道:“草昧开创之主,亦必有异禀,与神为谋……岂非所谓宿慧性成,鬼神相契,有不可以常理论者耶!”现代历史学者
王小甫认为这是契丹从
回鹘接受
摩尼教的结果,阿保机为了把自己塑造为摩尼教的圣人,故意安排好自己的死期并以“预言”的方式公布于众,等到死期(丙戌初秋)到来时让
述律皇后作为遗嘱执行人来杀死自己,体现出“宗教献身精神”。另一位学者
罗新则考察了内亚诸游牧民族所共享的政治传统,即立汗之时用丝带将新汗勒昏,趁新汗神志未清之时问他能做几年可汗,如果该汗在位超过了他所回答的年数,就不得不死。罗新推测阿保机在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汗位同样也有这种政治仪式,而阿保机则回答“九年”,等到第一个九年任期满时,阿保机以采用中原帝号的形式又给自己增加九年任期,第二个九年行将期满之际,即天赞三年(924年),阿保机又向皇后、皇太子等人请求放宽三年期限,以完成灭亡渤海国等未竟事业。因此他的这番话“事实上并不是预言,而是一种承诺,是一个保证”。因此,阿保机在“丙戌初秋”之死,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自杀或者让述律皇后杀死自己,以践行自己在天赞三年的诺言。
后世纪念
墓葬
辽
祖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市巴林左旗石房子
嘎查西北的山谷中。应建于天显元年(926年),毁弃于天庆十年(1120年)金军占领此地。为辽代皇帝和诸国使臣拜谒的重要政治场所,天祚帝于乾统十年(1110年)作为辽帝最后一次到辽祖陵致祭。20世纪初发现,后经两次调查,一次发掘。
辽祖陵由陵区和奉陵邑
祖州两部分组成,陵区的山门巧妙地借用了天然的山谷,构思奇巧,十分独特。原先的地面建筑宏伟壮观,后被毁,现仅存一些砖瓦碑石等。从其残存的石雕上,可以看出契丹文化的特点,古朴拙致,秀丽自然,是研究契丹历史的重要资料。
1988年,辽祖陵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雕像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
南山生态园的契丹文化广场中心有阿保机的雕像。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