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默记(?-927),本名康照。原为蓟州的低级军官,后来归顺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康默记任职
契丹期间致力于构通藩汉文化,推行
律法。历任左尚书、皇都
夷离毕等职,曾随
阿保机参加了灭
渤海国之战,还先后主持修建了皇都城、阿保机的陵墓。是阿保机的
佐命功臣之一,与
韩知古、
韩延徽等汉人在辽政权
封建化的过程中都起了很大作用。
康默记出身军伍,年轻的时候在蓟州担任
衙校(低级的武官),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进攻
蓟州时,虏掠大量汉人,康默记也被虏到
契丹,耶律阿保机十分赏识康默记的才能,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效力,当时契丹统治区域内已经有许多汉人,所有牵涉到番、汉之间关系的事情都委托康默记去
调和处理,他处理这些事情都很合乎
耶律阿保机的心意。
当时耶律阿保机刚刚统一草原,各个部族都归顺不久,法令不畅通,康默记主持
律法工作,他推断剖析律令的意义,论断判决定刑的轻重,不曾有丝毫的差错。触犯法网的人,人人
信服,都自认为没什么冤枉。不久,康默记被任命为左尚书。
公元018年(辽
神册三年),契丹开始建造京城,担任
礼部尚书的康默记被任命为版筑使,负责在潢河以北营建
皇都(后称上京,在今内蒙古
巴林左旗境)。人们听说是康默记主持工程,都互相劝勉赶去赴役,一百天就将事情办完了,后经
辽太宗数次扩建,改称上京。上京的营建,是北方草原游牧部族的空前创举。
契丹大军攻克
扶余城之后,直扑渤海国都
忽汗城,公元
926年(辽
天显元年)正月,渤海国国王
大諲撰出城请降,
阿保机优礼相侍,释放大諲撰回城。大諲撰回城之后,在
爱国将士压力下改变主意,决定固城坚守,抵抗到底。阿保机发现諲撰“复叛”,立即下令诸将猛攻忽汗城,康默记奉命率兵攻打东门,他带领勇士率先登城,攻入城中。
攻下忽汗城之后,三月,康默记与左仆射
韩延徽奉命率军进攻渤海军据守的
长岭府,但久攻不克。在他攻打长岭府的过程中,
阿保机病逝了,皇后
述律平称制,执掌军国大事。八月,康默记、
韩延徽攻占长岭府。随后契丹大军西归,大军撤回时,已攻下的城池又大多起兵反辽,康默记与
阿古只率军平定了这些抵抗。在与阿古只率军攻破回跋城之后,康默记回到京师。
关于康默记的死因,《
辽史》谓康默记“归营太祖山陵毕”,而后突然书一“卒”字,联系
耶律阿保机死后,
契丹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不能不让人对康默记的死因产生疑虑。
另据《辽史·耶律铎臻传》记载,述律平想要清除的太祖功臣之一
耶律铎臻恰好也卒于天显二年,《辽史》也没有交代其死因,综上所述,《辽史》所记康默记、耶律铎臻二人之死,似乎暗合
述律后以殉葬之名诛杀诸将的传说。虽然这个传说的具体细节可能会与实际情况颇有出入,如“被杀者百人”(《
五代会要》)、“杀其大将百余人”(《
新五代史》)、“前后所杀以百数”(《
通鉴》)、“杀诸将数百人”(《
契丹国志》)云云显然过于夸张,但从种种迹象来判断,此事恐非无中生有。
康默记,作为辽初重臣,与“二韩一康”中的其他两位(
韩知古、
韩延徽)相比,史籍记载的事迹并不多,但在有限的记载中,他的名字却很多,除了原名康照之后,赵志忠在《虏廷杂记》在将康默记的名字写为“康枚”,而在出土的辽代墓志中,康默记又被称之为“康梅棘”,不知是误记,还是别名,或是其契丹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