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是实现
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在热量交换中常有一些腐蚀性、氧化性很强的物料,因此,要求制造换热器的材料具有抗强腐蚀性能。它可以用
石墨、陶瓷、玻璃等
非金属材料以及不锈钢、钛、钽、锆等金属材料制成。但是用石墨、陶瓷、玻璃等材料制成的有易碎、体积大、
导热差等缺点,用钛、钽、锆等稀有金属制成的换热器价格过于昂贵,不锈钢则难耐许多腐蚀性介质,并产生
晶间腐蚀。
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
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
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
板翅式换热器,用于
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
板壳式换热器,用于
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
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
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
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
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
混合式换热器是通过冷、
热流体的直接接触、混合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又称接触式换热器。由于两流体混合换热后必须及时分离,这类换热器适合于气、液两流体之间的换热。例如,化工厂和发电厂所用的凉水塔中,热水由上往下喷淋,而冷空气自下而上吸入,在填充物的水膜表面或飞沫及水滴表面,热水和冷空气相互接触进行换热,热水被冷却,冷空气被加热,然后依靠两流体本身的密度差得以及时分离。
蓄热式换热器是利用冷、热流体交替流经
蓄热室中的
蓄热体(填料)表面,从而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如
炼焦炉下方预热空气的蓄热室。这类换热器主要用于回收和利用高温废气的热量。以回收冷量为目的的同类设备称
蓄冷器,多用于空气分离装置中。
间壁式换热器的冷、
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因此又称
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
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板面式和其他型式。
管式换热器以管子表面作为传热面,包括
蛇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和
管壳式换热器等;
板面式换热器以板面作为传热面,包括
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换热器、
板翅式换热器、
板壳式换热器和
伞板换热器等;其他型式换热器是为满足某些特殊要求而设计的换热器,如
刮面式换热器、
转盘式换热器和
空气冷却器等。
换热器中流体的相对流向一般有顺流和逆流两种。顺流时,入口处两流体的温差最大,并沿传热表面逐渐减小,至出口处温差为最小。逆流时,沿
传热表面两流体的温差分布较均匀。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当两种流体都无
相变时,以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最小。
在完成同样传热量的条件下,采用逆流可使平均温差增大,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减小;若传热面积不变,采用逆流时可使加热或冷却流体的消耗量降低。前者可节省设备费,后者可节省操作费,故在设计或生产使用中应尽量采用逆流换热。
当冷、热流体两者或其中一种有物相变化(沸腾或冷凝)时,由于相变时只放出或吸收
汽化潜热,流体本身的温度并无变化,因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相等,这时两流体的温差就与流体的流向选择无关了。除顺流和逆流这两种流向外,还有
错流和
折流等流向。
在
传热过程中,降低
间壁式换热器中的
热阻,以提高
传热系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热阻主要来源于间壁两侧粘滞于
传热面上的流体薄层(称为
边界层),和换热器使用中在壁两侧形成的污垢层,金属壁的热阻相对较小。
增加流体的流速和扰动性,可减薄边界层,降低热阻提高
给热系数。但增加流体流速会使能量消耗增加,故设计时应在减小热阻和降低能耗之间作合理的协调。为了降低污垢的热阻,可设法延缓污垢的形成,并定期清洗传热面。
一般换热器都用
金属材料制成,其中
碳素钢和
低合金钢大多用于制造中、低压换热器;不锈钢除主要用于不同的耐腐蚀条件外,
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作为耐高、低温的材料;铜、铝及其合金多用于制造低温换热器;
镍合金则用于高温条件下;
非金属材料除制作垫片零件外,有些已开始用于制作非金属材料的耐蚀换热器,如
石墨换热器、
氟塑料换热器和
玻璃换热器等。 换热器的操作
基本概念
换热器按材质可分为金属换热器和
陶瓷换热器和
塑料换热器等多种材质。
分类
夹套式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是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
传热系数也不高.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热均匀,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当夹套中通入冷却水或无
相变的加热剂时,亦可在夹套中设置螺旋隔板或其它增加
湍动的措施,以提高夹套一侧的
给热系数.为补充
传热面的不足,也可在釜内部安装
蛇管.
夹套式换热器广泛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和冷却。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是将金属管弯绕成各种与容器相适应的形状,并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
蛇管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可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其缺点是容器内液体
湍动程度低,管外
给热系数小.为提高
传热系数,容器内可安装搅拌器。
喷淋式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是将
换热管成排地固定在钢架上,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 从上方喷淋装置均匀淋下,故也称喷淋式
冷却器.喷淋式换热器的管外是一层
湍动程度较高的
液膜,管外
给热系数较沉浸式增大很多.另外,这种换热器大多放置在空气流通之处,冷却水的蒸发亦带走一部分热量,可起到降低冷却水温度,增大
传热推动力的作用.因此,和沉浸式相比,喷淋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大有改善。
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是由直径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并由U形弯头连接而成.在这种换热器中,一种流体走管内,另一种流体走环隙,两者皆可得到较高的流速,故
传热系数较大.另外,在套管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可为纯逆流,
对数平均推动力较大。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应用亦方便(可根据需要增减管段数目). 特别是由于套管换热器同时具备传热系数大,传热推动力大及能够承受高压强的优点,在
超高压生产过程(例如操作压力为3000大气压的
高压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换热器几乎全部是套管式。
板式换热器:
最典型的
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体结构由换热板片以及板间的胶条组成。长期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体积大,换热效率低,更换胶条价格昂贵(胶条的更换费用大约占整个过程的1/3-1/2).主要应用于液体-液体之间的换热,行业内常称为水水换热,其换
热效率在5000w/m2.K。
为提高管外流体
给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
折流档板。折流档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
错流通过管束,使
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档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目前,由于我国新版GMP的推出,板式换热将逐渐退出食品,饮料,制药等卫生级别高的行业。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是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
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
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
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
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管子的型号不一,过程一般为直径16mm 20mm或者25mm三个型号,管壁厚度一般为1mm,1.5mm,2mm以及2.5mm。进口换热器,直径最低可以到8mm,壁厚仅为0.6mm。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今年来也在国内市场逐渐推广开来。管壳式换热器,螺旋管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湍流效果,加大换热效率。内部壳层和管层的不对称设计,最大可以达到4.6倍。这种不对称设计,决定其在汽-水换热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大换热效率可以达到14000w/m2.k,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同时,由于
管壳式换热器多为金属结构,随着我国新版GMP的推出,不锈钢
316L为主体的换热器,将成为饮料,食品,以及制药行业的必选。
双管板换热器
也称P型换热器,是在
管壳式换热器的两头各加一个管板,可以有效防止泄漏造成的污染。现在国产品牌较少,价格昂贵,一般在10万元以上,进口可以到几十万。符合新版GMP规定,虽价格昂贵,但决定其市场广阔。
混合式热交换器是依靠冷、
热流体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的,这种传热方式避免了传热间壁及其两侧的
污垢热阻,只要流体间的接触情况良好,就有较大的传热速率。故凡允许流体相互混合的场合,都可以采用混合式热交换器,例如气体的洗涤与冷却、
循环水的冷却、汽-水之间的混合加热、蒸汽的冷凝等等。它的应用遍及化工和冶金企业、动力工程、空气调节工程以及其它许多生产部门中。
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将
混合式热交换器分成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1)冷却塔(或称冷水塔)
在这种设备中,用
自然通风或
机械通风的方法,将生产中已经提高了温度的水进行冷却降温之后循环使用,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例如热力发电厂或核电站的
循环水、合成氨生产中的冷却水等,经过水冷却塔降温之后
再循环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在工业上用这种设备来洗涤气体有各种目的,例如用液体吸收
气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除净气体中的灰尘,气体的
增湿或干燥等。但其最广泛的用途是冷却气体,而冷却所用的液体以水居多。空调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喷淋室,可以认为是它的一种特殊形式。喷淋室不但可以像气体洗涤塔一样对空气进行冷却,而且还可对其进行加热处理。但是,它也有对水质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水泵耗能多等缺点:所以,目前在一般建筑中,喷淋室已不常使用或仅作为加湿设备使用。但是,在以调节湿度为主要目的的纺织厂、卷烟厂等仍大量使用!
(3)喷射式热交换器
在这种设备中,使压力较高的流体由喷管喷出,形成很高的速度,低压流体被引入混合室与射流直接接触进行
传热,并一同进入
扩散管,在扩散管的出口达到同一压力和温度后送给用户。
这种设备一般是用水与蒸汽直接接触的方法使蒸汽冷凝。
蓄热式换热器
蓄热式换热器用于进行蓄热式换热的设备。内装固体填充物,用以贮蓄热量。一般用
耐火砖等砌成
火格子(有时用金属波形带等)。换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热气体通过火格子,将热量传给火格子而贮蓄起来。第二阶段,冷气体通过火格子,接受火格子所储蓄的热量而被加热。这两个阶段交替进行。通常用两个
蓄热器交替使用,即当热气体进入一器时,冷气体进入另一器。常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钢
平炉的
蓄热室。也用于
化学工业,如煤气炉中的
空气预热器或
燃烧室,人造石油厂中的蓄热式裂化炉。
陶瓷换热器
陶瓷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列管式高温热能回收装置,主要成份为
碳化硅,可以广泛用于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直接回收各种
工业窑炉排放的850-1400℃高温烟气余热,以获得高温助燃空气或工艺气体。
研制成的这种装置的换热元件材料系一种新型碳化硅
工程陶瓷,它具有耐高温和抗热冲击的优异性能,从 1000 ℃ 风冷至室温,反复50 次以上不出现裂纹;
导热系数与不锈钢等同;在氧化性和酸性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结构上成功地解决了
热补偿和较好地解决了气体密封问题。该装置
传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用以预热助燃空气或加热某些过程的工艺气体,可节约一次能源,燃料节约率可达30 %-55%,并可强化工艺过程,显著提高生产能力。
陶瓷换热器的生产工艺与窑具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导热性与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应用性能。它的原理是把陶瓷换热器放置在
烟道出口较近,温度较高的地方,不需要掺冷风及高温保护,当窑炉温度1250-1450℃时,烟道出口的温度应是1000-1300℃,陶瓷换热器回收余热可达到450-750℃,将回收到的的热空气送进窑炉与燃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这样直接降低
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陶瓷换热器在金属换热器的使用局限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它较好地解决了耐腐蚀,耐高温等课题。它的主要优点是:导热性能好,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抗热震性能好。寿命长,维修量小,性能可靠稳定,操作简便。
设计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某些种类的换热器已经建立了标准,形成了系列。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
(2) 结构安全可靠;
(3) 便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
(4) 经济上合理。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而另一端的管板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壳体和管束对膨胀是自由的,故当两张介质的温差较大时,管束和壳体之间不产生温差应力。浮头端设计成可拆结构,使管束能容易的插入或抽出壳体。(也可设计成不可拆的)。这样为检修、清洗提供了方便。但该换热器结构较复杂,而且浮动端小盖在操作时无法知道泄露情况。因此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
浮头换热器的浮头部分结构,按不同的要求可设计成各种形式,除必须考虑管束能在设备内自由移动外,还必须考虑到浮头部分的检修、安装和清洗的方便。
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浮头管板的外径Do。该外径应小于壳体
内径Di,一般推荐浮头管板与壳体内壁的间隙b1=3~5mm。这样,当浮头出的钩圈拆除后,即可将管束从壳体内抽出。以便于进行检修、清洗。浮头盖在管束装入后才能进行装配,所以在设计中应考虑保证浮头盖在装配时的必要空间。
钩圈对保证浮头端的密封、防止介质间的串漏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幞头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长期以来使用经验的积累,钩圈的结构形式也得到了不段的改进和完善。
钩圈一般都为对开式结构,要求密封可靠,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制造和拆装方便。
浮头式换热器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近年来受到不断涌现的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反过来也不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故迄今为止在各种换热器中扔占主导地位。
管子构成换热器的传热面,管子尺寸和形状对传热有很大影响。采用小直径的管子时,换热器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大一些,设备比较紧凑,单位
传热面积的金属消耗量少,
传热系数也较高。但制造麻烦,管子易结垢,不易清洗。大直径管子用于粘性大或者污浊的流体,小直径的管子用于较清洁的流体。
管子材料的选择应根据
介质的压力、温度及腐蚀性来确定。
换热器的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不单考虑设备的紧凑性,还要考虑到流体的性质、结构设计以及加工制造方面的情况。管子在管板上的标准排列形式有四种:正三角形和转角正三角形排列,适用与壳程介质清洁,且不需要进行机械清洗的场合。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排列,能够使管间的小桥形成一条直线通道,便于用机械进行清洗,一般用于管束可抽出管间清洗的场合。
另外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常采用组合排列方法,其每一程中一般都采用三角形排列,而各程之间则常常采用正方形排列,这样便于安排隔板位置。
当换热器直径较大,管子较多时,都必须在管束周围的弓形空间内尽量配置
换热管。这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大传热面积,也可以防止
在壳程流体在弓形区域内短路而给
传热带来不利影响。
管板上换热管中心距的选择既要考虑结构的紧凑性,传热效果,又要考虑管板的强度和清洗管子外表面所需的空间。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法。若间距太小,当采用焊接连接时,相邻两根管的焊缝太近,焊缝质量受热影响不易得到保证;若采用
胀接,挤压力可能造成管板发生过大的变形,失去管子和管板间的结合力。一般采用的换热管的中心距不小于管子外径的1.25倍。
当换热器多需的换热面积较大,而管子又不能做的太长时,就得增大壳体直径,以排列较多的管子。此时为了提高管程流速,增加传热效果,须将
管束分程,使流体依次流过各程管束。
为了把换热器做成多管程,可在一端或两端的管箱中分别安置一定数量的隔板。
浮头式优缺点
优点
(1)管束可以抽出,以方便清洗管、壳程;
(3)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温度小于等于450度,压力小于等于6.4
兆帕;
(4)可用于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
(5)可用于管程易腐蚀场合。
缺点
(1)小浮头易发生内漏;
(2)金属材料耗量大,成本高20%;
(3)结构复杂
制造工艺
选取换热设备的制造材料及牌号,进行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机械性能合格后,对钢板进行矫形,方法包括手工矫形,机械矫形及火焰矫形。
备料--划线--切割--
边缘加工(探伤)--成型--组对--焊接--焊接
质量检验--组装焊接--压力试验
质量检验
化工设备不仅在制造之前对原材料进行检验,而且在制造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检查。
质检内容
设备制造过程中的检验,包括原材料的检验、工序间的检验及压力试验,具体内容如下:
(2)原材料和焊缝的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分析试验、金相组织检验,总称为破坏试验;
(3)原材料和焊缝内部缺陷的检验,其检验方法是无损检测,它包括:
射线检测、
超声波检测、
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
(4)设备试压,包括:
水压试验、介质试验、气密试验等。
制造完工的换热器应对换热器管板的连接接头,管程和壳程进行耐压试验或增加气密性试验,耐压试验包括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换热器一般进行水压试验,但由于结构或支撑原因,不能充灌液体或运行条件不允许残留试验液体时,可采用气压试验。
如果介质毒性为极度,高度危害或管、壳程之间不允许有微量泄漏时,必须增加
气密性试验。
质检方法
换热器压力试验的顺序如下:
固定管板换热器先进行壳程试压,同时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然后进行
管程试压;
U形管式换热器、
釜式重沸器(U形管束)及
填料函式换热器先用试验压环进行壳程试压,同时检查接头,然后进行管程试压;
浮头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浮头式管束)先用试验压环和浮头专用工具进行管头试压,对于釜式重沸器尚应配备管头试压专用壳体,然后进行管程试压,最后进行壳程试压;
重叠换热器接头试压可单台进行,当各台换热器程间连通时,管程和壳程试压应在重叠组装后进行。
安装方法
安装换热器的基础必须满足以使换热器不发生下沉,或使管道把过大的变形传到传热器的接管上。基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砖砌的鞍形基础,换热器上没有
鞍式支座而直接放在鞍形基础上,换热器与基础不加固定,可以随着
热膨胀的需要自由移动。另一种为混凝土基础,换热器通过鞍式支座由
地脚螺栓将其与基础牢固的连接起来。
在安装换热器之前应严格的进行基础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工作,主要项目如下:基础表面概况;基础标高,平面位置,形状和主要尺寸以及预留孔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地脚螺栓的位置是否正确,螺纹情况是否良好,
螺帽和垫圈是否齐全;放置
垫铁的基础表面是否平整等。
基础验收完毕后,在安装换热器之前在基础上放垫铁,安放垫铁处的基础表面必须铲平,使两者能很好的接触。垫铁厚度可以调整,使换热器能达到设计的水平高度。垫铁放置后可增加换热器在基础上的稳定性,并将其重量通过垫铁均匀地传递到基础上去。垫铁可分为
平垫铁、
斜垫铁和开口垫铁。其中,斜垫铁必须成对使用。
地脚螺栓两侧均应有
垫铁,垫铁的安装不应妨碍换热器的
热膨胀。
换热器就位后需用
水平仪对换热器找平,这样可使各接管都能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连接管道。找平后,斜垫铁可与支座焊牢,但不得与下面的平垫铁或滑板焊死。当两个以上重叠式换热器安装时,应在下部换热器找正完毕,并且地脚螺栓充分固定后,再安装上部换热器。可抽管束换热器安装前应抽芯检查,清扫,抽管束时应注意保护密封面和
折流板。移动和起吊管束时应将管束放置在专用的支承结构上,以避免损伤
换热管。
根据换热器的形式,应在换热器的两端留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条件(操作)清洗、维修的需要。
浮头式换热器的固定头盖端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能从壳体内抽出管束,外头盖端必须也留出一米以上的位置以便装拆外头盖和浮头盖。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能抽出和更换管子。并且,用机械法清洗管内时。两端都可以对管子进行刷洗操作。
U形管式换热器的固定头盖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抽出管束,也可在其相对的一端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能拆卸壳体。
换热器不得在超过铭牌规定的条件下运行。应经常对管,壳程介质的温度及压降进行监督,分析
换热管的泄漏和结垢情况。
管壳式换热器就是利用管子使其内外的物料进行
热交换、冷却、冷凝、加热及蒸发等过程,与其他设备相比较,其余
腐蚀介质接触的表面积就显得非常大,发生腐蚀穿孔结合处松弛泄漏的危险性很高,因此对换热器的防腐蚀和防泄漏的方法也比其他设备要多加考虑,当换热器用蒸汽来加热或用水来冷却时,水中的溶解物在加热后,大部分
溶解度都会有所提高,而
硫酸钙类型的物质则几乎没有变化。冷却水经常循环使用,由于水的蒸发,使
盐类浓缩,产生沉积或污垢。又因水中含有腐蚀性溶解气体及
氯离子等引起设备腐蚀,腐蚀与结垢交替进行,激化了钢材的腐蚀。因此必须经过清洗来改善换热器的性能。由于清洗的困难程度是随着垢层厚度或沉积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的,所以清洗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生产装置的特点,换热介质的性质,腐蚀速度及运行周期等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修理及清洗。
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
暖气散热片、
汽轮机装置中的
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
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
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
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
氨合成塔内的热交换器。
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
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
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机组构造
换热机组是一次热网与用户之间的直接桥梁,从一次热网得到热量,自动连续地转换为用户需要的生活用水及采暖用水,适用于空调(供暖供冷),采暖,生活用水(洗浴)或其他换热回路(如地板供热,工艺水冷却等)。换热机组由板式换热器、
循环水泵、补水泵、过滤器、阀门、机组底座、热计量表、
配电箱、电子仪表及自控系统等组成。热源的蒸汽或高温水从机组的一次侧供水口进入板式换热器,二次侧的低温回水经过过滤器除污,通过循环泵也进入
板式过滤器,两种不同温度的水经过热交换,二次侧将热量输送给热用户。
常见问题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换热器管板受水分冲刷、
气蚀和微量化学
介质的腐蚀,管板焊缝处经常出现渗漏,导致水和化工材料出现混合,生产工艺温度难以控制,致使生成其它产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等级。
冷凝器管板焊缝渗漏后,企业通常利用传统补焊的方法进行修复,管板内部易产生
内应力,且难以消除,致使其它换热器出现渗漏,企业通过打压,检验设备修复情况,反复补焊、实验,2~4人需要几天时间才能修复完成,使用几个月后管板焊缝再次出现腐蚀,给企业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过
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冲刷性,通过提前对新换热器的保护,这样不仅有效治理了新换热器存在的焊缝和砂眼问题,更避免了使用后化学物质腐蚀换热器金属表面和焊接点,在以后的定期维修时,也可以涂抹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来保护裸露的金属;即使使用后出现了渗漏现象,也可以通过福世蓝技术及时修复,避免了长时间的
堆焊维修影响生产。正是由于此种精细化的管理,才使得
换热器渗漏问题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不仅降低了换热器的设备采购成本,更保证了产品质量、生产时间,提高了
产品竞争力。
换热器的类型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
冷却器、
冷凝器、蒸发器和
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
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1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
夹套式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是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
传热系数也不高.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热均匀,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当夹套中通入冷却水或无
相变的加热剂时,亦可在夹套中设置螺旋隔板或其它增加
湍动的措施,以提高夹套一侧的
给热系数.为补充
传热面的不足,也可在釜内部安装
蛇管.
夹套式换热器广泛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和冷却。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是将金属管弯绕成各种与容器相适应的形状,并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
蛇管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可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其缺点是容器内液体
湍动程度低,管外
给热系数小.为提高
传热系数,容器内可安装搅拌器。
喷淋式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是将
换热管成排地固定在钢架上,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 从上方喷淋装置均匀淋下,故也称喷淋式
冷却器.喷淋式换热器的管外是一层
湍动程度较高的
液膜,管外
给热系数较沉浸式增大很多.另外,这种换热器大多放置在空气流通之处,冷却水的蒸发亦带走一部分热量,可起到降低冷却水温度,增大
传热推动力的作用.因此,和沉浸式相比,喷淋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大有改善。
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是由直径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并由U形弯头连接而成.在这种换热器中,一种流体走管内,另一种流体走环隙,两者皆可得到较高的流速,故
传热系数较大.另外,在套管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可为纯逆流,
对数平均推动力较大。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应用亦方便(可根据需要增减管段数目). 特别是由于套管换热器同时具备传热系数大,
传热推动力大及能够承受高压强的优点,在
超高压生产过程(例如操作压力为3000大气压的
高压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换热器几乎全部是套管式。
板式换热器:
最典型的
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体结构由换热板片以及板间的胶条组成。长期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体积大,换热效率低,更换胶条价格昂贵(胶条的更换费用大约占整个过程的1/3-1/2).主要应用于液体-液体之间的换热,行业内常称为水水换热,其换
热效率在5000w/m2.K。
为提高管外流体
给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
折流档板。折流档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
错流通过管束,使
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档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目前,由于我国新版GMP的推出,板式换热将逐渐退出食品,饮料,制药等卫生级别高的行业。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是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
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
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
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
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管子的型号不一,过程一般为直径16mm 19mm或者25mm三个型号,管壁厚度一般为1mm,1.5mm,2mm以及2.5mm。进口换热器,直径最低可以到8mm,壁厚仅为0.6mm。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今年来也在国内市场逐渐推广开来。管壳式换热器,螺旋管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湍流效果,加大换热效率。内部壳层和管层的不对称设计,最大可以达到4.6倍。这种不对称设计,决定其在汽-水换热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大换热效率可以达到14000w/m2.k,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同时,由于
管壳式换热器多为金属结构,随着我国新版GMP的推出,不锈钢
316L为主体的换热器,将成为饮料,食品,以及制药行业的必选。
双管板换热器 也称P型换热器,
是在
管壳式换热器的两头各加一个管板,可以有效防止泄漏造成的污染。现在国产品牌较少,价格昂贵,一般在10万元以上,进口可以到几十万。符合新版GMP规定,虽价格昂贵,但决定其市场广阔。
混合式热交换器是依靠冷、
热流体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的,这种传热方式避免了传热间壁及其两侧的
污垢热阻,只要流体间的接触情况良好,就有较大的传热速率。故凡允许流体相互混合的场合,都可以采用混合式热交换器,例如气体的洗涤与冷却、
循环水的冷却、汽-水之间的混合加热、蒸汽的冷凝等等。它的应用遍及化工和冶金企业、动力工程、空气调节工程以及其它许多生产部门中。
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将混合式热交换器分成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1)冷却塔(或称冷水塔)
在这种设备中,用
自然通风或
机械通风的方法,将生产中已经提高了温度的水进行冷却降温之后循环使用,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例如热力发电厂或核电站的
循环水、合成氨生产中的冷却水等,经过水冷却塔降温之后
再循环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在工业上用这种设备来洗涤气体有各种目的,例如用液体吸收
气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除净气体中的灰尘,气体的
增湿或干燥等。但其最广泛的用途是冷却气体,而冷却所用的液体以水居多。空调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喷淋室,可以认为是它的一种特殊形式。喷淋室不但可以像气体洗涤塔一样对空气进行冷却,而且还可对其进行加热处理。但是,它也有对水质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水泵耗能多等缺点:所以,目前在一般建筑中,喷淋室已不常使用或仅作为加湿设备使用。但是,在以调节湿度为主要目的的纺织厂、卷烟厂等仍大量使用!
(3)喷射式热交换器
在这种设备中,使压力较高的流体由喷管喷出,形成很高的速度,低压流体被引入混合室与射流直接接触进行
传热,并一同进入
扩散管,在扩散管的出口达到同一压力和温度后送给用户。
这种设备一般是用水与蒸汽直接接触的方法使蒸汽冷凝
蓄热式换热器用于进行蓄热式换热的设备。内装固体填充物,用以贮蓄热量。一般用
耐火砖等砌成
火格子(有时用金属波形带等)。换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热气体通过火格子,将热量传给火格子而贮蓄起来。第二阶段,冷气体通过火格子,接受火格子所储蓄的热量而被加热。这两个阶段交替进行。通常用两个
蓄热器交替使用,即当热气体进入一器时,冷气体进入另一器。常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钢
平炉的
蓄热室。也用于
化学工业,如煤气炉中的
空气预热器或燃烧室,人造石油厂中的蓄热式裂化炉。
新型换热器
气动喷涂翅片管换热器
俄罗斯提出了一种先进方法,即气动
喷涂法,来提高翅片化表面的性能。其实质是采用高速的冷的或稍微加温的含微粒的流体给翅片表面
喷镀粉末粒子。用该方法不仅可
喷涂金属还能喷涂合金和陶瓷(
金属陶瓷混合物),从而得到各种不同性能的表面。通常在实践中翅片底面的接触阻力是限制管子加装翅片的因素之一。为了评估
翅片管换热器元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是采用在翅片
表面喷涂ac-铝,并添加了24a白色电炉
氧化铝。将试验所得数据加以整理,便可评估翅片底面的接触阻力。 将研究的翅片的效率与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气动喷涂翅片的底面的接触阻力对效率无实质性影响。为了证实这一点,又对基部(管子)与表面(翅片)的过渡区进行了
金相结构分析。
对过渡区试片的分析表明,连接边界的整个长度上无不严密性的
微裂纹。所以,气动
喷涂法促进表面与基本相互作用的分支边界的形成,能促进粉末粒子向基体的渗透,这就说明了附着强度高,有物理接触和金属链形成。因而气动喷涂法不但可用于成型,还可用来将按普通方法制造的翅片固定在换热器管子的表面上,也可用来对普通翅片的底面进行补充加固。可以预计,气动喷涂法在紧凑高效换热器的生产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在
管壳式换热器中,壳程通常是一个薄弱环节。通常普通的弓形
折流板能造成曲折的流道系统(z字形流道),这样会导致较大的死角和相对高的
返混。而这些死角又能造成壳程结垢加剧,对
传热效率不利。返混也能使平均温差失真和缩小。其后果是,与
活塞流相比,弓形折流板会降低净传热。优越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很难满足高热效率的要求,故常为其他型式的换热器所取代(如紧凑型板式换热器)。对普通折流板几何形状的改进,是发展壳程的第一步。虽然引进了密封条和附加诸如偏转折流板及采取其他措施来改进换热器的性能,但普通折流板设计的主要缺点依然存在。
为此,美国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即建议采用螺旋状
折流板。这种设计的先进性已为
流体动力学研究和传热试验结果所证实,此设计已获得专利权。此种结构克服了普通折流板的主要缺点。
螺旋折流板的设计原理很简单:将圆截面的特制板安装在“拟螺旋
折流系统”中,每块折流板占换热器壳程中横剖面的四分之一,其倾角朝向换热器的轴线,即与换热器轴线保持一倾斜度。相邻折流板的周边相接,与外圆处成连续螺旋状。折流板的轴向重叠,如欲缩小支持管子的跨度,也可得到双螺旋设计。螺旋折流板结构可满足相对宽的工艺条件。此种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针对不同操作条件,选取最佳的
螺旋角;可分别情况选用重叠折流板或是双螺旋折流板结构。
新型麻花管换热器
瑞典alares公司开发了一种扁管换热器,通常称为麻花管换热器。美国休斯顿的布朗公司做了改进。螺旋扁管的制造过程包括了“压扁”与“热扭”两个工序。改进后的麻花管换热器同传统的
管壳式换热器一样简单,但有许多激动人心的进步,它获得了如下的技术经济效益:改进了
传热,减少了结垢,真正的逆流,降低了成本,无振动,节省了空间,无
折流元件。
由于管子结构独特使
管程与壳程同时处于
螺旋运动,促进了湍流程度。该换热器总
传热系数较常规换热器高40%,而压力降几乎相等。组装换热器时也可采用螺旋扁管与光管混合方式。该换热器严格按照
asme标准制造。凡是用管壳式换热器和传统装置之处均可用此种换热器取代。它能获得普通
管壳式换热器和板框式传热设备所获得的最佳值。估计在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非钎焊绕丝筋管螺旋管式换热器
在管子上缠绕金属丝作为筋条(翅片)的
螺旋管式换热器(ta),一般都是采用焊接方法将金属丝固定在管子上。但这种方法对整个设备的质量有一系列的影响,因为
钎焊法必将从换热中“扣除”很大一部分管子和金属丝的表面。更重要的是,由于
焊料迅速老化和破碎会造成机器和设备堵塞,随之提前报损。
螺旋板式换热器
spiral plate heat exchanger
传热元件由螺旋形板组成的换热器。
螺旋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换热器设备,适用汽-汽、汽-液、液-液,对液传热。它适用于化学、石油、溶剂、医药、食品、轻工、纺织、冶金、轧钢、
焦化等行业。按 结构形式可分为 不可拆式(Ⅰ型)螺旋板式及可拆式(Ⅱ型、Ⅲ型)螺旋 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式换热器结构及性能
1、本设备由两张卷制而成,形成了两个均匀的螺旋通道,两种
传热介质可进行全逆流流动,大大增强了换热效果,即使两种小温差介质,也能达到理想的换热效果。
2、在壳体上的接管采用切向结构,
局部阻力小,由于螺旋通道的
曲率是均匀的,液体在设备内流动没有大的转向,总的阻力小,因而可提高设计流速使之具备较高的传热能力。
3、I型不可拆式
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通道的端面采用焊接密封,因而具有较高的密封性。
4、II型
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结构原理与不可拆式换热器基本相同,但其中一个通道可拆开清洗,特别适用有粘性、有沉淀液体的
热交换。
5、III型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结构原理与不可拆式换热器基本相同,但其两个通道可拆开清洗,适用范围较广。
6、单台设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多台组合使用,但组合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并联组合、串联组合、设备和通道间距相同。混合组合:一个通道并联,一个通道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