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忠
桃源县明朝进士
胡思忠(1481-1556) [1] ,字进之,号葵亭,明朝南直隶淮安府桃源县人(今泗阳县),生而颖敏,笃志力学,十三岁补邑庠生,三十八岁中举,四十八岁中进士。初任浙江省金华府兰溪县知县后升工部郎中,官至湖广辰州府知府。
胡思忠(1481-1556),字进之,号葵亭,明朝南直隶淮安府桃源县人(今泗阳县),宿迁胡氏后裔,十三岁补庠生,三十八岁时举正德己卯(1519年)应天乡试,四十八岁时中进士第(天一阁藏明代进士题名录中记载四十岁),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三甲三十三名,赐同进士出身,清朝版《桃源县志》、民国版张相文纂《泗阳县志》记载,胡思忠为桃源县明朝第一位进士,嘉靖九年桃源县县丞孙德昌(山东济南府人)为胡思忠请建进士坊,而后在工部任职时,时任桃源知县为他建有司空大夫坊,县城中一共为他建有两座牌坊,明万历以后各版《淮安府志》均有确切记载。
初任浙江金华府兰溪县知县后升工部郎中,在兵部、湖广黄州府、四川泸州(直隶州)和湖广辰州府等地任职,诰授奉政大夫,晋封宪大夫。嘉靖二十八年致仕回乡后奉旨建祠。任兰溪知县时整治不良民风,任泸州知州时为百姓减税,名载州志,后世称他为爱民好官。
胡思忠于嘉靖二十八年致仕还乡,同年与抗倭熊恩陪同海州知州王同视察海州海边抗倭工事。
云台新志》载:“嘉靖乙酉夏至,海州郡守王同,公出到此题名,备倭熊恩,胡思忠也。”该石刻位于今天连云港港附近的孙家山上。从此处记载可知,嘉靖己酉年(1549)前后,沿海地区倭寇进犯日益加剧,王同为保障海州地区海防边疆的安全,在“备倭熊恩,胡思忠”等人陪同下,在孙家山附近视察御倭哨所。这也是胡思忠致仕后在方志上留下的最后一段可资查证的记载。
胡思忠墓位于桃源县治西四里墩琅(今泗阳县城厢街道界湖村),墓志铭由淮安府山阳进士潘埙撰。
人物生平
胡思忠生平:
1481 出生
1519 中举 (38岁)
1529 中进士(48岁)三甲33名,嘉靖八年已丑科(罗洪先榜)
1529 浙江省金华府兰溪县知县
1532 户部河南司主事
1533 大同事件后调兵部武库司提调武学
1536 授郎中(工部营缮司),赐四品服
1539 四川省泸州知州,奏请朝廷为百姓减赋,减至每石五钱三分
1541 湖广省黄州府同知
1544 湖南省辰州府知府(今湖南省沅陵地区)
1547 致仕回乡(66岁退休)
1549 夏至和备倭熊恩一起,陪同海州知州王同视察抗倭工事,奉旨建祠,九月初一记《古城墓志源流》。
1556 终(享年75岁)
主要成就
在兰溪县移风易俗,充盈粮仓,任知州时为泸州百姓减税。
亲属成员
祖父胡瑛(字松庵)任顺天府宛平县薄职,胡思忠父亲胡镒,字世重,号东山,由子贵诰封文林郎,母亲祝氏诰封宜人赠恭人,四叔胡金,琼州府会同知县。
胡思忠兄弟四人,思忠排行老大,有弟思孝、思廉、思节。
弟胡思孝,为王府典膳,胡思廉(字介之,号竹亭),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县丞,
长子胡惟艮(字伯敦,号厚所)湖广襄阳府南漳县县丞,次子胡惟观(字尚宾,号又葵生)山西省路安府(今长治市)壶关县知县。
胡志良胡金孙,隆庆二年任江西临江府清江县知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4 11:2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