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忠(1481-1556) [1] ,字进之,号葵亭,明朝南直隶淮安府
桃源县人(今泗阳县),生而颖敏,笃志力学,十三岁补邑
庠生,三十八岁中举,四十八岁中进士。初任
浙江省金华府
兰溪县知县后升工部郎中,官至湖广
辰州府知府。
胡思忠(1481-1556),字进之,号葵亭,明朝
南直隶淮安府桃源县人(今泗阳县),宿迁胡氏后裔,十三岁补
邑庠生,三十八岁时举正德己卯(1519年)应天乡试,四十八岁时中
进士第(
天一阁藏明代进士题名录中记载四十岁),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三甲三十三名,赐同进士
出身,清朝版《桃源县志》、民国版
张相文纂《
泗阳县志》记载,胡思忠为桃源县明朝第一位进士,嘉靖九年桃源县县丞孙德昌(山东济南府人)为胡思忠请建进士坊,而后在工部任职时,时任桃源知县为他建有
司空大夫坊,县城中一共为他建有两座牌坊,明万历以后各版《淮安府志》均有确切记载。
胡思忠于嘉靖二十八年致仕还乡,同年与抗倭熊恩陪同海州知州
王同视察海州海边抗倭工事。
《
云台新志》载:“嘉靖乙酉夏至,
海州郡守
王同,公出到此题名,备倭熊恩,胡思忠也。”该石刻位于今天
连云港港附近的孙家山上。从此处记载可知,嘉靖己酉年(1549)前后,沿海地区
倭寇进犯日益加剧,王同为保障海州地区海防边疆的安全,在“备倭熊恩,胡思忠”等人陪同下,在孙家山附近视察御倭哨所。这也是胡思忠致仕后在方志上留下的最后一段可资查证的记载。
弟胡思孝,为王府典膳,胡思廉(字介之,号竹亭),河南
怀庆府河内县县丞,
长子胡惟艮(字伯敦,号厚所)湖广
襄阳府南漳县县丞,次子胡惟观(字尚宾,号又葵生)山西省路安府(今长治市)
壶关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