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规律,也叫作自然法则,是
物质运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表现为只要对应
客观条件具备这一规律即其作用具有
不变性,反之这一规律即会失效,各类规律互不干扰,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社会规律亦如此。
自然规律是指不经人为干预,
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也叫做:自然法则
依《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自然规律乃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即
物质运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性,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消灭,可能利用。它可离开人的实践活动而发生作用,不直接涉及阶级的利益。
现代自然科学揭示的规律大体有两类,即
机械决定论规律和统计学规律。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自然之道〉里就充分说明的自然规律。
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古代对这种认识带有
直观性,在近代具有
机械论的特征。在现代,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仅克服了古代和近代的片面性,孤立性,而且得到了扩展和深化。
按照这种规律,物质系统在每一时刻的状态都是由系统的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
单值地决定的。由可积的微分
方程式表达的
动力学规律是这种规律的典型表现,它的解单值地决定于系统的
初始条件和
边界条件。
这种规律是由大量要素组成的系统的
整体性特征,而系统中的任一单个要素仍然服从机械决定论的规律。
统计物理学方程是这种
规律性的典型表现,它的解取决于初始时刻系统各要素的相应动力学量的统计
平均值。
对
量子力学的
统计特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量子力学的统计性是量子系统的行为,单个
微观粒子并不具有随机行为。大多数物理学家却持另一种理解,认为尽管量子力学微观系统的
量子态提供了客观上
可观测量的总和,原则上还不可能对每一个微观客体的行为作出单值的预言,只能说出每一种可能行为出现的概率。
量子力学的统计性是单个粒子在同仪器的
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如今发现,复杂的
力学体系的
微分方程大部分是不可积的,这些方程本身就具有“内在
随机性”,即它所描述的系统的行为不能由初始条件单值地加以决定。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同于机械决定论规律和统计学规律的内在随机性规律。
马克思说:“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从本原上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社会
经济规律是广义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生活在自然界,经济规律固然有其相对独立性,但从根本上看是受自然规律统摄和制约的,人类的
经济活动只有符合自然规律才能持续进行。
现阶段,人类社会已进入
知识经济、生态
文明时代。传统
工业化道路下
工业生产对大自然的掠夺性索取,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导致
生态环境问题频频发生。大自然的倒逼促使人类觉醒:必须调整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以综合效益为目标的
生态生产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严峻的客观形势也促使经济学研究不仅要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而且要深刻认识经济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更加重视和遵循自然规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方式与
制度建设。这就要求经济学者必须突破
思维定势、开拓新的理论境界。这可谓经济学研究的一次思想解放。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
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性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
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自然规律本身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
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这就是以
客观规律为基础的
主观能动性。
人类运用自然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还要受人的社会实践状况与水平的制约,并同社会规律(见
社会发展规律)发生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要求运用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和
社会科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
③自然规律不直接涉及阶级的利益,不同的阶级、集团都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只是在利用的目的和方向上才具有一定的
阶级性;社会规律则不同,因为在
阶级社会中,社会规律大多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而且对它们的发现和利用也往往是在阶级斗争中实现的。由于自然规律不具有阶级性,不直接涉及人们的阶级利益,故反映这种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具有阶级性,也不具有
民族性、政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