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寰袁公墓志铭
明朝墓志铭
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 ,明大司马袁可立(1562--1633),字礼卿,号节寰,睢州(今河南省睢县)人,中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以子枢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
文物简介
明 首辅 孔贞运 撰文
书法家 王铎 书丹
录者小引:明大司马袁可立(1562--1633),字礼卿,号节寰,睢州(今河南省睢县)人,中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以子枢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
有关历史
天启二年为登莱巡抚,主持辽务多年,参与并指挥明清战争。以智取策反收降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在任上为毛文龙请饷募兵,后因指斥毛文龙贪功冒饷又为毛所嫉恨。可立去,毛文龙无人能御。天启末起袁可立兵部左侍郎,极力反对袁崇焕与后金议和,注重加强海防建设,与明朝一些人“重山海轻沿海”的战略短视形成鲜明对比。三年后袁崇焕因此获罪而遭杀身,然毛文龙被杀,袁可立苦心经营的海上防线的牵制形势已荡然不存,致满人敢倾国中之力大举犯明,至此国事日非,足见袁可立先见之明。黄道周曰:“公去登莱不数载,而登莱遂败。 …公去又十余年,而朝鲜沦陷。”
袁可立正直敢言,是晚明少见的干练之才。二十八岁弹劾炙手可热应天巡抚李涞,平反苏州太守石昆玉冤案。以御史巡视西城,惩办权贵;因直谏触帝怒,削职为民二十六年,史称“震门之冤”。泰昌立,起袁可立自民间,官拜兵部左侍郎,廷推南都户部尚书,改兵部,因公开反对魏忠贤再遭罢官。皇帝念可立登莱劳,授兵部尚书,特准驰驿乘传归
天启四年春,登州巡抚即将离任,作《观海市》诗,描述海市生动真实,为海天增色。晚年崇道,在睢州建袁家山,《道藏辑要》所记最详,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善诗文,受清朝文字狱所累,多所毁失。
明末朝鲜归登抚节制。天启三年,属国朝鲜弑君篡权,袁可立严词质责,并牵及朝鲜勾通倭寇等旧事。五十年后倘为朝鲜君臣所忌恨,在清朝开馆延修《明史》之时曾派专使来中国在康熙皇帝面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御状,《永宪录》和《池北偶谈·朝鲜疏》都有记载。袁可立是明末著名的主战派将领,并策反努尔哈赤的姻婿刘爱塔,使后金在辽海的形势不战而遭受重挫,大批汉官伪将因此受到满人猜忌而被杀,沿海四百里海疆不战而重新收归于明朝版图,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著名的“反间计”战例。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袁可立十分忌惮,所有传记史料均被删削,致明清战争史上的重要人物袁可立、毛文龙和刘爱塔在清修《明史》中俱削而不立传,连个小小的附传都没有。乾隆年间陆时化的书画著作《吴越所见书画录》因载有董其昌撰写的《节寰袁公行状》涉及到袁可立的事迹险遭毁版和杀头之灾,至今可见到幸存下来的状文图页被删节得面目全非,况且这还是在袁可立去世144年后的事情。状文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几近湮灭于世,向来研究董其昌者因不知该文而不及董、袁过世之交,连台湾中央图书馆所编辑篇帙浩大的《明人传记资料索引》都未收录。
节寰袁公行状》(明董其昌撰)、《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明孔贞运撰)、《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明王铎撰)、《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明王铎撰)、《节寰袁公传》(明黄道周撰)、《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明陈继儒撰)、《袁节寰大司马像赞》(明倪元璐撰),各种文献凿凿俱在,但因袁可立为满主所忌,且其著作者俱为前明人,一直遭到禁毁封杀,满清向来辑谱者未敢及袁可立,到后来更因为资料湮没而辑无所及者。清末钱仪吉编《碑传集》收录人物多达两千余条,也仅在“国初守令”一卷中收其孙袁赋诚而不及父袁枢和祖袁可立,及至清末民初臧励和编辑《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名多达四万也仅及其子袁枢而不及袁可立本人。
清末知名学者书法大家翁同龢在考证睢阳袁氏旧藏南宋《松桂堂帖》时,竟因资料匮乏无考睢阳袁氏而将袁伯应(袁可立子袁枢)和袁赋谌(袁可立次孙)父子误断“其为一人无疑也”的千古学术错误。
直到满清光绪十七年,去世近300年的袁可立家乡的董其昌书丹的明修“袁尚书大石坊”仍为睢州地方官知州王枚和睢州会首殷国有借故强行拆毁。[4] 足可见中华文明因国运鼎革横遭摧残之一斑,观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暴力颠覆和毁禁之严苛狠毒,以此壮志,国人当自强。
新浪微博“扫书喵”如是写道:袁可立遭清廷禁毁是因抗击后金有功。对袁可立产生兴趣后,我用常规方法去搜工具书,一处也没有,这让我很惊疑,我所找到的胜过百度所得的唯有董其昌书《节寰袁公行状》全文,录在《吴越所见书画录》,确实可见涂抹多处关键字。
由于《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所收董其昌两件书法(《重修宋忠武岳鄂王精忠祠记》和《兵部左侍郎节寰表公行状》)有犯讳之语而不得不毁版。[5] (顺德邓氏风雨楼刊本《吴越所见书画录》邓实跋)
清恽毓鼎《澄斋日记》9:“吴县陆时化《吴越书画所见录》。陆,字润之。书成于乾隆丙申。...全载款识题跋图注,用赵松雪体写小楷付梓。全书一笔不率,精妙无匹。陆录跋中言,此书成时,陆先生自写精楷锓板,其中有董思白《岳庙碑》、《袁节寰墓碑》,犯时忌,祸几不测。先生急取板稿尽毁之,已印行者收回,而尚有流落人间者。今神州国光社得其原本刻印,此书始现于世。想其时虽有未经收回者,藏书家亦刓缺以避祸耳。雍、乾间文字之祸,可见一斑。”
著名学者徐建顺教授沉痛指出:“清朝销毁了中国古代的大批书籍,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美化本朝,丑化前朝。为此不惜大改史实,以致明清是离我们最近的时代,其历史却是最迷糊的状态。举个例说,袁崇焕守宁远,对明史意义重大,但袁崇焕的传记有多处关键点笼罩疑团,而说起来应该比他更重要的另一个人物袁可立却在史书中踪迹皆无,而那段历史到现在也拼凑不完整。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袁可立曾策反努尔哈赤的女婿,引起家族大乱,并大败努尔哈赤,这对于满清皇室是很丢脸的事吧,所以历史就被修改了。”(徐健顺《中国正史观》)
《东南学术杂志》2015年第四期《论黄道周的文学史观》节录:
翻检黄道周的文集可以发现,其为晚明忠孝节义之士所作的传记、行状、碑志、墓铭之类的文章很多,可见黄道周以文章保存一代之史的意识。在黄道周为传的人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主张抗清或甚至直接参与抗清斗争的人物,后因为满清忌讳,他们的事迹及相关史实《明史》或不采入,或极其简略。黄道周此类文章恰好可以弥补《明史》之阙,为今天保存了大量晚明和南明的研究史料。例如,袁可立为晚明重要大臣,但《明史》并未为其作传。黄道周以自觉的史官意识著《节寰袁公传》,以存其事迹,表彰其忠节。文章内容翔实可考,记述生动传神,其中“智者不能谋,勇者不能断,慈者不能卫,义者不能决,赖圣人特起而后天下晏然”⑨数语,从侧面赞扬了袁可立在魏阉权倾朝野、炙手可热之际持正守节,敢于斗争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捧读文章,会油然而生“才节并见,斯为有立”之感。因此,这篇传记确能对清人修撰之《明史》有纠偏补阙之功,是明史研究者不可多得之资料。
中国美术学院 颜晓军《董其昌与袁可立父子的交往》:“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曾巡抚登莱,累官至兵部尚书,在与后金的战争中战功卓著,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袁可立去世后,他的《行状》系董其昌所写,现存于陆时化怀烟阁本《吴越所见书画录》;孔贞运撰写、王铎书丹《墓志铭》;王铎为他写了《神道碑》;黄道周撰写了《节寰袁公传》;陈继儒则有《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另康熙二十九至三十年(1690-1691)马士英修、陈应辅纂《睢州志》有袁可立的小传。对于这样重要的历史人物,由于牵涉满清忌讳,故《明史》修撰之时未给袁可立立传,因而造成了他有些生平资料的模糊与混淆。”
2002年4月,《续修四库全书》得收录《吴越所见书画录》而使《节寰袁公行状》一文渐为世人所知。而在此之前的《四库全书·倪文贞公文集·袁节寰大司马像赞》和《八十九种明人传记综合引得》所引《兰台法鉴录·袁可立》也仅有数百字而已,难怪“扫书喵”博主发出“我用常规方法去搜工具书,一处也没有”的慨叹,足可见满清文网和禁毁之严。
2012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疏林远岫图》首次对袁可立和董其昌两位历史人物一生的故交佳话进行了生动报道,在文史和书画界引起很大反响。而稍早前山东蓬莱电视台所推出的历史节目《名臣袁可立》、《观海市》(上、下)都将袁可立这一受满清封杀数百年之久的历史名臣话题重新活跃于历史舞台之上,也为明金战争史,尤其是辽海战及间谍战的相关话题补上新的篇页。
2013年10月8日,《检察日报》以“勘破冤案名留青史”为题对四百年前袁可立主政苏州司法期间为民请命洗雪冤狱的事迹进行了表彰。中共福建省委主办的2013年第10期《海峡通讯》发表了谢志伟的《袁可立:有胆有识有奇谋》,罗列大量史实对袁可立一生刚直不阿胆识过人的一系列政治事件进行综述。2014年5月,《大河报》以“袁家山前说袁公”为题对袁可立一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五期连续报道。2014年6月,睢县县委县政府暨河南省文物部门投入巨资对袁可立的生前遗迹袁家山开始建山400年来最大规模的周边环境整治和维护,2016年3月,河南省文物局和睢县政府对袁家山大殿及配房进行全面维修,力争重现袁家山当年青山绿水原貌,而被满清刻意忽略数百年之久的明末廉吏名臣袁可立“忠诚干国,正直立朝”的刚正廉直精神也必将作为中华民族正能量的精华被一代代传承颂扬。
原文
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偕配诰封夫人宋氏合葬墓志铭
赐进士及第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诰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孔贞运顿首拜撰
赐进士通议大夫协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先朝实录记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较内书文华殿展书诰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谕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经筵讲官通家乡眷生王铎顿首拜书丹
赐进士第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前刑部尚书奉勅巡抚保定等处地方提督紫荆等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通家眷弟靳于中顿首拜篆盖
于戏!慨日朝鲜失守,而登州从此多事矣。读大司马节寰袁公抚登章奏,知老成御侮,其绸缪定倾如此,其周且蚕也。孰使十六年来,海无传烽,亭有卧鼓,则惟公之赐。使天假数年,则公将奋谋决策,焚冒顿之虎落,犁老上之龙庭,以抒我皇上东顾之忧。而今已矣,惜哉!
公以崇祯癸酉十月十一日卒于里。讣闻,上赐祭葬如令。其赠荫易名,侯部覆行,诚异数也。公配宋夫人,后公二年卒,檄恩袱葬。
其子户部主事枢,以大宗伯董思白及南京掌院王觉斯二公所为状,属余铭诸墓。公尝为苏司理,余国隣垊也。嘉公功在社稷,铭其可辞?
按状: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先世居凤阳,始祖荣,国初以战功屡调坚城卫百户,即今睢阳卫也。遂徙于睢,代以德望著。高祖锦,领岁荐,任陕西韩城教谕,出其门者不问而知苏胡弟子也。生子二,长永绶,贡士;次永康,永康生五子,曰江、曰淮、曰河、曰洛、曰渭。淮,字子沂,即公之考也。两世皆以公贵,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公生而警颖,有奇质。四岁舆里见戏,为搴旂列阵,作仗钺誓师状,观者知非凡见也。七岁从塾师受毛诗礼记,十一岁改治尚书,十九补博士弟,为督学衷简肃公所赏拔,文誊翔起。公益攻苦,下帷贫不能给,烛聚萤凿壁以为常。四方执经者,户履常满,而菽水之供倚办十脡。
戊子,公病疫浸剧,愦愦中见金甲神乘赤马入城隍庙。跽进戊子科乡试,录公。从旁睍之,见其名高列,下注联捷数字。病已,果于是年领乡荐。明年己丑,登陶石篑榜进士。
初授苏州府推官。苏当轮蹄之冲,财富刑狱甲于他郡,公徐而理之。胥吏抱牍如山,公片言立决,如风扫箨,爰书无只字出入。猾胥手而舞文者,惴惴战股不敢肆。所平反疑狱无葁,一时直指使者。扬贞汰垢,倚公如左右手。戴星往来于各郡席,未尝一日煖于虎丘也。
时湖州乱民与董宗伯为难,祻结松陵,几酿不测。公衔诸上台命毅然往谕之,押发诸乱民于各邑伸理,巨魁势孤就擒,一指顾间而变定。
王士驌、乔一琦等,吴中狂生也。会闻海上倭警,因招集乡勇,挟弓矢以自卫。修郄者以谋逆中之,抚按为之色变。公廉其无他,百口保焉。后会鞫,果不得实。而书生之得免于赤诛者,皆公再造也。
石守昆玉,治苏有清卓声。以疆项忤中丞某,中丞劾其不职。得旨,下所司堪问。一时李官惧获罪中丞,无敢直石守者。公独愤然曰:“杀人媚人,以博一官可乎!”遂直书其枉,而石得无罪。中丞因自劾归,公论快之。
公尝查盘海上兵饷,一武弁遗公三倭刀。不纳,然心识其为琉球物也。不数月,海上报擒活夷二十口,夷器若干。巡抚檄公查验,而二夷已毙杖下,其十八人皆鴃舌不可辩,夷器中三刀即公所掷还者也。公疑,而代诸夷求缓死,权系县狱。未几,琉球贡使至,始知为本国良民,而以输粮失风者也,悉纵之还。夷感其德,民服为神。
五载以治行异等,内召当锝谏省。无何,授山西道御史。公入台,感上知遇,于心所知无不言,于言所指无不尽。风裁岳岳,称名御史。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轮,贵戚歛手。会有一璫杀人,公廉其状,捕而绳之,法不少借。同列以近臣,怵公宜纵之。公愤然曰:“杀人者抵,吾知为朝廷守法而已。”闻者齿指。
时建言诸臣摈斥殆尽,无敢救者。公独抗疏辩论:“谏臣必非济私市恩沽名卖直,若因其言过激槩弃不用,臣恐謇谔之士退,而缄口持禄将顺固宠之人进。况今西虏跳梁,播酋负固东海,倭患未熄,中原灾害频仍,起废求言正今日急务”等语。疏入,夺俸一年。是岁秋九月,景德门有雷震之变。公陈言时政得失,▆▆劝上“亲郊祀,勤朝讲,批章奏,录遗贤,明赏罚,化朋党。”不报。
会一御史忤旨,上震怒。公申救,语多侵执政。执政大恚,不数日降旨镌三级调外任用。寻,革职为民。是时公方与僚友对奕,报至,从容罢局,无几微见词色。
归,而娱奉两尊人,色养备至。除地为圃于城东,偏有池馆、亭台之胜。公莳竹种松,分兰萟菊。日与诸耆旧徜徉于诗坛酒社,陶然有隐处之乐焉。
辛丑(万历二十九年 公元 1601年)、癸卯(万历三十一年 公元 1603年),两尊人先后抱疾,公为尝药露祷愿以身代。及殁,而哀毁逾制,至墨瘠不能起,见者伤之。
家食凡二十六载,以原官三登启事。及抚按荐牍屡腾,而公雅尚高洁,其视一官若敝屣也!
光庙践祚,起公尚宝司司丞。逾年辛酉,升本司少卿。五月奉简书祭告公陵,寻晋太仆寺少卿,事竣复命。值全辽败恤(衂),朝野震惊。公纚纚条上方略者七:一收残兵,以省调募;一出奇兵,以图制胜;一明赏罚,以振法纪;一慎防守,以固封疆;一实京营,以固根本;一多储资粮,以防未然;一破格用人,以期实用。疏上,上悉嘉纳允行之。
壬戌三月,擢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充廷试读卷官,侍经筵。
时东夷犯顺,莲妖生心。上谓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公即叱驭行,灵旂过兖,贼遂鸟兽散。往,客兵戕民有甚于贼。公至登,即行日射之法以练土著,尽汰客兵使还乡井。以故蜚鸿安堵,而流亡者归如流水矣。枢辅檄淮上新募兵出海,而将卒不用命,遂哗于福山。公移檄抚绥,咄嗟哗解。因露章劾所部汪崇孝、管大藩等,奸弁丧气,磊壁森然。
时虏尽有南卫,布帆草筏,常出没于长山、旅顺间,漕艘贾舶多为所梗。公于皇城岛请设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鰂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
迨秋,奴复至南卫收获,大肆侵略。公命将设伏,乘风纵火,刍茭糗粮尽归一炬。奴忿甚,于秋杪载火炮,分兵二道以图报复。而公先期集兵分道以应,并夜酣战,俘斩无数,虏为夺气,东人以为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
奴多用中国叛将防守四卫,而公纳刘爱塔之降,以开奴携二,一时中国叛将被奴诛夷殆尽。虏因弃金复诸城,而举四百里丧地复归版图焉。
癸亥正月,潍县报称守备张尔心密约副将李性忠于上元日举兵叛。谋洩,监司皆惊怖束手。公亲诣沈帅,俾谕性忠,立刻解兵柄,而事遂寝。地方竟不知有异变者,其呼吸定倾不烦声如此。
是年四月,上念公劳苦边事,赐白镪文蟒以宠异之。
会毛帅恃功暴横,满蒲昌城之捷,诞忘殊甚。公曰:“吾餙报而邀功,扶同以欺君父,臣子义不敢出也!”于是移檄东江,覈其虚实。而毛帅嫉公如仇,嗾言官寻端中之。上不听,旋以平莲功加秩兵部侍郎。
是时,朝鲜废立之变又告。公疏请声罪致讨,谓“李珲君也,伯也。李倧臣也,侄也。君臣之分,天地大经。而以臣纂君,以侄废伯,谓王纲何?”奉旨体勘,倧悔祸伏辜。公又疏请行权怀远,谓奴方欲西冦,当令倧犄角用命,戮力殄扫,以盖前衍。时以为得策,诏许之。朝鲜遂恪共助剿,以安厥位,皆公再造之也。
公抗疏乞骸,上意尤难其去,至七恳始得旨回籍。
公虽去,而上尤念其功。乙丑起公兵部右侍郎,寻转左。
适当阅视三殿大工。逆璫谓其轧己,俾逻卒日环伺公门,思坐以不法,而无可乘借。推南户部尚书,传票致仕。后加衔,给驿以行,则辅臣默挽之力也!
熹庙殂落,三殿叙功,加公太子少保,致仕,予以应得诰命。公三疏力辞,准免本身纶诰,旨云:“屡辞殿功加衔,特准所请,以成清尚。奏内被挫颠末,知道了。”公受上眷知亦深矣。
公自此绝意仕进,屡以起废推毂于铨曹,公淡然弗屑也。
居恒,敦尚俭啬,而好急人困。屏迹公庭,而能造福乡邦。如力请修睢新旧二城,金汤永固,贼不敢窥。
与夫差徭驿递,预徵优免等弊,移书所司并得梳釐,民荷更生。福王之国,睢泒夫至五百四十名,外加协济三百名。公曰:“民力竭矣”,即白之卫辉何守。寻得减免,人人感恱。
戊午,辽师覆没,饷苦点金。公即捐资五百两,以为一州倡,各缨绅共输二千八百三十余两,皆兴起于公者也。
己巳,虏薄都城。公条上方略,密致当事。括家资再助军兴一千两。上谓其在籍,急公降旨褒奖。
癸酉春,寇逼洛阳,睢人震恐。而公率其乡勇,结磊列栅以守。寇慴不敢近,其功德于乡伟矣!
八月偕孙赴乡试,尤登繁台舒啸,神明王甚。至孟冬月,忽西南有巨星坠地,而公溘然逝矣。
悲夫!公郎中而霁外,宏摹而密理。其治狱多阴德,肺石无寃,似于定国。其不事风采,至犯令抵罪者,虽宠近必行,似欧阳永叔。其奏议剀切有当,帝心似陆,宣公至若决策,击贼蹙之远徙,则裴晋公淮蔡之断也!客兵尽汰,所过鸡犬不扰,则李西平三代之师也!入虎穴焚岛巢,则王濬楼船之水军也!功成身退,日与父老欢饮,则疏太傅之知足不辱也!
生平于书无所不窥,旁及书画,真草秀润流丽,隶书风骨道劲。而画梅苍古,则赵孟頫也。所著有《弗过堂集》、《韵学要览》、《古诗选》及《抚登疏稿》,藏于家。
公久历海上,凡地形险易,军储盈缩,将吏能否,虏情向背皆洞若烛照,故登莱终公之任销锋卧鼓。今海水几沸,天子拊髀思熊罴不二心之臣,安得起公于九原也!
公配夫人,出睢宋氏,婉嬺有志操,年十四归公。时方家落,夫人手绩以供两尊人,尽斥奁具以佐公于学。丙夜机杼,轧轧与伊吾声相和。客至,具茗中馈肃给,未尝以釜戞罍耻告也。及曵缟从公吴门迈种劝勉,无取刻深,故公之五听以简孚称。
当公立台抗疏遗荣,夫人则有蒙山偕隐之致。每以公不早得嗣为虑,数劝公树人,以广嗣闻。潘孺人静庄娴内,则遂纳之。而生计部君,爱计部君如其子,爱潘母如其身。闺门之内,歌樛木而咏螽斯,和气蒸蒸也!
公填抚登镇,适莲妖东奴交讧,而夫人从公戎马,亲抱桴鼓不以为惧,公卒成犁扫之功。当予告归,则慰藉寂寥,相将自得。迨召起少司马,公欲坚卧不出。夫人曰:“今奴窥宁远,悠悠家食,缨冠之义谓何!”趣之兼程行。未几,而政在逆魏,天地晦蒙。夫人又讽之归,不踏虎尾,遂免雉罗,夫人之决机审矣!
夫人豊啬,中程施与。中缓急,懿亲踈,属倚之为外府。至岁凶则散粟煮糜,以果翳桑之腹。公倒囊输饷,夫人无几微难色。简括童婢,母翔视,母比肩,母絮言。至课计部君,以清白母坠家声,人谓有却鲊风。
癸酉,公不怿,夫人扶掖哺糜,寝食俱废。及奉讳,夫人号踊仆地,虽未身殉而病因欝积
逾年寇薄睢城,夫人命计部君登埤击贼,而躬率媵婢为炊,以给士卒,忧虞万端,城虽全而夫人瘁极殒躯。
呜呼!夫人徽行,难以缕指,而其大者,在于明君天之谊,审出处之几,妻者齐也。若夫人者,斯亦无黍公哲配矣!
计部君才品地望,为时所推,行将洊陟华膴。而诸孙济济,拭目云霄,继轨朱黻方来。鸣呼!公与夫人虽为未亡可也。
公以崇祯癸酉十月十一日卒,距其生嘉靖壬戌二月十五日,享年七十有二。夫人以崇祯乙亥七月十九日卒,距其生嘉靖壬戌八月初五日,享年七十有四,两受封夫人。侧室潘氏以子贵,赠孺人,先公十四年而卒。
子男一,即计部君枢,潘孺人出。娶任氏,赠孺人,户部四川司郎中任公弘道之女。继娶刘氏,封孺人,杞庠生刘鹿之女。
女三,一夫人出,适孝廉赵公举贤季子国学生孟庚;二侧室魏氏出,适杞邑封礼部侍郎兴济县知县孟公楠八子睢庠生绍业;三徐氏出,许宁陵县庠员乔进玑子弘铣。
孙二,长赋诚,廪生,娶李氏,贵州都匀府知府李公梦星之女,任氏出。次赋谌,问孝廉田公嵩孕女,刘氏出。
孙女二,长适翰林院简讨褚公泰初四子开封庠生光声,任氏出。二侧室赵氏出,未字。
曾孙二,长燽,尚周府次子县主。次爗。
曾孙女一,许睢庠生李思悫子鑛。
葬之日为崇祯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墓在郡城南,去祖茔二里许,即勅建之茔道,旨同隧者也!
铭曰:
宪宪袁公,命世伟人。应运而出,蔚为宝臣。鸾栖棘署,凤鸣柏府。肺石无冤,衮衣有补。应变陈言,屏居泉石。菜彩承欢,三公不易。鸿冥二纪,尘扰楼兰。毁家纾难,义功缨冠。朝野推毂,帝曰俞哉。升华维月,节镇东莱。桀虏狡寇,频干天威。执馘歼渠,圻父薄违。典属废立,公与抚安。决疑定纷,咄嗟无难。皇嘉汝庸,文蟒宠殊。为时方虎,晋位中枢。衅起近寺,荡岳摇波。公也色举,不罹雉罗。雒下温公,严中谢傅。望悬苍生,锋车专趣。胡不愸遗,两楹梦奠。天子震悼,愍恤示眷。展如邦媛,琴瑟静好。劝学趋机,从官曵缟。饮义酣忠,偕老媲德。后公而亡,母仪垂则。并荷纶綍,封树嶙峋。同坎而藏,同簋而禋。崇冈斧如,贞珉罔极。千百斯年,过者钦式。
大明崇祯十年岁次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
男枢泣血纳石
译文
呜呼!可叹日前朝鲜失守,登州从此就无宁日了。读大司马节寰公袁可立巡抚登州时的奏章,知道他处事老成可以抵御外敌,他谋划定策老成稳健,思虑周密又环环相扣。谁让十六年来,海疆安定,沿边无事,就是拜袁公的努力所致。假如上天再给几年时间,袁公可以竭力谋划定计,平定边患,破敌老巢,以解我皇东面的忧患。如今都完了,真让人叹惜啊!
袁公在崇祯六年(1633年)十月十一日在家乡去世。消息传来,皇上恩赐、祭葬仪礼都按规矩办。他的追赠、恩荫、谥号,爵位的赐予,都非同寻常。袁公原配夫人宋氏,比袁公晚两年去世,皇命恩赐厚葬。
袁公的儿子袁枢任户部主事,用大宗伯董思白(董其昌)和南京掌院王觉斯(王铎)两位先生所写的行状,请我作墓志铭。袁公曾任苏州司理,与我也算有同乡之缘。这位伟大的先生功在国家,他的功绩值得铭刻彰扬。
……
袁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生而警颖,有奇质。登进土,初授苏州府推官。石守昆玉,治苏有清卓声。以强项忤中丞某,中丞劾其不职。得旨,下所司勘问。一时李官惧获罪中丞,无敢直石守者。公独直书其枉,而石得无罪。中丞因自劾归,公论快之。
以治行异等,内召当得谏省。无何,授山西道御史。公入台,感上知遇,于心所知无不言,于言所指无不尽。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轮,贵戚敛手。会有一珰杀人,公廉其状,捕而绳之,法不少贷,同列以近臣,怵公宜纵之。公愤然曰:“杀人者抵,吾知为朝廷守法而已。”
时建言诸臣摈斥殆尽,人无敢救者。公独抗疏辩论。疏入,夺俸一年.会一御史忤旨,上震怒。公申救,语多侵执政。执政大恚,不数日降旨镌三级调外任用。寻,革职为民。是时公方与僚友对弈,报至,从容罢局,无几微见词色。
壬戌三月,擢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时东夷犯顺,上谓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时虏尽有南卫,常出没于长山、旅顺间,漕艘多为所梗。公于皇城岛请设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鲗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迨秋,虏复至,南卫收获,大肆侵略。公命将设伏,乘风纵火刍茭,糗粮尽归一炬。虏忿甚,于秋杪载火炮,分兵二道以图报复。而公先期集兵分道以应,并夜酣战,俘斩无数,虏为夺气。东人以为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
癸亥四月,上念公劳苦边事,赐白镪文蟒以宠异之。会毛帅恃功暴横,满蒲昌城之捷,诞妄殊甚。公曰:“吾饰报而邀劝,挟同以欺君,父臣子义不敢出也!”于是布告东江,核其虚实;而毛帅嫉公如仇,唆谏官寻端中之。上不听。
是时,朝鲜废立之变又告.公疏请声罪致讨,谓“李珲,君也,伯也;李倧,臣也,侄也;君臣之分,天地大经,而以臣纂君,以侄废伯,谓王纲何?”奉旨体勘,倧悔祸伏辜。公又疏请行权怀远谓奴方欲西当令 犄角用命戮力殄扫以盖前衍时以为得策诏许之。朝鲜遂恪共助剿,以安厥位,皆公再造之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8 01:43
目录
概述
文物简介
有关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