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研究生院,2012年4月7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教育部宣布取消研究生院设置
行政审批之后由高校自主设立的首个研究生院。
领导班子
学校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是国家“
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
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
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
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
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
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
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
学报的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
文理学院、
苏南文化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
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
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
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
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
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136人,全日制硕士生11959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1726人,全日制博士生1788人,临床博士2146人,各类留学生2207人。学校设有131个本科专业;51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
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
博士点,1个
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
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有1个
国家一流学科,4个
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
优势学科,9个“
十三五”
江苏省重点学科。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
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
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
行为科学、
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共9个学科进入全球
基本科学指标(
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
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
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
公共服务平台,1个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9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0个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全校教职工5197人,具有
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489人,其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7人,
发达国家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6人,“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万人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务院
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
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
试点学院之一,成为
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2个书院,其中
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
第二课堂”,
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
博雅教育。近年来,学校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人次。2013年学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并以团体总分全国第二的成绩再捧优胜杯;2018年,学校在“
创青春”创业大赛专项赛中获得金奖1项,铜奖2项。在近四届
奥运会上,陈艳青、
吴静钰、
孙杨和
周春秀四位同学共获得了“五金一银一铜”的佳绩,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谢。
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3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5项成果获得江苏优秀理论成果奖,18项成果获得江苏省教育
科学研究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1项成果获第七届
鲁迅文学奖。自然科学领域,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连续七年稳居全国高校20强。2017年1项成果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成果获教育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10项成果获江苏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项。
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89篇,其中SCIE收录论文2485篇,“中国卓越国际
科技论文”1234篇,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23位和第20位;2017年我校共申报知识产权1336件,授权知识产权1033件(其中
国际专利申请80件,授权8件)。2017年Nature Index 及lens平台
数据显示,在全球具有
创新力的
科研机构和高校中,苏州大学排名大陆高校首位。
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18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
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年招收来自6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3000多人次。2007年起学校与美国
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立
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
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
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
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
老挝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有
天赐庄校区、
独墅湖校区、
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3586亩,建筑面积158余万平方米;学校藏书近500万册,中外文期刊4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学校主办有《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
代数集刊》、《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刊文被《
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
二次文献转载摘编83篇次,其转载量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中居第6位,在全国近2200种被转载的社科理论期刊中居第32位。(以上数据截止至2018年12月)
机构职能
部门及各科室职能
研究生院
负责全校研究生层次的招生、培养、毕业、学位等各项环节的管理工作;
领导本部门在
政治思想、
业务管理、人事、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日常事务工作;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
教育方针,在研究生中加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研工部自身建设;
指导研究生社团和
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研究生了解社会,为
社会服务;
指导研究生团工委、
研究生会的工作,配合各单位党委抓好研究生党建工作;
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及派遣工作,做好研究生的奖惩、助贷等管理工作;
协助研究生院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综合办公室
办公室
行政事务,包括日常行政联系、
公务接待、对外联络工作,校内外经费结算;
文秘工作,包括公文转达、起草工作,通知、通告工作,网络办公,
档案整理及转送工作;
成绩证明、学习证明、毕业证明、
介绍信、出国出境审核等各种
证明材料及
公函;
办公室内部设施建设、硬件设备添置和维护、办公用品管理;
研究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行、维护、更新,研究生院网站的建设管理、
研究生教育综合信息汇总上报,以及对外
宣传报道工作;
教育资料、报刊杂志征订,报刊信件的签收、分发;
本部门职工的人事、工资、福利及全体人员的基本安全保卫工作;
协调各办公室其它业务工作。
招生办公室
负责全校各类博士、
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生和属于
研究生层次非学历生的招生工作;
编制研究生、学位生和研究生层次非学历生的
招生计划、招生简章、专业目录;
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和信访
接待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各类研究生招生报名、命题、考试、阅卷、录取工作;
制定研究生指导教师上岗招生办法及招生指标分配办法。
培养办公室
各类研究生的报到注册、学籍及成绩管理,培养过程的管理、培养质量的监控;
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进行教学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研究生学历、
学位英语及各类证书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
高访学者的管理及检查指导;
研究生教育督查与指导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开展;
各类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审核。
学位管理办公室
各类研究生
学位论文盲审、抽检和学位申请、审核、授予工作;
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报名、注册、审核及学位申请工作;
导师学院的日常培训和管理工作。
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指导学院开展各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学教育及科学道德和学风宣讲教育工作;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评奖评优及违纪违规处理;
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审核与发放工作;
就业招聘联络;就业招聘会组织;就业指导与咨询;毕业生
生源统计上报;
就业派遣与服务;就业
数据统计上报;就业帮扶;智慧就业平台建设
毕业生生源统计及信息上报;
负责指导研究生团工委、研究生会开展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