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
闽南语读作é ā jiā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又称蚝仔煎,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流行于闽南,
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
菜品源流
关于蚵仔煎的起源,有一则民间传闻,公元1661年时,
荷兰军队占领
台南,
泉州南安人
郑成功从
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打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蚵仔煎(海蛎煎)是福建
沿海城市,台湾和
潮汕地区的特色小吃,在闽语系地区(
闽南-泉州
厦门漳州、
福州、
莆田、潮汕)自古有之,蚵仔煎据传是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一种创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
闽南,台湾,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台湾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鸡蛋、葱、
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另一种比较有根可循的说法是,
台湾蚵仔煎是随着郑成功大军和福建、潮汕移民的迁入,带入了台湾本土。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喜爱的美味佳肴。如今台湾的蚵仔煎与福建
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的蚵仔煎制作工艺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菜品制作
食材原料
制作方法
所需材料
主料:新鲜海蛎200g、鸡蛋4个
配料:香菜2棵、红薯淀粉50g、
胡萝卜1/2根、香葱1根
调料:
蒜蓉辣酱1大勺、
蚝油1大勺、盐1茶匙、糖30g
【准备】
鸡蛋打散,香葱切碎,胡萝卜去皮、擦丝;
制作步骤
所需材料
主料:蚵4两、葱2根、蛋2个
辅料:料1:
太白粉2大匙、
地瓜粉2大匙、清水1杯、盐少许;料2:少许
古龙酱油、味哙1/2 大匙、
番茄酱4大匙、糖1大匙、盐1/4茶匙、在来米粉1大匙、清水1/2杯
步骤
材料
配料:
香菜2棵、红薯淀粉50g、
木薯粉一把。
胡萝卜1/2根、香葱1根
调料:蚝油1大勺、
蒜蓉辣酱1大勺、盐1茶匙、糖30g
准备
鸡蛋打散,香葱切碎,胡萝卜去皮、擦丝;
步骤
原料
鲜海蛎 500 克(不带壳),鸡蛋 两个,香葱少许。
青葱 2 根,精盐适量,
香油少许,干淀粉(
地瓜 粉)50 克,
花生油 200 克,佐料:
甜辣酱。
步骤
特点
小而肥嫩,原汁原味、鲜美可口、物美价廉。
原料
材料1: 鲜蚵 150克 (事先以盐清洗过),
茼篙菜 70克(清洗後切断),土鸡蛋2个。
材料2:纯番薯粉 2.5两,水 4大匙,葱适量。
材料3:
甜辣酱 3大匙,
番茄酱3大匙,
酱油膏2大匙,
味噌 2大匙,糖 4大匙,水半碗,
太白粉 1大匙。
步骤
主料:
鲜蚝250克、鸡蛋3个、薯粉75克、葱(或
蒜苗)
步骤
注意
食材用量并无固定,可根据
个人喜好增减。另外,此传统做法虽美味,但热量大,应少吃,吃完可饮用
清茶解油腻。
特点
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蚵仔煎在潮汕地区又称蚝烙,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
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蚵仔煎,在于要求“大鼎猛火
厚油朥”,所谓“大鼎猛火”即煎制蚝烙的锅要大且厚,加上猛火,这样才能保证足够高的温度。“厚油朥”就是用
猪油煎制蚝烙,这是最传统的做法(潮汕地区称猪油为“朥”)。
使用猪油,其原因在于:1.使用猪油煎炒食物,与使用一般
植物油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2.由于猪油沸点比植物油高,能保证高温,煎制温度越高,煎出来的蚝烙就越酥脆,真正达到外酥里嫩的口感;3.用于拌蚝的薯粉等淀粉类,在油脂不足的情况下容易焦糊,潮汕人称之为“大食油朥”,即对油脂
吸收率极高,采用
动物油脂比起植物油的用量其实要更节省。
潮汕蚝烙另一特色在于佐料,各个地区的蚝烙主料都是
生蚝、薯粉、鸡蛋,大同小异,用于调味的调料则与该地区的
饮食习惯有关,调料不同,口味自然不同,因此也就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潮汕地区用沙茶酱加鱼露拌匀,淋在煎制好的蚝烙上,配上芫荽(香菜),沙茶酱的
香辣、鱼露的鲜、芫荽的特殊香味形成难以言喻的美味,加上蚝烙的酥、脆、嫩,鸡蛋的香。当之无愧是潮汕美食的代表。
食材
主料:蚵仔300g、鸡蛋2个
辅料:油适量、盐适量、料酒适量、酱油适量、
胡椒粉适量、红薯淀粉适量、姜适量、
糖渍橘皮丝适量、香菜适量、西红柿适量、
番茄沙司适量、
玫瑰醋适量、白糖适量
步骤
1.在其他菜系,特别是粤菜中也有此款菜肴,但多数都叫
蚝仔煎,做法大同小异,有的是用蛋液,有的是用粉浆。
蘸料基本都分为两种,一是用鱼露调成的咸鲜口味、二是用番茄沙司调成的酸甜口味。
营养价值
牡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海产品,也是一种很好的
美容食品。其适宜体质虚弱的儿童,以及患有
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
瘰疬、阴虚
烦热失眠、心神不安、
癌症和
放疗、化疗后的人食用;也适宜糖尿病人和患
干燥综合症、
高血压、
动脉硬化、
高脂血症之人食用;同时,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和怀孕期间也皆宜食用牡蛎。而患有急、慢性
皮肤病者则应忌食牡蛎,此外,
脾胃虚寒、
滑精、
慢性腹泻、
便溏者也不宜多吃。
一般人均可食用鸡蛋,不过也有部分人群不宜
多食。其中包括
肝炎病人、吃鸡蛋过敏的人、
发热病人、腹泻病人、
高血脂和肾脏病人、皮肤生疮化脓的人,以及
脾胃虚弱、胃脘胀满、
舌苔厚腻者。
牡蛎
牡蛎提取物有明显抑制
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于
胰岛素分泌和利用,又能使
恶性肿瘤细胞对
放射线敏感性增强,并对其生长有
抑制作用。牡蛎中所含丰富的牛黄酸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这也是防治孕期肝内
胆汁瘀积症的良药。而牡蛎中所含的丰富
微量元素和
糖元,则对促进胎儿的
生长发育、矫治
孕妇贫血和对孕妇的体力恢复均有好处。与此同时,牡蛎又是补钙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丰富,由于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所以有利于钙的吸收;此外,牡蛎还含有
维生素B12,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维生素B12中的钻元素是预防
恶性贫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而牡蛎又具有活跃
造血功能的作用。牡蛎中所含的
蛋白质中有多种优良的
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有
解毒作用,可以除去体内的
有毒物质,其中的
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
血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因此可预防
动脉硬化。
鸡蛋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蛋白质为
优质蛋白,对肝脏
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富含
DHA和
卵磷脂、卵黄素,对
神经系统和
身体发育有利,能健脑益智,提高
记忆力,并促进
肝细胞再生;鸡蛋中含有较多的
维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
致癌物质,具有防癌作用。
红薯淀粉
红薯淀粉中的
红薯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
营养物质,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
蛋白质(蛋白质食品)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铁食品)2克,
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
尼克酸、亚油(油食品)酸等。其中
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
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
赖氨酸。同时,红薯淀粉中所含的矿物质还对维持和调节人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其中所含的钙和镁,就可预防
骨质疏松症;而红薯淀粉中所含的钾则对降低血压大有裨益。因此,红薯加工所得的淀粉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荣誉表彰
2018年9月,蚵仔煎当选福建十大经典名菜。
文化特色
蚵仔为
闽南语,指
牡蛎(
海蛎)。福建
福州、
莆田、
闽南地区、
台湾、潮汕常做家常小吃海蛎煎,口感香脆,内馅香滑。
蚵仔的学名叫
牡蛎,
瓣鳃纲,
异柱目,
牡蛎科,牡蛎属,属
食用贝类。壳多为三角型,厚薄因种而异,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牡蛎的营养价值丰富,被人比喻为“深海牛奶”。
广东人称牡蛎为“蚝”,而在闽南及台湾一带称之为“蚵仔”。
闽南有句俗谚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
农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蚵仔最为肥硕的季节。蚵仔煎则是两者奇妙的黄金组合。将韭菜切成一指节长短,和洗净的蚵仔搁在一起,加入稀释
番薯粉作为
粘合剂,入油锅煎至金黄。潮汕人虽写作“
蚝烙”,却读作“ô lok”,与蚵的闽南语读音“ô”一致,可见两者的渊源关系。
在
闽南金三角,蚵仔煎是一道考验妇女厨艺的必备菜之一。虽然菜谱很简单,但是要做得特别好吃,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同的人炒煎出来的口味也是不同的。而新娘子入门后,第一次给公婆做的家常菜中最好要有它。做得好的,会让公婆另眼相看的。这道家常菜是家家户户“
办桌”时的首选必备菜(其他还有炒“闽南小炒”、“安溪湖头米粉”等)。
蚵仔煎虽然到处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还是保持着要吃蚵仔煎,就要到蚵仔产地去吃的观念,例如要到台南安平、
嘉义东石或
屏东东港这些盛产蚵仔的养殖地去吃,有“小泉州”之称的
鹿港的蚵仔煎也是很出名的。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的条件便是采用新鲜的蚵仔,这些新鲜蚵仔在产地现剥现卖,不必因为长途运送而浸水,所以颗颗肥美硕大、鲜美无比,做出来的当然丰盛多汁。不过,不是住在产地的人也别抱憾,因为现代
运输技术发达,所以即使是远在
台北,也能吃到每天新鲜运送的甜美蚵仔。
而在
闽南,泉州
蟳埔村(
浔埔)以盛产
海蛎出名,附近
晋江、
南安、
石狮、安溪等县市的人们都特地驱车来到这里,购买刚刚“讨海”归来渔船带回来的新鲜蚵仔。因为盛产蚵仔的缘故,这里的民居利用海边滩涂上取之不尽的蚵仔壳,盖起极具闽南特色的
蚵壳厝。
2007年,徐熙媛、罗志祥主演的台湾青春偶像剧《转角遇到爱》播出,在部戏中罗志祥曾经教徐熙媛做蚵仔煎。蚵仔煎也因该剧被两岸粉丝追捧,位列台湾小吃销售排行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