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纯化是指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的生物化学技术。
原则
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
疏水性、
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将蛋白从混合物如
大肠杆菌裂解物中提取出来得到
重组蛋白。
蛋白的纯化大致分为粗分离阶段和精细纯化阶段二个阶段。一般蛋白纯化采用的方法为树脂法。粗分离阶段主要将目的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如
DNA、
RNA等分开,由于此时样本体积大、成分杂,要求所用的树脂高容量、高流速、颗粒大、
粒径分布宽.并可以迅速将蛋白与污染物分开,必要时可加入相应的
保护剂(例如
蛋白酶抑制剂),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精细纯化阶段则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此阶段是要把目的蛋白与那些分子量大小及
理化性质接近的蛋白区分开来,要用更小的
树脂颗粒以提高分辨率,常用
离子交换柱和疏水柱,应用时要综合考虑树脂的选择性和
柱效两个因素。选择性指树脂与目的
蛋白结合的
特异性,柱效则是指各蛋白成分逐个从树脂上集中洗脱的能力,洗脱峰越窄,柱效越好。仅有好的选择性,洗脱峰太宽,蛋白照样不能有效分离。
程序
分离纯化某一特定蛋白质的
一般程序可以分为
前处理、粗分级、细分级三步。
前处理
分离纯化某种蛋白质,首先要把蛋白质从原来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的状态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丢失
生物活性。为此,动物材料应先剔除
结缔组织和
脂肪组织,种子材料应先
去壳甚至去种皮以免受
单宁等物质的污染,
油料种子最好先用低沸点的
有机溶剂如
乙醚等脱脂。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
细胞破碎。
动物组织和细胞可用电动捣碎机或
匀浆机破碎或用超声波处理破碎。
植物组织和细胞由于具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
果胶等物质组成的
细胞壁,一般需要用
石英砂或
玻璃粉和适当的
提取液一起研磨的方法或用
纤维素酶处理也能达到目的。细菌细胞的破碎比较麻烦,因为整个
细菌细胞壁的骨架实际上是一个借
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肽聚糖囊状
大分子,非常坚韧。破碎细菌细胞壁的常用方法有超声波破碎,与砂研磨、高压挤压或
溶菌酶处理等。组织和细胞破碎后,选择适当的
缓冲液把所要的蛋白提取出来。
细胞碎片等不溶物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
如果所要的蛋白主要集中在某一
细胞组分,如
细胞核、染色体、
核糖体或可溶性
细胞质等,则可利用
差速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收集该细胞组分作为下步纯化的材料。如果碰上所要蛋白是与
细胞膜或膜质细胞器结合的,则必须利用超声波或
去污剂使
膜结构解聚,然后用适当介质提取。
粗分离
当蛋白质提取液(有时还杂有核酸、多糖之类)获得后,选用一套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与其他杂蛋白分离开来。一般这一步的分离用
盐析、
等电点沉淀和有机溶剂
分级分离等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简便、处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杂质,又能浓缩蛋白溶液。有些蛋白提取液体积较大,又不适于用沉淀或
盐析法浓缩,则可采用
超过滤、
凝胶过滤、冷冻
真空干燥或其他方法进行浓缩。
细分离
样品经粗分级分离以后,一般体积较小,杂蛋白大部分已被除去。进一步纯化,一般使用
层析法包括凝胶过滤、
离子交换层析、
吸附层析以及
亲和层析等。必要时还可选择
电泳法,包括
区带电泳、
等电点聚焦等作为最后的纯化步骤。用于细分级分离的方法一般规模较小,但分辨率很高。
结晶是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最后步骤。尽管结晶过程并不能保证蛋白一定是均一的,但是只有某种蛋白在溶液中数量上占有优势时才能形成结晶。结晶过程本身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纯化,而
重结晶又可除去少量夹杂的蛋白。由于结晶过程中从未发现过
变性蛋白,因此蛋白的结晶不仅是纯度的一个标志,也是断定制品处于天然状态的有力指标。
离子层析法
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带有与
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pH等办法将吸附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有机溶剂提取
蛋白质纯化有机溶剂提取的原理是:与水
互溶的有机溶剂(如
甲醇、
乙醇)能使一些蛋白质在水中的
溶解度显著降低;而且在一定温度、pH值和
离子强度下,引起
蛋白质沉淀的有机溶剂的浓度不同,因此,控制有机溶剂的浓度可以
分离纯化蛋白质。例如,在冰浴中磁力搅拌下,在4℃
预冷的
培养液中缓慢加入乙醇(-25℃),可以使冰
核蛋白析出,从而纯化冰核蛋白。由于在室温下,有机溶剂不仅能引起
蛋白质的沉淀,而且伴随着
变性。因此,通常要将有机溶剂冷却,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有机溶剂防止局部浓度过高,
蛋白质变性问题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对于一些和
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极性
侧链较多、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可以用乙醇、
丙酮和
丁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它们有一定的
亲水性和较强的
亲脂性,是理想的提取液。冷乙醇分离法提取
免疫球蛋白最早由Cohn于1949年提出,用于制备
丙种球蛋白。冷乙醇法也是WHO规程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推荐的方法,不仅分辨率高、提纯效果好、可同时分离多种成分,而且有抑菌、清除和灭
病毒的作用。
药物分离
1、蛋白质的盐析法: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
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
2、
等电点沉淀法: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种
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差别,可利用调节溶液的pH达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可与盐析法结合用。
二、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别的分离方法
1、透析与超滤:
透析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开。
超滤法是利用高压力或
离心力,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留在膜上,可选择不同孔径的滤膜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2、
凝胶过滤法: 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
分子筛层析,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柱中最常用的
填充材料是
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el)和
琼脂糖凝胶(agarose gel)。
三、根据蛋白质带电性质进行分离
1、电泳法: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条件下,因分子量和电荷数量不同而在电场中的
迁移率不同而得以分开。值得重视的是
等电聚焦电泳,这是利用一种
两性电解质作为载体,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渐增加的pH梯度,当带一定电荷的蛋白质在其中泳动时,到达各自
等电点的pH位置就停止,此法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
2、
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剂有
阳离子交换剂(如:
羧甲基纤维素;
CM-纤维素)和
阴离子交换剂(
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带有与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pH或离子强度办法将吸附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亲和层析法(aflinity chromatography)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它经常只需经过一步处理即可使某种待提纯的蛋白质从很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且纯度很高。
这种方法是根据某些蛋白质与另一种称为
配体(Ligand)的分子能特异而非共价地结合。
其基本原理: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上千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离(Separation),提纯(Purification)和鉴定(Characterization)是
生物化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还没的单独或一套现成的方法能移把任何一种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蛋白质中提取出来,因此往往采取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主要方法
(1) 根据
分子大小不同的
分离方法:透析和超过滤(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
半透膜的性质);
密度梯度离心(蛋白质在介质中离心时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颗粒沉降较快);
凝胶过滤(一种
柱层析)
(2) 利用溶解度差别分离:
等电点沉淀法(由于蛋白质分子在等电点时
净电荷为零,减少了分子间
静电斥力,因而容易聚集沉淀,此时溶解度最小);
盐溶与盐析(利用一定浓度
盐溶液增大或减小蛋白质的溶解度)
(3) 根据电荷不同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电泳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
(4) 蛋白质的选择
吸附分离(利用颗粒吸附力的强弱不同达到分离目的)
(5) 根据
配体特性的分离——亲和层析(利用蛋白质分子与另一种称为配体的分子能够特异而非
共价地结合这一生物性质)
(6) 低温
有机溶剂沉淀法: 用与水可
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数
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此法
分辨力比盐析高,但蛋白质较
易变性,应在低温下进行。
注意事项
在进行任何一种蛋白质纯化的时候,都要时刻注意维护它的稳定性,保护它的活性,有一些通用的注意事项需要牢记,它们包括:
1、操作尽可能置于冰上或者在冷库内进行。
2、不要太稀,蛋白浓度维持在μg/mL~mg/mL。
3、合适的pH,除非是进行
聚焦层析,所使用的
缓冲溶液pH避免与pI相同,防止蛋白质的沉淀。
4、使用
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酶对目标蛋白的降解;在纯化细胞中的蛋白质时,加入
DNA酶,降解DNA,防止DNA对蛋白的污染。
5、避免样品
反复冻融和剧烈搅动,以防
蛋白质的变性。
7、在缓冲溶液中加入0.1~1
mmol/LDTT(
二硫苏糖醇)(或
β-巯基乙醇),防止蛋白质的氧化。
8、加1~10mmol/LEDTA金属螯合剂,防止重金属对目标蛋白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