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市公立大学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重庆市的公立大学,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48人,具有硕士学位17人。
学院简介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1950年,前身是原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是学校建立时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1999 年成立为生命科学学院。2011年,学院获准进入西南大学研究型学院建设行列。
现有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计划人选6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学术科技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具有鱼类的生殖与发育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院有生物科学(师范)、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800余人;生物科学专业被教育部列为首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同时是学院特色专业和全英文授课专业。
学院拥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水产养殖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水产科学技术和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发改委淡水鱼类新品种繁育工程实验室。生物学、生态学、水产为重庆市一级学科,生态学为全国重点(培育)学科。《动物生物学》为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
近年来共争取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包括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撑计划、863计划子项目、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各类重大、重点项目。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国家、省部级奖励10余项。
学院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及互派留学生的关系,常年有国内外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学院拥有生命科学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自然博物馆。与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圣约翰大学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派短期访问学生,联合组建考察队等。我院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重庆市一等奖2项。
学院领导
李红 党委书记 全面主持党委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院行政办公室、人事、网络安全、工会、院教代会、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工作、档案室。
阳义健 党委副书记。
王德寿 院长 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人事、财务、外事、资料室。
邓洪平 副院长 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网络教育、继续教育与师资、培训学生工作、本科实验室建设、博物馆。
罗克明 副院长 分管科研、研究生、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
组织机构
党政办公室
教研室
实验室管理办公室
博物馆
资料室
专业简介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学一级学科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涵盖了所属的12个二级学科。其中水生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好的影响力。除生物学一级学科外,我院的水产养殖学还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博士点。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点与生物医药产业密切结合,产学研合作,贯通上中下游,是西部乃至全国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需高端人才培养的新兴的重要基地。
水生生物学团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为2部国际学术专著引用,并有肯定性述评。本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一直以长江中上游的鱼类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并对水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
学科的总体水平位于国内的前列,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行院士和专家对该方面成果的正式书面评语为:“研究的整体学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的鱼类能量学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因此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有关渔业生物学研究紧紧围绕长吻鮠、南方鲇等10余种名贵、经济鲇类,岩原鲤等20余种名优鱼类,涉及鱼类生活史、种群变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相关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
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市科研课题80余项。有关鱼类分子内分泌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揭示了长吻鮠的生殖内分泌调控机理,建立了南方鲇卵巢等组织的cDNA文库,克隆了控制罗非鱼性别决定和分化基因,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
生态学重点学科原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重庆直辖后成为重庆市首批重点学科,现为西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具有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主要在植物生态学、水生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本学科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达2800余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4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获得专利2项。
我院植物学科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3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该学科致力于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拥有植物信息系统实验市室、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3个科研机构。
植物学科课、经费、成果方面均处于重庆市该领域领先水平,特别是在系统进化、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甘薯新品种选育等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植物保护植物学、甘薯育种等研究为国内最早进入的研究领域,对促进我国植物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学科一直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是学校优势学科群中的一员。
微生物学科是西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的重要内容。该学科属于我院新兴学科,高度重视在全球系统集成各种学术资源技术平台、注重学科的交叉与创新,在人类重要致病菌和能源微生物等的功能基因组学、新药物靶标鉴定和高内涵药物筛选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多次被邀请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本学科获得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十五攻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点项目等资助,科研经费充足。在《J.Clin.Microbiol》、《中国科学C辑》等本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近20项。
实验室建设
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发改委淡水鱼类新品种繁育工程实验室
水产科学技术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科研机构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是200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6年6月通过验收并正式挂牌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南大学建立。是培养水产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从事水产学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特有鱼类移养驯化、养殖新品种培育、人工繁殖的重要基地。现任实验室主任张耀光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小军教授。
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是2000年批准建设的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西南大学进行建设。本实验以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特别是植被生态系统的演变、结构和功能及三峡库区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和保护等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以下四个方向的研究工作:植物生态学,植物保护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和植物资源制药。
杰出校友
刘轩辰 康美制业质检部主任
赵旭东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于法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生态经济与环境研究室副主任。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领导.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组织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9 18:04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