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师敬
元朝官员
许师敬(约1255—1340年),字敬臣,谥文穆,元朝河内李封村(今河南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元朝思想家、教育家、天文历法学家许衡的第四子。他一生仕元,自元世祖至元顺帝,历任河南府路府判、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吏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国子祭酒、太子詹事、中书左丞、中书右丞、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经筵事,西台中丞、光禄大夫。三居元仁宗、泰定两代皇帝的宰相,主张以德为本,制定并推选科举制度,重视保护土地林木,减轻徭役。
个人履历
许师敬(公元约1255—1340年),字敬臣,谥文穆,河内李封村(今河南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是元朝思想家、教育家、天文历法学家许衡的第四子。
历任元代一品荣禄大夫光禄大夫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吏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国子祭酒、太子詹事、中书左丞、中书右丞、翰林学士承旨,知经筵事,西台中丞、光禄大夫、河南府路府判。
三居元仁宗、泰定两代皇帝的宰相,主张以德为本,制定并推选科举制度,重视保护土地林木,减轻徭役。许师敬编著《皇图大训》,教授皇帝及皇太子;勤俭治国,使天灾频生的泰定时期呈现治平盛世,卓有政绩,精通汉蒙两种语言,尤精于书法艺术,留有墨宝传世。
人物生平
据《元史》、《蒙兀儿史记》、《许文正公遗书》、《许文正公世家谱》、 《许衎墓志》、 《圭斋集》等史料记载, 公元1312年以前的元世祖及成宗、武宗时期,许师敬任御史台监察御史、河南府路府判。
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年,许师敬在任承直郎、河南府路府判时,曾为位于焦作市博爱县柏山镇上屯村成汤庙内“创建成汤庙记”碑书丹。
因许师敬恪尽职守,为元政府体察民情,惩恶扬善而“践扬中外”,元朝廷诏其连升三级而任御史台正三品治书侍御史,后转任掌全国官吏选拔任用的吏部尚书,成为元朝行政权力核心的政要。
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八月,许师敬由吏部尚书升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始居相位,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实施。
公元1313年六月又纲领国子学,兼任国子祭酒,在国子监修建崇文阁,并请元仁宗诏命以宋儒周敦颐等九人和元儒许衡从祀孔子庙廷。
是年十月,许师敬与程钜夫、李孟等制定科举法,主张“取士以德行为本, 试艺以经术为先”, 重经实学,举贤任能,一洗隋唐以来为文浮华侈靡之弊,开创了崭新的科举取士新风,使科举制真正成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同年十一月,元仁宗诏行科举法,并于次年二月会试进士,三月廷试进士,赐护都沓儿、 张起岩等56人及第。1314年(元仁宗延佑元年)五月,奏请仁宗批准在京兆(今西安市)为许衡修建鲁斋书院,仁宗亲笔题写了院名。(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至(泰定帝泰定二年)1325年,许师敬一直纲领国子学从事教育,并担任储政院太子詹事,教授和辅佐皇太子,后出任山东廉访使。
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二月,许师敬首次提出要珍惜保护土地,改革丧葬,颁行族葬制,禁用阴阳相地,肆意占用耕地埋葬的不良社会风俗,得到泰定帝的采纳实施。是年三月任中书左丞,二居相位处理国家大政。七月与纽泽编著成《帝训》一书,并在经筵上讲诵,泰定帝认为该书有益于治国理政,诏命许师敬与阿怜贴木儿翻译成蒙古文,并更名《皇图大训》,用于教授皇太子,并作为考试科目供在国子监的后备官员学习。许师敬尊崇文臣元老,是年大学者吴澄告老还乡,许师敬设宴款待,并奏请泰定帝封以官爵银两予以褒奖。是年许师敬兼任御前经筵主讲官,为泰定帝讲解经史诗文,诸子百科。1326年,泰定帝巡察上都(旧名开平,元世祖即帝位处,故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由许师敬与中书省诸官员留守大都北京,代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并负责首都的安全。
致和元年(1326年)十月至致和二年(1328年),许师敬由中书左丞转任中书右丞,品阶荣禄大夫,三居相位,官至一品。在此期间,许师敬与中书省诸官员悉心理政,施行以德为本、勤俭治国的方略,精兵简政,惩治腐败,节约用度。这时许师敬再次提出,为了黎民百姓,子孙后代,应当珍惜保护土地林木,减轻徭役,爱怜农民,制止大兴土木、开山毁林、滥建寺庙,以免“损兵伤农”、 “缴福利以逞私欲”,得到泰定帝的肯定并得以实施 。 由于治国安邦有方 , 使天灾频生, “国用不继”的泰定时期 , 呈现了“天下无事,号称治平”的盛世。这时许师敬曾为其叔父许衎(许衡的胞弟)亲自撰文并书写了墓志,于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二十三日立石。
元明宗天历二年(1329年)至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许师敬虽年事已高,仍两次被诏命为翰林兼国史院从一品翰林学士承旨,西台中丞和御前主讲官知经筵事。
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元顺帝即位,翰林承旨许师敬与马祖常应召同赴上都共议新政。1334年四月,元顺帝为表彰许衡,尤其是许师敬治国安邦之功,特别录取任用许师敬的小儿子许从宗为章佩监异珍库提点,后任至工部侍郎、集贤学士、河南按察使、礼部尚书等。
元统三年(1335年),许师敬又由西台中丞转任御史中丞,品阶光禄大夫(从一品)。是年,元顺帝命翰林直学士、中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国子祭酒欧阳玄奉敕撰文,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知经筵事张起岩奉敕书丹,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中大夫兼经筵官尚师简奉敕篆额为许师敬之父许衡撰写神道碑并命许师敬刻碑立石,欧阳玄在文中谈到许师敬时,说他熟知经文,注重实践,学识渊博,气节高尚,“肖父风”。
此时许师敬的书法艺术达到颠峰,不断有皇家贵族诏求墨宝,其中现存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并收入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碑帖菁华张氏先莹碑”的碑额篆书“大元勅赐故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张氏先莹碑”就是许师敬书写,石碑的正文由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朝散大夫尚师简与中奉大夫、同修国史大臣张起岩同奉皇帝之命敕而撰,而碑文的书写则是由元代著名的书法大师、奎章阁承制学士康里子山、又称康里巎巎亲笔撰书。康里子山为西域人,是有元一代最著名的西域人书法家,他所流传世间的笔墨真迹甚少。除研究碑文的内容之外,仅以书法的艺术价值而言,此碑文在中国书法史上可堪称为珍品。另外尚有“贡奎神道碑铭”,为马祖常奉敕制文,张起岩书字,许师敬篆额。(《贡氏云林集》)。
元至元六年(1340年),许师敬病逝于官,为表彰他,元顺帝谥封他为文穆公。后世史书《元史》、《蒙兀儿史记》等记述有许师敬的事迹和列传。
许师敬一生为官数十年,历任自元世祖末年至元顺帝初年的历代元政府行政权力核心的中书省及所属吏部、御史台储政院、殿前经筵、国子监、翰林兼国史院等要职二、三十年,历任一品官员十几年, 三居相位,封公加爵,为稳定元朝统治起到了巨大作用,为一代名臣。
主要贡献
一、树立遵儒重道之风,规范科举制度
修建崇文阁,并请元仁宗诏命以宋儒周敦颐等九人、元儒许衡从祀孔子庙廷。为许衡修建鲁斋书院,仁宗亲笔题写了院名。
程钜夫、李孟等制定科举法,主张“取士以德行为本, 试艺以经术为先”, 重经实学,举贤任能,一洗隋唐以来为文浮华侈靡之弊,开创了崭新的科举取士新风,使科举制真正成为国家培养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著成《帝训》(即《皇图大训》)
泰定帝认为该书有益于治国理政,诏命许师敬与阿怜贴木儿翻译成蒙古文,并更名《皇图大训》,用于教授皇太子,并作为考试科目供在国子监的后备官员学习。
三、保护土地,改革丧葬制度
首次提出要珍惜保护土地,改革丧葬,颁行族葬制,禁用阴阳相地,肆意占用耕地埋葬的不良社会风俗,应当珍惜保护土地林木,减轻徭役,爱怜农民,制止大兴土木、开山毁林、滥建寺庙,以免“损兵伤农”、 “缴福利以逞私欲”,得到泰定帝的肯定并得以实施 。 由于治国安邦有方 , 使天灾频生, “国用不继”的泰定时期 , 呈现了“天下无事,号称治平”的盛世。
四、书法艺术
现存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并收入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碑帖菁华张氏先莹碑”的碑额篆书“大元勅赐故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张氏先莹碑”就是许师敬书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2 10:20
目录
概述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